</p>
趙家硬是忙活了十多天,村裏人才知道趙父趙母出去擺攤了。
這平時不知道也都沒在意,突然知道了,那眼睛便盯著趙家了,趙母和趙父晚上迴來偶爾都能碰到人,這大晚上的不在家待著出來站在個旮旯裏也挺嚇人的,嚇了趙母好幾迴。
後來老兩口也知道了,這村裏人是看他們家擺攤,在打探掙錢不掙錢呢。
果不其然,過了兩天就有人在白天過來敲門,趙父和趙母又不在,隻有瑜娘開門招唿,開門一看是陳二家婆子,便笑著叫道:“陳嬸兒。”
陳二婆子高興的應著,往院裏瞅了瞅,看阿文在院子裏玩,便笑著說道:“喲,家裏就你們姐弟倆兒啊?能看的過來不?要是有事你就找嬸兒呢,你們姑娘家家的哪能照顧的了這麽大點的孩子,你娘也真是放心,對了,瑜娘,你娘呢?幹啥去了?我還有事要找她呢!”
瑜娘看著陳二婆子眼神一直往自家院子裏閃,就知道她來是特意看爹娘在不在家的,這麽會兒又拐著彎的打探她娘,自然差不多估摸出這婆子是幹什麽來了,想想也知道,村裏人得知爹娘出去擺攤定是會來打聽的。
瑜娘笑著說道:“阿文乖巧的很呢,要是真出事了我指定會找嬸子去的,我娘出去了,嬸兒有啥事?迴頭我幫你跟我娘說。”
瑜娘這話說了跟沒說沒啥兩樣,滴水不漏的,陳二婆子硬是沒套出啥話來,隻知道人不在家罷了,可這她早就知道。
陳二婆子到有些意外的看了眼瑜娘,倒是她看錯眼了,都說趙家一家子老實人,閨女也是個麵的,現在看來可不是這樣,這姑娘心眼多著呢。
陳二婆子訕訕的笑了兩下,又開口道:“嘿,這事兒本來想像你娘打聽打聽,偏巧你娘還不在。看這事趕的,偏偏嬸兒還是個急性子的,要不嬸兒先問問你?
瑜娘,聽你家現在在縣城裏擺攤呢?”
瑜娘想了想,過兩天村裏人也都要開始進縣城賣秋菜了,到時候肯定有人能看到爹娘,這事沒什麽好瞞的,便點頭說道:“在縣城外,就是東邊的驛館。”
陳二婆子聽了後低頭想了想,這事估摸是沒騙她,稍微注意點都能找到老趙家那兩口子,於是又抬頭笑著問道:“那最近咋樣?掙錢沒?”
瑜娘看著陳二婆子笑著,心裏卻頗是無語,掙不掙錢豈是能跟你說的,“這個倒是不知道,我爹娘迴來也沒多高興的樣子,我又怕問了他們鬧心,便沒問過,不過聽我爹娘說驛館旁擺攤每個月需交一兩銀子的攤費,我爹前一陣又是花錢打鍋,打椅子桌子的,哦,擺攤的爐灶也是花錢請人幫弄得,這每天柴火都是花錢買的,我娘因為這個沒少說,要不我也不知道,不過,看上去,好像沒掙到錢。”瑜娘支支吾吾的說道,後來聲音有些發虛,聽在陳二婆耳裏,就是瑜娘不敢確定趙家現在賠錢罷了。
陳二婆子嗬嗬的笑了笑,到底是小姑娘,套一套大實話就出來了,“哎呦,你小不懂這個,既然擺攤了肯定能掙錢,那啥,行了,你看著阿文吧,嬸兒也迴去了。”
“好呐,那嬸兒,我關門了,家裏就我和阿文不方便也。”
“行呐,關吧,不用管我。”
瑜娘笑了笑,這才關門。陳二婆子看門關了,撇嘴咋舌,一個月一兩攤子費,咋不搶呢,她家一年的糧食都沒能賣這麽多,老趙兩口子這是想啥呢,怪不得人家說這兩口子傻,明眼都知道賺不迴來。
不過一天,滿村人都知道趙家去驛館邊上擺攤了,有些人家聽也知道那有商隊落腳,都是眼睛一亮,想著趙家兩口子都能擺攤,他們怎麽就不能了,有的人都已經想到去擺攤賣什麽了,可聽到一兩銀子的攤費,全都瞪大眼睛,心裏具是想著,你咋不去搶呢!
偏偏就是這一兩銀子讓村裏人卻步。
樸實的村民們也有人性的多層麵,比如,大家都過得一樣,偏偏他家不一樣了,不自覺的就想比較,想著他人的不好來安慰自家的好,在這個沒有高科技帶來的歡樂時代,村民也隻能抓著趙家花一兩銀子去擺攤這事來說笑了,以滿足內心的安寧,你看,還有別人家比咱們傻比咱們還不會過日子呢,等好吧,看今年過年趙家能不能揭開鍋。
這村民說這說那的趙父趙母是不知道,瑜娘白天磨麵下午采山丁子的,更是聽不到啥閑言碎語,還是趙良進縣城賣柴火時才看到他爹娘擺攤。
趙良也頗是驚訝爹娘咋在這擺起了攤子,便背著一大捆柴火過去了。
這會兒正好賣包子那攤需要柴火,看到阿良過來直接吆喝道:“小兄弟,你這柴火怎麽賣的?”
趙良起初還一愣,隨後迴道:“三文一捆。”
“哎呦,咋這貴呢?別人家都賣兩文一捆。”
趙母撇撇嘴,這都三文一捆的買偏她要壓一文,這都辛辛苦苦砍的柴,三文也不算貴了,一天掙不少錢的,做啥摳這一文錢。
趙母心裏雖聽不慣,卻也不能管這閑事,她們以前走街串巷賣東西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管同行的閑事,這是規矩。
趙母一邊包著餃子一邊對自家老頭子嘀咕道:“真是越有錢越摳。”
趙父樂了一下,老太婆以前都不愛說別人閑話,這也是被隔壁那婆娘給氣著了,你說都擺攤多久了,到現在沒事還想拿話次到他們,當他們傻子聽不出來呐,“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別跟她一般見識,咱掙咱的錢管她做甚。”
趙母又嘟囔道:“現在聽著她開口就心煩。”
“你以為我願意聽呐,這明顯就是一個潑皮,你要是次到她一句,她能跟你纏上還得打一架你信不?”趙父擀著餃子皮說道,這錢哪是那麽容易就掙到的,能掙錢,別人的臉色算個啥!
趙母也知道這包子攤的女人啥樣子,暗道:“跟李氏一個樣。”說完撇了一眼那賣柴火的賣沒,一看倒是驚訝不少,那不是阿良麽,趙母看阿良都已經要卸下來柴火,忙喊道:“阿良,過來!”
趙良聽他娘叫他,柴火也沒卸本來也有些猶豫,他進縣城也能賣三文錢的幹啥要在這賣,好懸被這大娘給忽悠了,於是趕忙背著柴火走了。
包子攤的大娘還喊著:“唉?小兄弟你賣不賣了還?
趙家的,這柴火可是我先看上的。”這大娘說完氣憤的看著趙父趙母,大有一副你要是敢買那柴火,我能讓們安生的。
趙母笑嗬嗬的說道:“鄭家的,這是我兒子,你那柴火給的價錢可就別坑我兒子了,我兒子多走幾步路進縣城還賣不上三文錢。”
這邊是北方,冬天天寒地凍的,都是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才能過冬,煤這種東西都是衙門掌控著,朝廷也說她們平頭老百姓家家戶戶可以買上一些煤,可這煤貴著呢,誰舍得花錢去多買迴來燒爐子,縣城裏又沒個山,秋收後多少人家都得花錢買柴火,這會兒正是賣柴火的季節。
那鄭婆子一聽也不說啥了,她就算是看不過去人家搶生意,也得有理有據的吵,不然這驛館外隨便鬧事那可是要被攆走的,鄭婆子看著爐火都小了不少,連忙笑嗬嗬的說道:“那啥,趙家的,借我點柴火用用,這爐火要熄了,我這一鍋包子可就廢了。”就是不想多花一文錢買柴火。
趙母瞪了那鄭婆子一眼,都是擺攤子的,起早貪黑的哪個容易,拿了些柴火過去。
鄭婆子看趙母沒有半分不願的就拿過來一小捆柴火倒有些不自在了,心裏想著以前是不是有些過分了,這趙家兩口子挺不錯的,“謝了啊!”
“可得還的。”
“還能差了你這點柴火的。”鄭婆子潑辣的說到。
趙母樂嗬嗬的迴去了,也不知怎的,兩人之前心頭那股兒不對付就這麽散去了大半兒。
阿良看趙母迴來才問道:“娘,你們怎麽在這擺攤子了,多累啊?”
“這不是你爹不願把糧食賤賣了!”
趙良皺了皺眉頭,頗有些怨言的看著他爹,可趙父冷著一張臉在那擀餃子皮,趙良也不敢說他爹什麽,隻能跟趙母說道:“娘,你要是累就別幹這個。”他進縣城次數多了,也知道這擺攤的都是起早貪黑的,爹娘啥身體他心裏不知道麽?哪裏能這麽折騰。
趙母嗬嗬的笑著,“就不用你操心這個了,你這是去賣柴火吧,去賣吧,對了,你那糧食賣了沒?”
開始自家都不知道糧食到底賣不賣,趙母也不敢給兒子瞎支招,如今她們攤子一天麵就用五六十斤,半個月下來就六七百斤了,她們家得迴還有瑜娘幫著磨麵,不然兩口子都轉不過來,可這半個月就用去了三畝糧食,在開下去這攤子的糧食也要買的,與其買別人的還不如買兒子的了。
趙家硬是忙活了十多天,村裏人才知道趙父趙母出去擺攤了。
這平時不知道也都沒在意,突然知道了,那眼睛便盯著趙家了,趙母和趙父晚上迴來偶爾都能碰到人,這大晚上的不在家待著出來站在個旮旯裏也挺嚇人的,嚇了趙母好幾迴。
後來老兩口也知道了,這村裏人是看他們家擺攤,在打探掙錢不掙錢呢。
果不其然,過了兩天就有人在白天過來敲門,趙父和趙母又不在,隻有瑜娘開門招唿,開門一看是陳二家婆子,便笑著叫道:“陳嬸兒。”
陳二婆子高興的應著,往院裏瞅了瞅,看阿文在院子裏玩,便笑著說道:“喲,家裏就你們姐弟倆兒啊?能看的過來不?要是有事你就找嬸兒呢,你們姑娘家家的哪能照顧的了這麽大點的孩子,你娘也真是放心,對了,瑜娘,你娘呢?幹啥去了?我還有事要找她呢!”
瑜娘看著陳二婆子眼神一直往自家院子裏閃,就知道她來是特意看爹娘在不在家的,這麽會兒又拐著彎的打探她娘,自然差不多估摸出這婆子是幹什麽來了,想想也知道,村裏人得知爹娘出去擺攤定是會來打聽的。
瑜娘笑著說道:“阿文乖巧的很呢,要是真出事了我指定會找嬸子去的,我娘出去了,嬸兒有啥事?迴頭我幫你跟我娘說。”
瑜娘這話說了跟沒說沒啥兩樣,滴水不漏的,陳二婆子硬是沒套出啥話來,隻知道人不在家罷了,可這她早就知道。
陳二婆子到有些意外的看了眼瑜娘,倒是她看錯眼了,都說趙家一家子老實人,閨女也是個麵的,現在看來可不是這樣,這姑娘心眼多著呢。
陳二婆子訕訕的笑了兩下,又開口道:“嘿,這事兒本來想像你娘打聽打聽,偏巧你娘還不在。看這事趕的,偏偏嬸兒還是個急性子的,要不嬸兒先問問你?
瑜娘,聽你家現在在縣城裏擺攤呢?”
瑜娘想了想,過兩天村裏人也都要開始進縣城賣秋菜了,到時候肯定有人能看到爹娘,這事沒什麽好瞞的,便點頭說道:“在縣城外,就是東邊的驛館。”
陳二婆子聽了後低頭想了想,這事估摸是沒騙她,稍微注意點都能找到老趙家那兩口子,於是又抬頭笑著問道:“那最近咋樣?掙錢沒?”
瑜娘看著陳二婆子笑著,心裏卻頗是無語,掙不掙錢豈是能跟你說的,“這個倒是不知道,我爹娘迴來也沒多高興的樣子,我又怕問了他們鬧心,便沒問過,不過聽我爹娘說驛館旁擺攤每個月需交一兩銀子的攤費,我爹前一陣又是花錢打鍋,打椅子桌子的,哦,擺攤的爐灶也是花錢請人幫弄得,這每天柴火都是花錢買的,我娘因為這個沒少說,要不我也不知道,不過,看上去,好像沒掙到錢。”瑜娘支支吾吾的說道,後來聲音有些發虛,聽在陳二婆耳裏,就是瑜娘不敢確定趙家現在賠錢罷了。
陳二婆子嗬嗬的笑了笑,到底是小姑娘,套一套大實話就出來了,“哎呦,你小不懂這個,既然擺攤了肯定能掙錢,那啥,行了,你看著阿文吧,嬸兒也迴去了。”
“好呐,那嬸兒,我關門了,家裏就我和阿文不方便也。”
“行呐,關吧,不用管我。”
瑜娘笑了笑,這才關門。陳二婆子看門關了,撇嘴咋舌,一個月一兩攤子費,咋不搶呢,她家一年的糧食都沒能賣這麽多,老趙兩口子這是想啥呢,怪不得人家說這兩口子傻,明眼都知道賺不迴來。
不過一天,滿村人都知道趙家去驛館邊上擺攤了,有些人家聽也知道那有商隊落腳,都是眼睛一亮,想著趙家兩口子都能擺攤,他們怎麽就不能了,有的人都已經想到去擺攤賣什麽了,可聽到一兩銀子的攤費,全都瞪大眼睛,心裏具是想著,你咋不去搶呢!
偏偏就是這一兩銀子讓村裏人卻步。
樸實的村民們也有人性的多層麵,比如,大家都過得一樣,偏偏他家不一樣了,不自覺的就想比較,想著他人的不好來安慰自家的好,在這個沒有高科技帶來的歡樂時代,村民也隻能抓著趙家花一兩銀子去擺攤這事來說笑了,以滿足內心的安寧,你看,還有別人家比咱們傻比咱們還不會過日子呢,等好吧,看今年過年趙家能不能揭開鍋。
這村民說這說那的趙父趙母是不知道,瑜娘白天磨麵下午采山丁子的,更是聽不到啥閑言碎語,還是趙良進縣城賣柴火時才看到他爹娘擺攤。
趙良也頗是驚訝爹娘咋在這擺起了攤子,便背著一大捆柴火過去了。
這會兒正好賣包子那攤需要柴火,看到阿良過來直接吆喝道:“小兄弟,你這柴火怎麽賣的?”
趙良起初還一愣,隨後迴道:“三文一捆。”
“哎呦,咋這貴呢?別人家都賣兩文一捆。”
趙母撇撇嘴,這都三文一捆的買偏她要壓一文,這都辛辛苦苦砍的柴,三文也不算貴了,一天掙不少錢的,做啥摳這一文錢。
趙母心裏雖聽不慣,卻也不能管這閑事,她們以前走街串巷賣東西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管同行的閑事,這是規矩。
趙母一邊包著餃子一邊對自家老頭子嘀咕道:“真是越有錢越摳。”
趙父樂了一下,老太婆以前都不愛說別人閑話,這也是被隔壁那婆娘給氣著了,你說都擺攤多久了,到現在沒事還想拿話次到他們,當他們傻子聽不出來呐,“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別跟她一般見識,咱掙咱的錢管她做甚。”
趙母又嘟囔道:“現在聽著她開口就心煩。”
“你以為我願意聽呐,這明顯就是一個潑皮,你要是次到她一句,她能跟你纏上還得打一架你信不?”趙父擀著餃子皮說道,這錢哪是那麽容易就掙到的,能掙錢,別人的臉色算個啥!
趙母也知道這包子攤的女人啥樣子,暗道:“跟李氏一個樣。”說完撇了一眼那賣柴火的賣沒,一看倒是驚訝不少,那不是阿良麽,趙母看阿良都已經要卸下來柴火,忙喊道:“阿良,過來!”
趙良聽他娘叫他,柴火也沒卸本來也有些猶豫,他進縣城也能賣三文錢的幹啥要在這賣,好懸被這大娘給忽悠了,於是趕忙背著柴火走了。
包子攤的大娘還喊著:“唉?小兄弟你賣不賣了還?
趙家的,這柴火可是我先看上的。”這大娘說完氣憤的看著趙父趙母,大有一副你要是敢買那柴火,我能讓們安生的。
趙母笑嗬嗬的說道:“鄭家的,這是我兒子,你那柴火給的價錢可就別坑我兒子了,我兒子多走幾步路進縣城還賣不上三文錢。”
這邊是北方,冬天天寒地凍的,都是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才能過冬,煤這種東西都是衙門掌控著,朝廷也說她們平頭老百姓家家戶戶可以買上一些煤,可這煤貴著呢,誰舍得花錢去多買迴來燒爐子,縣城裏又沒個山,秋收後多少人家都得花錢買柴火,這會兒正是賣柴火的季節。
那鄭婆子一聽也不說啥了,她就算是看不過去人家搶生意,也得有理有據的吵,不然這驛館外隨便鬧事那可是要被攆走的,鄭婆子看著爐火都小了不少,連忙笑嗬嗬的說道:“那啥,趙家的,借我點柴火用用,這爐火要熄了,我這一鍋包子可就廢了。”就是不想多花一文錢買柴火。
趙母瞪了那鄭婆子一眼,都是擺攤子的,起早貪黑的哪個容易,拿了些柴火過去。
鄭婆子看趙母沒有半分不願的就拿過來一小捆柴火倒有些不自在了,心裏想著以前是不是有些過分了,這趙家兩口子挺不錯的,“謝了啊!”
“可得還的。”
“還能差了你這點柴火的。”鄭婆子潑辣的說到。
趙母樂嗬嗬的迴去了,也不知怎的,兩人之前心頭那股兒不對付就這麽散去了大半兒。
阿良看趙母迴來才問道:“娘,你們怎麽在這擺攤子了,多累啊?”
“這不是你爹不願把糧食賤賣了!”
趙良皺了皺眉頭,頗有些怨言的看著他爹,可趙父冷著一張臉在那擀餃子皮,趙良也不敢說他爹什麽,隻能跟趙母說道:“娘,你要是累就別幹這個。”他進縣城次數多了,也知道這擺攤的都是起早貪黑的,爹娘啥身體他心裏不知道麽?哪裏能這麽折騰。
趙母嗬嗬的笑著,“就不用你操心這個了,你這是去賣柴火吧,去賣吧,對了,你那糧食賣了沒?”
開始自家都不知道糧食到底賣不賣,趙母也不敢給兒子瞎支招,如今她們攤子一天麵就用五六十斤,半個月下來就六七百斤了,她們家得迴還有瑜娘幫著磨麵,不然兩口子都轉不過來,可這半個月就用去了三畝糧食,在開下去這攤子的糧食也要買的,與其買別人的還不如買兒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