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對於這些零散的抵抗力量倒是不特別放在心上,相對於當前北進大計隻是疥癬之患,一旦他們收複中心城市,建立政權,並完成土地改革。在沒有舊政權支持,又失去了經濟支撐,其便成了汪洋大海中的孤礁,是難以有所作為的。


    所以這些殘留的頑固勢力,在耗盡了糧草,又無外援,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演變成真正的草寇,靠打家劫舍維係。而如此行為不得人心,讓人憎恨,失去百姓的同情,隻會愈加被孤立,早晚被剿滅;二是窮途末路之下,下山投降,接受招安。


    當下據孫愷所言,敵我之間出現了寬達幾十裏的真空地帶,也成為雙方斥候的交鋒之地。當趙昺以為對他們而言並非好事,敵軍看似是示弱退避三舍,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未必不是欲集中力量頑抗。


    “你們現在物資準備的如何?”趙昺問道。


    “現下我軍共接收糧食十萬石,儲備肉食二十萬斤,醬料若幹,馬料三十萬斤,可供全軍三月所食,保守也供兩月有餘。彈藥儲備也按照戰役標準儲備,火藥兩萬斤,子彈一百萬發,各種炮彈五萬發,可供連續作戰月餘,現在已經按照計劃下發到師、團。”孫愷答道。


    “嗯,團一級保障要達到半月自給,兵站建設隨後要鋪開,保證前接後送通暢!”趙昺點點頭道。按照計劃第二階段戰役要持續兩個月,打開通往大都的通路,並完成對外圍城池的清理。


    糧食儲備之所以要按照三個月儲備,因為作戰和行軍中糧食也會有所損耗,且步兵由於沒有馬匹代步,體力消耗是非常快的,作戰期間的步兵食量極大,才能維持長期作戰的消耗,一旦糧食供應不足,戰鬥力和韌性都會嚴重衰減,尤其是對軍心有著極大影響。


    而春耕在即,為保證不耽誤農時,征發的大部分夫役要返迴原籍,以保證夏糧豐收,這就要提高各部輜重自給能力。待進入二月後,北方也已入春,江河解凍,海港解封,便可以利用海運和運河輸送物資,保證大軍的供給。


    “陛下,屬下以為要盡快發起進攻,若是再拖延,一旦江河解凍,便需渡河架橋,極大影響行軍速度,不利於後續作戰!”孫愷建議道。


    “不會等太久了!”趙昺輕笑著道。


    其說的很對,在北方同樣有著諸多河流,此時不比現代江河湖水十條有九條都幹了,隻剩下名字,卻沒有水了,且比之現代要寬闊的多。而這也成為阻擋進軍的天塹,隻要固守渡口就能阻擋百萬軍。


    但冬季則不同,河水封凍,大河成了坦途,選擇渡河的地點也更為隨意,免了架橋之苦外,也使敵軍防不勝防。這也是趙昺將第二段戰役發起時間定在年後的緣故,使得他們可以利用河流封凍之際快速挺進,完成對大都的合圍。


    “這便好!”孫愷笑道。


    “你們四軍當麵之敵是槁城,他們的備戰的情況可有所了解?”趙昺的計劃是以第三軍和第五軍從兩翼合圍真定城,而居中的第四軍擔任正麵攻擊,他們麵對的首先就是槁城。


    “陛下,槁城方麵正積極備戰,城防設施日趨完備。”孫愷有些幽怨的看著皇帝,似乎在怪陛下突然放棄北進,全軍轉入休整,使得敵軍有了充足的備戰時間。


    “據我軍派出的斥候偵察,槁城縣令董文直大肆招攬流民,由於其名聲甚佳,周邊諸縣投奔者甚眾,得青壯數萬人,又將這些人按照行伍編隊,加緊操練。同時利用蒙元朝廷解除武禁之際,召集工匠打造兵器,製造弓弩,周邊的樹木皆采伐一空。”


    “與此同時,董賊督民日夜搶修城防,僅城牆就加高了三尺,城樓更是加高丈許,城頭還增設了木牆、張開帳幕。又將城外護城河擴寬、加深,以挖掘的泥土修築羊馬牆,在四門外修築了堡寨……”


    孫愷擔心陛下難以聽明白,還拿過張紙繪出城圖,邊標注敵軍城防設施,邊加以解說。趙昺聽著聽著也皺起了眉頭,漸漸感到這董文直還真不是個紙上談兵的家夥。其對城防設施的布置不僅遵循了守衛城池的要責,還合理的將各種武器配置其上,將小小的槁城打造成了一個鐵刺蝟。


    趙昺深知在城池攻守戰中,守方處於天然的優勢,而攻方不僅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也要付出重大傷亡。


    對於攻方來說,攻城最先要做的,是清除城外的障礙,即填平護城河、塹壕。護城河、塹壕兩者有時合二為一,夏秋時,塹壕引入河水,就成了護城河;冬春時,守方提前把塹壕堵起來,放幹裏麵的水,因為壕底埋有許多尖樁木刺,人若不小心踩空掉下去,就會被刺個透心涼。


    按照城池修築標準,槁城這種縣級城池護城河、塹壕至少寬四丈,深度最低丈五,而其又對城壕再度加深加寬。因此,攻方要花大力氣來將其填平,而攻方先要拔除護城河前的拒馬樁,這個拒馬樁不是拒馬用的,是阻擋敵人攻城器材用的。


    這時攻城方需要頂著三麵火力,用土石、柴草和屍體填平護城河。有時候攻城方別無他法,隻能用人命前仆後繼的填。填滿護城河,才能觸控到城牆進行攻城。正因為填平護城河的任務太過危險和繁重,很多將領都會使用輔兵、民夫去填。


    此時攻方軍隊大多是驅趕城池周邊的百姓頂著箭矢去填陷坑和護城河,等到填完了,城牆下麵堆了一層屍體。為此,將領會讓親衛部隊擔當督戰隊,有臨陣脫逃、畏縮不前的,斬立決、殺無赦。


    其次,將領會承諾,如果他們完成了任務,是不會再上戰場的,這就為輔兵、民夫帶來了希望——熬過去就能活下去。最後,他們也常常采用捆綁的方式,比如隻有完成任務才有飯吃,多次完成任務後可以脫離這個行列、進入戰兵的隊伍中。


    當然古人也不都是傻子,攻方為了保障清障部隊的安全,造壕車應運而生。造壕車的前方豎起高高屏障,用來抵擋對麵射過來的箭矢,裏麵又裝了填河用的砂石或袋子,等造壕車靠近護城河,隻要打開窗口,就可以輕鬆得將石頭投進去了。


    如果壕溝、護城河比較寬,一時半會填不平,還有填壕車,一輛板車上麵有折疊的橋板,到壕溝前放下橋板就變成一座木橋,可供士兵通行。同時,投石機以及己方射手也會向城牆投射遠程火力,掩護填河部隊。


    對於守方而言,護城河是第一道防線。守方一般會在河後麵設有三四道人工障礙,主要有蒺蔾、鹿角木、陷馬坑、拒馬槍、羊馬牆等。或是防止敵軍涉渡,或是防止敵軍,特別是騎兵部隊近前。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是羊馬牆,修於距城牆約十步遠,高五尺的矮牆,在牆內設伏兵,用長槍襲擊橫渡護城河的敵人。敵人即便越過羊馬牆,由於羊馬牆與城牆間的區域較狹窄,不利於兵力展開,也無法使用攻城器械,反而有利於守軍居高臨下發揮守城軍械的威力。


    所以這時才是戰鬥最為慘厲的時候。守方要阻止攻方攀越城樓,會準備好大量的滾木礌石。礌石指經石匠打製過的、形狀重量適中、適合拋擲、專用於守城。滾木是長短重量皆有形製的圓木,木上有鐵釘,圓木兩端有繩索鐵鏈。


    守城士兵不用冒著敵軍的箭雨殺傷而露頭,可以躲在城牆垛口後,隻瞄著被敵軍雲梯鉤子鉤住的地方,揮臂將石頭沿著雲梯鉤住下一扔,或將滾木沿著雲梯向下一滾,就算正在攀梯而上的敵兵甲士高舉堅盾擋住了石頭,石頭砸在盾牌上產生的巨大的衝擊力,也會讓他穩不住身體,頓時就被砸下了雲梯。


    類似的還有“狼牙拍”,這是一種吊在城牆上的兵器,用一塊木板製成,上麵放置數百根狼牙鋼釘,守城時,待到敵軍到達指定位置,直接按下投擲的機關,狼牙拍就會直接砸下去,具有大麵積殺敵的效果。滾木、狼牙拍等器械拋出後,可用絞車或抓著繩鏈拉動迴收。這些兵器不屬於消耗品,可連續性使用,敵人壓根就上不了城牆。


    守方除了用滾木礌石砸,還有沸油、金湯二種殺器。沸油用大鍋傾倒下去,或用噴筒將火油噴射下去,然後用火箭點燃;金湯就是沸水,敵軍列隊登城時,守方直澆下去。無論敵軍穿著多堅厚的鎧甲,讓沸水兜頭一淋,無不遍體鱗傷……


    聽著孫愷的講解,趙昺的腦海中也浮現出慘烈的戰況,仿佛看到正在雲梯上攀爬的軍兵,無不紛紛從梯上墜落,淒慘哀嚎一片。但他以為即便破城還隻是開始,而不是戰鬥的結束,後邊還會有更為慘烈的戰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讓你窩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讓你窩心並收藏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