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偏西,已過晌午,林茵茵出了客棧後便牽起白馬往前走去,先前在街角賣藝求生的江湖中人早已散去,街坊之間的道路又恢複了通暢。
茵茵一路向東,不多時便來到一處府邸。茵茵先前已打聽清楚,劉定之官拜禮部尚書兼任翰林學士,又是閣臣,他的官邸便座落在京師東麵的名望湖旁,據說當年興建此官邸時,劉定之專門請人看了風水,覺得此地有紫氣環繞,官運極佳,於是便在此名望湖旁興了土木。幾十年過去了,劉定之果真官運亨通,連連高升,已是朝廷的肱骨大臣。
“應該就是這裏!”
林茵茵翻下馬背,將白馬係於名望湖便的一顆大柳樹上,然後朝官邸走去。
這座官邸雖非金碧輝煌,極盡奢華,卻也是宏偉壯闊,氣勢非凡,正紅朱漆大門上懸著一對手掌大的銅環,頂上懸著一塊金絲楠木匾額,題有“尚書府”三個大字,看上去十分古樸大氣。
林茵茵步履沉穩,徑直走來,還未行至門前便被兩名帶刀侍衛攔下。
“幹什麽的?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竟敢私闖尚書府?”
兩名侍衛怒目而對,言語之間帶有嗬責,將林茵茵攔在門外。
茵茵秀眉微皺,心中暗道:“這尚書府好大的架子,連外麵的侍衛都這般光景,難道劉閣老就任由他們如此?”
雖心有不悅,但茵茵始終不願旁生枝節,恭敬道:“二位大哥,在下林影,有要事要見劉大人,還請二位大哥行個方便。”
“哼,劉大人是你想見就見的嗎?勸你快快自行離去,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
二人說著便將長刀拔出,攔在林茵茵身前。
茵茵正待發作,忽地官邸內有一老者聞聲而來。
“發生什麽事了?”老者問道
那兩名帶刀侍衛見是老者前來忙收起長刀,迎了上去,殷勤道:“何總管,怎敢勞您大駕,就是一個不長眼的毛頭小子,吵著要見老爺,我兄弟二人正準備將他打發走呢。”
老者聽了微微一怔,狐疑道:“要見老爺?”
侍衛聞言點了點頭。
老者走到林茵茵身旁,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隨後問道:“年輕人,是你要見我們家老爺?”
林茵茵見這老者說話倒是禮貌客氣,不似剛才那兩名侍衛這般張狂,於是躬身道:“老人家,在下林影,開封人士,受人之托,這裏有份書信想要親自交到劉大人手中!”
“哦?不知是何人所托?又是什麽樣的書信非要親自交於我家老爺呢?”
茵茵略微遲疑,迴道:“在下是受了寒山寺渡嗔大師之托專程前來送信,至於信中內容大師千叮萬囑非劉大人本人不可拆閱,在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對於信中內容卻是不知。”
老者心中疑惑,但見對方言語誠懇,談吐張弛有度,又不像說謊,於是試探道:“可有信物?”
“有!”
林茵茵從懷中掏出一串佛珠遞了過去。
老者見到佛珠,先是一驚,接著拿起佛珠反複查看,最後賠笑道:“林公子多有得罪,還請見諒,裏麵請!”
這突如其來的轉變使得旁邊二位侍衛驚訝不已,雖然不知何總管為何對這少年轉變態度,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少年不是普通之人。
“呃,呃,林公子,這這......誤會,全是誤會”二人急忙上前解釋,態度轉變之快令人咋舌。
林茵茵並未理會二人,收起佛珠跟在老者身後走進了尚書府。
這串佛珠是臨行前渡嗔塞給她的,乃是先前渡嗔在宮中講頌經文時,劉定文親自送出。一串佛珠共十八顆,每一顆都由產自南海上等的楠木,進過巧匠雕琢而成,可謂價值連城。當時劉定之與渡嗔渡真二人一見如故,共同探討佛經哲學,為表敬意劉定之便將這串佛珠送出。老者是尚書府的總管,對此自是知曉。
林茵茵跟隨老者來到一處,剛一踏足隻覺書墨氣息濃重,竟來到了書房。
老者停下腳步,讓其在此地駐足,自己走上前去敲門
“咚咚咚!”
“進來!”
話音剛落,老者推門而入,進入書房,順勢又將房門關起。
不到半盞茶的功夫,隻聞得“吱呀”一聲,老者從書房中走出,滿臉笑意的來到茵茵跟前,喜道:“林公子,老爺有請!”
“有勞!”林茵茵雙手抱拳,粗略的行了一禮後便徑直走進了書房。
走進書房,茵茵隻覺書香之氣更為厚重,略微觀察了一下四周,發現這間書房雖然不大,但裏麵的書籍卻有不少,早前聽聞劉定之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酷愛讀書,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四方的書桌之上供著文房四寶,一老者正背對著自己在練習書法。
“草民林影拜見劉大人!”林茵茵躬身道。
劉定之聞言轉過身來笑道:“不必多禮,便是小友想見老夫?不知有何急事?”
待劉定之轉過身來,茵茵方才看清老者真容,丹鳳眼,一字眉,三綹長髯已經斑白,雖上了年紀仍舊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茵茵見老者笑臉盈盈的望著自己,眼中滿是和藹慈祥,心中的一絲不安徹底消散,忙迴道:“閣老,實不相瞞,此次前來確有大事相商”說著便將渡嗔所寫書信交與劉定之。
劉定之接過書信,細細閱讀,讀到後麵竟是眉目深鎖,滿臉震驚!
“信中所言之事當真?”
“千真萬確!”
劉定之陷入沉思,久久不曾言語,隻是在書桌前來迴踱步。
又過了片刻,劉定之停下腳步,拿起書桌上的燈籠,將書信點燃。
“小友,此時事關重大,千萬不可泄露出去!”
待書信燒完,化為灰燼,劉定之這才放下心來,歎道:“小友有所不知,如今朝廷宦官當道,西廠錦衣衛殘害忠良,無法無天,實是大明之不幸!”
“好在還有閣老這樣的肱骨之臣,也讓天下百姓略感安慰!”
茵茵見劉定之略帶傷感,便出言安慰。
劉定之慘然笑道:“憑我一人之力又能怎樣,就信中所言之事,我料定和西廠和錦衣衛脫不了幹係,隻是不曾想到他們竟然如此膽大,居然想要造反!”言語之中滿是滄桑
“不知閣老是否聽說過玄陰宗?”
“略有耳聞!”
茵茵接口道:“此次事件背後的主謀便是玄陰宗!”當即把在姑蘇之境發生的種種說與劉定之聽。
劉定之聽完一聲冷笑,道:“勾結江湖勢力,製造動亂,說服朝廷出兵獲取兵權,最後倒戈相向,發動叛亂,果然是好計策!”
林茵茵心中一震,這劉定之果然智慧超群,隻聽得自己粗略的複述便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理清,心下對他又敬了三分......
茵茵一路向東,不多時便來到一處府邸。茵茵先前已打聽清楚,劉定之官拜禮部尚書兼任翰林學士,又是閣臣,他的官邸便座落在京師東麵的名望湖旁,據說當年興建此官邸時,劉定之專門請人看了風水,覺得此地有紫氣環繞,官運極佳,於是便在此名望湖旁興了土木。幾十年過去了,劉定之果真官運亨通,連連高升,已是朝廷的肱骨大臣。
“應該就是這裏!”
林茵茵翻下馬背,將白馬係於名望湖便的一顆大柳樹上,然後朝官邸走去。
這座官邸雖非金碧輝煌,極盡奢華,卻也是宏偉壯闊,氣勢非凡,正紅朱漆大門上懸著一對手掌大的銅環,頂上懸著一塊金絲楠木匾額,題有“尚書府”三個大字,看上去十分古樸大氣。
林茵茵步履沉穩,徑直走來,還未行至門前便被兩名帶刀侍衛攔下。
“幹什麽的?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竟敢私闖尚書府?”
兩名侍衛怒目而對,言語之間帶有嗬責,將林茵茵攔在門外。
茵茵秀眉微皺,心中暗道:“這尚書府好大的架子,連外麵的侍衛都這般光景,難道劉閣老就任由他們如此?”
雖心有不悅,但茵茵始終不願旁生枝節,恭敬道:“二位大哥,在下林影,有要事要見劉大人,還請二位大哥行個方便。”
“哼,劉大人是你想見就見的嗎?勸你快快自行離去,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
二人說著便將長刀拔出,攔在林茵茵身前。
茵茵正待發作,忽地官邸內有一老者聞聲而來。
“發生什麽事了?”老者問道
那兩名帶刀侍衛見是老者前來忙收起長刀,迎了上去,殷勤道:“何總管,怎敢勞您大駕,就是一個不長眼的毛頭小子,吵著要見老爺,我兄弟二人正準備將他打發走呢。”
老者聽了微微一怔,狐疑道:“要見老爺?”
侍衛聞言點了點頭。
老者走到林茵茵身旁,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隨後問道:“年輕人,是你要見我們家老爺?”
林茵茵見這老者說話倒是禮貌客氣,不似剛才那兩名侍衛這般張狂,於是躬身道:“老人家,在下林影,開封人士,受人之托,這裏有份書信想要親自交到劉大人手中!”
“哦?不知是何人所托?又是什麽樣的書信非要親自交於我家老爺呢?”
茵茵略微遲疑,迴道:“在下是受了寒山寺渡嗔大師之托專程前來送信,至於信中內容大師千叮萬囑非劉大人本人不可拆閱,在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對於信中內容卻是不知。”
老者心中疑惑,但見對方言語誠懇,談吐張弛有度,又不像說謊,於是試探道:“可有信物?”
“有!”
林茵茵從懷中掏出一串佛珠遞了過去。
老者見到佛珠,先是一驚,接著拿起佛珠反複查看,最後賠笑道:“林公子多有得罪,還請見諒,裏麵請!”
這突如其來的轉變使得旁邊二位侍衛驚訝不已,雖然不知何總管為何對這少年轉變態度,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少年不是普通之人。
“呃,呃,林公子,這這......誤會,全是誤會”二人急忙上前解釋,態度轉變之快令人咋舌。
林茵茵並未理會二人,收起佛珠跟在老者身後走進了尚書府。
這串佛珠是臨行前渡嗔塞給她的,乃是先前渡嗔在宮中講頌經文時,劉定文親自送出。一串佛珠共十八顆,每一顆都由產自南海上等的楠木,進過巧匠雕琢而成,可謂價值連城。當時劉定之與渡嗔渡真二人一見如故,共同探討佛經哲學,為表敬意劉定之便將這串佛珠送出。老者是尚書府的總管,對此自是知曉。
林茵茵跟隨老者來到一處,剛一踏足隻覺書墨氣息濃重,竟來到了書房。
老者停下腳步,讓其在此地駐足,自己走上前去敲門
“咚咚咚!”
“進來!”
話音剛落,老者推門而入,進入書房,順勢又將房門關起。
不到半盞茶的功夫,隻聞得“吱呀”一聲,老者從書房中走出,滿臉笑意的來到茵茵跟前,喜道:“林公子,老爺有請!”
“有勞!”林茵茵雙手抱拳,粗略的行了一禮後便徑直走進了書房。
走進書房,茵茵隻覺書香之氣更為厚重,略微觀察了一下四周,發現這間書房雖然不大,但裏麵的書籍卻有不少,早前聽聞劉定之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酷愛讀書,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四方的書桌之上供著文房四寶,一老者正背對著自己在練習書法。
“草民林影拜見劉大人!”林茵茵躬身道。
劉定之聞言轉過身來笑道:“不必多禮,便是小友想見老夫?不知有何急事?”
待劉定之轉過身來,茵茵方才看清老者真容,丹鳳眼,一字眉,三綹長髯已經斑白,雖上了年紀仍舊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茵茵見老者笑臉盈盈的望著自己,眼中滿是和藹慈祥,心中的一絲不安徹底消散,忙迴道:“閣老,實不相瞞,此次前來確有大事相商”說著便將渡嗔所寫書信交與劉定之。
劉定之接過書信,細細閱讀,讀到後麵竟是眉目深鎖,滿臉震驚!
“信中所言之事當真?”
“千真萬確!”
劉定之陷入沉思,久久不曾言語,隻是在書桌前來迴踱步。
又過了片刻,劉定之停下腳步,拿起書桌上的燈籠,將書信點燃。
“小友,此時事關重大,千萬不可泄露出去!”
待書信燒完,化為灰燼,劉定之這才放下心來,歎道:“小友有所不知,如今朝廷宦官當道,西廠錦衣衛殘害忠良,無法無天,實是大明之不幸!”
“好在還有閣老這樣的肱骨之臣,也讓天下百姓略感安慰!”
茵茵見劉定之略帶傷感,便出言安慰。
劉定之慘然笑道:“憑我一人之力又能怎樣,就信中所言之事,我料定和西廠和錦衣衛脫不了幹係,隻是不曾想到他們竟然如此膽大,居然想要造反!”言語之中滿是滄桑
“不知閣老是否聽說過玄陰宗?”
“略有耳聞!”
茵茵接口道:“此次事件背後的主謀便是玄陰宗!”當即把在姑蘇之境發生的種種說與劉定之聽。
劉定之聽完一聲冷笑,道:“勾結江湖勢力,製造動亂,說服朝廷出兵獲取兵權,最後倒戈相向,發動叛亂,果然是好計策!”
林茵茵心中一震,這劉定之果然智慧超群,隻聽得自己粗略的複述便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理清,心下對他又敬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