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厲天途與其擦肩而過之時,司玉奇陰聲道:“年輕人好膽色,若不是你下手太狠毒,我司玉奇倒是想結交一番。”
這次帶了一百多幫眾,黃門客棧已經被走馬幫團團圍住,司玉奇看著繞過眾人當先而行的厲天途,倒也不擔心其逃走。
被綁上繃帶止住血的李三刀湊近司玉奇低聲道:“大哥,那小子的兩個女伴個個跟仙女一般,其中一個更是要人性命,剛上了樓上客房,等會可以將那最美的送給大哥。”
司玉奇瞪了李三刀一眼,心道這個三弟別的不行,對女子姿色卻要求甚高,能讓他斷了手腕還能如此失態的,絕對能稱得上傾國傾城之姿。看那年輕人不像本地之人,莫非是中原美女不成,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心裏也癢癢了,這甘涼地的美女,對他來說已經索然無味了。
雖然被司玉奇瞪了一眼,但深諳自家大哥性情的李三刀看司玉奇沒有明顯反對,就知道那兩個絕色美女中那個長腿小美女一定是自己的了。至於二哥方蔑,整天裝正經,可以不用考慮了。
看著一幫兇神惡煞總算離開客棧,黑臉掌櫃即時鬆了口氣,但又念及厲天途的過人風度,心下暗定若是這個年輕人被那幫畜牲亂刀砍死,自己就幫他收屍,再訂上一口好棺材入土為安,省的埋骨黃沙,也算報了這點小恩情。
至於樓上兩位大小美女的結局,黑臉掌櫃忍不住狠狠吐了口唾沫,這人吃人的世道,現在隻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所謂惡人作孽,好人受苦,在這邊塞不毛之地不外如是。
隻是,萬事總有意外。
黑臉掌櫃的一袋旱煙尚未抽完,厲天途若無其事從門外走了進來,無視掌櫃目驚口呆的表情,進入後院還不忘對他露齒一笑,淡聲道:“再換個門板,可以關門謝客了。”
這個時候,傻子也知道走馬幫踢到鐵板了。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如此不凡,司玉奇出馬都留不下他。
厲天途端坐半開的柴草房打坐,將天道真氣運行了一周天之後,一絲似有若無的低語聲飄入他耳內,聽上去極為模糊。
顯然,說話之人有意緊閉了門窗,還刻意壓低了聲音。
厲天途原本不想去在意,但他突然想起了晚飯時大廳裏那三個吐蕃人。
天道真經裏有個神秘的天聽之術,在這個時候竟派上了用場。
默運天聽秘術的厲天途把之前入耳的模糊聲變為了清晰之音。
“大師兄,戰事尚未結束,明王殿下為何會突然離開?”
“我倒是聽說中原佛道六門之一的樓觀派張明揚真人突然現身羅些城,似是在警告明王殿下不該輕涉戰事,殿下他擔心王廷出事,匆忙趕了迴去。”
“明王殿下一迴,這次涼州怕是要無恙了。”
“那也未必。這次隻要我們伏擊和親隊伍成功,即使明王不在,梵帥和陵將軍又與殿下意見不同,形勢使然下,我吐蕃三十萬鐵騎也必下涼州。到時候北路軍十萬精騎拿下安西,我東路軍在涼州以東與天朝軍對峙,量他天朝也不敢與我吐蕃輕易擴大戰事。”
“大師兄,我倒是沒聽明白,就算我們這邊成功了,為何一直反對取下涼州、隻平西域的梵帥和陵將軍會因此改變主意?”
“嘿嘿,梵帥和陵將軍雖然與明王殿下意見相左,但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吐蕃王廷。按照他們的策略,等北路軍拿下西域之際,我吐蕃自涼州城撤兵,屯兵於西域與甘涼的交界處大非川,有了和親做保證,在高麗戰中元氣大傷的天朝絕對隻能自吞苦果,不敢輕易起兵,這是最穩妥的戰略。唯一的不足便是失去了稱霸西涼的最佳時機。明王殿下卻認為此法過於保守,即便天朝失了廣袤的安西,也傷不了其根本。若是我軍以和親做掩護,神速拿下涼州城,坑殺掉城內的天朝名將薛讓、涼州大都督封千裏和六萬天朝大軍,占領甘涼全境,我吐蕃疆域必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這樣弊端更大,一是坑殺降兵太過殘忍失了大義,二是若是天朝震怒之下破釜沉舟,怕是到時候連安西都站不穩。”
“嗯。畢竟,東北邊那個老東西北冥無上比薛讓還要老辣的多,天朝還有八萬羽林精兵,不可小視啊。”
“倒是那天朝九公主聽說乃國色天香之姿,又師出梵淨山主寂無言,那可是不弱於樓觀張真人的存在,我們要是真殺了九公主,寂無言豈能放過我們。”
“這次和親的隊伍沒有太厲害的高手,由大師兄出手應該是萬無一失了。至於梵淨山主寂無言,別人雖然忌憚,但明王殿下功參造化,我大羅宮豈會怕他?”
“罷了。各為其主而已,有明王殿下撐腰,我們做好該做的事就可以了。”
房間靜了下來,此次聽到的信息量極大,厲天途正在慢慢消化。
佛道六門之一的大羅宮,因其地處吐蕃,宮內第一高手阿伽利明王是吐蕃王子出身,修的又是與中原禪宗迥異的密宗佛法,是方外六門之中唯一入世之門。
身兼吐蕃國師的密宗第一高手阿伽利明王涉足天朝吐蕃之爭,原本在所有天下人的意料之中。
但一直避世不出、日漸式微的道門樓觀派掌教張明揚真人出手幹涉世俗戰事,卻大出厲天途意料之外。
現身吐蕃大都羅些城的樓觀張真人究竟是受天朝當權者所托還是因其悲天憫人之心,厲天途不得而知。
但他知道的是,從此刻開始,平靜已久的廟堂江湖要熱鬧很多了。
終南山的樓觀派雖然式微,第二三代弟子後繼乏力,但尚有將道門經典《太平經》修至極致的張明揚和王化極兩位得道真人。天朝開國至今數十年,當權者也曾數次邀請張王兩位真人出山,行開壇講道、修廟供奉之德,但均被兩位世外真人婉拒。倒是法門寺的世俗分支相國寺、華嚴寺和棲霞寺聲名鼎盛、香客如織。
如今時值戰亂,樓觀的兩位道門真人居然在這個敏感時刻出世一位,也難怪厲天途驚詫莫名。
得知吐蕃國師阿伽利明王已迴吐蕃王廷,厲天途頓覺此行輕鬆了不少,如果可能,他真的再也不想對上這個江湖地榜中位列第三的密宗高手。上次吐蕃王廷,若不是丁一方來的及時,有幾個他也闖不出有阿伽利明王坐鎮的吐蕃王廷大營。
(本章完)
這次帶了一百多幫眾,黃門客棧已經被走馬幫團團圍住,司玉奇看著繞過眾人當先而行的厲天途,倒也不擔心其逃走。
被綁上繃帶止住血的李三刀湊近司玉奇低聲道:“大哥,那小子的兩個女伴個個跟仙女一般,其中一個更是要人性命,剛上了樓上客房,等會可以將那最美的送給大哥。”
司玉奇瞪了李三刀一眼,心道這個三弟別的不行,對女子姿色卻要求甚高,能讓他斷了手腕還能如此失態的,絕對能稱得上傾國傾城之姿。看那年輕人不像本地之人,莫非是中原美女不成,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心裏也癢癢了,這甘涼地的美女,對他來說已經索然無味了。
雖然被司玉奇瞪了一眼,但深諳自家大哥性情的李三刀看司玉奇沒有明顯反對,就知道那兩個絕色美女中那個長腿小美女一定是自己的了。至於二哥方蔑,整天裝正經,可以不用考慮了。
看著一幫兇神惡煞總算離開客棧,黑臉掌櫃即時鬆了口氣,但又念及厲天途的過人風度,心下暗定若是這個年輕人被那幫畜牲亂刀砍死,自己就幫他收屍,再訂上一口好棺材入土為安,省的埋骨黃沙,也算報了這點小恩情。
至於樓上兩位大小美女的結局,黑臉掌櫃忍不住狠狠吐了口唾沫,這人吃人的世道,現在隻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所謂惡人作孽,好人受苦,在這邊塞不毛之地不外如是。
隻是,萬事總有意外。
黑臉掌櫃的一袋旱煙尚未抽完,厲天途若無其事從門外走了進來,無視掌櫃目驚口呆的表情,進入後院還不忘對他露齒一笑,淡聲道:“再換個門板,可以關門謝客了。”
這個時候,傻子也知道走馬幫踢到鐵板了。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如此不凡,司玉奇出馬都留不下他。
厲天途端坐半開的柴草房打坐,將天道真氣運行了一周天之後,一絲似有若無的低語聲飄入他耳內,聽上去極為模糊。
顯然,說話之人有意緊閉了門窗,還刻意壓低了聲音。
厲天途原本不想去在意,但他突然想起了晚飯時大廳裏那三個吐蕃人。
天道真經裏有個神秘的天聽之術,在這個時候竟派上了用場。
默運天聽秘術的厲天途把之前入耳的模糊聲變為了清晰之音。
“大師兄,戰事尚未結束,明王殿下為何會突然離開?”
“我倒是聽說中原佛道六門之一的樓觀派張明揚真人突然現身羅些城,似是在警告明王殿下不該輕涉戰事,殿下他擔心王廷出事,匆忙趕了迴去。”
“明王殿下一迴,這次涼州怕是要無恙了。”
“那也未必。這次隻要我們伏擊和親隊伍成功,即使明王不在,梵帥和陵將軍又與殿下意見不同,形勢使然下,我吐蕃三十萬鐵騎也必下涼州。到時候北路軍十萬精騎拿下安西,我東路軍在涼州以東與天朝軍對峙,量他天朝也不敢與我吐蕃輕易擴大戰事。”
“大師兄,我倒是沒聽明白,就算我們這邊成功了,為何一直反對取下涼州、隻平西域的梵帥和陵將軍會因此改變主意?”
“嘿嘿,梵帥和陵將軍雖然與明王殿下意見相左,但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吐蕃王廷。按照他們的策略,等北路軍拿下西域之際,我吐蕃自涼州城撤兵,屯兵於西域與甘涼的交界處大非川,有了和親做保證,在高麗戰中元氣大傷的天朝絕對隻能自吞苦果,不敢輕易起兵,這是最穩妥的戰略。唯一的不足便是失去了稱霸西涼的最佳時機。明王殿下卻認為此法過於保守,即便天朝失了廣袤的安西,也傷不了其根本。若是我軍以和親做掩護,神速拿下涼州城,坑殺掉城內的天朝名將薛讓、涼州大都督封千裏和六萬天朝大軍,占領甘涼全境,我吐蕃疆域必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這樣弊端更大,一是坑殺降兵太過殘忍失了大義,二是若是天朝震怒之下破釜沉舟,怕是到時候連安西都站不穩。”
“嗯。畢竟,東北邊那個老東西北冥無上比薛讓還要老辣的多,天朝還有八萬羽林精兵,不可小視啊。”
“倒是那天朝九公主聽說乃國色天香之姿,又師出梵淨山主寂無言,那可是不弱於樓觀張真人的存在,我們要是真殺了九公主,寂無言豈能放過我們。”
“這次和親的隊伍沒有太厲害的高手,由大師兄出手應該是萬無一失了。至於梵淨山主寂無言,別人雖然忌憚,但明王殿下功參造化,我大羅宮豈會怕他?”
“罷了。各為其主而已,有明王殿下撐腰,我們做好該做的事就可以了。”
房間靜了下來,此次聽到的信息量極大,厲天途正在慢慢消化。
佛道六門之一的大羅宮,因其地處吐蕃,宮內第一高手阿伽利明王是吐蕃王子出身,修的又是與中原禪宗迥異的密宗佛法,是方外六門之中唯一入世之門。
身兼吐蕃國師的密宗第一高手阿伽利明王涉足天朝吐蕃之爭,原本在所有天下人的意料之中。
但一直避世不出、日漸式微的道門樓觀派掌教張明揚真人出手幹涉世俗戰事,卻大出厲天途意料之外。
現身吐蕃大都羅些城的樓觀張真人究竟是受天朝當權者所托還是因其悲天憫人之心,厲天途不得而知。
但他知道的是,從此刻開始,平靜已久的廟堂江湖要熱鬧很多了。
終南山的樓觀派雖然式微,第二三代弟子後繼乏力,但尚有將道門經典《太平經》修至極致的張明揚和王化極兩位得道真人。天朝開國至今數十年,當權者也曾數次邀請張王兩位真人出山,行開壇講道、修廟供奉之德,但均被兩位世外真人婉拒。倒是法門寺的世俗分支相國寺、華嚴寺和棲霞寺聲名鼎盛、香客如織。
如今時值戰亂,樓觀的兩位道門真人居然在這個敏感時刻出世一位,也難怪厲天途驚詫莫名。
得知吐蕃國師阿伽利明王已迴吐蕃王廷,厲天途頓覺此行輕鬆了不少,如果可能,他真的再也不想對上這個江湖地榜中位列第三的密宗高手。上次吐蕃王廷,若不是丁一方來的及時,有幾個他也闖不出有阿伽利明王坐鎮的吐蕃王廷大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