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曆44年,皇帝天玄都借東北高句麗王朝內亂之機,盡起可調之兵,以二十萬天朝精銳大軍為主力,北庭都護府六萬北庭兵居後策應,遠征高句麗。
戰事前期,高句麗舉國為兵,步步為營,頑抗天朝二十萬雄兵。數月之間,雙方你攻我守,互有勝負,整個戰局呈膠著之態。
精明的高麗新王高建心知戰事如此僵持,長久下去對己方不利,畢竟彈丸之地的高句麗不足以與疆域遼闊國力鼎盛的天朝興持久之戰,王朝上下也非同心協力。
心有不甘的他暗派皇弟高廉喬裝打扮下攜鎮國至寶浮屠舍利橫穿天朝抵達吐蕃,以期獻寶於吐蕃國王,請求吐蕃出兵西域,與其東西夾擊天朝,以解天朝兵圍高麗之危。
吐蕃王廷國王年幼,由權臣陵讚普攝政,屯兵十萬於安西都護府以南,呈蓄勢待發之勢。
當前王廷之內分為主戰主和兩派。主戰方是以陵讚普長子陵佑為首的少壯派,主和方以兩朝元老耶和華等一幹老臣為中堅,自從天朝用兵高句麗以來爭論不休,雙方勢均力敵,一直爭不出個最終結果。
攝政王陵讚普一副淡然自若高深莫測的模樣,也未因父子關係傾向少壯派,一直是左右和稀泥,從不表態。
隻有主戰派的陵讚路長子陵佑似乎看出了父親不急於表態的用意,他把目光看向了王廷之後不遠的一座大山之上的宮殿,那是吐蕃最高武力的象征之地。
吐蕃國師阿伽利明王就在碧斯山上的大羅宮閉關,出關也就在這一月之內了。
陵讚普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兩國之戰,牽涉方方麵麵,決非兩軍交戰那麽簡單。沒有了吐蕃國師阿伽利明王坐鎮的吐蕃王廷,僅靠護衛王廷兩側的兩萬紅衣衛隊,有了天朝“武林傳奇”雪千尋的前車之鑒,確實很難抵擋天朝如丁一方等宗師級高手的雷霆一擊。
如果吐蕃王廷就此出兵,他不敢保證天朝會不會在盛怒之下請出大將軍丁一方來羅些城滅殺掉他這個風頭正盛的攝政王。
高麗王三弟高廉帶著鎮國至寶浮屠舍利跋山涉水而來之舉進一步增強了主戰派的氣焰,而陵讚普對傳說中的浮屠舍利也暗自垂涎不已,形勢似乎對主戰一方越來越有利,陵讚普的近侍更有傳聞,經過高句麗的國寶之誘,吐蕃怕是未等國師阿伽利明王出關就要對天朝用兵。
身在吐蕃王廷的高廉不傻,這些隻是一些空穴來風的消息罷了,在吐蕃未真正對天朝用兵之時,他把浮屠舍利藏的嚴嚴實實,吐蕃任何想要觀看舍利之人都被他拒之門外。
憂心忡忡的高廉此時正站在離王廷不遠的一處青草萋萋的山坡之上,眼望東北方向虛空,為以後高句麗的國運好壞是存是亡惶惶不安。
一聲悠長的歎息從高廉的身後傳來,驚的他虎軀一震,轉身看了過去。
一身華服的陵佑抱著膀子走了過來,與高廉並行而立,遙望遠方蒼碧連天的草原。
“你不該來的。”沉默了片刻,陵佑開口道,語聲低沉有力。
“為何?如果不來,不出一兩年時間我高句麗就要淪為天朝的屬地,我數十萬臣民都要成亡國之奴了。”高廉語帶憤然,似是在暗歎國小民弱,天道不公。
陵佑輕笑,心中暗歎高廉被天朝軍隊驚昏了神智,語道:“當局者迷,今次無論吐蕃出兵西域與否,都難擋高句麗最遲兩年滅亡之勢。”
高廉搖頭表示並不認同,辯解道:“隻要吐蕃出兵二十萬以上,擁兵不足六萬的安西都護府決難抵擋。拿下安西之後二十萬雄獅以破敵之勢兵臨京師,必迫使六萬北庭兵南下拱衛京畿重地,沒了北庭兵的策後迴護,天朝二十萬精銳之師的大後方必然暴露在迴訖騎兵的鐵蹄之下。雖說這些年迴訖已被天朝打怕未必敢真對二十萬大軍出手,但天朝大軍終會有所顧忌,這樣的話我高句麗的機會也就來了。”
高廉的分析不無道理,但他卻忽略了一點,就是高麗王廷內亂,耗了根本,上下並不一心,終難抵天朝二十萬精銳之師。
陵佑冷然道:“你太小看天朝了。安西兵雖然隻有六萬之數,但足以抵擋我吐蕃二十萬大軍一月有餘,京師西郊還有天朝八萬羽林軍和涼州益州的六萬鐵騎枕戈待旦,這十幾萬精銳之師隨意可以馳援安西。換句話說,天朝在出征之前已經做好我吐蕃出兵西域的萬全準備了。”
高廉沉思不語,似是在暗暗消化陵佑的話。
陵佑被高原的寒風一吹,咳嗽了一陣,又道:“現在的高麗王廷內亂消耗甚大,才讓天朝起了覆滅高句麗的決心。否則的話,你們上下團結攜舉國之力拖牢天朝二十六萬大軍,我吐蕃再盡起四十萬雄獅,必能打的天朝元氣大傷,那又是另外一個局麵了。”
陵佑說完又歎息了一聲,仿佛對天朝的天時地利人和不服。
高廉的心漸漸趨於絕望,麵帶不解地反問道:“你為何要對我說這些,難道你不怕即使你吐蕃依約出了兵,我也不將浮屠舍利交出。”
陵佑輕蔑一笑,不屑道:“我雖然修為不差,但因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精研統兵布陣之上,武道一途終究難登地榜十大高手之流。所以浮屠舍利對我沒有任何用處,對我吐蕃開疆辟土也無大用,你真以為奇寶可居,成了無價之物不成?”
其實陵佑的話隻說了上半句卻未說出下半句。
浮屠舍利對他和他的父親陵讚普雖無大用,但對國師阿伽利明王此等絕頂高手用處極大,是有可能藉此修為再上一層的。這對吐蕃本是好事,但怪就怪在阿伽利明王是吐蕃新王的叔叔,不同於作為異性攝政王的父親,乃是真正的皇族嫡係。
自己的父親陵讚普足智多謀,能力超群,已經暗呈功高鎮主之勢,隻是現在新主年幼矛盾未曾激化。在等五年十年,等新主成人,在國師阿伽利明王的輔助下是很有可能拿自己的父親或自己祭刀的。現在的阿伽利明王在吐蕃已然成神,如果再藉浮屠舍利武道更上一層,自己和父親以後的下場隻怕更慘,所以他是懷著私心來見高廉的,說出了一些以他的立場決不該說出的話。
高廉心中最後那絲希望終於破滅,他突然雙膝跪地,抱頭仰天長歎,“天亡我高麗,奈何?奈何?”長唿之中,滿頭黑發隨風而起,淚水縱橫,狀若癲狂。
此情此景看的身後陵佑暗歎不止。
上代高麗王下有三子,長子高楠,次子現任高麗王高建,三子高廉。這三人之中又以高廉最為出眾,為人智謀皆屬上乘。然而世事弄人,上任高麗王未留遺囑暴斃,位高權重的高楠和高建為爭奪皇位廝殺不斷,最後高建險勝為王,兵敗的高楠逃亡天朝借兵。年齡最小無權無勢的高廉最後不得不依附高建。如果當時以高廉為王,天朝想覆滅高句麗怕是極難。
陵佑緊了緊身上的披風,臨走時說道:“高廉,你好自為之吧。不過,一個月之後無論是否出兵,你不留下浮屠舍利怕是極難走出這片高原的。”
(本章完)
戰事前期,高句麗舉國為兵,步步為營,頑抗天朝二十萬雄兵。數月之間,雙方你攻我守,互有勝負,整個戰局呈膠著之態。
精明的高麗新王高建心知戰事如此僵持,長久下去對己方不利,畢竟彈丸之地的高句麗不足以與疆域遼闊國力鼎盛的天朝興持久之戰,王朝上下也非同心協力。
心有不甘的他暗派皇弟高廉喬裝打扮下攜鎮國至寶浮屠舍利橫穿天朝抵達吐蕃,以期獻寶於吐蕃國王,請求吐蕃出兵西域,與其東西夾擊天朝,以解天朝兵圍高麗之危。
吐蕃王廷國王年幼,由權臣陵讚普攝政,屯兵十萬於安西都護府以南,呈蓄勢待發之勢。
當前王廷之內分為主戰主和兩派。主戰方是以陵讚普長子陵佑為首的少壯派,主和方以兩朝元老耶和華等一幹老臣為中堅,自從天朝用兵高句麗以來爭論不休,雙方勢均力敵,一直爭不出個最終結果。
攝政王陵讚普一副淡然自若高深莫測的模樣,也未因父子關係傾向少壯派,一直是左右和稀泥,從不表態。
隻有主戰派的陵讚路長子陵佑似乎看出了父親不急於表態的用意,他把目光看向了王廷之後不遠的一座大山之上的宮殿,那是吐蕃最高武力的象征之地。
吐蕃國師阿伽利明王就在碧斯山上的大羅宮閉關,出關也就在這一月之內了。
陵讚普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兩國之戰,牽涉方方麵麵,決非兩軍交戰那麽簡單。沒有了吐蕃國師阿伽利明王坐鎮的吐蕃王廷,僅靠護衛王廷兩側的兩萬紅衣衛隊,有了天朝“武林傳奇”雪千尋的前車之鑒,確實很難抵擋天朝如丁一方等宗師級高手的雷霆一擊。
如果吐蕃王廷就此出兵,他不敢保證天朝會不會在盛怒之下請出大將軍丁一方來羅些城滅殺掉他這個風頭正盛的攝政王。
高麗王三弟高廉帶著鎮國至寶浮屠舍利跋山涉水而來之舉進一步增強了主戰派的氣焰,而陵讚普對傳說中的浮屠舍利也暗自垂涎不已,形勢似乎對主戰一方越來越有利,陵讚普的近侍更有傳聞,經過高句麗的國寶之誘,吐蕃怕是未等國師阿伽利明王出關就要對天朝用兵。
身在吐蕃王廷的高廉不傻,這些隻是一些空穴來風的消息罷了,在吐蕃未真正對天朝用兵之時,他把浮屠舍利藏的嚴嚴實實,吐蕃任何想要觀看舍利之人都被他拒之門外。
憂心忡忡的高廉此時正站在離王廷不遠的一處青草萋萋的山坡之上,眼望東北方向虛空,為以後高句麗的國運好壞是存是亡惶惶不安。
一聲悠長的歎息從高廉的身後傳來,驚的他虎軀一震,轉身看了過去。
一身華服的陵佑抱著膀子走了過來,與高廉並行而立,遙望遠方蒼碧連天的草原。
“你不該來的。”沉默了片刻,陵佑開口道,語聲低沉有力。
“為何?如果不來,不出一兩年時間我高句麗就要淪為天朝的屬地,我數十萬臣民都要成亡國之奴了。”高廉語帶憤然,似是在暗歎國小民弱,天道不公。
陵佑輕笑,心中暗歎高廉被天朝軍隊驚昏了神智,語道:“當局者迷,今次無論吐蕃出兵西域與否,都難擋高句麗最遲兩年滅亡之勢。”
高廉搖頭表示並不認同,辯解道:“隻要吐蕃出兵二十萬以上,擁兵不足六萬的安西都護府決難抵擋。拿下安西之後二十萬雄獅以破敵之勢兵臨京師,必迫使六萬北庭兵南下拱衛京畿重地,沒了北庭兵的策後迴護,天朝二十萬精銳之師的大後方必然暴露在迴訖騎兵的鐵蹄之下。雖說這些年迴訖已被天朝打怕未必敢真對二十萬大軍出手,但天朝大軍終會有所顧忌,這樣的話我高句麗的機會也就來了。”
高廉的分析不無道理,但他卻忽略了一點,就是高麗王廷內亂,耗了根本,上下並不一心,終難抵天朝二十萬精銳之師。
陵佑冷然道:“你太小看天朝了。安西兵雖然隻有六萬之數,但足以抵擋我吐蕃二十萬大軍一月有餘,京師西郊還有天朝八萬羽林軍和涼州益州的六萬鐵騎枕戈待旦,這十幾萬精銳之師隨意可以馳援安西。換句話說,天朝在出征之前已經做好我吐蕃出兵西域的萬全準備了。”
高廉沉思不語,似是在暗暗消化陵佑的話。
陵佑被高原的寒風一吹,咳嗽了一陣,又道:“現在的高麗王廷內亂消耗甚大,才讓天朝起了覆滅高句麗的決心。否則的話,你們上下團結攜舉國之力拖牢天朝二十六萬大軍,我吐蕃再盡起四十萬雄獅,必能打的天朝元氣大傷,那又是另外一個局麵了。”
陵佑說完又歎息了一聲,仿佛對天朝的天時地利人和不服。
高廉的心漸漸趨於絕望,麵帶不解地反問道:“你為何要對我說這些,難道你不怕即使你吐蕃依約出了兵,我也不將浮屠舍利交出。”
陵佑輕蔑一笑,不屑道:“我雖然修為不差,但因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精研統兵布陣之上,武道一途終究難登地榜十大高手之流。所以浮屠舍利對我沒有任何用處,對我吐蕃開疆辟土也無大用,你真以為奇寶可居,成了無價之物不成?”
其實陵佑的話隻說了上半句卻未說出下半句。
浮屠舍利對他和他的父親陵讚普雖無大用,但對國師阿伽利明王此等絕頂高手用處極大,是有可能藉此修為再上一層的。這對吐蕃本是好事,但怪就怪在阿伽利明王是吐蕃新王的叔叔,不同於作為異性攝政王的父親,乃是真正的皇族嫡係。
自己的父親陵讚普足智多謀,能力超群,已經暗呈功高鎮主之勢,隻是現在新主年幼矛盾未曾激化。在等五年十年,等新主成人,在國師阿伽利明王的輔助下是很有可能拿自己的父親或自己祭刀的。現在的阿伽利明王在吐蕃已然成神,如果再藉浮屠舍利武道更上一層,自己和父親以後的下場隻怕更慘,所以他是懷著私心來見高廉的,說出了一些以他的立場決不該說出的話。
高廉心中最後那絲希望終於破滅,他突然雙膝跪地,抱頭仰天長歎,“天亡我高麗,奈何?奈何?”長唿之中,滿頭黑發隨風而起,淚水縱橫,狀若癲狂。
此情此景看的身後陵佑暗歎不止。
上代高麗王下有三子,長子高楠,次子現任高麗王高建,三子高廉。這三人之中又以高廉最為出眾,為人智謀皆屬上乘。然而世事弄人,上任高麗王未留遺囑暴斃,位高權重的高楠和高建為爭奪皇位廝殺不斷,最後高建險勝為王,兵敗的高楠逃亡天朝借兵。年齡最小無權無勢的高廉最後不得不依附高建。如果當時以高廉為王,天朝想覆滅高句麗怕是極難。
陵佑緊了緊身上的披風,臨走時說道:“高廉,你好自為之吧。不過,一個月之後無論是否出兵,你不留下浮屠舍利怕是極難走出這片高原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