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
朱衣巷,蘇家園林。
修竹梅樹,叢簇而生,蓮池遊魚戲,水榭聽幽風。
蘇大宗師看著天穹上的金榜由實化虛地消失,欣慰一笑,繼而幽歎自語道:“一朝成名天下知啊,也不知道老夫這張老臉,還有幾分顏麵?”
“老師。”
就在此時,司馬學政衣襟帶風地從園外匆匆走進,躬身急道:“當初悔不聽當初所言,如今悔之晚矣,弟子願親自上門負荊請罪,挽迴他的心意。”
“你這是要挾恩圖報,逼迫他投入林學之門嗎?”
蘇大宗師聞言慍色一閃,道:“蘇峻是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你可莫要再寒了他的心。”
“你對他有恩,他不會忘記,老夫對他有幾分薄助,他也會銘記在心,但這都不是我們之間與他真正的緣法。”
說著,蘇大宗師微怒道:“為人處世,情義二字從來都是以心換心,絕無挾恩圖報之理,這樣隻會讓他跟我們越走越遠。”
“若非你算計太精,何以至此?難道你還不醒悟嗎?你是他的老師,就應該有當老師的氣度和胸襟,難道為師就是這樣教你們的嗎?”
“弟子知錯了。”
司馬學政聞言羞愧苦笑,道:“但以他的聰慧,弟子那些舉動肯定瞞不過他,難道我們真的要就此錯失良材嗎?”
“蘇峻是個聰明人,但是更是個恪守底線,有原則的人,絕不會這麽容易動搖的。”
蘇大宗師眸光清亮,蘊藏著洞澈人心的智慧,道:“我們與他淵源已深,他又豈會輕易改換門庭?還是說你認為為師比不過林文魁,我們心學一脈不如初創的林學?”
“弟子不敢。”
蘇大宗師聞言不置可否,繼續說道:“我會親自去跟他談,替你緩轉此事。”
“謝老師。”
司馬學政聞言精神一振,又道:“不知老師準備如何挽迴?弟子此前所為,實在有些羞於再為人師,恐怕他心中……”
“君子予以義,小人予以利。”蘇大宗師口中淡淡道:“此事我自有分寸。”
…………
貢院。
後堂,鬆柏蔥鬱,桂樹成林。
林學士換上一身燕居常服,悠閑自在地與門下幾位弟子,也是此次鄉試的同考官在桂樹下對弈。
霞光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風姿氣度,盡皆不同凡俗。
“老師,今科解元可是麒麟兒,不知老師……”
林學士聞言灑然一笑,道:“此子合該入我門下,乃是天定的機緣,你們就準備好生照顧小師弟吧。”
“小師弟?”與他手談的中年文士聞言一愣,疑惑道:“難道老師這是要收關門弟子?”
“得此佳徒,夫複何求?”林學士坦然一笑,道:“此子可盡得我之所學,甚至青出於藍,有他一人足矣。”
此言一出,盡皆嘩然。
幾位同考官臉色微動,相互對視一眼,確認過眼神。
當即便有另一個氣度沉穩的青年道:“既然是麒麟兒,恐怕蘇學士不會這麽輕易放人吧?”
“而且,若是老師太過強求,恐怕會引起心學一脈的反噬,到時候……”又有另一個同考官不無憂慮地說道。
“無妨。”林學士微微一笑:“我又何嚐不是心學一脈?至於蘇學士,他又不是蘇峻的老師,他的意見不足為慮。”
“那老師打算以什麽理由招攬此子?僅憑鄉試座師的名分恐怕不夠吧?蘇學士先前為了他大動幹戈,恩情不小啊。”
與林學士手談的同考官垂下眼簾,擋住眸光中的異色,看似殷切地出謀劃策。
在座的幾位同考官雖然是林學士的門生,但也是此次鄉試的考官,按理說這一屆的新晉舉人都是要稱唿他們一聲老師的。
當然啦,從老師降級到師兄也並非沒有先例,他們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又跟隨林學士曆練多年,胸襟眼界絕不會這麽狹隘。
但是林學士明言要收蘇峻為關門弟子,還說什麽“有此子一人足矣”,這將置他們於何地?
多隻香爐還多隻鬼呢,更何況是這種深得林學士青睞的過江猛龍?
即便是同門之間,競爭也是無處不在的。
蘇峻還沒入門,林學士就要指定他為衣缽傳人,承繼林學道統,這讓他們這些為林學士,林學一脈奔走多年的老人如何能夠接受?
林學士世事洞明,法眼如炬,如何不知這些弟子們的小心思?
然而他卻恍若未覺,深深地看了眾弟子一眼,意味深長地說道:“君子予以義,也需予以利,承繼法統並將吾學發揚光大可不是請客吃飯,而是需要篳路藍縷,麵對艱難險阻,甚至龍潭虎穴。”
“如此千斤重擔,不啻於是太山壓頂,當然須以重利方可讓他動心,我還指望著他青出於藍,光大我新學法統呢。”
說著,林學士輕笑一聲,得意道:“恰巧我手上還有一個進入太皇黃增天的名額,相信足以讓他動心了。”
“這……”
此言一出,幾位同考官不由麵麵相覷,繼而齊刷刷地站了起來,躬身長施一禮道:“茲事體大,還請老師三思而後行。”
最年輕的那位弟子沉穩的氣度不在,幹脆負氣道:“老師此舉,實在是寒了諸位師兄的心,弟子不服。”
太皇黃增天,乃是朝廷以曆代征伐仙門所繳獲的洞天福地合並而成的一處小世界。
乃是以大萌龍脈為根基支撐起來的龐大洞天,內裏機緣無數,每一個名額都是彌足珍貴。
就連皇族血裔,功勳貴族,朝廷幾位內閣大學士的後人都欲求一個名額而不可得。
當今天子曾連下十三道禦旨明言:非大功勳者不得入,天潢貴胄與庶民別無二致。
林學士手中的名額,還是當初三元及第之時,先皇親自祭告龍庭諸帝後賞賜下來的。
這麽多年,連林學士自己都不舍得動用,他們這些弟子可謂是覬覦已久。
甚至不諱言地說:當初若非林學士手中有這個名額,他開創新學的事情絕對不會如此順暢。
他們這些人明爭暗鬥了數十年,就這麽輕易地讓還沒入門的蘇峻截了胡,他們怎麽可能服氣?
沒想到林學士的態度卻是格外的堅決,見此情形臉色頓時一沉,冷聲道:“我意已決,你若是不服,可自去!”
朱衣巷,蘇家園林。
修竹梅樹,叢簇而生,蓮池遊魚戲,水榭聽幽風。
蘇大宗師看著天穹上的金榜由實化虛地消失,欣慰一笑,繼而幽歎自語道:“一朝成名天下知啊,也不知道老夫這張老臉,還有幾分顏麵?”
“老師。”
就在此時,司馬學政衣襟帶風地從園外匆匆走進,躬身急道:“當初悔不聽當初所言,如今悔之晚矣,弟子願親自上門負荊請罪,挽迴他的心意。”
“你這是要挾恩圖報,逼迫他投入林學之門嗎?”
蘇大宗師聞言慍色一閃,道:“蘇峻是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你可莫要再寒了他的心。”
“你對他有恩,他不會忘記,老夫對他有幾分薄助,他也會銘記在心,但這都不是我們之間與他真正的緣法。”
說著,蘇大宗師微怒道:“為人處世,情義二字從來都是以心換心,絕無挾恩圖報之理,這樣隻會讓他跟我們越走越遠。”
“若非你算計太精,何以至此?難道你還不醒悟嗎?你是他的老師,就應該有當老師的氣度和胸襟,難道為師就是這樣教你們的嗎?”
“弟子知錯了。”
司馬學政聞言羞愧苦笑,道:“但以他的聰慧,弟子那些舉動肯定瞞不過他,難道我們真的要就此錯失良材嗎?”
“蘇峻是個聰明人,但是更是個恪守底線,有原則的人,絕不會這麽容易動搖的。”
蘇大宗師眸光清亮,蘊藏著洞澈人心的智慧,道:“我們與他淵源已深,他又豈會輕易改換門庭?還是說你認為為師比不過林文魁,我們心學一脈不如初創的林學?”
“弟子不敢。”
蘇大宗師聞言不置可否,繼續說道:“我會親自去跟他談,替你緩轉此事。”
“謝老師。”
司馬學政聞言精神一振,又道:“不知老師準備如何挽迴?弟子此前所為,實在有些羞於再為人師,恐怕他心中……”
“君子予以義,小人予以利。”蘇大宗師口中淡淡道:“此事我自有分寸。”
…………
貢院。
後堂,鬆柏蔥鬱,桂樹成林。
林學士換上一身燕居常服,悠閑自在地與門下幾位弟子,也是此次鄉試的同考官在桂樹下對弈。
霞光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風姿氣度,盡皆不同凡俗。
“老師,今科解元可是麒麟兒,不知老師……”
林學士聞言灑然一笑,道:“此子合該入我門下,乃是天定的機緣,你們就準備好生照顧小師弟吧。”
“小師弟?”與他手談的中年文士聞言一愣,疑惑道:“難道老師這是要收關門弟子?”
“得此佳徒,夫複何求?”林學士坦然一笑,道:“此子可盡得我之所學,甚至青出於藍,有他一人足矣。”
此言一出,盡皆嘩然。
幾位同考官臉色微動,相互對視一眼,確認過眼神。
當即便有另一個氣度沉穩的青年道:“既然是麒麟兒,恐怕蘇學士不會這麽輕易放人吧?”
“而且,若是老師太過強求,恐怕會引起心學一脈的反噬,到時候……”又有另一個同考官不無憂慮地說道。
“無妨。”林學士微微一笑:“我又何嚐不是心學一脈?至於蘇學士,他又不是蘇峻的老師,他的意見不足為慮。”
“那老師打算以什麽理由招攬此子?僅憑鄉試座師的名分恐怕不夠吧?蘇學士先前為了他大動幹戈,恩情不小啊。”
與林學士手談的同考官垂下眼簾,擋住眸光中的異色,看似殷切地出謀劃策。
在座的幾位同考官雖然是林學士的門生,但也是此次鄉試的考官,按理說這一屆的新晉舉人都是要稱唿他們一聲老師的。
當然啦,從老師降級到師兄也並非沒有先例,他們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又跟隨林學士曆練多年,胸襟眼界絕不會這麽狹隘。
但是林學士明言要收蘇峻為關門弟子,還說什麽“有此子一人足矣”,這將置他們於何地?
多隻香爐還多隻鬼呢,更何況是這種深得林學士青睞的過江猛龍?
即便是同門之間,競爭也是無處不在的。
蘇峻還沒入門,林學士就要指定他為衣缽傳人,承繼林學道統,這讓他們這些為林學士,林學一脈奔走多年的老人如何能夠接受?
林學士世事洞明,法眼如炬,如何不知這些弟子們的小心思?
然而他卻恍若未覺,深深地看了眾弟子一眼,意味深長地說道:“君子予以義,也需予以利,承繼法統並將吾學發揚光大可不是請客吃飯,而是需要篳路藍縷,麵對艱難險阻,甚至龍潭虎穴。”
“如此千斤重擔,不啻於是太山壓頂,當然須以重利方可讓他動心,我還指望著他青出於藍,光大我新學法統呢。”
說著,林學士輕笑一聲,得意道:“恰巧我手上還有一個進入太皇黃增天的名額,相信足以讓他動心了。”
“這……”
此言一出,幾位同考官不由麵麵相覷,繼而齊刷刷地站了起來,躬身長施一禮道:“茲事體大,還請老師三思而後行。”
最年輕的那位弟子沉穩的氣度不在,幹脆負氣道:“老師此舉,實在是寒了諸位師兄的心,弟子不服。”
太皇黃增天,乃是朝廷以曆代征伐仙門所繳獲的洞天福地合並而成的一處小世界。
乃是以大萌龍脈為根基支撐起來的龐大洞天,內裏機緣無數,每一個名額都是彌足珍貴。
就連皇族血裔,功勳貴族,朝廷幾位內閣大學士的後人都欲求一個名額而不可得。
當今天子曾連下十三道禦旨明言:非大功勳者不得入,天潢貴胄與庶民別無二致。
林學士手中的名額,還是當初三元及第之時,先皇親自祭告龍庭諸帝後賞賜下來的。
這麽多年,連林學士自己都不舍得動用,他們這些弟子可謂是覬覦已久。
甚至不諱言地說:當初若非林學士手中有這個名額,他開創新學的事情絕對不會如此順暢。
他們這些人明爭暗鬥了數十年,就這麽輕易地讓還沒入門的蘇峻截了胡,他們怎麽可能服氣?
沒想到林學士的態度卻是格外的堅決,見此情形臉色頓時一沉,冷聲道:“我意已決,你若是不服,可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