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朱衣巷。


    司馬學政獨坐書齋,麵前擺著一張九折屏風,其上懸掛著一篇篇錦繡華章,正在仔細品讀,如飲甘醇。


    雖是一人獨坐,司馬學政依然是坐姿如鬆,沒有絲毫的懈怠,仿佛是在待客一般。


    這是儒門“慎獨”的道理,司馬學政已經將聖賢之道融於生活之行。


    一言一行,無不貼合聖賢之道,中規中矩,身體力行。


    不多時,府中仆役前來稟告:“老爺,蘇案首來訪,正在前廳等候。”


    “待他到書房來吧。”司馬學政露出一絲微笑,似乎早有預料。


    片刻之後,蘇峻清越的聲音從書齋門外傳來。


    “弟子蘇峻,求見老師。”


    “進來吧。”


    落座之後,司馬學政大袖一揮,書齋的門戶緊閉,內外隔絕,形成一個私密的空間。


    “學業如何?可有懈怠?”司馬學政麵露微笑,溫聲細語。


    “還請老師賜教。”


    蘇峻本待謙遜,看著司馬學政若有所指的眼神,心中倏然一動。


    並指成劍,虛空勾勒,識海天宮純陽殿中迸出一道白光,依附在劍指之上。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柔和的白光頓時從虛空中流淌而出,交織成熠熠生輝的璀璨光字,憑空漂浮,文氣大盛。


    一股文墨的馨香頓時從中流淌而出,彌漫書齋,深邃悠長。


    “不錯,文心初聚,雖然有些薄弱,但隻要精研聖賢之道,微言大義,精進不過是時間問題。”


    司馬學政見狀眼中流露出滿意的神色,不乏欣慰地說道。


    “弟子駑鈍,難明聖賢諸子之微言大義,還請老師賜教。”


    “經義文章本就非你所長,能有如此進益,說明你已經是用心了。”司馬學政擺了擺手,寬慰道:“人非聖賢,各有長短,你不必介懷。”


    說著,司馬學政意有所指地說道:“你此次前來,可有疑難?”


    蘇峻聞言老臉一紅,微郝道:“老師慧眼如炬,什麽都瞞不過您老的雙眼。”


    說著,也不欺瞞,將他跟西陵山神,裴諏之和魚幼薇等人的恩怨一五一十地娓娓道來。


    連唯夫人的庇佑和加入道盟之事,也沒有半點隱瞞。


    唯獨隱瞞了他修行道法之事,直說是憑借浩然之氣和武道修為與之周旋,青庭刀之事自然也沒有隱瞞。


    索性蘇峻從未有過神魂出竅的舉動,兜兜轉轉倒也是嚴絲合縫,並沒有露出破綻。


    司馬學政聽罷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似乎是為蘇峻的坦誠感到十分高興。


    “未能庇護門下,是我這個做老師的失職。”司馬學政坦誠己過,道:“不過你放心,既然你已托庇於我門下,為師就絕不會坐視不理,你隻管放寬心精研學業,其他的事,就交給我吧。”


    說著,司馬學政眼中流露出一絲霸氣,冷聲道:“我司馬睿的弟子,豈容這些宵小之輩侵犯?為師定會替你討迴公道!”


    蘇峻聞言心中大定,心知自己已經正式列入司馬學政的門牆,不再是遊兵散勇。


    有著儒門體係的庇護,總算是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


    一念及此,蘇峻臉上露出由衷的感激,躬身行禮道:“弟子拜謝恩師,感激涕零,永生難忘。”


    “分內之事罷了,毋需多禮。”司馬學政大袖一揮,旋即又狀似無意地問道:“如此說來,你還精修武學之道?”


    蘇峻聞言苦笑,道:“說不上精研,略習些粗淺拳腳,聊以自保而已。”


    “嗯。”


    司馬學政微微頷首,道:“朝廷文武並重,我等聖賢弟子亦有君子六藝,但是須分清主次,切不可舍本取末。”


    “武學,道法皆小道也,稍微涉獵並無不可,但是終究還是要以聖賢之道為重。”


    說著,司馬學政一點眉心,一縷青光頓時如豎瞳般從眉心迸出,頃刻間流淌全身,化作一具儒袍般的青色鎧甲,蘊含著如淵如海的力量,輕輕一捏便將空氣捏爆,凝聚成無匹的罡氣。


    “此乃朝廷所賜宗師鎧,你若是能夠考上進士,朝廷自然也會賜下鎧具護身。”


    司馬學政嚐淺則止,心念一動,青鎧便又化作青光收入眉心,如豎瞳般的印記隱入皮肉之下,不見蹤影。


    “我輩士人,隻需精研聖賢之道,在科場上高歌猛進,其餘一切朝廷自會照顧。”


    “一具宗師鎧,輕而易舉便可讓你擁有武道宗師的實力,更別說其上還有聖凱,神鎧。”


    司馬學政意味深長地說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你當懂得如何取舍才是。”


    一番眼花繚亂的操作,秀得蘇峻目眩神迷。


    良久之後,蘇峻方才從震驚中迴過神來,收攝心神,正色道:“弟子曉得,絕不敢忘卻素王弟子的身份,持身為正。”


    司馬學政聞言頷首,蘇峻當日怒斥清水河神的舉動,無疑是讓司馬學政對他的印象大好。


    此番輕輕地敲打,不過是擔心蘇峻經不住誘惑,適當地顯露儒門的底蘊而已。


    沉吟片刻之後,司馬學政從袖袍中取出一卷泛黃的書卷,輕聲道:“此乃儒門不傳之秘,你且將之熟記,不可外傳。”


    蘇峻一看,隻見書卷上書寫著鐵畫銀勾的四個大字:天人感應。


    一翻開,便有一種浩大廣袤的意念傳入心田,整卷“無字天書”,卻有無數的文字隨著意念流淌而過,落入識海之中。


    天人感應經。


    “我們這一脈,傳承的乃是儒門九經中的天人感應經,最擅駕馭浩然之氣,攻伐神靈,無往而不利。”


    司馬學政淡淡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自豪,道:“除了易經之外,儒門九經就屬我們這一脈的天人感應經最為神異,你隻需精研此卷,區區鬼神之流,彈指可破。”


    良久之後,蘇峻方才從浩瀚的意念中脫離,將經卷推迴到司馬學政的身前,謂然一歎。


    “弟子今日方知微言大義之玄奧,老師傳道授業之恩,永生永世,不敢或忘。”


    “大丈夫何必作此小兒女之態,你隻需謹記:修持治平之誌,便不枉我一番教導了。”


    蘇峻聞言長施一禮,正色道:“弟子謹記老師教誨。”


    從學政府告退出來後,蘇峻看著法網森嚴的府城,浩瀚無垠的星河,心緒如潮。


    “儒門雖好,終非我道,隻能愧對老師一番殷切的期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之證仙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嚶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嚶熊並收藏聊齋之證仙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