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一聽,危及不到他的姓名,而且呂布隻是大將軍,還不如董卓那麽張狂,直接進位相國,還有,現在刀在呂布和郭嘉的手裏,自己這個傀儡皇帝隻有從命。
“呂將軍和郭卿與社稷有功,朕理當褒獎二位,郭卿的提議,朕讚同。”
雖然是傀儡,劉協還是裝模做樣地說了一番,郭嘉也知道,劉協隻是在盡力挽迴皇家的麵子而已,並沒有其他歪心思。
“陛下,請入座,等待百官的到來吧。”
劉協心中暗罵,老子坐不坐是自己的事,你這吊毛為何督促自己,如果有刀,第一個斬殺的就是你郭嘉,但是他表麵上不敢表露,如果惹怒郭嘉,郭嘉先把他辦了,後宮佳麗很可能就是郭嘉的了,聽說郭嘉在函穀關整天和呂布進行酒色之樂。
貼身太監屁顛屁顛地去扶劉協上皇帝的寶座,但卻被郭嘉吼道:“你,那個誰,快去草擬聖旨,就按照我剛才所說,任命呂布為大將軍,任命郭嘉為太尉、統籌政務。”
太監內心還是有主子的概念,抬頭望了望身旁的皇帝劉協,劉協極度無奈地點點頭,他才開始去準備聖旨。
等文武百官來到大殿之時,聖旨已經蓋上玉璽的印章。
百官早有耳聞,呂布和郭嘉聯手殺掉董卓,控製京城,如今看到哦郭嘉站在禦座之前,腰間懸掛著長劍,身後有數名甲士,那副耀武揚威的樣子,傳言與風聲看來的沒錯了。江山易主,看來要好好觀察觀察這兩位主子的脾氣。
如果呂布和郭嘉能還政於皇帝,那麽,他們這些文武百官的權利也會增大許多,真是這樣,也算上天有眼,大漢之興盛,就是他們的興盛。
大殿外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百官向外望去,隻見呂布帶著大隊人馬騎馬進入皇宮。來到大殿外,呂布下馬,手中提著一物走了進來,一邊走一邊四處炫耀,近了,大家看得清楚,正是董卓的人頭,前幾日還耀武揚威地走在這個大殿之上的董卓,今天就被呂布拎著人頭,走在同一個大殿之上,真是令人感歎。
呂布那這人頭走到禦座前,皇帝劉協連忙起身對他行禮。呂布則一言不發,隻是拎著人頭麵對百官。郭嘉事先已經給他商量好,政治的事情,就由郭嘉出麵,他來大殿待著就行。
“各位大人,你們看到了,呂將軍手裏提的是誰的人頭!”
百官沒有說話,無比安靜。近些年戰亂不止,這些官員都知道如何明哲保身。何況,這些官員全部是穿越者,誰都不是傻子。他們可不想像董卓剛進洛陽的時候,殿下有一官員發出唿吸聲都被揪出去。現在的大殿之下,所有人都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如閉上眼睛,你會認為大殿之中沒有一個人。
“各位大人,董卓禍亂朝綱,早該誅滅,今天呂將軍為皇上、為百官、為百姓除害,已將董卓斬首,此等喜事,我們應當高興才是,我看你們個個愁眉苦臉,像是死了家人似的,難道要我做一下實驗,死一下你們的家人來試試,對比對比,看你們什麽時候更開心?”
大殿之中仍然沒有聲響,不是誰不想笑,不想給郭嘉麵子,而是誰都害怕自己是第一個笑的人,特立獨行,被郭嘉逮到。郭嘉就是一二十出頭的小子,性格古不古怪那倒未知,隻是年少輕狂、愛搞惡作劇到時很有可能,決不能讓他找到任何漏洞。
見到百官如此迴應,郭嘉的眼神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憤怒,看來,他隻有先拿幾人開刀,這群不聽話的官員才會依照他的話語行事或者說依照他的表情行事。
殿中的官員們不全是傻子,見到郭嘉表情的細微變化,知道接下來恐怕是要殺人,有人便躬身行禮,說道:“恭賀呂將軍殺得董賊,居功至偉;恭賀郭參軍一同鏟除董賊,居功至偉。”
有這位官員帶頭,其餘的官員也紛紛行禮,齊聲道:“恭賀呂將軍殺得董賊,居功至偉;恭賀郭參軍一同鏟除董賊,居功至偉。”
郭嘉的怒氣漸漸消去,看來,這群鼠輩還是懂事,暫時留你們一命。
國家繼續說道:“如今特殊時期,董賊剛滅,董賊餘黨勢必會做困獸之鬥,我再此提醒各位,無比通力合作鏟除董賊餘黨,如有不盡心盡力者,軍法處置。”
當然,郭嘉知道真正遇事的時候,這群官員一定不會盡心盡力,他們要看的,是實力,是坐穩長安的實力。
郭嘉又說道:“各位,呂將軍的兵馬已經控製了長安城,南軍、北軍都已經聽命與呂將軍。簡單說來,長安、函穀關都已經屬於呂將軍的控製之下,接下來,拿下其他的地方,平定關中,那是指日可待。”
如此說來,呂布已經掌控了關內近三分之一的軍隊,函穀關四萬,長安城的護衛部隊南軍、北軍四萬,共計八萬。此時,李榷郭汜張繡等人分別領兵數萬在外征戰。李榷領兵七萬,正和西涼馬騰一起震懾西涼蠻夷;郭汜領兵六萬,向北平定南下黃土高原的匈奴;張繡領兵五萬,南下漢中,正和漢中的張魯激戰。其餘諸將則鎮守各關隘。
董卓如此安排,是想擴大他在關中的地盤,想戰國時期的秦國一樣,占領關中、漢中以及蜀中三大糧倉,積蓄實力再企圖東進。這是郭嘉給他出的主意,主意不錯,可以說是絕對正確的,隻是董卓不知道,郭嘉這樣做的目的是分散董卓的兵力,緩住董卓東進的攻勢,安心待在長安,方便他行美人計。
以不足三分之一的兵力想控製關中,有些困難,郭嘉知道百官會有這些疑慮,所以接著說道:“武關的守將徐榮和我家將軍交好,以有意投奔我家將軍,所以說,武關也是我家將軍的勢力範圍,當然,我家將軍心係朝廷,自然也是朝廷的勢力範圍。”
“呂將軍和郭卿與社稷有功,朕理當褒獎二位,郭卿的提議,朕讚同。”
雖然是傀儡,劉協還是裝模做樣地說了一番,郭嘉也知道,劉協隻是在盡力挽迴皇家的麵子而已,並沒有其他歪心思。
“陛下,請入座,等待百官的到來吧。”
劉協心中暗罵,老子坐不坐是自己的事,你這吊毛為何督促自己,如果有刀,第一個斬殺的就是你郭嘉,但是他表麵上不敢表露,如果惹怒郭嘉,郭嘉先把他辦了,後宮佳麗很可能就是郭嘉的了,聽說郭嘉在函穀關整天和呂布進行酒色之樂。
貼身太監屁顛屁顛地去扶劉協上皇帝的寶座,但卻被郭嘉吼道:“你,那個誰,快去草擬聖旨,就按照我剛才所說,任命呂布為大將軍,任命郭嘉為太尉、統籌政務。”
太監內心還是有主子的概念,抬頭望了望身旁的皇帝劉協,劉協極度無奈地點點頭,他才開始去準備聖旨。
等文武百官來到大殿之時,聖旨已經蓋上玉璽的印章。
百官早有耳聞,呂布和郭嘉聯手殺掉董卓,控製京城,如今看到哦郭嘉站在禦座之前,腰間懸掛著長劍,身後有數名甲士,那副耀武揚威的樣子,傳言與風聲看來的沒錯了。江山易主,看來要好好觀察觀察這兩位主子的脾氣。
如果呂布和郭嘉能還政於皇帝,那麽,他們這些文武百官的權利也會增大許多,真是這樣,也算上天有眼,大漢之興盛,就是他們的興盛。
大殿外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百官向外望去,隻見呂布帶著大隊人馬騎馬進入皇宮。來到大殿外,呂布下馬,手中提著一物走了進來,一邊走一邊四處炫耀,近了,大家看得清楚,正是董卓的人頭,前幾日還耀武揚威地走在這個大殿之上的董卓,今天就被呂布拎著人頭,走在同一個大殿之上,真是令人感歎。
呂布那這人頭走到禦座前,皇帝劉協連忙起身對他行禮。呂布則一言不發,隻是拎著人頭麵對百官。郭嘉事先已經給他商量好,政治的事情,就由郭嘉出麵,他來大殿待著就行。
“各位大人,你們看到了,呂將軍手裏提的是誰的人頭!”
百官沒有說話,無比安靜。近些年戰亂不止,這些官員都知道如何明哲保身。何況,這些官員全部是穿越者,誰都不是傻子。他們可不想像董卓剛進洛陽的時候,殿下有一官員發出唿吸聲都被揪出去。現在的大殿之下,所有人都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如閉上眼睛,你會認為大殿之中沒有一個人。
“各位大人,董卓禍亂朝綱,早該誅滅,今天呂將軍為皇上、為百官、為百姓除害,已將董卓斬首,此等喜事,我們應當高興才是,我看你們個個愁眉苦臉,像是死了家人似的,難道要我做一下實驗,死一下你們的家人來試試,對比對比,看你們什麽時候更開心?”
大殿之中仍然沒有聲響,不是誰不想笑,不想給郭嘉麵子,而是誰都害怕自己是第一個笑的人,特立獨行,被郭嘉逮到。郭嘉就是一二十出頭的小子,性格古不古怪那倒未知,隻是年少輕狂、愛搞惡作劇到時很有可能,決不能讓他找到任何漏洞。
見到百官如此迴應,郭嘉的眼神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憤怒,看來,他隻有先拿幾人開刀,這群不聽話的官員才會依照他的話語行事或者說依照他的表情行事。
殿中的官員們不全是傻子,見到郭嘉表情的細微變化,知道接下來恐怕是要殺人,有人便躬身行禮,說道:“恭賀呂將軍殺得董賊,居功至偉;恭賀郭參軍一同鏟除董賊,居功至偉。”
有這位官員帶頭,其餘的官員也紛紛行禮,齊聲道:“恭賀呂將軍殺得董賊,居功至偉;恭賀郭參軍一同鏟除董賊,居功至偉。”
郭嘉的怒氣漸漸消去,看來,這群鼠輩還是懂事,暫時留你們一命。
國家繼續說道:“如今特殊時期,董賊剛滅,董賊餘黨勢必會做困獸之鬥,我再此提醒各位,無比通力合作鏟除董賊餘黨,如有不盡心盡力者,軍法處置。”
當然,郭嘉知道真正遇事的時候,這群官員一定不會盡心盡力,他們要看的,是實力,是坐穩長安的實力。
郭嘉又說道:“各位,呂將軍的兵馬已經控製了長安城,南軍、北軍都已經聽命與呂將軍。簡單說來,長安、函穀關都已經屬於呂將軍的控製之下,接下來,拿下其他的地方,平定關中,那是指日可待。”
如此說來,呂布已經掌控了關內近三分之一的軍隊,函穀關四萬,長安城的護衛部隊南軍、北軍四萬,共計八萬。此時,李榷郭汜張繡等人分別領兵數萬在外征戰。李榷領兵七萬,正和西涼馬騰一起震懾西涼蠻夷;郭汜領兵六萬,向北平定南下黃土高原的匈奴;張繡領兵五萬,南下漢中,正和漢中的張魯激戰。其餘諸將則鎮守各關隘。
董卓如此安排,是想擴大他在關中的地盤,想戰國時期的秦國一樣,占領關中、漢中以及蜀中三大糧倉,積蓄實力再企圖東進。這是郭嘉給他出的主意,主意不錯,可以說是絕對正確的,隻是董卓不知道,郭嘉這樣做的目的是分散董卓的兵力,緩住董卓東進的攻勢,安心待在長安,方便他行美人計。
以不足三分之一的兵力想控製關中,有些困難,郭嘉知道百官會有這些疑慮,所以接著說道:“武關的守將徐榮和我家將軍交好,以有意投奔我家將軍,所以說,武關也是我家將軍的勢力範圍,當然,我家將軍心係朝廷,自然也是朝廷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