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等諸侯的軍隊跟在孫堅軍後麵,一路緊跟,大家都想第一個進入洛陽,搶到天子,就連黑山軍的首領張燕也下令極速前進,務必要搶到天子。
孫堅知道上天給了他衝在最前麵的機會,就一定要珍惜,所以,他命令騎兵八千人丟下重裝,以最快的速度向洛陽追去。
此時的洛陽城裏,斥候是一個接一個地給董卓傳遞戰報。
“報——滎陽已經被孫堅攻破。”
“報——呂將軍的兩萬部隊不敵壓上來的十多萬部隊,正向洛陽撤退,據洛陽不足半天的路程。”
“報——孫堅的輕騎兵已經距我們不足八十裏的路程。”
“報——呂將軍的部隊發生踩踏現象……”
“報……”
……
董卓已是心亂如麻。前幾天才接到呂布八萬部隊敗給孫堅五萬部隊的糟糕事,現在連滎陽都丟了,而且聯軍正在向洛陽挺進。本來他都已經聚集五萬部隊準備增援滎陽的,如今,這支剛集結好的部隊卻沒了他們的目標。
“文優,我們現在該怎麽辦?”董卓靜下心,請教他手下的第一謀士李儒。
李儒答道:“如今諸侯聯軍乘勝追擊,士氣正盛,又有十萬之眾,我們與他們正麵交鋒恐怕勝算不大。但隻要我們死守洛陽,憑借洛陽城的堅固和豐足的糧草,五萬士兵是可以堅守一年以上的。”
“你建議我堅守洛陽?”
李儒又說道:“如今情況緊急,是堅守還是放棄,李儒也有些猶豫。”
董卓歎了口氣,又問賈詡:“文和,你的意見呢?”
賈詡答道:“堅守洛陽,雖然我們能守住,但是如果以後要解除洛陽的圍城局麵,還需要外麵有精兵救援,不然的話,洛陽就成了被十麵埋伏的孤城。所以我建議相國撤迴關中,依托函穀關、潼關防禦聯軍。”
“依你所說,天子需要遷都長安了!”
賈詡答道:“隻能如此。”
坐在賈詡下位的郭嘉似乎有話要說,但又沒有開口,董卓就問道:“奉孝先生,我現在正處在猶豫之間,還請先生教我。”
郭嘉說道:“如今軍情緊急,留給我們思考的時間不足一日,我就直說我的觀點,如有冒犯的地方,還請相國贖罪。”
“情勢緊急,但說無妨。”
“文優、文和兩位先生都說了,堅守洛陽兇多吉少,放棄洛陽可保平安,所以我勸相國即刻撤迴關中,馬上召集文武百官進宮議事,公布都城西遷長安的事宜,天黑之前,我們一定要動身。”
董卓聽了郭嘉的話,不為所動,畢竟,丟掉洛陽這麽大的一座城,他不甘心。
“相國,郭嘉已經給你計算了退迴關中的諸多優點,有助於相國做出決斷。”
“哦,那你就說說吧。”
郭嘉走出座位,侃侃而談:
“第一,聯軍勢大,我們與他們硬拚勝算不大,隻有憑借函穀關、潼關才能守住它們,到時候,我們守關,糧草充足,我們損失一人,他們肯定會損失十倍以上,長此以往聯軍必敗。”
“第二,我們退迴關中,守住關口,可以向後方發展勢力,西涼、並州、漢中、益州,這些土地全都是給相國你準備的啊!憑借這些土地,相國足可以傲視天下。”
“第三,別看中原的諸侯們現在結成一股繩,等日子久了,他們開始鬧矛盾的時候,就是相國反攻之時。到時候,相國可以東出函穀關,攻取洛陽,也可以南下武關攻取南陽,進而攻取荊州。主動權全在相國你的手裏!”
“第四,此時的洛陽處於戰亂之地,不便於天子安身,更不便於相國居住啊!”
說完四條優點,郭嘉指了指窗外的皇宮說道:“放棄洛陽,缺點隻有一個,那就是失去了一座兩百年曆史的都城而已。一座兩百年曆史的都城能給我們增加兵力和糧餉嗎?不能。所以,我力勸相國撤迴關中。”
“好!先生所言甚是,我已決定撤迴關中。”董卓已經被郭嘉說動,“隻是,這次撤軍還需要一位斷後的將領,還有我軍的兵力該如何布置。事態緊急,你們速速說來。”
郭嘉心中暗笑,機會終於來了,看來,自己這些天準備的方略終於可以用上了。
“相國,郭嘉有一個方案。”
“先生,快說。”董卓已經是迫不及待。
“從這次與我們與聯軍的交戰來看,呂布將軍需要一謀士做副將才能百戰百勝。我願做呂布將軍的副將,領兵三萬鎮守函穀關、潼關一線。徐榮將軍思維謹慎,可以帶領兩萬士兵鎮守武關,如此,可報關中無憂。”
董卓起身離座,思考了好一會兒,才說道:“好,就按先生說的辦。不過,我再給你和呂布增加一萬士兵,你們一定要把關口守住了!”
“遵命!”
董卓馬上安排其他的雜事:
“文優,你去安排糧草、財寶運迴長安的事務。”
“遵命!”
“文和,你去安排天子和文武百官西遷的事務。”
“遵命!”
“奉孝先生,我命你即刻出發,直撲函穀關,布置防禦聯軍的事務,等待我們西遷隊伍的到來。”
“遵命!”
……
郭嘉在去函穀關的路上,心裏樂開了花,他終於有機會以正常的方式接近呂布,實施以貂蟬為餌的美人計;他還可以占據關口,鎖住關中的軍隊,為曹操的後方提供安全。
郭嘉這個臥底隱藏得太深,所有人都看不出半點瑕疵,他剛才為董卓提出的建議,確實是最好的,就算沒有郭嘉,董卓也很有可能退迴關中,隻是鎮守函穀關的就不再是郭嘉了。
董卓不傻,不是草包,他很聰明,管理能力也不錯,半個時辰內,就已經安排好了所有事情,就直撲皇宮,給文武百官宣布都城西遷的事。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已經早早地來了,就連天子也登上了寶座。董卓騎著高頭大馬,闖入宮門,徑直朝大殿趕來,他已經顧不上皇宮裏的規矩,他要趕時間,能爭取一分鍾就多逃脫一分鍾能逃走的士兵。
孫堅知道上天給了他衝在最前麵的機會,就一定要珍惜,所以,他命令騎兵八千人丟下重裝,以最快的速度向洛陽追去。
此時的洛陽城裏,斥候是一個接一個地給董卓傳遞戰報。
“報——滎陽已經被孫堅攻破。”
“報——呂將軍的兩萬部隊不敵壓上來的十多萬部隊,正向洛陽撤退,據洛陽不足半天的路程。”
“報——孫堅的輕騎兵已經距我們不足八十裏的路程。”
“報——呂將軍的部隊發生踩踏現象……”
“報……”
……
董卓已是心亂如麻。前幾天才接到呂布八萬部隊敗給孫堅五萬部隊的糟糕事,現在連滎陽都丟了,而且聯軍正在向洛陽挺進。本來他都已經聚集五萬部隊準備增援滎陽的,如今,這支剛集結好的部隊卻沒了他們的目標。
“文優,我們現在該怎麽辦?”董卓靜下心,請教他手下的第一謀士李儒。
李儒答道:“如今諸侯聯軍乘勝追擊,士氣正盛,又有十萬之眾,我們與他們正麵交鋒恐怕勝算不大。但隻要我們死守洛陽,憑借洛陽城的堅固和豐足的糧草,五萬士兵是可以堅守一年以上的。”
“你建議我堅守洛陽?”
李儒又說道:“如今情況緊急,是堅守還是放棄,李儒也有些猶豫。”
董卓歎了口氣,又問賈詡:“文和,你的意見呢?”
賈詡答道:“堅守洛陽,雖然我們能守住,但是如果以後要解除洛陽的圍城局麵,還需要外麵有精兵救援,不然的話,洛陽就成了被十麵埋伏的孤城。所以我建議相國撤迴關中,依托函穀關、潼關防禦聯軍。”
“依你所說,天子需要遷都長安了!”
賈詡答道:“隻能如此。”
坐在賈詡下位的郭嘉似乎有話要說,但又沒有開口,董卓就問道:“奉孝先生,我現在正處在猶豫之間,還請先生教我。”
郭嘉說道:“如今軍情緊急,留給我們思考的時間不足一日,我就直說我的觀點,如有冒犯的地方,還請相國贖罪。”
“情勢緊急,但說無妨。”
“文優、文和兩位先生都說了,堅守洛陽兇多吉少,放棄洛陽可保平安,所以我勸相國即刻撤迴關中,馬上召集文武百官進宮議事,公布都城西遷長安的事宜,天黑之前,我們一定要動身。”
董卓聽了郭嘉的話,不為所動,畢竟,丟掉洛陽這麽大的一座城,他不甘心。
“相國,郭嘉已經給你計算了退迴關中的諸多優點,有助於相國做出決斷。”
“哦,那你就說說吧。”
郭嘉走出座位,侃侃而談:
“第一,聯軍勢大,我們與他們硬拚勝算不大,隻有憑借函穀關、潼關才能守住它們,到時候,我們守關,糧草充足,我們損失一人,他們肯定會損失十倍以上,長此以往聯軍必敗。”
“第二,我們退迴關中,守住關口,可以向後方發展勢力,西涼、並州、漢中、益州,這些土地全都是給相國你準備的啊!憑借這些土地,相國足可以傲視天下。”
“第三,別看中原的諸侯們現在結成一股繩,等日子久了,他們開始鬧矛盾的時候,就是相國反攻之時。到時候,相國可以東出函穀關,攻取洛陽,也可以南下武關攻取南陽,進而攻取荊州。主動權全在相國你的手裏!”
“第四,此時的洛陽處於戰亂之地,不便於天子安身,更不便於相國居住啊!”
說完四條優點,郭嘉指了指窗外的皇宮說道:“放棄洛陽,缺點隻有一個,那就是失去了一座兩百年曆史的都城而已。一座兩百年曆史的都城能給我們增加兵力和糧餉嗎?不能。所以,我力勸相國撤迴關中。”
“好!先生所言甚是,我已決定撤迴關中。”董卓已經被郭嘉說動,“隻是,這次撤軍還需要一位斷後的將領,還有我軍的兵力該如何布置。事態緊急,你們速速說來。”
郭嘉心中暗笑,機會終於來了,看來,自己這些天準備的方略終於可以用上了。
“相國,郭嘉有一個方案。”
“先生,快說。”董卓已經是迫不及待。
“從這次與我們與聯軍的交戰來看,呂布將軍需要一謀士做副將才能百戰百勝。我願做呂布將軍的副將,領兵三萬鎮守函穀關、潼關一線。徐榮將軍思維謹慎,可以帶領兩萬士兵鎮守武關,如此,可報關中無憂。”
董卓起身離座,思考了好一會兒,才說道:“好,就按先生說的辦。不過,我再給你和呂布增加一萬士兵,你們一定要把關口守住了!”
“遵命!”
董卓馬上安排其他的雜事:
“文優,你去安排糧草、財寶運迴長安的事務。”
“遵命!”
“文和,你去安排天子和文武百官西遷的事務。”
“遵命!”
“奉孝先生,我命你即刻出發,直撲函穀關,布置防禦聯軍的事務,等待我們西遷隊伍的到來。”
“遵命!”
……
郭嘉在去函穀關的路上,心裏樂開了花,他終於有機會以正常的方式接近呂布,實施以貂蟬為餌的美人計;他還可以占據關口,鎖住關中的軍隊,為曹操的後方提供安全。
郭嘉這個臥底隱藏得太深,所有人都看不出半點瑕疵,他剛才為董卓提出的建議,確實是最好的,就算沒有郭嘉,董卓也很有可能退迴關中,隻是鎮守函穀關的就不再是郭嘉了。
董卓不傻,不是草包,他很聰明,管理能力也不錯,半個時辰內,就已經安排好了所有事情,就直撲皇宮,給文武百官宣布都城西遷的事。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已經早早地來了,就連天子也登上了寶座。董卓騎著高頭大馬,闖入宮門,徑直朝大殿趕來,他已經顧不上皇宮裏的規矩,他要趕時間,能爭取一分鍾就多逃脫一分鍾能逃走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