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最為注重孝道的時代,要是禰衡承認與自家舅父大人結仇,那麽禰衡好不容易積累的那點聲望直接就要被他敗壞了,日後人們再提起他,估計就是一個不重孝道,不得人心,連自己親族都會與之結仇的混賬了,國淵等士子們也才是知道為什麽二郎不能繼續說了,保全自家少主的名聲麽?這倒是個不錯的家奴,可惜就是禰衡這家夥太不知世事,這種話怎麽也能說出口,就算排遣此刻的是那張家,這話也是萬萬不能說出口的啊!
國淵急著把這事挑明,主要也是為了避免這些名士們心裏多想,隻要他們在外麵多說一兩句,恐怕禰衡的聲望就徹底掉落到冰點了,他深知自己這子弟不甘平淡,一心一意都想盡早建功立業,所以國淵就隻能以這種嚴厲的姿勢來逼問禰衡,心裏更是擔憂這個混賬會直接承認,禰衡也不是愚蠢之人,他知道一些事情就算發生了也不能明說,他搖著頭說道:“我又豈敢與舅父大人結仇,隻是舅父一家,前些日子前來訪問阿母,言語之中盡是為了什麽保禰家太平而欲過繼我為張家子...”
“衡年尚幼,卻也知道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願與彌家同亡也不願沒了彌姓,因此拒絕了舅父好意,舅父氣極,曾出言辱我,又摔門而去,因此二郎卻是覺得我與舅父大人結了仇怨.....”,這些話從禰衡嘴裏說出來,禰衡瞬間就變成了一個極為冤枉受盡欺辱的幼童,而周圍名士心裏也猛地有怒火燒起,什麽叫為了保彌家,這富戶分明就是為了奪取彌家財產啊!還要過繼禰衡?彌姓也是你張姓能夠玷汙的?要是那留侯張良之後也罷,可你一介富戶張家算什麽東西!
他們平日裏都揚言要保護彌家,可是這張家卻張口就說禰家自保不了,這不是打他們的臉麽?而國淵的臉色也稍緩,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竟有此事....”,這畢竟是禰衡家事,雖然也算是一樁醜事,但是禰衡沒有什麽失禮的地方,想來這些與彌家關係不錯的名士士子們,也會站在禰衡這一邊,或許此時還能給禰衡刷來聲望也說不定,而一直都沉默著聽他人交流的名士華歆卻猛地站了起來。
迎著眾人的目光,他皺著眉頭說道:“那個富戶家子喚作甚麽名字?”,二郎在一旁說道:“單名一個勳,字孟治”,華歆有些陰沉的撇了撇嘴角,想來對這名字的不屑,他看著眾人說道:“抓捕刺客主使,乃是縣衙使差之事,非吾等之能所為也,而此等劣事,非縣衙之內分,若不為彌家解此難,枉為人友也!”
禰衡想了想,以那日張勳離開之前的態度來看,想來是張家也不會輕易罷手,如果這些名士們能幫著自己搞定來自張家的麻煩,倒也不是一件壞事,日後自己也就可以專心致誌的為即將到來的動亂做好準備了,國淵倒也沒有說話,他深知華歆與禰仲平關係極深,兩人算是忘年知己,隻可惜彌仲平尚未創下什麽功業便英年早逝,因此他想辦法替禰衡遮風擋雨倒也說得過去,名士們沉默了,這樣刷不了名望還可能陷入他人家事的事情,他們都是不怎麽願意的。
華歆也沒有再理會這些人,揮了揮手,便叫來了幾個正站在外麵的奴仆,別以為這些名士都是獨自到來的,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心腹奴仆,就這十幾個人,奴仆加起來也有數十之數,而且大多數為健壯家丁,雖然沒有資格佩戴長劍,可是戰鬥力確是不弱,華歆有些憤懣的說道:“你帶幾個好手,把那喚作張勳給我叫過來,我倒是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等才華,也配過繼彌仲平之嫡子!”
“子魚,如此行事,莫不是有損身份?子魚此為,於情於理,都不甚善矣....”卻是與華歆同名的邴原開口了,華歆搖了搖頭,張家雖然對於他們而言是舉足之間便可以覆滅,不足為懼的小疾,可是對於彌家而言卻不是,尤其是對於嫡子禰衡而言,要知道禰衡真正管事的人並不是今日前來接待他們的禰衡,而是那位宅內的張氏,她出身張家,心裏難免割舍不下,而在重孝的年代裏,禰衡對於這些長輩也是束手無策,即使那些長輩做的再過分,他不能忍受自己好友身死之後嫡子還流落在異姓之手。
看到華歆態度如此堅決,那幾個名士也沒有辦法,不過人是華歆叫來的,哪怕世人會說什麽,那也是華歆獨自承擔,他們也不好再說什麽,奴仆們點點頭,立刻騎了快馬,又帶幾個自告奮勇,熟悉臨沂的彌家奴仆指路,便直接朝著張家出發了,氣氛也頓時有些寂靜了,華歆拿起桌麵之上的酒盞,猛地喝了一大口,人們向來把他,管寧,邴原放在一起,並稱之為一龍,他或許算是一龍之中最不被人理解的一位,都說他熱衷與權勢,並不像他兩位好友那樣一心求學。
可是大丈夫學得一身學問,難道隻用修身便可以了麽?天下民不聊生,那些甘願隱居山裏,修得學問的,不過是些不願意匡正天下,不願以畢生所學去至效天下的懦士,修身,齊家,平天下,此方為士之所為也,那些名士們自顧自的聊著天,華歆知道他們其中大部分都不是為了什麽探望禰衡而來,隻是貪圖一個名字,隻因為彌仲平之師乃名揚天下的大儒,在大儒開口之後,這些名士們方才急忙趕來,想要成就一段佳話,不然彌仲平逝世之後的許些年來,除了自己和國淵,又有誰踏足過彌府?
可別真的以為國淵是為了抄寫那些竹簡方才來到彌家教導禰衡,他也算是明顯青州的大士子,想要抄寫書籍還不是易事?何況他與禰衡生父師出同源,難不成那位大儒會私藏書籍?那些不過是為了讓彌家心寬的理由而已,他主要還是擔憂彌家嫡子無人教誨,彌仲平含怨九幽,方才趕來借以抄書教導禰衡,而那些所謂道德模範的名士們,品德也不錯,隻是那虛名更多餘其心德罷了。
注1:漢末天子劉宏,共用過建寧,熹平,光合,中平這四個年號,其中光合最為著名,光合七年,黃巾起義爆發。
ps:這其中一部分為小說杜撰,不要較真,真實的部分老羊都會注釋加以解說,畢竟是小說,不是史書,因此隻能合理的杜撰,但是不會出現重大失誤,也不會出現極其不合理的對方,老羊會尊重那個時代,會尊重每一個能在史書之上留下名諱的先顯賢,希望兄弟們能多多支持。
國淵急著把這事挑明,主要也是為了避免這些名士們心裏多想,隻要他們在外麵多說一兩句,恐怕禰衡的聲望就徹底掉落到冰點了,他深知自己這子弟不甘平淡,一心一意都想盡早建功立業,所以國淵就隻能以這種嚴厲的姿勢來逼問禰衡,心裏更是擔憂這個混賬會直接承認,禰衡也不是愚蠢之人,他知道一些事情就算發生了也不能明說,他搖著頭說道:“我又豈敢與舅父大人結仇,隻是舅父一家,前些日子前來訪問阿母,言語之中盡是為了什麽保禰家太平而欲過繼我為張家子...”
“衡年尚幼,卻也知道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願與彌家同亡也不願沒了彌姓,因此拒絕了舅父好意,舅父氣極,曾出言辱我,又摔門而去,因此二郎卻是覺得我與舅父大人結了仇怨.....”,這些話從禰衡嘴裏說出來,禰衡瞬間就變成了一個極為冤枉受盡欺辱的幼童,而周圍名士心裏也猛地有怒火燒起,什麽叫為了保彌家,這富戶分明就是為了奪取彌家財產啊!還要過繼禰衡?彌姓也是你張姓能夠玷汙的?要是那留侯張良之後也罷,可你一介富戶張家算什麽東西!
他們平日裏都揚言要保護彌家,可是這張家卻張口就說禰家自保不了,這不是打他們的臉麽?而國淵的臉色也稍緩,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竟有此事....”,這畢竟是禰衡家事,雖然也算是一樁醜事,但是禰衡沒有什麽失禮的地方,想來這些與彌家關係不錯的名士士子們,也會站在禰衡這一邊,或許此時還能給禰衡刷來聲望也說不定,而一直都沉默著聽他人交流的名士華歆卻猛地站了起來。
迎著眾人的目光,他皺著眉頭說道:“那個富戶家子喚作甚麽名字?”,二郎在一旁說道:“單名一個勳,字孟治”,華歆有些陰沉的撇了撇嘴角,想來對這名字的不屑,他看著眾人說道:“抓捕刺客主使,乃是縣衙使差之事,非吾等之能所為也,而此等劣事,非縣衙之內分,若不為彌家解此難,枉為人友也!”
禰衡想了想,以那日張勳離開之前的態度來看,想來是張家也不會輕易罷手,如果這些名士們能幫著自己搞定來自張家的麻煩,倒也不是一件壞事,日後自己也就可以專心致誌的為即將到來的動亂做好準備了,國淵倒也沒有說話,他深知華歆與禰仲平關係極深,兩人算是忘年知己,隻可惜彌仲平尚未創下什麽功業便英年早逝,因此他想辦法替禰衡遮風擋雨倒也說得過去,名士們沉默了,這樣刷不了名望還可能陷入他人家事的事情,他們都是不怎麽願意的。
華歆也沒有再理會這些人,揮了揮手,便叫來了幾個正站在外麵的奴仆,別以為這些名士都是獨自到來的,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心腹奴仆,就這十幾個人,奴仆加起來也有數十之數,而且大多數為健壯家丁,雖然沒有資格佩戴長劍,可是戰鬥力確是不弱,華歆有些憤懣的說道:“你帶幾個好手,把那喚作張勳給我叫過來,我倒是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等才華,也配過繼彌仲平之嫡子!”
“子魚,如此行事,莫不是有損身份?子魚此為,於情於理,都不甚善矣....”卻是與華歆同名的邴原開口了,華歆搖了搖頭,張家雖然對於他們而言是舉足之間便可以覆滅,不足為懼的小疾,可是對於彌家而言卻不是,尤其是對於嫡子禰衡而言,要知道禰衡真正管事的人並不是今日前來接待他們的禰衡,而是那位宅內的張氏,她出身張家,心裏難免割舍不下,而在重孝的年代裏,禰衡對於這些長輩也是束手無策,即使那些長輩做的再過分,他不能忍受自己好友身死之後嫡子還流落在異姓之手。
看到華歆態度如此堅決,那幾個名士也沒有辦法,不過人是華歆叫來的,哪怕世人會說什麽,那也是華歆獨自承擔,他們也不好再說什麽,奴仆們點點頭,立刻騎了快馬,又帶幾個自告奮勇,熟悉臨沂的彌家奴仆指路,便直接朝著張家出發了,氣氛也頓時有些寂靜了,華歆拿起桌麵之上的酒盞,猛地喝了一大口,人們向來把他,管寧,邴原放在一起,並稱之為一龍,他或許算是一龍之中最不被人理解的一位,都說他熱衷與權勢,並不像他兩位好友那樣一心求學。
可是大丈夫學得一身學問,難道隻用修身便可以了麽?天下民不聊生,那些甘願隱居山裏,修得學問的,不過是些不願意匡正天下,不願以畢生所學去至效天下的懦士,修身,齊家,平天下,此方為士之所為也,那些名士們自顧自的聊著天,華歆知道他們其中大部分都不是為了什麽探望禰衡而來,隻是貪圖一個名字,隻因為彌仲平之師乃名揚天下的大儒,在大儒開口之後,這些名士們方才急忙趕來,想要成就一段佳話,不然彌仲平逝世之後的許些年來,除了自己和國淵,又有誰踏足過彌府?
可別真的以為國淵是為了抄寫那些竹簡方才來到彌家教導禰衡,他也算是明顯青州的大士子,想要抄寫書籍還不是易事?何況他與禰衡生父師出同源,難不成那位大儒會私藏書籍?那些不過是為了讓彌家心寬的理由而已,他主要還是擔憂彌家嫡子無人教誨,彌仲平含怨九幽,方才趕來借以抄書教導禰衡,而那些所謂道德模範的名士們,品德也不錯,隻是那虛名更多餘其心德罷了。
注1:漢末天子劉宏,共用過建寧,熹平,光合,中平這四個年號,其中光合最為著名,光合七年,黃巾起義爆發。
ps:這其中一部分為小說杜撰,不要較真,真實的部分老羊都會注釋加以解說,畢竟是小說,不是史書,因此隻能合理的杜撰,但是不會出現重大失誤,也不會出現極其不合理的對方,老羊會尊重那個時代,會尊重每一個能在史書之上留下名諱的先顯賢,希望兄弟們能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