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四,新任九邊總製李沐抵達遼東高台堡,為安定遼東軍民士氣,第一件事情就是追究袁崇煥敗軍之責,下令將袁崇煥斬於陣前,傳首九邊。
消息傳到京師,朝廷自然是大為光火。袁崇煥有沒有罪責不論,但是薊遼總督為從一品的大員,朝廷還沒有給出處理意見的時候,李沐居然擅作主張把人殺了?如此猖狂行徑,置朝廷尊嚴於何處?置皇上權威於何處?
乾清宮東暖閣內,崇禎依舊是那副雷打不動的陰沉臉色,麵前坐著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位大學士也是小心萬分,大氣都不敢亂喘。
要說內閣裏幾位大學士,除了溫體仁,周延儒,李沐三人外,還有首輔韓爌,次輔來宗道,文華殿大學士張子續。按理來說,這三位都是勞苦功高,威望卓著的老臣,皇帝更應該親之信之,但是崇禎皇帝疑心病極重。越是如同韓閣老,來閣老這樣威望極高的肱骨之臣,皇帝反而要疏遠三分,反而對周延儒和溫體仁兩個半路出家的大學士信任有加。
可悲的是,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履曆不豐,入閣為相很有幾分趕鴨子上架的意味,真正遇見什麽突發事件基本廢人兩位,導致天啟年間處處叮當亂響,滿耳機杼聲的東暖閣這兩年時常和墳場一般,充斥著陰冷凝重的空氣。
日子久了,兩位大學士也都習慣了崇禎的性格,這位皇上其實並不是真的需要別人的建議,而是想要有臣子能夠猜出他的心意,提到明麵上來,萬一出了什麽問題,有個背鍋的就可以了。
看著皇帝陰晴不定的臉色,溫體仁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對於李沐,崇禎是嫉恨到了十分,這個別說溫體仁,朝野上下應該無人不知。但是國家戰事頻任,還真少了他誠國公不成。看看三省總督楊鶴,雲貴總督朱燮元,哪一個真的能頂的起大梁來?現在雲貴戰事也不樂觀,若是桂林失守,怕是還免不了指望李沐去平安邦彥的亂子。
現在崇禎皇帝就仿佛是吃了蒼蠅一般惡心,一方麵對李沐極為忌憚,恨不得直接下旨把他殺了了事,一方麵遼東建奴剛剛拿下寧遠,西南局勢又越發敗壞,真若是把李沐拿下,誰去指揮那十幾萬邊軍精銳?若是再用人不淑以致薩爾滸之敗,又有誰能承擔這樣的罪責呢?
溫體仁一雙眼睛滴溜溜的在周延儒和皇帝身上打轉,周延儒一副老僧入定的樣子,似乎打定了主意隻要皇上不問他就絕不開口。
“溫愛卿。”崇禎見兩位近臣都不說話,還是忍不住搶先開口道:“現如今,事已至此,李沐到底該不該重罰,你以為如何?”
聽到崇禎問這個問題,溫體仁全身一抖,冷汗立刻就浸透了官袍。按照皇上的意思,李沐不僅要罰,而且最好能重重的罰,就算是不直接斬立決,至少也是個革職查辦的下場。但是若是要求重罰,遼東邊軍怎麽辦?建奴主力怎麽辦?難道讓溫體仁去遼東指揮邊軍作戰嗎?
若是萬一遼鎮作戰不力,提出重懲李沐的溫體仁就是第一個會被拿來開刀的那一個!
見溫體仁支支吾吾的窘迫樣子,周延儒不免暗暗好笑,很有些幸災樂禍的看著他,溫體仁見周延儒那皮笑肉不笑的樣子,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這樣的死局,自己又如何能輕易解開。
溫體仁想不到什麽兩全之法,隻好硬著頭皮道:“皇上,這個。。。微臣以為,誠國公雖擅殺大將,但如今前線危急,此一次實乃權宜之計。。。當然,也不可不罰,亦不可重罰。。。”
崇禎明顯不是很滿意溫體仁的答案,有些嫌惡的撇了撇嘴道:“雨露雷霆均處於主上,若是因為他誠國公地位崇高就輕輕放過,後人豈不是要說朕是賞罰不明的昏君?”
“微臣惶恐,微臣不敢。”溫體仁趕忙請罪道。
見溫體仁那誠惶誠恐的樣子,崇禎心中暗暗搖頭,又轉而問周延儒道:“周愛卿可有良策?”
“皇上,微臣有一下下策。”周延儒站起身,有些猶豫的道:“此策實在兇險,但或能暫緩當下之局勢。”
“哦?”崇禎眉頭一揚,伸手虛抬道:“周愛卿盡可說來,朕恕你無罪。”
“為今之計,隻有一策,朝廷遣使,向東虜求和。。。錦州諸城,均可暫歸東虜,隻要對方歸還寧遠即可。”周延儒像是下了極大的決心,緩緩的道:“甚至,我們可以承認東虜所立之清國為我大明屬國,給予他們封號和封土。。。隻要他們願意退兵,給我大明關寧軍以喘息之機。”
“周延儒!你好大的膽子,你這是。。。你這是在賣國啊!”溫體仁聽到周延儒的建議,驚得脫口而出,指著周延儒吼道:“我大明朝自立國以來,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議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對東虜割地賠款,換短暫安寧,無異於與虎謀皮,自尋死路啊!”
“皇上,我大明南北諸鎮,大有幹梁之才,隻是短時間內恐難以協調諸軍,不得不仰仗誠國公在軍中的極高威望。但若是假以時日,諸如陝甘總督孫傳庭,陝西巡撫曹允楨,都是難得一見的幹才,數年之後定能執掌大局,以為柱國之臣。隻要建奴大軍退兵,皇上便可以毫無顧忌的拿下李沐,再派遣心腹之臣,把西北軍牢牢握在手中,彼時再集中大軍,揮師遼東,一戰可定天下。”周延儒反正說都說了,幹脆也就不顧及那麽多,竹筒倒豆子般的道:“皇上,祖訓雖有不議和的條款,但如今情勢危急,就算是太祖爺在世,他肯定也會支持您這麽做的。誠國公平定河南之亂,封賞的聖旨至今未發,已經讓不少人有了非議,現在放眼大明,西北三省都是他的部署,東南六省和艦隊也是李家的軍隊,山東巡撫是他的老師,鎮守四川和河南的白杆兵是他生生死死的兄弟,要是再讓他握緊了遼鎮,錦鎮,大明朝的權柄,十之八九已在李氏手中,皇上!這不是要考慮祖訓的時候了!這是要考慮朱明天下,社稷宗廟姓甚名誰的時候了!”
崇禎默默地聽完周延儒的狂悖之言,臉色忽明忽暗,陰晴不定。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李沐在戰場上百戰百勝,也是為了整個帝國政治生命的延續。若是李沐的存在本身就威脅到了朱明天下的存續,那麽崇禎自是萬萬難以容忍的。
在崇禎的心中,大明首先要是朱家的,然後才能談及禦敵於國門之外,若是李沐真的舉起大旗造反,朱明王朝轟然倒塌之後,就算是海內平靖,寰宇清和,對於他朱由校來說,又有什麽好處呢?
天平就這麽一點點的傾斜了,良久之後,崇禎皇帝才深深的吐出一口濁氣,整個人仿佛一下蒼老了十歲,很有些虛弱的對周延儒道:“周愛卿,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談吧,希望你能快點有個結果。另外,與建奴議和之事,乃我朝絕密,任何有敢泄密者,殺無赦!”
“微臣遵旨。”周延儒恭聲答道。
“退下吧,朕乏了。”崇禎苦笑一聲,對著兩位重臣揮揮手,隨後從卷帙浩繁的奏章中拿起一本,一邊打開奏折一邊無奈的喃喃道:“願天佑大明,莫要再讓朕失望了。。。”
消息傳到京師,朝廷自然是大為光火。袁崇煥有沒有罪責不論,但是薊遼總督為從一品的大員,朝廷還沒有給出處理意見的時候,李沐居然擅作主張把人殺了?如此猖狂行徑,置朝廷尊嚴於何處?置皇上權威於何處?
乾清宮東暖閣內,崇禎依舊是那副雷打不動的陰沉臉色,麵前坐著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位大學士也是小心萬分,大氣都不敢亂喘。
要說內閣裏幾位大學士,除了溫體仁,周延儒,李沐三人外,還有首輔韓爌,次輔來宗道,文華殿大學士張子續。按理來說,這三位都是勞苦功高,威望卓著的老臣,皇帝更應該親之信之,但是崇禎皇帝疑心病極重。越是如同韓閣老,來閣老這樣威望極高的肱骨之臣,皇帝反而要疏遠三分,反而對周延儒和溫體仁兩個半路出家的大學士信任有加。
可悲的是,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履曆不豐,入閣為相很有幾分趕鴨子上架的意味,真正遇見什麽突發事件基本廢人兩位,導致天啟年間處處叮當亂響,滿耳機杼聲的東暖閣這兩年時常和墳場一般,充斥著陰冷凝重的空氣。
日子久了,兩位大學士也都習慣了崇禎的性格,這位皇上其實並不是真的需要別人的建議,而是想要有臣子能夠猜出他的心意,提到明麵上來,萬一出了什麽問題,有個背鍋的就可以了。
看著皇帝陰晴不定的臉色,溫體仁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對於李沐,崇禎是嫉恨到了十分,這個別說溫體仁,朝野上下應該無人不知。但是國家戰事頻任,還真少了他誠國公不成。看看三省總督楊鶴,雲貴總督朱燮元,哪一個真的能頂的起大梁來?現在雲貴戰事也不樂觀,若是桂林失守,怕是還免不了指望李沐去平安邦彥的亂子。
現在崇禎皇帝就仿佛是吃了蒼蠅一般惡心,一方麵對李沐極為忌憚,恨不得直接下旨把他殺了了事,一方麵遼東建奴剛剛拿下寧遠,西南局勢又越發敗壞,真若是把李沐拿下,誰去指揮那十幾萬邊軍精銳?若是再用人不淑以致薩爾滸之敗,又有誰能承擔這樣的罪責呢?
溫體仁一雙眼睛滴溜溜的在周延儒和皇帝身上打轉,周延儒一副老僧入定的樣子,似乎打定了主意隻要皇上不問他就絕不開口。
“溫愛卿。”崇禎見兩位近臣都不說話,還是忍不住搶先開口道:“現如今,事已至此,李沐到底該不該重罰,你以為如何?”
聽到崇禎問這個問題,溫體仁全身一抖,冷汗立刻就浸透了官袍。按照皇上的意思,李沐不僅要罰,而且最好能重重的罰,就算是不直接斬立決,至少也是個革職查辦的下場。但是若是要求重罰,遼東邊軍怎麽辦?建奴主力怎麽辦?難道讓溫體仁去遼東指揮邊軍作戰嗎?
若是萬一遼鎮作戰不力,提出重懲李沐的溫體仁就是第一個會被拿來開刀的那一個!
見溫體仁支支吾吾的窘迫樣子,周延儒不免暗暗好笑,很有些幸災樂禍的看著他,溫體仁見周延儒那皮笑肉不笑的樣子,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這樣的死局,自己又如何能輕易解開。
溫體仁想不到什麽兩全之法,隻好硬著頭皮道:“皇上,這個。。。微臣以為,誠國公雖擅殺大將,但如今前線危急,此一次實乃權宜之計。。。當然,也不可不罰,亦不可重罰。。。”
崇禎明顯不是很滿意溫體仁的答案,有些嫌惡的撇了撇嘴道:“雨露雷霆均處於主上,若是因為他誠國公地位崇高就輕輕放過,後人豈不是要說朕是賞罰不明的昏君?”
“微臣惶恐,微臣不敢。”溫體仁趕忙請罪道。
見溫體仁那誠惶誠恐的樣子,崇禎心中暗暗搖頭,又轉而問周延儒道:“周愛卿可有良策?”
“皇上,微臣有一下下策。”周延儒站起身,有些猶豫的道:“此策實在兇險,但或能暫緩當下之局勢。”
“哦?”崇禎眉頭一揚,伸手虛抬道:“周愛卿盡可說來,朕恕你無罪。”
“為今之計,隻有一策,朝廷遣使,向東虜求和。。。錦州諸城,均可暫歸東虜,隻要對方歸還寧遠即可。”周延儒像是下了極大的決心,緩緩的道:“甚至,我們可以承認東虜所立之清國為我大明屬國,給予他們封號和封土。。。隻要他們願意退兵,給我大明關寧軍以喘息之機。”
“周延儒!你好大的膽子,你這是。。。你這是在賣國啊!”溫體仁聽到周延儒的建議,驚得脫口而出,指著周延儒吼道:“我大明朝自立國以來,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議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對東虜割地賠款,換短暫安寧,無異於與虎謀皮,自尋死路啊!”
“皇上,我大明南北諸鎮,大有幹梁之才,隻是短時間內恐難以協調諸軍,不得不仰仗誠國公在軍中的極高威望。但若是假以時日,諸如陝甘總督孫傳庭,陝西巡撫曹允楨,都是難得一見的幹才,數年之後定能執掌大局,以為柱國之臣。隻要建奴大軍退兵,皇上便可以毫無顧忌的拿下李沐,再派遣心腹之臣,把西北軍牢牢握在手中,彼時再集中大軍,揮師遼東,一戰可定天下。”周延儒反正說都說了,幹脆也就不顧及那麽多,竹筒倒豆子般的道:“皇上,祖訓雖有不議和的條款,但如今情勢危急,就算是太祖爺在世,他肯定也會支持您這麽做的。誠國公平定河南之亂,封賞的聖旨至今未發,已經讓不少人有了非議,現在放眼大明,西北三省都是他的部署,東南六省和艦隊也是李家的軍隊,山東巡撫是他的老師,鎮守四川和河南的白杆兵是他生生死死的兄弟,要是再讓他握緊了遼鎮,錦鎮,大明朝的權柄,十之八九已在李氏手中,皇上!這不是要考慮祖訓的時候了!這是要考慮朱明天下,社稷宗廟姓甚名誰的時候了!”
崇禎默默地聽完周延儒的狂悖之言,臉色忽明忽暗,陰晴不定。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李沐在戰場上百戰百勝,也是為了整個帝國政治生命的延續。若是李沐的存在本身就威脅到了朱明天下的存續,那麽崇禎自是萬萬難以容忍的。
在崇禎的心中,大明首先要是朱家的,然後才能談及禦敵於國門之外,若是李沐真的舉起大旗造反,朱明王朝轟然倒塌之後,就算是海內平靖,寰宇清和,對於他朱由校來說,又有什麽好處呢?
天平就這麽一點點的傾斜了,良久之後,崇禎皇帝才深深的吐出一口濁氣,整個人仿佛一下蒼老了十歲,很有些虛弱的對周延儒道:“周愛卿,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談吧,希望你能快點有個結果。另外,與建奴議和之事,乃我朝絕密,任何有敢泄密者,殺無赦!”
“微臣遵旨。”周延儒恭聲答道。
“退下吧,朕乏了。”崇禎苦笑一聲,對著兩位重臣揮揮手,隨後從卷帙浩繁的奏章中拿起一本,一邊打開奏折一邊無奈的喃喃道:“願天佑大明,莫要再讓朕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