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元年八月初九,天朗氣清,晴空萬裏。
在宣州城外的一處臨時校場上,一萬七千四百五十五名錦鎮將士分成十四個巨大的方針,穿著嚴整的全套鎧甲,手持錦鎮標誌性的精鐵紅纓長槍,整齊劃一,鴉雀無聲。所有的甲士均外罩縞素白單,用白色布條纏住手臂上的臂章和軍銜,所有人的眼中望著中央點將台上大大的“忠魂”二字,眼中閃動著無名卻炙熱的火焰。
辰時剛過,營門處便有十餘門西班牙速射炮齊鳴空炮,聲震荒野,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大明欽封唐國公,東閣大學士,平章軍國重事,七鎮總製,錦州總督李沐,穿著一身亮銀色的明光鎧,緩緩的步入校場之中,跟在其後的,是兩麵高達兩丈,長五尺,高三尺的大纛,兩麵大旗均為白色,旗心繡覃火飛龍圖,旗邊繡有迴紋,上紮黑色飄帶,大纛中間,一繡古纂“明”字,一繡楷書“李”字,旗麵迎風飄揚,陡增肅穆之感。
李沐帶著錦鎮諸位將官,並北雲兵統領,太原總兵官熊成,衍聖公孔胤植,全部身著黑色武服,臂上纏著白色布帶,邁著沉重的步伐,走上祭魂的高台。
李沐在台前站定,堅毅的目光掃過台下那一雙雙熱切而年輕的眼睛,他們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大明諸鎮第一精銳,雖然遭遇挫折,卻依然擁有強大的戰鬥意誌。受過完整四年文化和算術教育的士卒們,始終清楚的知道,什麽是國家榮譽,什麽是萬民福祉,什麽是軍人的天職。僅這一點,就讓其餘數以十萬計的明軍士卒望塵莫及。
隨後,李沐的目光又移到了那幅巨大的“忠魂”二字,心中感慨萬分,淡淡的吩咐道:“開始吧。”
收到李沐的信號,諸位將官便一齊高唿:“祭魂大典,現在開始!”
“咚,咚,咚”數十麵牛皮大鼓被一齊擂動,整齊的鼓點將整個校場迅速籠罩起來。所有將士開始以長槍用力杵地,激起滿天塵土,仿若千軍萬馬!
高台的巨幅大字之下擺放著長長的香案,案上置有五色祭品,一尊青銅四方鼎。李沐剛一轉過身,點將台邊就響起金鳴鏗鏘之曲,曲調抑揚頓挫,似乎正居於戰場之中,諸軍搏殺之時,想必是柳如是的手筆。李沐緩緩接過親兵遞過來的香棒,燃起三柱香,仰天高唿:“魂兮歸來!魂兮歸來!”
李沐鄭重對著香案拜了三拜,諸軍便同時唱起那首早已印刻在每個人骨髓中的軍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矛戈!。。。”
自蠻荒無垠,牧野之戰,到秦皇六合諸侯,一匡天下。從前漢出塞外而逐匈奴,到我大明揚千帆而鎮諸國。華夏民族,願修仁道以待老友,但絕不懼怕戰爭而縱豺狼。
其實,縱觀五千年華夏民族的曆史,從來就鮮有絕對的和平,我們不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也不屑於去做綏靖他邦的事情,麵對野蠻的侵略,麵對防衛國土的戰爭,隻有以雷霆手段消滅敵人,屠戮殆盡,才能達到防患於未然,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目標。
李沐聽著諸軍高亢的軍歌,心中殺意不住的翻騰。建奴和朝鮮,都絕非善類,這兩者在之後的曆史中,都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傷害。如果有必要的話,李大公子不介意將這萬裏遼東大地先變成一片赤土,再另遷關外百姓耕種,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秩序。
在李沐之後,孔胤植,熊成,錦州總兵吳襄,各營的統領先後焚香祭奠,祭奠甫一完畢,所有人都整齊的站在李沐的身後,所有將士們鼓噪的聲音也漸漸安靜下來。一時間,全場官兵鴉雀無聲,隻餘旌旗烈烈,在風沙的卷動下隨風狂舞。
“將士們!兄弟們!”李沐用盡全身氣力吼道,當然,也會有經過訓練的傳令官複述李沐的話,畢竟這年頭沒有廣播喇叭,全場一萬七千多名士卒,十幾個巨大的方針,一個人就是喊破了嗓子,也不可能讓那麽多人都同時聽到。李沐吼一句,頓一下,又接著開口道:“錦州,是我大明關外咽喉之地,如今丟了!熊老督師,是我大明百戰忠勇之臣,如今戰歿!錦鎮,是我大明九邊第一精銳,如今敗了!遼東戰局,危如累卵,千裏遼東,不複漢土!”
李沐說到這裏,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轉而語氣上揚道:“但是兄弟們,你們不用擔心,不用害怕!你們的身後,有強大的帝國,有億萬賴於諸位的百姓,有你們的父母,也有你們的妻兒,我輩力戰,不因皇命難辭,隻因身後即是故土,我輩已無路可退!”
孔胤植聽李沐這一席話,心中驟然一驚,別的倒是還好,唯獨這句“不因皇命難辭”,實在讓人浮想聯翩,在這個言必皇恩浩蕩,謝必遙拜宮城的年代,這種話說的嚴重些,簡直大逆不道。
也不知道李沐是刻意表達什麽,還是隻因話到激昂處無意為之,孔胤植都打算待祭魂大典結束之後,定要好好問問他才是。
“兄弟們!忠魂已去,但他們的鮮血不會白流。兩萬四千五十二名錦鎮將士,戰歿於錦州城下,殺敵兩萬五千餘人,重挫狗建奴銳氣,他們是好樣的!我錦鎮,是好樣的!”
李沐此話一出,不少將士的眼角泛出淚花來,大明錦州鎮,扛著九邊第一鎮的名頭,那是何等的驕傲,如今遭遇大敗,士氣不佳,實則是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懷疑,他們急需的是肯定,是鼓勵,是支持。何況在建奴擁有百餘門重炮的情況下,錦州鎮以傷亡兩萬四千餘人的代價,殺傷建奴士卒兩萬五千,亦是其他明軍難以想象的戰績。
皇太極折損了兩萬漢軍,又失了五千多精銳的正藍旗主力,這才緊急在錦州鎮整頓軍隊,未曾輕易追擊。
李沐猛然抽出佩劍,周圍鼓手一齊重鼓三響:“敬我錦鎮將士在天有靈,仍戀故土!!”
“大明!!”所有將士齊齊舉起長槍高喊。
滿目所及,槍尖如林,萬千紅纓如同翻滾的紅色巨浪,匯成一股龐大的氣勢撲麵而來,李沐滿腔的熱血再次化作怒吼道。
“願我漢家兒郎魂兮歸來,永佑家邦!!”
在宣州城外的一處臨時校場上,一萬七千四百五十五名錦鎮將士分成十四個巨大的方針,穿著嚴整的全套鎧甲,手持錦鎮標誌性的精鐵紅纓長槍,整齊劃一,鴉雀無聲。所有的甲士均外罩縞素白單,用白色布條纏住手臂上的臂章和軍銜,所有人的眼中望著中央點將台上大大的“忠魂”二字,眼中閃動著無名卻炙熱的火焰。
辰時剛過,營門處便有十餘門西班牙速射炮齊鳴空炮,聲震荒野,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大明欽封唐國公,東閣大學士,平章軍國重事,七鎮總製,錦州總督李沐,穿著一身亮銀色的明光鎧,緩緩的步入校場之中,跟在其後的,是兩麵高達兩丈,長五尺,高三尺的大纛,兩麵大旗均為白色,旗心繡覃火飛龍圖,旗邊繡有迴紋,上紮黑色飄帶,大纛中間,一繡古纂“明”字,一繡楷書“李”字,旗麵迎風飄揚,陡增肅穆之感。
李沐帶著錦鎮諸位將官,並北雲兵統領,太原總兵官熊成,衍聖公孔胤植,全部身著黑色武服,臂上纏著白色布帶,邁著沉重的步伐,走上祭魂的高台。
李沐在台前站定,堅毅的目光掃過台下那一雙雙熱切而年輕的眼睛,他們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大明諸鎮第一精銳,雖然遭遇挫折,卻依然擁有強大的戰鬥意誌。受過完整四年文化和算術教育的士卒們,始終清楚的知道,什麽是國家榮譽,什麽是萬民福祉,什麽是軍人的天職。僅這一點,就讓其餘數以十萬計的明軍士卒望塵莫及。
隨後,李沐的目光又移到了那幅巨大的“忠魂”二字,心中感慨萬分,淡淡的吩咐道:“開始吧。”
收到李沐的信號,諸位將官便一齊高唿:“祭魂大典,現在開始!”
“咚,咚,咚”數十麵牛皮大鼓被一齊擂動,整齊的鼓點將整個校場迅速籠罩起來。所有將士開始以長槍用力杵地,激起滿天塵土,仿若千軍萬馬!
高台的巨幅大字之下擺放著長長的香案,案上置有五色祭品,一尊青銅四方鼎。李沐剛一轉過身,點將台邊就響起金鳴鏗鏘之曲,曲調抑揚頓挫,似乎正居於戰場之中,諸軍搏殺之時,想必是柳如是的手筆。李沐緩緩接過親兵遞過來的香棒,燃起三柱香,仰天高唿:“魂兮歸來!魂兮歸來!”
李沐鄭重對著香案拜了三拜,諸軍便同時唱起那首早已印刻在每個人骨髓中的軍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矛戈!。。。”
自蠻荒無垠,牧野之戰,到秦皇六合諸侯,一匡天下。從前漢出塞外而逐匈奴,到我大明揚千帆而鎮諸國。華夏民族,願修仁道以待老友,但絕不懼怕戰爭而縱豺狼。
其實,縱觀五千年華夏民族的曆史,從來就鮮有絕對的和平,我們不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也不屑於去做綏靖他邦的事情,麵對野蠻的侵略,麵對防衛國土的戰爭,隻有以雷霆手段消滅敵人,屠戮殆盡,才能達到防患於未然,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目標。
李沐聽著諸軍高亢的軍歌,心中殺意不住的翻騰。建奴和朝鮮,都絕非善類,這兩者在之後的曆史中,都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傷害。如果有必要的話,李大公子不介意將這萬裏遼東大地先變成一片赤土,再另遷關外百姓耕種,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秩序。
在李沐之後,孔胤植,熊成,錦州總兵吳襄,各營的統領先後焚香祭奠,祭奠甫一完畢,所有人都整齊的站在李沐的身後,所有將士們鼓噪的聲音也漸漸安靜下來。一時間,全場官兵鴉雀無聲,隻餘旌旗烈烈,在風沙的卷動下隨風狂舞。
“將士們!兄弟們!”李沐用盡全身氣力吼道,當然,也會有經過訓練的傳令官複述李沐的話,畢竟這年頭沒有廣播喇叭,全場一萬七千多名士卒,十幾個巨大的方針,一個人就是喊破了嗓子,也不可能讓那麽多人都同時聽到。李沐吼一句,頓一下,又接著開口道:“錦州,是我大明關外咽喉之地,如今丟了!熊老督師,是我大明百戰忠勇之臣,如今戰歿!錦鎮,是我大明九邊第一精銳,如今敗了!遼東戰局,危如累卵,千裏遼東,不複漢土!”
李沐說到這裏,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轉而語氣上揚道:“但是兄弟們,你們不用擔心,不用害怕!你們的身後,有強大的帝國,有億萬賴於諸位的百姓,有你們的父母,也有你們的妻兒,我輩力戰,不因皇命難辭,隻因身後即是故土,我輩已無路可退!”
孔胤植聽李沐這一席話,心中驟然一驚,別的倒是還好,唯獨這句“不因皇命難辭”,實在讓人浮想聯翩,在這個言必皇恩浩蕩,謝必遙拜宮城的年代,這種話說的嚴重些,簡直大逆不道。
也不知道李沐是刻意表達什麽,還是隻因話到激昂處無意為之,孔胤植都打算待祭魂大典結束之後,定要好好問問他才是。
“兄弟們!忠魂已去,但他們的鮮血不會白流。兩萬四千五十二名錦鎮將士,戰歿於錦州城下,殺敵兩萬五千餘人,重挫狗建奴銳氣,他們是好樣的!我錦鎮,是好樣的!”
李沐此話一出,不少將士的眼角泛出淚花來,大明錦州鎮,扛著九邊第一鎮的名頭,那是何等的驕傲,如今遭遇大敗,士氣不佳,實則是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懷疑,他們急需的是肯定,是鼓勵,是支持。何況在建奴擁有百餘門重炮的情況下,錦州鎮以傷亡兩萬四千餘人的代價,殺傷建奴士卒兩萬五千,亦是其他明軍難以想象的戰績。
皇太極折損了兩萬漢軍,又失了五千多精銳的正藍旗主力,這才緊急在錦州鎮整頓軍隊,未曾輕易追擊。
李沐猛然抽出佩劍,周圍鼓手一齊重鼓三響:“敬我錦鎮將士在天有靈,仍戀故土!!”
“大明!!”所有將士齊齊舉起長槍高喊。
滿目所及,槍尖如林,萬千紅纓如同翻滾的紅色巨浪,匯成一股龐大的氣勢撲麵而來,李沐滿腔的熱血再次化作怒吼道。
“願我漢家兒郎魂兮歸來,永佑家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