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服用靈露飲之後,皇帝的生活又重新恢複了正常。
好久沒有上朝的天啟皇帝,終於想起來自己還有個皇帝的正經工作,於是喜氣洋洋的開始複朝,滿朝百官看皇上似乎沒有大礙,心也就放迴了肚子裏,沒有再去提及魏忠賢隔絕宮闈的事兒。
五月十六日,是百官休沐的第二天,難得天啟皇帝準備上朝,官員們自然也要給陛下個麵子。不過對於大部分現代人,倒是很難理解,皇權製度下,百官們對於麵聖這件事兒有多麽執著。
旭日東升,百官入朝覲見,天啟皇帝高居九重,時隔將近一個月,再次見到了這些在他眼裏名為臣子,實為枷鎖的高官們。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多了吾皇萬歲的皇帝已經對這種詞不新鮮了,武宗正德皇帝信佛,世宗嘉靖皇帝修道,可是佛道都修了,也沒有哪位真的就萬歲萬萬歲了。故而在天啟這種理工男眼裏,真的就是個場麵話而已。
早朝依然是有固定程序的,天啟也沒有什麽自由發揮的空間,無非就是一遍遍的重複“傳來”“準奏”,直到最後,已經花甲之年的中極殿大學士,太子太師,特進榮祿大夫,首輔大臣劉一燝,緩緩的走到玉階跟前,從袖口裏掏出封奏折,沉聲對天啟開口道:“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哦?元輔請講。”對於首輔大臣,曆任大明天子都是要給麵子的,畢竟身為宰輔之臣,國家柱石,地位超然,非尋常臣子可比。
“微臣自台山公乞休迴鄉以後,接任首輔一職,至今也近三年了。”台山公就是原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字進卿,號台山。
劉一燝抬頭,緩緩環顧四周,所有接觸到首輔大臣目光的官員,都紛紛把頭低了下去。劉一燝心中一歎,表麵上不動聲色的道:“而今國家內事不決,外患頻任,臣身為首輔,實在難當盡責,加之微臣年歲已高,精力難濟,還當早退讓賢,給後來者一個機會啊。”
老首輔雙手奉上奏本,一字一句的對皇帝道:“微臣特向陛下乞骸骨,懇切陛下準奏。”
乞骸骨,就是辭職的意思。在這個時代,官員做官,就等於是賣給帝王家了,故而等到年老之後,就會上疏乞骸骨,希望皇帝把骸骨還給他,批準其告老還鄉。
“元輔這是何意?”聽聞首輔要辭職,不僅百官嚇了一跳,就連皇帝都被驚住了,首輔大臣,係萬民福祉於一身,每次去職輪換,要麽都是經曆了殘酷的政治鬥爭,要麽就是老的實在是行動不便,哪有像劉一燝這樣,好好的突然上書要迴家的?
“這個奏本,朕不能準。”天啟皇帝雖然不是合格的皇帝,但是什麽人有能力他還是知道的,國事艱難,到處漏風,葉向高,劉一燝都是柱國之才,放葉向高迴鄉,也是形勢所逼,沒有辦法。但是劉一燝首輔做的好好的,也沒聽誰參劾他,怎麽自己就把自己炒了呢?
“皇上,臣歸心已決,肯定陛下垂憐!”按照規矩,就算首輔大臣辭職,皇帝也要推脫一下,表達自己的挽留之情,以示君臣相得,朝野和睦,雖然劉一燝提了出來,天啟還是依舊搖頭,將奏本放下道:“元輔乃家國重臣,大明天下,不能沒有元輔,這個本朕是無論準不得。元輔有什麽困難,可以上疏與朕知道,朕就不相信了,咱大明朝,現在真是見鬼了,到底是什麽人,居然動不動敢和首輔大臣過不去,是不是連基本的上下尊卑,朝廷體麵都忘記了?”在天啟的眼中,劉一燝估計是受到了他人誣陷參劾被傷了心,這才主動辭請首輔之職,不過皇帝也表達了自己支持老首輔的心意,隻要你說,老子整不死丫的。
“陛下,您即使今日不允,老臣也依舊會上疏,勞煩陛下,卻是何苦。”劉一燝說著,竟然從袖口裏掏出十本奏疏,每一封都寫著乞休的字樣,看樣子老首輔是準備和皇上磕到底了。
“唉,元輔又是何苦。”天啟知道劉一燝這一次,怕是心意決絕,真的要走了:“朕若有錯處,元輔大可直言,為何硬要棄朕而去呢?”
“皇上,微臣老了,真的累了。”劉一燝雖為首輔,實為孤臣,滿朝同道,不是被貶,就是已經罷官,或者主動請辭,除了吏部尚書張子續以外,他是上次李沐趁著天罰的東風硬推上去的,算是劉一燝的最大牌小弟以外,其餘皆不足道爾。
苦苦支撐這麽久,老首輔一是害怕魏忠賢隻手遮天,無法收拾,二是為了自己最得意的學生李沐保駕護航,現在李沐已經羽翼豐滿,長成了一棵連魏忠賢都撼動不得的大樹,劉一燝自覺無所遺憾,可以功成身退了。
“如若元輔去職,可有後繼之人?”天啟沒有當朝準奏,那是因為三辭三退的程序要走,但是既然皇帝問了這個話,等於心裏上是批準了。
“次輔大臣,建極殿大學士顧秉謙自然會接替老臣之職,為陛下效力。”劉一燝淡淡道,內閣的排位製度是早就定下的成例,劉一燝也不能破這個例,首輔去職之後,顧秉謙將自動進位成為首輔大臣。
“如若如此,文淵閣和東閣兩位大學士便已虛位,元輔可有人選?”天啟對劉一燝還是十分信任,故而誠心問他繼任之人。
“禮部侍郎楊夢袞可入文淵閣,掌大學士一職。”劉一燝此言一出,更是滿場皆驚。
大明入內閣為閣臣的基本路線,是進士及第後,經翰林院,詹事府,轉任內閣司值郎,六部觀政,到郎中,侍郎,然後轉任禮部或吏部尚書,最後入閣為內閣大臣。
從來沒有哪位侍郎,可以直接越級尚書,成為內閣輔臣的。更不要說,楊夢袞還是鐵杆的閹黨分子。正當所有人都以為劉一燝會舉薦張子續入閣為相時,他卻推薦了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楊夢袞,這在很多官員眼中,老首輔怕是年紀大了,人也糊塗了吧。
不過既然劉一燝願意舉薦楊夢袞,魏忠賢一派的閹黨分子們當然樂見其成,天啟皇帝雖然不幹活,但是規矩還是懂的,楊侍郎雖無大錯也無大功,這樣破格提拔,怕是會引起非議啊。
“陛下,非常時期,當有非常任用之法。”劉一燝開了路,閹黨當然不能不接著,次輔顧秉謙立刻接著道:“楊大人曆任兵,工,刑,禮四部,於各類事務均有涉獵,現在國事艱難,正是鼎革圖存之關鍵時刻,正需要楊大人這樣的人物。”
“陛下,臣附議。”“臣附議。”“臣亦附議。”這邊顧秉謙剛說完,黃立極,施鳯來,馮銓等幾個閹黨大學士一致讚同。
“那就。。。著廷議推舉吧。”天啟點頭,眾位輔臣同意,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站在隊列中的楊夢袞簡直和做夢一樣,誰能想到今天不知出門拜了哪路神仙,好好的砸了個閣老的帽子在腦袋上,真是天上掉餡餅啊。
魏忠賢對劉一燝的上道也是心滿意足,正琢磨著是不是和皇上說說,給這老小子一個體麵的榮銜讓他迴鄉,沒成想下一句,就把魏忠賢給驚了個半死。
“臣舉薦太原郡公,七鎮總製李沐,遙領東閣大學士,入內閣參讚機務。”
好久沒有上朝的天啟皇帝,終於想起來自己還有個皇帝的正經工作,於是喜氣洋洋的開始複朝,滿朝百官看皇上似乎沒有大礙,心也就放迴了肚子裏,沒有再去提及魏忠賢隔絕宮闈的事兒。
五月十六日,是百官休沐的第二天,難得天啟皇帝準備上朝,官員們自然也要給陛下個麵子。不過對於大部分現代人,倒是很難理解,皇權製度下,百官們對於麵聖這件事兒有多麽執著。
旭日東升,百官入朝覲見,天啟皇帝高居九重,時隔將近一個月,再次見到了這些在他眼裏名為臣子,實為枷鎖的高官們。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多了吾皇萬歲的皇帝已經對這種詞不新鮮了,武宗正德皇帝信佛,世宗嘉靖皇帝修道,可是佛道都修了,也沒有哪位真的就萬歲萬萬歲了。故而在天啟這種理工男眼裏,真的就是個場麵話而已。
早朝依然是有固定程序的,天啟也沒有什麽自由發揮的空間,無非就是一遍遍的重複“傳來”“準奏”,直到最後,已經花甲之年的中極殿大學士,太子太師,特進榮祿大夫,首輔大臣劉一燝,緩緩的走到玉階跟前,從袖口裏掏出封奏折,沉聲對天啟開口道:“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哦?元輔請講。”對於首輔大臣,曆任大明天子都是要給麵子的,畢竟身為宰輔之臣,國家柱石,地位超然,非尋常臣子可比。
“微臣自台山公乞休迴鄉以後,接任首輔一職,至今也近三年了。”台山公就是原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字進卿,號台山。
劉一燝抬頭,緩緩環顧四周,所有接觸到首輔大臣目光的官員,都紛紛把頭低了下去。劉一燝心中一歎,表麵上不動聲色的道:“而今國家內事不決,外患頻任,臣身為首輔,實在難當盡責,加之微臣年歲已高,精力難濟,還當早退讓賢,給後來者一個機會啊。”
老首輔雙手奉上奏本,一字一句的對皇帝道:“微臣特向陛下乞骸骨,懇切陛下準奏。”
乞骸骨,就是辭職的意思。在這個時代,官員做官,就等於是賣給帝王家了,故而等到年老之後,就會上疏乞骸骨,希望皇帝把骸骨還給他,批準其告老還鄉。
“元輔這是何意?”聽聞首輔要辭職,不僅百官嚇了一跳,就連皇帝都被驚住了,首輔大臣,係萬民福祉於一身,每次去職輪換,要麽都是經曆了殘酷的政治鬥爭,要麽就是老的實在是行動不便,哪有像劉一燝這樣,好好的突然上書要迴家的?
“這個奏本,朕不能準。”天啟皇帝雖然不是合格的皇帝,但是什麽人有能力他還是知道的,國事艱難,到處漏風,葉向高,劉一燝都是柱國之才,放葉向高迴鄉,也是形勢所逼,沒有辦法。但是劉一燝首輔做的好好的,也沒聽誰參劾他,怎麽自己就把自己炒了呢?
“皇上,臣歸心已決,肯定陛下垂憐!”按照規矩,就算首輔大臣辭職,皇帝也要推脫一下,表達自己的挽留之情,以示君臣相得,朝野和睦,雖然劉一燝提了出來,天啟還是依舊搖頭,將奏本放下道:“元輔乃家國重臣,大明天下,不能沒有元輔,這個本朕是無論準不得。元輔有什麽困難,可以上疏與朕知道,朕就不相信了,咱大明朝,現在真是見鬼了,到底是什麽人,居然動不動敢和首輔大臣過不去,是不是連基本的上下尊卑,朝廷體麵都忘記了?”在天啟的眼中,劉一燝估計是受到了他人誣陷參劾被傷了心,這才主動辭請首輔之職,不過皇帝也表達了自己支持老首輔的心意,隻要你說,老子整不死丫的。
“陛下,您即使今日不允,老臣也依舊會上疏,勞煩陛下,卻是何苦。”劉一燝說著,竟然從袖口裏掏出十本奏疏,每一封都寫著乞休的字樣,看樣子老首輔是準備和皇上磕到底了。
“唉,元輔又是何苦。”天啟知道劉一燝這一次,怕是心意決絕,真的要走了:“朕若有錯處,元輔大可直言,為何硬要棄朕而去呢?”
“皇上,微臣老了,真的累了。”劉一燝雖為首輔,實為孤臣,滿朝同道,不是被貶,就是已經罷官,或者主動請辭,除了吏部尚書張子續以外,他是上次李沐趁著天罰的東風硬推上去的,算是劉一燝的最大牌小弟以外,其餘皆不足道爾。
苦苦支撐這麽久,老首輔一是害怕魏忠賢隻手遮天,無法收拾,二是為了自己最得意的學生李沐保駕護航,現在李沐已經羽翼豐滿,長成了一棵連魏忠賢都撼動不得的大樹,劉一燝自覺無所遺憾,可以功成身退了。
“如若元輔去職,可有後繼之人?”天啟沒有當朝準奏,那是因為三辭三退的程序要走,但是既然皇帝問了這個話,等於心裏上是批準了。
“次輔大臣,建極殿大學士顧秉謙自然會接替老臣之職,為陛下效力。”劉一燝淡淡道,內閣的排位製度是早就定下的成例,劉一燝也不能破這個例,首輔去職之後,顧秉謙將自動進位成為首輔大臣。
“如若如此,文淵閣和東閣兩位大學士便已虛位,元輔可有人選?”天啟對劉一燝還是十分信任,故而誠心問他繼任之人。
“禮部侍郎楊夢袞可入文淵閣,掌大學士一職。”劉一燝此言一出,更是滿場皆驚。
大明入內閣為閣臣的基本路線,是進士及第後,經翰林院,詹事府,轉任內閣司值郎,六部觀政,到郎中,侍郎,然後轉任禮部或吏部尚書,最後入閣為內閣大臣。
從來沒有哪位侍郎,可以直接越級尚書,成為內閣輔臣的。更不要說,楊夢袞還是鐵杆的閹黨分子。正當所有人都以為劉一燝會舉薦張子續入閣為相時,他卻推薦了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楊夢袞,這在很多官員眼中,老首輔怕是年紀大了,人也糊塗了吧。
不過既然劉一燝願意舉薦楊夢袞,魏忠賢一派的閹黨分子們當然樂見其成,天啟皇帝雖然不幹活,但是規矩還是懂的,楊侍郎雖無大錯也無大功,這樣破格提拔,怕是會引起非議啊。
“陛下,非常時期,當有非常任用之法。”劉一燝開了路,閹黨當然不能不接著,次輔顧秉謙立刻接著道:“楊大人曆任兵,工,刑,禮四部,於各類事務均有涉獵,現在國事艱難,正是鼎革圖存之關鍵時刻,正需要楊大人這樣的人物。”
“陛下,臣附議。”“臣附議。”“臣亦附議。”這邊顧秉謙剛說完,黃立極,施鳯來,馮銓等幾個閹黨大學士一致讚同。
“那就。。。著廷議推舉吧。”天啟點頭,眾位輔臣同意,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站在隊列中的楊夢袞簡直和做夢一樣,誰能想到今天不知出門拜了哪路神仙,好好的砸了個閣老的帽子在腦袋上,真是天上掉餡餅啊。
魏忠賢對劉一燝的上道也是心滿意足,正琢磨著是不是和皇上說說,給這老小子一個體麵的榮銜讓他迴鄉,沒成想下一句,就把魏忠賢給驚了個半死。
“臣舉薦太原郡公,七鎮總製李沐,遙領東閣大學士,入內閣參讚機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