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宰相告退之後,李端望著秦正說道:“陪朕走走。”


    “是,陛下。”


    秦正垂首應下。


    進入元月之後,永嘉城的天氣明顯升溫,宮內僅有些許偏僻角落還有積雪的痕跡。


    君臣二人從文德殿東暖閣出來,李端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地,不知不覺便走向東南邊的觀雲台,秦正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麵,五六丈外則是一群卑躬屈膝的宮人。


    “這件事令朕很煩躁。”


    李端徐徐開口,雖說秦正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但是他也極少在對方麵前這般直抒胸臆。


    秦正目光微凝,沉穩地說道:“陛下,臣在聽到這個傳聞的時候便感覺是無風不起浪,暗中有很多人在推波助瀾。依據臣的經驗判斷,這件事裏邊應該也有北邊奸細的影子,更像是他們在攻訐右相之餘的另外一步棋,目的在於破壞我朝的北伐。隻不過和右相被攻訐相比,這次的事情又有一些不同。”


    “嗬。”


    李端麵無表情一聲輕笑,眼中殊無笑意:“他們不敢動右相,因為知道朕決不同意,但是陸沉不同,這個年輕人雖說很出色,終究不是朕親自提拔起來的武將,而且遠在江北淮州並不親近。更何況,和他們攻訐右相的那些破事相比,陸沉的身世足以讓朕心中難安。”


    這便是問題所在。


    關於陸沉身世的傳聞隻有兩個答案,其一他和楊光遠沒有血脈上的聯係,這純粹是有心人編造出來的謠言。這種情況下李端自然要快刀斬亂麻地平息謠言,再示恩陸沉和邊軍將士鼓舞軍心。


    其二便是傳聞為真。


    站在李端的立場上,用人不疑沒有問題,可前提是這個臣子至少要忠於朝廷,哪怕他的忠心沒有那麽堅定,也不能天然就帶著恨意。


    如果李端繼續提拔和重用陸沉,天知道陸沉將來會不會因為殺父之仇反戈一擊?


    身為天子,他必須要考慮這個可能性。


    秦正對天子煩悶的根源心知肚明,緩緩說道:“陛下,臣覺得這個傳聞出現的原因倒也不完全是北人造謠。”


    李端腳步一頓,望著前方不遠處的觀雲台,沉聲道:“說下去。”


    “是。”


    秦正應了一聲,不慌不忙地說道:“臣第一次聽到陸沉這個名字,是去年三月份蘇雲青的匯報。當時他在陸沉的協助下挫敗偽燕察事廳的陰謀,在廣陵地界抓了不少察事廳的奸細。時至今日,臣依然記得當時蘇雲青溢於言表的激賞之色,陸沉在他眼中便是一塊璞玉,他甚至願意用自己的功勞給陸沉換一個幹辦的身份。”


    李端邁步走上觀雲台的第一層台階,眼神深邃悠遠。


    秦正繼續說道:“事後種種跡象證明,蘇雲青看人的眼光很準,這個陸沉宛若雛鷹振翅一飛衝天,從廣陵之戰脫穎而出,緊接著便在去年的幾場戰事中扶搖而起,崛起之迅速令人刮目相看。其實這樁傳聞之所以具備一定的可信度,便是在陸沉崛起的過程中,蕭望之對他的幫助明顯超出常理。”


    李端來到觀雲台二層,於闌幹旁駐足,抬手按著白玉石刻,頷首道:“朕原本也有些好奇,蕭望之手下將才良多,陳瀾鈺、裴邃、宋世飛等等,哪一個不是戰場上拚殺出來的俊傑,更不必說他的親生兒子也在身邊,他緣何會對一個商賈之子如此上心?”


    秦正輕聲一歎,這世上很多事看似無跡可尋,但若是事後迴想起來,常常會有原來如此之感。


    李端凝望著天高雲遠,淡淡道:“當左相說出這些傳聞的時候,朕立刻便想到曾經的疑惑,然後便覺得這個傳聞頗有可信之處。如果陸沉和楊光遠無關,蕭望之又怎會這般不遺餘力地提攜他呢?”


    一般而言,當天子公開說出這番論斷,他心裏的傾向便已非常明顯。


    官府辦案需要證據,可是這種牽扯到皇權穩固的事情不需要證據,隻在於天子的一念之間。


    秦正默然不語,並未在這個時候替陸沉辯解。


    李端抬手輕輕敲著石刻,緩緩問道:“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此事?”


    秦正細思片刻,答道:“陛下,如今北伐戰役處於關鍵時期,不宜大動幹戈波及軍心,故而臣認為有兩種應對之策。”


    “說來。”


    “其一,召陸沉和陸通父子入京,將此事原委厘清,過後可以讓陸沉返迴邊軍繼續擔任軍職,但是要將陸通留在京中。朝廷不能苛待陸通,無非是多花些銀子將他養在京裏。”


    李端不置可否,又問道:“第二呢?”


    秦正從容不迫地說道:“第二便是以褒揚嘉賞邊軍將士的名義,讓陸沉進京麵聖,然後將其留在京中委以閑職。不必刻意提起他的身世傳聞,隻需要讓他待在京中,同時讓織經司和朝廷有關部衙慢慢調查此事便可。在臣看來,無論如何都不能對陸沉采取過分強硬的手段,那會導致邊軍和朝廷離心離德。”


    李端心裏稍感熨帖,且不說秦正的提議是否合理,至少這位織經司提舉是完全為天子著想。


    雖說空氣中依舊氤氳著寒意,但今天是一個難得的放晴之日,李端望著巍峨莊嚴的皇城,目光一直朝著北邊延伸,忽地話鋒一轉道:“朕想聽聽你的真實想法,關於這個傳聞的真實想法。”


    秦正的表情一如之前,並無任何變化,微微垂首道:“臣不信。”


    李端轉頭看著他,問道:“為何?”


    “陛下,臣方才提到過陸沉初出茅廬的故事,其實那會他已經十九歲了。”


    秦正並非是首鼠兩端見風使舵,隻不過在不確定天子的心意之前,他從來不會多嘴多舌幹擾天子的判斷,正如先前他對羊靜玄所言。


    唯有當天子需要的時候,他才會說出自己的判斷。


    李端不解地道:“十九歲?這有什麽玄妙?”


    秦正答道:“陛下,陸沉在淮州廣陵府生活了十九年,而蕭望之在淮州擔任軍職超過十八年,接任淮州大都督已經十年。假如陸沉真是楊光遠的遺腹子,蕭望之先前為何不將他召入軍中慢慢培養?非要等他在廣陵一鳴驚人,然後迫不及待地拔苗助長?這其中的區別,臣相信蕭望之肯定可以辨明,他完全可以做到順理成章地提拔陸沉,不需要留下這樣明顯的破綻。”


    李端微微一怔,思考著秦正這番話的邏輯,然後饒有興致地問道:“為何先前不說?”


    秦正道:“臣是出於常理推斷,但是這不保證絕對準確。換而言之,臣認為隻要符合常理,那麽就可以相信陸沉對朝廷的忠誠。可是在陛下看來,這件事隻要有千萬分之一的可能,那就不得不防。出於為陛下考慮,臣願意擔下對陸沉出手的責任,但是出於北伐大局考慮,或許需要陛下做出一個冒險的決斷。”


    李端聽完之後,陷入長久的沉默。


    清冷微寒的風拂麵而過,君臣二人盡皆神色凝重。


    “歸根結底,朕終究是要在寧殺錯不放過和用人不疑之間做出選擇。”


    李端自嘲一笑,左手緊緊按著石刻上,隨即一字字道:“北伐不能停。”


    秦正心中一凜,知道天子已經做出決斷,垂首道:“陛下聖明。”


    “朕會幫那個年輕人擋住這波風雨,但是你不能大意輕忽,該查的事情要繼續查下去。朕有一種預感,陸沉雖然不是楊光遠的遺腹子,然而這個廣陵陸家和當年的楊大帥肯定有著脫不開的幹係。故此,朕會看著陸沉一步步走下去,支持他實現胸中的抱負,可是朕不能將大齊的江山完全寄托在信任二字之上。”


    李端轉頭望著秦正,語調低沉卻透著幾分帝王威儀:“伱可知道應該怎麽做?”


    秦正拱手一禮道:“臣明白,臣會暗中在陸沉身邊安插人手,以備不時之需。”


    李端微微頷首,不再多言,轉身朝觀雲台下走去。


    永嘉城中並無風雨,隻不過在新春佳節喜慶的氣氛中,那縷不和諧的聲音越來越明顯。


    故而在數天之後,天子一道旨意出宮,一眾軍政重臣便聯袂入宮,齊聚文德殿東暖閣。


    李端坐在禦案之後,冷峻的眸光掃過麵前十餘位重臣,果決的語調在眾人耳畔迴響。


    “近來京中謠言甚囂塵上,說甚麽淮州銳士營都尉陸沉是楊光遠的遺腹子,此等荒謬言論竟然能傳到朕的耳朵裏,不知各司究竟有沒有用心做事!朕現在就明確告知爾等,陸沉和楊光遠沒有任何關聯,若是有人想要借著這等謠言打擊邊軍將士的士氣,進而破壞我朝北伐的大好局麵,朕定不輕饒!”


    一言既出,群臣莫不震驚。


    左相李道彥抬首望著神情肅然的天子,老者縱然久經風雨心如鐵石,此刻也不禁生出幾分茫然之意。


    天子居然對那個陸沉如此信任,連這種可以威脅到朝廷安穩的傳聞都不屑一顧,畢竟這短短兩天時間裏他絕對查不出個究竟。


    不對……


    李道彥很快便反應過來,這不能說明天子絕對信任陸沉,而是在他心中沒有任何事比北伐大局更重要。


    一念及此,老者不由得暗暗一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湯豆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湯豆苗並收藏九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