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特別。”神女抬手抓住那顆被中年人稱作‘天魂’的金丹,道,“你原有的魂已經故亡,新生的魂卻擁有已故神魄的記憶,有違常理。
到了你我的境界,應該十分清楚,這個世間並沒有輪迴。即便是同一個身體,新生的魂,也不可能帶有曾經的記憶。”
“你不同樣特別?借屍還魂,以神魂重生,和我借身體輪迴,都屬於這世間不可能之事。”中年人看著神女,道,“不知你可否對那在弱水中為你布下重生格局的人留有印象,或者說,你覺得在那個時代,誰最有可能為你布下這種格局?”
神女蹙眉思索,輕輕搖頭,“我的記憶停留在生前,對生後的事,完全沒有印象。”
“我模糊記得,在我的新魂誕生之際,曾見過一個人,其曾隱約說過,要贈我一段輪迴。”中年人道,“而在不久之前,我又看見了那個人,但他的實力,比之當年卻弱了太多。”
“你想表達什麽?”神女麵無表情。
“為我點燃靈火,塑造新魂的,與為你換體塑魂的,可否便是同一人?”中年人語出驚人,道,“你我就像是別人手中的棋子,有人將你我當成了試驗品。
到了你我的境界,雖不再相信輪迴重生,卻依舊相信借助肉身或者神魂,能夠達到永生不死的境界,而你我,便像是分別驗證了這兩種猜想。
你是借神魂長生,而我則是借助肉身不死。”
神女眸中起了一絲漣漪,像是想到什麽。她驀然抬手,布下一層結界,屏蔽了與中年人間的談話內容,兩人開始交談,相互印證。
而另一邊,兩人之間的交談,卻已在人群中刮起一陣風暴。中年人剛才提出的猜想,可謂具有顛覆性的影響,尤其是其提到了長生猜想。
無論是借助肉身不死,亦或者借助神魂永生,還是肉身、神魂雙雙達到不朽,都是自古以來,所有修士共同探尋的究極問題,卻始終沒有答案。
然而現在,這兩種猜想,似乎分別在神女和中年人身上得到了印證。
穆白心潮跌宕,和別人堅信長生所不同的是,他首先想到的是輪迴。不論是中年人,還是神女,都像是在印證輪迴重生一般,一者借助肉身重活一世,而另一者,卻是借助殘魂再活一生。
隻是,中年人與神女在剛才卻都提到了,這個世間並無輪迴,玄易子也曾說過,輪迴並不存在。
此三者皆是修行界登上巔峰的大能,而且相隔一個荒的時間,彼此沒有太多交織,卻都堅信著同一個理念----世間沒有輪迴。
也便是說,這個世間,或許真的不存在輪迴這種東西。
另外,中年人與神女之間相似卻又迥異的‘重生’方式,難免讓人懷疑,他們的‘重生’,是否係於一人所為。
而中年人曾說過,那喚醒他靈火的人,和自己十分神似,這才是穆白最大的疑惑所在,難道在曾經,真的有一個與自己十分相似的人,留下了這些驚世布置?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自己是誰,那個人的轉世?
8"
穆白搖頭,他更相信自己隻活了一世,沒有依據,如果非要說出一個理由,大概便是他始終堅信自己就是自己,不可能變成另一個人,同樣也不可能是另一個人變得。
中年人與神女交談良久,似乎達成了某種共識,最終神女撤去結界,同中年人走向弱水湖方向,隨後雙雙走入湖中,再沒有音訊。
人群散開,但還是有很多的修士跟隨神女二人到了弱水湖畔,然後靜靜站在湖邊,似是在等待神女與那中年人出現。
至於這些人抱著什麽目的,便難以揣測了。
穆白並沒有跟隨那部分人再迴弱水湖畔,而是獨自走向一片隱蔽區域,讓金色小人警惕四周的同時,本體則將陰陽雙蓮喚了出來。
之前神女複蘇之際,血月黑蓮不論蓮身還是蓮藕,都吸收了太多死氣,這直接導致陰陽雙蓮形成的勢場失衡,傾向陰象。
在那時,穆白雖然及時截斷了死氣,卻並未能給陰陽蓮華構建出新的平衡,之後為了防止被神女‘報複’,他果斷逃離。
在此過程中,始終都以金母爐鎮壓著陰陽雙蓮,這才沒有讓陰陽蓮華構成的勢場立刻崩解。
不過,即便是金母爐,也快到了鎮壓極限,如果不及時為陰陽雙蓮調整平衡,那這二者必將再度失控。
雖然他的實力已今非昔比,但現在的陰陽雙蓮,也不是當初的陰陽雙蓮了,如果此二者真的失控,穆白還真沒有將其穩住的信心。
唿!
陰陽雙蓮方飛出穆白眉心,便立刻刮起了一陣風暴。
由各自勢場構成的黑白魚出現了明顯失衡,黑魚威勢大漲,白魚卻被壓縮的不足原來的二分之一,而一旦白魚徹底消失,便表示著陽蓮被陰蓮吞噬。
同時,陰蓮還會從陽蓮那裏獲得大量由陽氣轉化而成的陰氣,這些陰氣再與血月黑蓮之前吞噬的死氣結合,如此龐大的陰死之力,隻怕是煉道返虛境的修士也擋不住。可能在瞬間,穆白就會被陰死之力轟成齏粉。
當然,在此之前,隻要把住機會,其完全能夠逃離,隻是他雖能逃走,氣運蓮華卻便必將會因此而毀。
所謂的氣運蓮華,必須要陰蓮與陽蓮結合,陰陽互濟,陰陽互克,這二者缺一不可,否則便構不成不得。
“唿唿!”
盯住那明顯失衡的黑白光團,穆白露出一絲鄭重之色,然後快速掐動印訣,推動陰陽輪,促使陰陽魚達到穩定。
“陰陽相生,陰陽互濟。
陽能生陰,陰也能生陽,二者互相滋生。這龐大的死氣,足以令血月黑蓮向上進化一個層次,而借著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皓陽白蓮同樣也能得到進化。
彼時,雙蓮轉化出的陰陽之力,又會反哺給我。
這次蓮藕吸收了太多死氣,雖然險些誤事,但若能其徹底煉化,對我和氣運蓮華而言,卻都將有莫大好處。”
……
到了你我的境界,應該十分清楚,這個世間並沒有輪迴。即便是同一個身體,新生的魂,也不可能帶有曾經的記憶。”
“你不同樣特別?借屍還魂,以神魂重生,和我借身體輪迴,都屬於這世間不可能之事。”中年人看著神女,道,“不知你可否對那在弱水中為你布下重生格局的人留有印象,或者說,你覺得在那個時代,誰最有可能為你布下這種格局?”
神女蹙眉思索,輕輕搖頭,“我的記憶停留在生前,對生後的事,完全沒有印象。”
“我模糊記得,在我的新魂誕生之際,曾見過一個人,其曾隱約說過,要贈我一段輪迴。”中年人道,“而在不久之前,我又看見了那個人,但他的實力,比之當年卻弱了太多。”
“你想表達什麽?”神女麵無表情。
“為我點燃靈火,塑造新魂的,與為你換體塑魂的,可否便是同一人?”中年人語出驚人,道,“你我就像是別人手中的棋子,有人將你我當成了試驗品。
到了你我的境界,雖不再相信輪迴重生,卻依舊相信借助肉身或者神魂,能夠達到永生不死的境界,而你我,便像是分別驗證了這兩種猜想。
你是借神魂長生,而我則是借助肉身不死。”
神女眸中起了一絲漣漪,像是想到什麽。她驀然抬手,布下一層結界,屏蔽了與中年人間的談話內容,兩人開始交談,相互印證。
而另一邊,兩人之間的交談,卻已在人群中刮起一陣風暴。中年人剛才提出的猜想,可謂具有顛覆性的影響,尤其是其提到了長生猜想。
無論是借助肉身不死,亦或者借助神魂永生,還是肉身、神魂雙雙達到不朽,都是自古以來,所有修士共同探尋的究極問題,卻始終沒有答案。
然而現在,這兩種猜想,似乎分別在神女和中年人身上得到了印證。
穆白心潮跌宕,和別人堅信長生所不同的是,他首先想到的是輪迴。不論是中年人,還是神女,都像是在印證輪迴重生一般,一者借助肉身重活一世,而另一者,卻是借助殘魂再活一生。
隻是,中年人與神女在剛才卻都提到了,這個世間並無輪迴,玄易子也曾說過,輪迴並不存在。
此三者皆是修行界登上巔峰的大能,而且相隔一個荒的時間,彼此沒有太多交織,卻都堅信著同一個理念----世間沒有輪迴。
也便是說,這個世間,或許真的不存在輪迴這種東西。
另外,中年人與神女之間相似卻又迥異的‘重生’方式,難免讓人懷疑,他們的‘重生’,是否係於一人所為。
而中年人曾說過,那喚醒他靈火的人,和自己十分神似,這才是穆白最大的疑惑所在,難道在曾經,真的有一個與自己十分相似的人,留下了這些驚世布置?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自己是誰,那個人的轉世?
8"
穆白搖頭,他更相信自己隻活了一世,沒有依據,如果非要說出一個理由,大概便是他始終堅信自己就是自己,不可能變成另一個人,同樣也不可能是另一個人變得。
中年人與神女交談良久,似乎達成了某種共識,最終神女撤去結界,同中年人走向弱水湖方向,隨後雙雙走入湖中,再沒有音訊。
人群散開,但還是有很多的修士跟隨神女二人到了弱水湖畔,然後靜靜站在湖邊,似是在等待神女與那中年人出現。
至於這些人抱著什麽目的,便難以揣測了。
穆白並沒有跟隨那部分人再迴弱水湖畔,而是獨自走向一片隱蔽區域,讓金色小人警惕四周的同時,本體則將陰陽雙蓮喚了出來。
之前神女複蘇之際,血月黑蓮不論蓮身還是蓮藕,都吸收了太多死氣,這直接導致陰陽雙蓮形成的勢場失衡,傾向陰象。
在那時,穆白雖然及時截斷了死氣,卻並未能給陰陽蓮華構建出新的平衡,之後為了防止被神女‘報複’,他果斷逃離。
在此過程中,始終都以金母爐鎮壓著陰陽雙蓮,這才沒有讓陰陽蓮華構成的勢場立刻崩解。
不過,即便是金母爐,也快到了鎮壓極限,如果不及時為陰陽雙蓮調整平衡,那這二者必將再度失控。
雖然他的實力已今非昔比,但現在的陰陽雙蓮,也不是當初的陰陽雙蓮了,如果此二者真的失控,穆白還真沒有將其穩住的信心。
唿!
陰陽雙蓮方飛出穆白眉心,便立刻刮起了一陣風暴。
由各自勢場構成的黑白魚出現了明顯失衡,黑魚威勢大漲,白魚卻被壓縮的不足原來的二分之一,而一旦白魚徹底消失,便表示著陽蓮被陰蓮吞噬。
同時,陰蓮還會從陽蓮那裏獲得大量由陽氣轉化而成的陰氣,這些陰氣再與血月黑蓮之前吞噬的死氣結合,如此龐大的陰死之力,隻怕是煉道返虛境的修士也擋不住。可能在瞬間,穆白就會被陰死之力轟成齏粉。
當然,在此之前,隻要把住機會,其完全能夠逃離,隻是他雖能逃走,氣運蓮華卻便必將會因此而毀。
所謂的氣運蓮華,必須要陰蓮與陽蓮結合,陰陽互濟,陰陽互克,這二者缺一不可,否則便構不成不得。
“唿唿!”
盯住那明顯失衡的黑白光團,穆白露出一絲鄭重之色,然後快速掐動印訣,推動陰陽輪,促使陰陽魚達到穩定。
“陰陽相生,陰陽互濟。
陽能生陰,陰也能生陽,二者互相滋生。這龐大的死氣,足以令血月黑蓮向上進化一個層次,而借著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皓陽白蓮同樣也能得到進化。
彼時,雙蓮轉化出的陰陽之力,又會反哺給我。
這次蓮藕吸收了太多死氣,雖然險些誤事,但若能其徹底煉化,對我和氣運蓮華而言,卻都將有莫大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