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羅傑斯必須承認,接拍“心靈獵人”應該是兩年以來最明智也最正確的一次決定,因為藍禮迴來了——
至少是正在迴來的道路上。
過去兩年時間裏,藍禮先後接拍“星際穿越”、“超能陸戰隊”、“侏羅紀世界”、“俠盜一號”等四部商業電影,當然,期間還有一部“龍蝦”,但即使包括“龍蝦”在內,這些作品的整體風格也都相對輕盈歡快。
簡單來說,就是娛樂性更強。
不同於“醉鄉民謠”、“爆裂鼓手”、“超脫”、“愛瘋了”、“活埋”、“地心引力”等等等等,這些作品為了商業層麵的娛樂性,不同程度地犧牲了電影和角色的深度,給予“娛樂效果”更多空間,自然也就犧牲了專心致誌“講述故事”的空間。
當然,上述這些作品全部都經過藍禮的首肯,“星際穿越”和“龍蝦”甚至還是藍禮主動拜訪導演爭取到的演出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藍禮和安迪都沒有預料到,劇組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好萊塢各大公司之間的利益爭奪,卻在無形之中消耗了更多能量。
那是藍禮所不熟悉也不感興趣的領域。
這些“演員專業工作”之外的權力鬥爭,伴隨著名望的升高和地位的提高,必然隨之而來,卻因為商業電影的利益屬性而被進一步放大,托馬斯-圖爾、凱瑟琳-肯尼迪、朗-梅耶、凱文-辻原等等頂級大佬們的幹涉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
藍禮並不懼怕這些爭鬥——不要忘記他的家世背景,那些爭鬥本來就是社交場合、人際關係的課題之一;相反,藍禮的表現並不怯場,即使麵對業內頂級大佬也依舊能夠遊刃有餘,至今不曾出現紕漏。
但問題就在於,這些“爭鬥”是那些大佬們的本職工作,卻不是藍禮的。
藍禮是演員,這才是他的本職工作,當藍禮被迫花費更多精力在這些細致末梢的旁支工作,他的演員本職工作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這才是最為致命的。
事情,不再純粹,於是,疲憊開始滋生,就好像工作,就好像生活,就好像......“長大”,全部都是如此。
對於藍禮的狀態,安迪非常擔憂,但他不是演員,他也無法確定到底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夠解決;除了給予藍禮足夠休息時間,靜靜等待,安迪似乎也就沒有什麽事情能努力的了。
“心靈獵人”則成為了轉折。
在這部作品的拍攝過程中,藍禮能夠真正腳踏實地地重新迴到表演層麵,從基本功開始慢慢打磨自己;並且在一個相對安靜相對簡單的環境之中,靜下心來,一點點磨合一點點調整,即使暫時無法百分百地找迴狀態和節奏,卻也能夠再次開始享受劇組的氛圍和表演的生活,迴歸到熟悉的日常之中。
這無疑是好事。
“心靈獵人”由西西弗斯影業負責投資製作,安德烈-漢密爾頓掛名製作人,但他顯然不會幹涉劇組工作;“心靈獵人”是一部電視劇,關注度和矚目度都遠遠低於電影,而且拍攝**選擇在了安靜的費城,這也使得劇組能夠贏得難得的清淨,就連狗仔的身影似乎都消失了,煩人的蒼蠅沒有再繼續幹擾。
另外,大衛-芬奇和藍禮一樣,他是一位專注而投入的導演,一切都是關於作品也隻是關於作品的,這使得日常溝通都能夠保持在專業層麵,被動地拉拽著藍禮重新迴到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無需分心。
方方麵麵的小細節,為藍禮創造出了一個完美的工作環境,“真正地找迴了最初開始拍戲的感覺和氛圍”。
上述這句話是來自於藍禮的原話,可以清晰感覺到,雖然藍禮的表演狀態依舊沒有能夠達到最佳,但他確實開始放鬆下來,並且嚐試讓自己享受劇組的工作生活。
短短一個月之內,安迪前後三次前往“心靈獵人”劇組探班,每一次都可以察覺到改變,藍禮的緊繃神經正在逐漸放鬆,同時也正在逐漸適應電視劇劇組的歡快氛圍。
的確,“侏羅紀世界”創造北美票房新記錄,打破“阿凡達”看似遙不可及的數字,並且一鼓作氣衝破八億門檻,這是安迪職業生涯的全新勳章,整個好萊塢都投來了關注視線,真正地能夠在行業內部唿風喚雨、撒豆成兵。
但安迪還是更加喜歡“心靈獵人”劇組之中的藍禮,更加純粹,更加簡單,也更加快樂。隻有以演員身份站在鏡頭麵前表演的時候,藍禮身上的光芒才是最為耀眼的時刻,那也是他最具魅力最為鮮活的時刻。
安迪的感覺是正確的,藍禮確實非常快樂。
正如大衛所說,“心靈獵人”的霍頓-亨特這一角色,自身具備天賦,然後懵懵懂懂地在摸索之中逐漸成長,一直到第一季收官時刻,他終於明白了如何發揮自己的天賦,大放異彩,同時,這也讓****的他,開始變得剛愎自用、驕傲自滿、狂妄自大起來,那種掌控全世界的感覺,讓他居高臨下地指點江山。
卻沒有想到,與“魔鬼共舞”的同時,自己也正在被黑暗慢慢侵蝕,“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正當以為自己已經窺探到深淵的黑暗密碼時,卻不知道深淵也喚醒了自己內心的黑暗。
然後,自己也就迷失在黑暗之中。
不能說霍頓的發展脈絡與藍禮完全契合,但確實,霍頓的心態轉變與情緒滋生,藍禮從方方麵麵都可以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這也意味著藍禮從頭開始,重新迴到起點,跟隨著霍頓再走一次自己的心路曆程,乃至於最後“在黑暗之中迷失”的困頓與焦慮,也同樣能夠讓藍禮真實感受到現實的侵蝕。
對於藍禮此時此刻的狀態來說,霍頓就是一個完美的挑戰,無可挑剔。
如同嬰兒學步一般,從基本功開始,在表演過程中慢慢的尋找靈感——就好像步伐都沒有站穩一般,並不著急著立刻就開始跑步,而是保持耐心,把每一場戲都當做是考驗,強迫自己靜下心來打磨。
這並不容易。
心態的浮躁和倦怠,不僅容易影響狀態,而且容易缺乏耐心,最重要的是缺少激/情和動力:準備工作過程中容易走神、排演練習過程中容易疲倦、實際拍攝過程中容易出錯,這種磕磕絆絆的狀態時時刻刻都在產生負麵影響,然後進一步影響到表演,也影響到對戲演員,最後對整個劇組造成影響。
在藍禮的演員生涯之中,這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而且,那種失控的感覺根本無法捉摸,如同女人例假期間的心情一般,間歇性地製造破壞,卻沒有規律也沒有脈絡,就連本人自己都不知道怎麽辦。
但藍禮畢竟已經不是菜鳥了。
無法控製自己的煩躁,卻能夠控製自己的思路,藍禮能夠將這種浮躁而疲憊的狀態融入到表演之中,製造出一種迷茫而困惑的“輕浮”狀態,賦予角色一種細微的敏感,滲透在霍頓舉手投足的氣質裏。
這並不是藍禮的獨創——戲劇舞台總是如此,因為倫敦西區和百老匯的表演每天上演,而演員也都是常人,狀態必然發生起伏,所以他們需要自己調試,不同演員有著不同辦法,藍禮正在嚐試的也是其中一種。
幸運的是,藍禮能夠在不同的表演方式之中,細細琢磨出表演的樂趣,整個鑽研和探究的過程都充滿了新奇與困境,迫使藍禮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在閱讀劇本和調整狀態上,不知不覺地,外界紛擾就越來越少。
注意力,也就逐漸集中了起來。雖然依舊容易潰散,但至少現在能夠圍繞在表演附近,即使走神也不至於走得太遠,隨時都能夠拉迴來,再次集中精神,投入下一輪的思考或者工作,這就是顯著進步。
於是,置身於費城片場,對於藍禮來說,每一天都是熟悉的,但同時,每一天也都是挑戰,這種體驗確實讓藍禮一點一點地完成調整,從低穀狀態走出來,再次喚醒內心深處對於表演的那些熟悉記憶。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拍攝生活,茶餘飯後的瑣事閑聊也充斥著關於表演關於藝術,要麽和大衛爭論著“異形3”的缺點到底在哪裏;要麽和魯妮討論著角色雕琢的尺度應該如何把控;要麽和卡梅隆以及漢娜等人探討“心靈獵人”之中每個角色設定的背景資料和存在意義......熙熙攘攘的爭論根本停不下來。
記憶就這樣迴到了“太平洋戰爭”的那些歲月,那些生活之中隻有表演的歲月,那些因為表演而憂愁而歡喜的歲月,那些懷抱著遠大夢想的歲月,似乎就連ng出錯都能夠成為一周談資,一切都是如此簡單。
就這樣地,藍禮漸漸開始習慣“心靈獵人”的日常生活,時間的流逝也就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從夏天進入秋天,又是一場秋雨過後,寒流似乎就已經早早抵達了東海岸,費城的街道已經變得清冷潮濕起來,冬天的腳步好像也就在不遠處,然後,“心靈獵人”的拍攝工作也終於有條不紊地走向了收尾階段。
至少是正在迴來的道路上。
過去兩年時間裏,藍禮先後接拍“星際穿越”、“超能陸戰隊”、“侏羅紀世界”、“俠盜一號”等四部商業電影,當然,期間還有一部“龍蝦”,但即使包括“龍蝦”在內,這些作品的整體風格也都相對輕盈歡快。
簡單來說,就是娛樂性更強。
不同於“醉鄉民謠”、“爆裂鼓手”、“超脫”、“愛瘋了”、“活埋”、“地心引力”等等等等,這些作品為了商業層麵的娛樂性,不同程度地犧牲了電影和角色的深度,給予“娛樂效果”更多空間,自然也就犧牲了專心致誌“講述故事”的空間。
當然,上述這些作品全部都經過藍禮的首肯,“星際穿越”和“龍蝦”甚至還是藍禮主動拜訪導演爭取到的演出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藍禮和安迪都沒有預料到,劇組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好萊塢各大公司之間的利益爭奪,卻在無形之中消耗了更多能量。
那是藍禮所不熟悉也不感興趣的領域。
這些“演員專業工作”之外的權力鬥爭,伴隨著名望的升高和地位的提高,必然隨之而來,卻因為商業電影的利益屬性而被進一步放大,托馬斯-圖爾、凱瑟琳-肯尼迪、朗-梅耶、凱文-辻原等等頂級大佬們的幹涉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
藍禮並不懼怕這些爭鬥——不要忘記他的家世背景,那些爭鬥本來就是社交場合、人際關係的課題之一;相反,藍禮的表現並不怯場,即使麵對業內頂級大佬也依舊能夠遊刃有餘,至今不曾出現紕漏。
但問題就在於,這些“爭鬥”是那些大佬們的本職工作,卻不是藍禮的。
藍禮是演員,這才是他的本職工作,當藍禮被迫花費更多精力在這些細致末梢的旁支工作,他的演員本職工作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這才是最為致命的。
事情,不再純粹,於是,疲憊開始滋生,就好像工作,就好像生活,就好像......“長大”,全部都是如此。
對於藍禮的狀態,安迪非常擔憂,但他不是演員,他也無法確定到底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夠解決;除了給予藍禮足夠休息時間,靜靜等待,安迪似乎也就沒有什麽事情能努力的了。
“心靈獵人”則成為了轉折。
在這部作品的拍攝過程中,藍禮能夠真正腳踏實地地重新迴到表演層麵,從基本功開始慢慢打磨自己;並且在一個相對安靜相對簡單的環境之中,靜下心來,一點點磨合一點點調整,即使暫時無法百分百地找迴狀態和節奏,卻也能夠再次開始享受劇組的氛圍和表演的生活,迴歸到熟悉的日常之中。
這無疑是好事。
“心靈獵人”由西西弗斯影業負責投資製作,安德烈-漢密爾頓掛名製作人,但他顯然不會幹涉劇組工作;“心靈獵人”是一部電視劇,關注度和矚目度都遠遠低於電影,而且拍攝**選擇在了安靜的費城,這也使得劇組能夠贏得難得的清淨,就連狗仔的身影似乎都消失了,煩人的蒼蠅沒有再繼續幹擾。
另外,大衛-芬奇和藍禮一樣,他是一位專注而投入的導演,一切都是關於作品也隻是關於作品的,這使得日常溝通都能夠保持在專業層麵,被動地拉拽著藍禮重新迴到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無需分心。
方方麵麵的小細節,為藍禮創造出了一個完美的工作環境,“真正地找迴了最初開始拍戲的感覺和氛圍”。
上述這句話是來自於藍禮的原話,可以清晰感覺到,雖然藍禮的表演狀態依舊沒有能夠達到最佳,但他確實開始放鬆下來,並且嚐試讓自己享受劇組的工作生活。
短短一個月之內,安迪前後三次前往“心靈獵人”劇組探班,每一次都可以察覺到改變,藍禮的緊繃神經正在逐漸放鬆,同時也正在逐漸適應電視劇劇組的歡快氛圍。
的確,“侏羅紀世界”創造北美票房新記錄,打破“阿凡達”看似遙不可及的數字,並且一鼓作氣衝破八億門檻,這是安迪職業生涯的全新勳章,整個好萊塢都投來了關注視線,真正地能夠在行業內部唿風喚雨、撒豆成兵。
但安迪還是更加喜歡“心靈獵人”劇組之中的藍禮,更加純粹,更加簡單,也更加快樂。隻有以演員身份站在鏡頭麵前表演的時候,藍禮身上的光芒才是最為耀眼的時刻,那也是他最具魅力最為鮮活的時刻。
安迪的感覺是正確的,藍禮確實非常快樂。
正如大衛所說,“心靈獵人”的霍頓-亨特這一角色,自身具備天賦,然後懵懵懂懂地在摸索之中逐漸成長,一直到第一季收官時刻,他終於明白了如何發揮自己的天賦,大放異彩,同時,這也讓****的他,開始變得剛愎自用、驕傲自滿、狂妄自大起來,那種掌控全世界的感覺,讓他居高臨下地指點江山。
卻沒有想到,與“魔鬼共舞”的同時,自己也正在被黑暗慢慢侵蝕,“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正當以為自己已經窺探到深淵的黑暗密碼時,卻不知道深淵也喚醒了自己內心的黑暗。
然後,自己也就迷失在黑暗之中。
不能說霍頓的發展脈絡與藍禮完全契合,但確實,霍頓的心態轉變與情緒滋生,藍禮從方方麵麵都可以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這也意味著藍禮從頭開始,重新迴到起點,跟隨著霍頓再走一次自己的心路曆程,乃至於最後“在黑暗之中迷失”的困頓與焦慮,也同樣能夠讓藍禮真實感受到現實的侵蝕。
對於藍禮此時此刻的狀態來說,霍頓就是一個完美的挑戰,無可挑剔。
如同嬰兒學步一般,從基本功開始,在表演過程中慢慢的尋找靈感——就好像步伐都沒有站穩一般,並不著急著立刻就開始跑步,而是保持耐心,把每一場戲都當做是考驗,強迫自己靜下心來打磨。
這並不容易。
心態的浮躁和倦怠,不僅容易影響狀態,而且容易缺乏耐心,最重要的是缺少激/情和動力:準備工作過程中容易走神、排演練習過程中容易疲倦、實際拍攝過程中容易出錯,這種磕磕絆絆的狀態時時刻刻都在產生負麵影響,然後進一步影響到表演,也影響到對戲演員,最後對整個劇組造成影響。
在藍禮的演員生涯之中,這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而且,那種失控的感覺根本無法捉摸,如同女人例假期間的心情一般,間歇性地製造破壞,卻沒有規律也沒有脈絡,就連本人自己都不知道怎麽辦。
但藍禮畢竟已經不是菜鳥了。
無法控製自己的煩躁,卻能夠控製自己的思路,藍禮能夠將這種浮躁而疲憊的狀態融入到表演之中,製造出一種迷茫而困惑的“輕浮”狀態,賦予角色一種細微的敏感,滲透在霍頓舉手投足的氣質裏。
這並不是藍禮的獨創——戲劇舞台總是如此,因為倫敦西區和百老匯的表演每天上演,而演員也都是常人,狀態必然發生起伏,所以他們需要自己調試,不同演員有著不同辦法,藍禮正在嚐試的也是其中一種。
幸運的是,藍禮能夠在不同的表演方式之中,細細琢磨出表演的樂趣,整個鑽研和探究的過程都充滿了新奇與困境,迫使藍禮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在閱讀劇本和調整狀態上,不知不覺地,外界紛擾就越來越少。
注意力,也就逐漸集中了起來。雖然依舊容易潰散,但至少現在能夠圍繞在表演附近,即使走神也不至於走得太遠,隨時都能夠拉迴來,再次集中精神,投入下一輪的思考或者工作,這就是顯著進步。
於是,置身於費城片場,對於藍禮來說,每一天都是熟悉的,但同時,每一天也都是挑戰,這種體驗確實讓藍禮一點一點地完成調整,從低穀狀態走出來,再次喚醒內心深處對於表演的那些熟悉記憶。
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拍攝生活,茶餘飯後的瑣事閑聊也充斥著關於表演關於藝術,要麽和大衛爭論著“異形3”的缺點到底在哪裏;要麽和魯妮討論著角色雕琢的尺度應該如何把控;要麽和卡梅隆以及漢娜等人探討“心靈獵人”之中每個角色設定的背景資料和存在意義......熙熙攘攘的爭論根本停不下來。
記憶就這樣迴到了“太平洋戰爭”的那些歲月,那些生活之中隻有表演的歲月,那些因為表演而憂愁而歡喜的歲月,那些懷抱著遠大夢想的歲月,似乎就連ng出錯都能夠成為一周談資,一切都是如此簡單。
就這樣地,藍禮漸漸開始習慣“心靈獵人”的日常生活,時間的流逝也就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從夏天進入秋天,又是一場秋雨過後,寒流似乎就已經早早抵達了東海岸,費城的街道已經變得清冷潮濕起來,冬天的腳步好像也就在不遠處,然後,“心靈獵人”的拍攝工作也終於有條不紊地走向了收尾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