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盧米埃爾大廳的放映廳大門被重重推開,一名留著雜亂胡須的中年記者怒氣衝衝地出現在眾人麵前。
“見鬼!自以為是的愚蠢!自詡高明卻不過是在賣弄自己的小聰明而已!不知所雲!簡直就是一堆臭馬糞!真應該直接丟到垃圾桶裏!那些聰明睿智的東西全部都到哪兒去了?隻剩下沒有任何意義的空架子!我敢打賭,他一定覺得自己非常厲害,玩弄觀眾於股掌之間!這樣下去,他遲早就要完蛋!”
絮絮叨叨、罵罵咧咧地,那名中年男子就如同一陣龍卷風般席卷而過,嘴裏的自言自語根本就沒有停止過,猙獰的麵目表情正在彰顯著濃烈的負麵情緒,讓人相信,如果有人阻止攔截在他的前進道路上,他隨時都可能卷起袖子來,將自己的拳頭揮舞到對方的下頜上,而絕對不會有一秒鍾的猶豫。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麽?
聚集在盧米埃爾大廳門口的觀眾和記者們都紛紛投去了疑惑的視線,沒有人敢上前詢問對方到底是怎麽迴事,然後就讓開一條小道,目送著那名記者揚長而去,他嘴裏還在嘟囔著,“我不敢相信自己浪費一個上午的時間,就為了這樣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早知道就去一種關注單元探尋秘密寶藏了!”
亂七八糟?
浪費時間?
隻言片語讓圍觀的吃瓜群眾們越發不理解了:難道,“龍蝦”崩了?
雖然盧米埃爾大廳的容量有限,現場還有很多很多觀眾沒有能夠第一時間進入場內,但場外依舊聚集了大量好奇的觀眾與記者,殷切期待著能夠第一時間在現場得到反饋資訊,裏三層外三層的熱鬧景象,即使是在戛納,也絕對堪稱難得一見——放眼全球,也隻有藍禮能夠具備如此強勁的號召了。
可是,事情的走向卻令人有些困惑。
的確,現在人人都在吐槽,似乎藍禮的每一部作品上映都是“花式稱讚大會”,影評人和記者都絞盡腦汁地稱讚藍禮,“職業生涯最佳”的詞匯已經發展到令人嘔吐的程度,如此局麵確實是讓人煩不勝煩。
但更換一個角度來看,即使藍禮真的遭遇“滑鐵盧”,現在觀眾也不相信藍禮的作品質量會糟糕到什麽地步,“藍禮-霍爾”的品牌效應已經深入人心,就連當年的“超脫”,現在也在資深影迷之中重新迴暖。
於是,突然看到記者提前離場,而且還罵罵咧咧,那種心理落差讓吃瓜群眾都不太適應,原本應該開心“事情終於不是標準結局”的;而實際情況卻是一頭霧水,根本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以至於開心不起來。
難道是......期待值過高?以至於製造了巨大心理落差,這才導致差評?
但沒有人能夠迴答,因為門口苦苦守候的人們都是沒有能夠觀看到首映的可憐孩子,現在也隻能是麵麵相覷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不知道盧米埃爾大廳裏到底發生了什麽,那種忐忑的心情甚至超過了“藍禮可能滑鐵盧”的亢奮與雀躍。
然後......等著等著,盧米埃爾大廳裏斷斷續續地傳來了掌聲,卻不熱烈也不洶湧,似乎隻是客套性的應付;但慢慢地,掌聲越來越響亮越來越厚重,即使是站在場外也能夠清晰地捕捉到那種熱情,並且還在持續走高。
問號不僅沒有得到解答,反而是越來越多,視線交換之間的猜測也越來越多,隱隱地,期待值也變得忐忑起來——如此場景,與“星際穿越”的首映式有些相似,但比起“星際穿越”來說,“龍蝦”的反饋信息顯然更加清晰。
至少,最終是在全場雷鳴般掌聲之中落幕的。但考慮到最初階段的摔門而出與長時間沉寂,事情就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即使是散場之後,疑問也依舊沒有能夠得到解答,推特之上第一時間搶先發布的評論就可以窺探到冰山一角。
“大師之作!歐格斯-蘭斯莫斯再次展現出了驚人才華!藍禮-霍爾的破格喜劇表演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略顯遺憾,止步於一個概念,卻沒有能夠進一步深化。歐格斯-蘭斯莫斯沒有能夠真正窺探到本質,顯然電影還有更多進步空間和挖掘空間,開場的趣味十足最終落腳於結局的困惑,沒有能夠達到效果。”
“以人際關係影射社會階級,蘭斯莫斯的嚐試更進一步,再次帶來了令人驚豔的反思狂潮。”
“戲劇性的植入還是略顯笨拙,起承轉合的設置還是不夠流暢,可以明顯察覺到,角色與劇情之間的疏離,蘭斯莫斯可以做得更好,整體效果略遜於’狗牙’;但選擇藍禮-霍爾和蕾切爾-薇茲是神來之筆。”
“鏡頭、色調、轉場以及氛圍,歐格斯-蘭斯莫斯已經初步彰顯出了大師氣場,令人不寒而栗卻又讓人捧腹大笑的黑色喜劇,絕對堪稱是今年大屏幕之上最獨特的一次觀影體驗。”
“概念出眾,執行可以更好。”
“年度最佳!從劇本到表演再到運鏡,最後還有配樂與剪輯,堪稱完美!渾然天成!”
“不喜歡。應該說,無法喜歡——明明是一個可以更加深入的主題,最終卻虛無地落腳於婚姻和愛情。”
“難道不是藍禮-霍爾的最佳嗎?”
爭論。
爭論。
還是爭論。
與“超脫”、“星際穿越”、“爆裂鼓手”等作品所引發的爭議不同,可以明顯察覺到,“龍蝦”的評論更多是一種錯雜,介於討厭與喜歡之間的複雜情緒,介於讚譽與批評之間的中立感受,整體有些中庸。
應該如何形容呢?
也就是說情緒不是特別極端,不是零分和一百分的區別,而是六十分和八十分的區別,這種模棱兩可的觀影感受對於電影來說,其實是一種傷害,因為這也意味著,觀影情緒不夠濃烈,最終也就淪為平庸。
隻是,問題就在於,“龍蝦”遠遠不是平庸而已,那些言辭之間,還可以捕捉到更多東西,但具體是什麽東西,就隻能等待觀眾親自觀看親自挖掘了。
不過,推特終究隻是推特,那些評價都隻能作為參考之一而已。
每一年各大電影節,推特之上早早驚唿“大師之作”的聲音不絕於耳,僅僅是主競賽單元可能就可以看到不止一部“大師之作”,然後製造出一種所有主競賽作品全部都是年度最佳候補的錯覺,讓無緣抵達現場的觀眾們忍不住跟著熱血沸騰。
但實際情況呢?
隻有電影真正上映之後才能夠知曉。
緊接著,盧米埃爾大廳的放映廳大門敞開了,參加首映式的觀眾們終於出現,如同洪流一般宣泄而下。
“我覺得不僅僅是關於愛情的......”
“還是關於婚姻的。”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不僅是如此,更是關於整個社會秩序的。你明白嗎?我覺得近視眼女人代表著狡猾的統治階層......”
“你過度解讀了,***這麽深?”
三三兩兩的男士們正在七嘴八舌地交換著彼此的意見,但誰都無法說服誰,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觀點;而不遠處,成群結隊的女士們也正在發表著自己的看法,視角卻又賦予了電影不同的審視角度。
“我覺得他會刺瞎自己。這是關於愛情與製度的對抗,大衛代表愛情......”
“我有著不同意見,我覺得這是關於生存法則的探討,大衛和近視眼女人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生存方式......”
“這又是什麽東西?偏離軌道太遠了吧?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內容。愛情和婚姻是最明顯的表麵話題,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部分就在於,假設大衛刺瞎眼睛,而近視眼女人沒有,那麽這到底意味著什麽?”
“你們的解讀都太深了,我反而認為歐格斯沒有達到如此高度,這也是我對電影失望的地方,它可以更好。”
嘰嘰喳喳的討論都秉持著不同觀點,而站在盧米埃爾大廳門口的一群人,卻又展現出了另外的視角。
“鏡頭、剪輯、配樂,這些是真的好。歐格斯進步非常明顯,已經初步具備了大師水準。我非常喜歡整個色調。”
“我最喜歡的是表演和台詞。為了契合歐格斯的冷色調,演員都盡可能在收斂著表演,僅有兩場爆發戲份全部交給藍禮來處理......”
“對對對,一場是森林獨自舞蹈戲份,一場是結尾的四目交接戲份。這兩場戲份,藍禮的處理太巧妙了。就我個人來說,我更加喜歡這樣的藍禮,比起’爆裂鼓手’來說。”
“就是,那太奧斯卡了。我覺得森林獨舞的戲份可以深入解讀一下,那一場戲完全打破了整體的平衡,歐格斯的概念和想法可能就隱藏在裏麵。但觀影過程太過投入,我隻察覺到了震撼,沒有能夠細細品味。”
“嗯,我也覺得第二次觀看。乃至於第三次。我必須承認一點,台詞深得我心,你們注意到諸多細節了嗎?關於大衛的前妻和哥哥,台詞細節有很多內容,可以好好挖掘。我覺得,電影不止現在的模樣。”
爭論,這是絕對主旋律,不是純粹的喜歡或者討厭,似乎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到自己或喜歡或不喜歡的部分,這種錯綜複雜的觀感也成為了電影結束放映之後的主旋律,短時間之內,很難得出一個結論,討論才是真正的主要趨勢。
盧米埃爾大廳的放映廳大門被重重推開,一名留著雜亂胡須的中年記者怒氣衝衝地出現在眾人麵前。
“見鬼!自以為是的愚蠢!自詡高明卻不過是在賣弄自己的小聰明而已!不知所雲!簡直就是一堆臭馬糞!真應該直接丟到垃圾桶裏!那些聰明睿智的東西全部都到哪兒去了?隻剩下沒有任何意義的空架子!我敢打賭,他一定覺得自己非常厲害,玩弄觀眾於股掌之間!這樣下去,他遲早就要完蛋!”
絮絮叨叨、罵罵咧咧地,那名中年男子就如同一陣龍卷風般席卷而過,嘴裏的自言自語根本就沒有停止過,猙獰的麵目表情正在彰顯著濃烈的負麵情緒,讓人相信,如果有人阻止攔截在他的前進道路上,他隨時都可能卷起袖子來,將自己的拳頭揮舞到對方的下頜上,而絕對不會有一秒鍾的猶豫。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麽?
聚集在盧米埃爾大廳門口的觀眾和記者們都紛紛投去了疑惑的視線,沒有人敢上前詢問對方到底是怎麽迴事,然後就讓開一條小道,目送著那名記者揚長而去,他嘴裏還在嘟囔著,“我不敢相信自己浪費一個上午的時間,就為了這樣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早知道就去一種關注單元探尋秘密寶藏了!”
亂七八糟?
浪費時間?
隻言片語讓圍觀的吃瓜群眾們越發不理解了:難道,“龍蝦”崩了?
雖然盧米埃爾大廳的容量有限,現場還有很多很多觀眾沒有能夠第一時間進入場內,但場外依舊聚集了大量好奇的觀眾與記者,殷切期待著能夠第一時間在現場得到反饋資訊,裏三層外三層的熱鬧景象,即使是在戛納,也絕對堪稱難得一見——放眼全球,也隻有藍禮能夠具備如此強勁的號召了。
可是,事情的走向卻令人有些困惑。
的確,現在人人都在吐槽,似乎藍禮的每一部作品上映都是“花式稱讚大會”,影評人和記者都絞盡腦汁地稱讚藍禮,“職業生涯最佳”的詞匯已經發展到令人嘔吐的程度,如此局麵確實是讓人煩不勝煩。
但更換一個角度來看,即使藍禮真的遭遇“滑鐵盧”,現在觀眾也不相信藍禮的作品質量會糟糕到什麽地步,“藍禮-霍爾”的品牌效應已經深入人心,就連當年的“超脫”,現在也在資深影迷之中重新迴暖。
於是,突然看到記者提前離場,而且還罵罵咧咧,那種心理落差讓吃瓜群眾都不太適應,原本應該開心“事情終於不是標準結局”的;而實際情況卻是一頭霧水,根本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以至於開心不起來。
難道是......期待值過高?以至於製造了巨大心理落差,這才導致差評?
但沒有人能夠迴答,因為門口苦苦守候的人們都是沒有能夠觀看到首映的可憐孩子,現在也隻能是麵麵相覷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不知道盧米埃爾大廳裏到底發生了什麽,那種忐忑的心情甚至超過了“藍禮可能滑鐵盧”的亢奮與雀躍。
然後......等著等著,盧米埃爾大廳裏斷斷續續地傳來了掌聲,卻不熱烈也不洶湧,似乎隻是客套性的應付;但慢慢地,掌聲越來越響亮越來越厚重,即使是站在場外也能夠清晰地捕捉到那種熱情,並且還在持續走高。
問號不僅沒有得到解答,反而是越來越多,視線交換之間的猜測也越來越多,隱隱地,期待值也變得忐忑起來——如此場景,與“星際穿越”的首映式有些相似,但比起“星際穿越”來說,“龍蝦”的反饋信息顯然更加清晰。
至少,最終是在全場雷鳴般掌聲之中落幕的。但考慮到最初階段的摔門而出與長時間沉寂,事情就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即使是散場之後,疑問也依舊沒有能夠得到解答,推特之上第一時間搶先發布的評論就可以窺探到冰山一角。
“大師之作!歐格斯-蘭斯莫斯再次展現出了驚人才華!藍禮-霍爾的破格喜劇表演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略顯遺憾,止步於一個概念,卻沒有能夠進一步深化。歐格斯-蘭斯莫斯沒有能夠真正窺探到本質,顯然電影還有更多進步空間和挖掘空間,開場的趣味十足最終落腳於結局的困惑,沒有能夠達到效果。”
“以人際關係影射社會階級,蘭斯莫斯的嚐試更進一步,再次帶來了令人驚豔的反思狂潮。”
“戲劇性的植入還是略顯笨拙,起承轉合的設置還是不夠流暢,可以明顯察覺到,角色與劇情之間的疏離,蘭斯莫斯可以做得更好,整體效果略遜於’狗牙’;但選擇藍禮-霍爾和蕾切爾-薇茲是神來之筆。”
“鏡頭、色調、轉場以及氛圍,歐格斯-蘭斯莫斯已經初步彰顯出了大師氣場,令人不寒而栗卻又讓人捧腹大笑的黑色喜劇,絕對堪稱是今年大屏幕之上最獨特的一次觀影體驗。”
“概念出眾,執行可以更好。”
“年度最佳!從劇本到表演再到運鏡,最後還有配樂與剪輯,堪稱完美!渾然天成!”
“不喜歡。應該說,無法喜歡——明明是一個可以更加深入的主題,最終卻虛無地落腳於婚姻和愛情。”
“難道不是藍禮-霍爾的最佳嗎?”
爭論。
爭論。
還是爭論。
與“超脫”、“星際穿越”、“爆裂鼓手”等作品所引發的爭議不同,可以明顯察覺到,“龍蝦”的評論更多是一種錯雜,介於討厭與喜歡之間的複雜情緒,介於讚譽與批評之間的中立感受,整體有些中庸。
應該如何形容呢?
也就是說情緒不是特別極端,不是零分和一百分的區別,而是六十分和八十分的區別,這種模棱兩可的觀影感受對於電影來說,其實是一種傷害,因為這也意味著,觀影情緒不夠濃烈,最終也就淪為平庸。
隻是,問題就在於,“龍蝦”遠遠不是平庸而已,那些言辭之間,還可以捕捉到更多東西,但具體是什麽東西,就隻能等待觀眾親自觀看親自挖掘了。
不過,推特終究隻是推特,那些評價都隻能作為參考之一而已。
每一年各大電影節,推特之上早早驚唿“大師之作”的聲音不絕於耳,僅僅是主競賽單元可能就可以看到不止一部“大師之作”,然後製造出一種所有主競賽作品全部都是年度最佳候補的錯覺,讓無緣抵達現場的觀眾們忍不住跟著熱血沸騰。
但實際情況呢?
隻有電影真正上映之後才能夠知曉。
緊接著,盧米埃爾大廳的放映廳大門敞開了,參加首映式的觀眾們終於出現,如同洪流一般宣泄而下。
“我覺得不僅僅是關於愛情的......”
“還是關於婚姻的。”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不僅是如此,更是關於整個社會秩序的。你明白嗎?我覺得近視眼女人代表著狡猾的統治階層......”
“你過度解讀了,***這麽深?”
三三兩兩的男士們正在七嘴八舌地交換著彼此的意見,但誰都無法說服誰,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觀點;而不遠處,成群結隊的女士們也正在發表著自己的看法,視角卻又賦予了電影不同的審視角度。
“我覺得他會刺瞎自己。這是關於愛情與製度的對抗,大衛代表愛情......”
“我有著不同意見,我覺得這是關於生存法則的探討,大衛和近視眼女人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生存方式......”
“這又是什麽東西?偏離軌道太遠了吧?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內容。愛情和婚姻是最明顯的表麵話題,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部分就在於,假設大衛刺瞎眼睛,而近視眼女人沒有,那麽這到底意味著什麽?”
“你們的解讀都太深了,我反而認為歐格斯沒有達到如此高度,這也是我對電影失望的地方,它可以更好。”
嘰嘰喳喳的討論都秉持著不同觀點,而站在盧米埃爾大廳門口的一群人,卻又展現出了另外的視角。
“鏡頭、剪輯、配樂,這些是真的好。歐格斯進步非常明顯,已經初步具備了大師水準。我非常喜歡整個色調。”
“我最喜歡的是表演和台詞。為了契合歐格斯的冷色調,演員都盡可能在收斂著表演,僅有兩場爆發戲份全部交給藍禮來處理......”
“對對對,一場是森林獨自舞蹈戲份,一場是結尾的四目交接戲份。這兩場戲份,藍禮的處理太巧妙了。就我個人來說,我更加喜歡這樣的藍禮,比起’爆裂鼓手’來說。”
“就是,那太奧斯卡了。我覺得森林獨舞的戲份可以深入解讀一下,那一場戲完全打破了整體的平衡,歐格斯的概念和想法可能就隱藏在裏麵。但觀影過程太過投入,我隻察覺到了震撼,沒有能夠細細品味。”
“嗯,我也覺得第二次觀看。乃至於第三次。我必須承認一點,台詞深得我心,你們注意到諸多細節了嗎?關於大衛的前妻和哥哥,台詞細節有很多內容,可以好好挖掘。我覺得,電影不止現在的模樣。”
爭論,這是絕對主旋律,不是純粹的喜歡或者討厭,似乎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到自己或喜歡或不喜歡的部分,這種錯綜複雜的觀感也成為了電影結束放映之後的主旋律,短時間之內,很難得出一個結論,討論才是真正的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