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洛杉磯總是彌漫著一種幹爽的陽光氣息,經曆了整整三個月都不曾降雨的冬天,灑水車不得不出動,在拂曉時分沿著城市街道繞了一圈,那種混雜著水汽與泥土的雨後味道讓整個世界都清爽起來。


    布萊德利-亞當斯離開停車場,加快腳步地越過好萊塢大道,朝著斜對麵的的建築小跑過去,此時東西走向的好萊塢大道已經完成了封鎖,周圍六個街區都必須繞行,一年一度最為盛大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即將拉開大幕,而右手邊的紅地毯正在進行直播的攝像機機位固定,工作人員來來迴迴地進行最後檢查。


    布萊德利的腳步稍稍停頓了片刻,即使這不是他第一次參加奧斯卡,但情緒的洶湧還是在所難免——


    這就是美國電影產業的最高盛會。


    盡管因為頒獎季學院公關的關係,奧斯卡正在越來越商業也越來越中庸;但依舊沒有人能夠否認,這就是目前全球影響力最大的頒獎典禮,商業影響力足以與奧運會和世界杯相媲美,而在北美本土,隻有超級碗的收視率能夠擊敗奧斯卡。


    今晚過後,不知道又將有誰首次登頂、又將有誰鑄就傳奇?聚光燈之下的故事固然精彩,而聚光燈之外的故事也同樣令人期待。


    這也是布萊德利年年都必然出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原因。除了八卦和爆點,這場盛宴還有很多故事可以慢慢挖掘。那些喜悅與悲傷、那些苦澀與幸福,那些屬於每個普通人最真實也最純粹的情感。


    腳步隻是稍稍一頓,然後布萊德利就再次快步朝著記者中心走了過去。


    雖然太陽才剛剛掙脫海平麵的束縛,但記者中心已經熱鬧非凡——記者們的工作,從昨晚就已經開始了:


    誰將出席晚宴?是否攜帶同伴?誰的晚禮服出現偏差?誰半夜臨時修改禮服?誰又在奧斯卡前夜出現意外狀況?學院典禮是否按部就班?亦或者是內部消息流露出來?今天的紅地毯是否有最新焦點更新?那些外語片的提名者是否將出席典禮?其中有沒有特別值得關注的幕後新聞?第一手資料能否更新?


    諸如此類等等。


    而到了今天,記者中心就將成為一個新聞源頭,一方麵,他們需要互相打探消息,記者同行所知道的情況才是最為詳細的,看看能否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藍圖輪廓——如果是小年,其實內部預測基本就已經可以成型了;另一方麵,他們需要提前寫稿,那些缺少懸念的獎項,可以率先寫好通稿的樣板,並且致電經紀人,提前預約奧斯卡之夜的專訪機會,為頒獎典禮結束之後的新聞報道搶時間。


    簡單來說,記者中心就是八卦流言的聚集地,如何從那些風言風語之中捕捉到準確脈絡,然後提前抓住獨家機會,這就將是記者們展現能力的重要時刻了。


    即使是“紐約時報”這樣的頂級媒體,在奧斯卡當天,他們也必須和其他同行一樣,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有時候,他們的消息反而不如tmz或者一些小道消息來得靈敏,現場記者就必須老道而睿智,從信息海洋之中準確地捕捉到關鍵。


    這也是“紐約時報”每年都讓布萊德利走上最前線的原因。


    “……現在‘鳥人’的賠率已經反超了,‘布達佩斯大飯店’甚至落到‘爆裂鼓手’的身後了。”


    “真的假的?我始終覺得應該是‘少年時代’和‘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對決。”


    ……


    “摩爾基本沒有懸念了,我詢問了十名評委,唯一保持一致的就是摩爾了。”


    “我聽說的情況也是這樣,摩爾已經可以準備得獎感言了,大家都覺得她太不容易了。但其實今年不是她表現最好的一次,整體表現可能也隻是比雷德梅恩好一些。”


    “但雷德梅恩的機會也很大,畢竟那些肢體語言是看得到的,對於普通學院評委來說,他們就吃這一套;不然你看演員工會,我聽說的消息,雷德梅恩差一點就要掉工會提名了,他才是擠掉卡瑞爾的那個,不是庫珀。”


    ……


    “今年剪輯和影片應該不會掛鉤,剪輯方麵,霍爾的那部太強了,其他幾個主要競爭對手基本不是同一個層次的。”


    “但福克斯探照燈厲害,現在人人都說剪輯不重要,不斷在誇獎’鳥人‘的長鏡頭呢。這公關,我不得不佩服。”


    ……


    “誒,布萊德利,早晨好。怎麽樣,劇本獎方麵有消息嗎?”


    一路走來,支離破碎的話語持續不斷地在耳邊湧動著,有些能夠相信,有些則捕風捉影,具體情況還是需要布萊德利一一識別,但他的腳步還沒有來得及抵達“紐約時報”的工作間,就已經被攔截了下來。


    “我才剛剛過來,消息沒有更新,但昨晚聽說,劇本可能要出冷門,投票非常接近。”布萊德利笑盈盈地說道——


    交換消息,重點就在於交換,每一位記者都知道這個道理,隻有付出一些消息,才能夠得到迴饋。


    “改編還是原創?”來人也是布萊德利的老熟人了,“西雅圖郵報”的伊萊-瓦拉赫,真正意義上的一名“藍禮吹”。


    “兩者。”布萊德利迴答到。


    伊萊也流露出了意味深長的表情,從短短的信息之中捕捉到了蛛絲馬跡,但他也沒有繼續深入下去,而是切換了話題,“對了,你猜,’美國周刊’今年的采訪團隊裏,誰出現了?”


    布萊德利微微皺起了眉頭,投去了一個疑惑的視線。


    伊萊也沒有賣關子,說出了一個名字,“蓋文-亨特”。


    布萊德利稍稍有些意外,“他怎麽來了?這兩年,他不是漸漸轉專題和策劃了嗎?我之前倒是在伯班克和他遇過幾次。”


    當年“炒作門”的事情,業內這批記者都再清楚不過了,而蓋文-亨特與康奈爾-麥格雷戈就此分道揚鑣,記者之中也一清二楚,後來蓋文選擇退居一線,雖然沒有引發什麽波瀾,但密切關注消息的記者還是能夠猜出一二,也難免有些唏噓。


    “誰知道。”伊萊聳了聳肩,不明所以。


    不久之前,蓋文-亨特為“美國周刊”撰寫的那篇專題,為藍禮的頒獎季公關造勢,布萊德利沒有詳細閱讀文章卻也是聽聞過這件事的,現在再迴頭想想,隱隱之間可以捕捉到一些聯係,這讓布萊德利也露出了一個笑容。


    ……


    與此同時,蓋文的動作稍稍有些拘謹,采訪前線和辦公室工作,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環境也是兩種業務,即使是在記者圈子裏,實地記者和辦公室記者也是兩迴事,平時的交流圈子都稍稍區分開來。


    現在,久違地再次迴到現場,蓋文還是不太適應——視線被陌生臉孔所占據,這讓他迴想到了自己剛剛入行的情形;但那時候,他和康奈爾並肩而行,互相友好競爭,帶著一股熱情與幹勁埋頭前衝,如今卻已經物是人非。


    “嘿,蓋文。”陌生臉孔占據了大部分,偶爾看到熟悉麵容的時候,喜悅也就是成倍的。


    “黛西!”蓋文的眼睛都明亮了起來,來人是黛西-盧卡斯,“名利場”的記者,當初為“愛瘋了”撰寫影評而贏得了無數焦點,“你現在也還到現場來嗎?上次見你的時候,不是已經升副主編了嗎?”


    黛西聳了聳肩,“又有誰能夠拒絕藍禮-霍爾呢?”然後朝著蓋文眨了眨眼睛,似乎正在暗示蓋文也是為了藍禮而來,這讓蓋文啞然失笑起來,卻無法反駁。


    “怎麽,你也是專門前來見證藍禮二封的嗎?”蓋文半真半假地調侃到。


    黛西沒有否認,“純粹從實力來說,藍禮今年確實一騎絕塵。接下來,就需要我們祈禱了。”卻也沒有承認,黛西用她的方式做出了迴答,“你聽說昨晚的最新消息了嗎?”


    “哪個?”蓋文不解。


    “tmz接到線報,藍禮專程前往機場接機,似乎有神秘來客,不少人都猜測,藍禮戀愛了。”黛西爆料出了重磅新聞——比起“紐約時報”來說,“名利場”和“美國周刊”的八卦新聞還是占據了主要篇幅,他們也難免給予更多關注。


    “藍禮?”蓋文搖搖頭表示了否定,臉上浮現出了笑容,“就當做是真的,藍禮真的戀愛了,但他不可能選擇奧斯卡這樣的場合公布的,其他人就算了,你還不知道他嗎?對自己的私生活保護真的是嚴嚴實實。難道你忘記了嗎?’愛瘋了’上映三年之後,我們才知道,其實藍禮和菲麗希緹在劇組摩擦出了火花,但因為菲麗希緹擁有一段穩定關係,藍禮及時刹車,兩個人無疾而終,並沒有越過那條線。”


    這是內部消息,至今依舊沒有對外公開。主要還是因為“俠盜一號”選角結束之後,曾經“愛瘋了”的劇組工作人員傳出了些許消息,迪士尼方麵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因素,接納了藍禮的意見,選擇菲麗希緹擔任女主角。


    目前依舊是保密狀態,如果“俠盜一號”進入宣傳期,不知道迪士尼是否會推波助瀾一些——就看藍禮的態度了。


    黛西無法否認,撇了撇嘴,“我也知道非常荒謬,但每次聽到類似的消息,還是忍不住關注。他值得一個好女人。”


    “你是說你嗎?”蓋文吐槽到。


    “哈哈,請不要戳破我的肥皂泡,做夢,這是女人的權利。”黛西歡快地大笑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戲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七家d貓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七家d貓貓並收藏大戲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