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和“星運裏的錯”同時在六月第一周開畫,毫無疑問,前者絕對是周末票房冠軍當之無愧的頭號爭奪者,但從專業人士們的票房預測數據形式來看,這部作品卻很難爆發出橫掃千軍的力量——


    至少,它無法展示出“舍我其誰氣吞山河”的霸氣完成一統市場的能力,那麽,這是否將成為後者的突破機會呢?


    畢竟,兩部作品的主要目標觀眾還是稍稍不同的,不是嗎?二十世紀福克斯並不期待“星運裏的錯”能夠掀翻“星際穿越”,他們隻是希望電影能夠在夾縫之中占據一席之地,小心翼翼地贏得自己的喘息空間。


    為了避開“星際穿越”的強大風頭,“星運裏的錯”率先在周二舉行了首映式,場地同樣確定為中/國劇院。


    首映式自然無法和群星閃耀的“星際穿越”相媲美,但得益於“分歧者”的市場鋪墊,安塞爾和謝琳兩位年輕演員還是成功號召到了不少青少年影迷到場支持——事實上,青少年觀眾的熱情才是最為癲狂的,看看“暮光之城”首映式就知道了,喊叫聲和歡唿聲絕對輕鬆完爆好萊塢金字塔頂尖的一眾演員。


    “星運裏的錯”的首映式在一片花團錦簇的熱鬧之中成功落下了帷幕。


    遺憾的是,新聞熱度沒有能夠持續二十四小時,緊接著就被可能缺席首映式的藍禮搶走了所有話題熱度,之後的故事就是“標準結局”了——伴隨著藍禮準時出席首映式,矚目焦點就全部落在了“星際穿越”之上,恍惚之間,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同一個周末還有另外一部作品即將公映。


    這不公平。


    對於兩位努力宣傳全力工作的年輕演員來說,的確不公平;但這就是好萊塢,更何況,藍禮的威勢也不是一天鑄就的,二十世紀福克斯對於如此情況早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絲毫沒有意外,依舊按部就班地展開公映工作。


    就這樣地,意外地依靠著青少年網友群體的熱議狂潮而殺出一條血路的“星運裏的錯”,就這樣再次迴歸低調,以至於很少很少觀眾注意到,首映式之後,這部電影的口碑在悄然之間得到了諸多認可。


    媒體綜評,四十三家媒體,六十九分。


    爛番茄新鮮指數,百分之八十。


    大眾媒體評分,七點三。


    爆米花指數,百分之八十五。


    imdb評分,七點九。


    客觀來說,上述所有評論數據在“星際穿越”麵前都略遜一籌,甚至可以說是低了一個檔次,從專業媒體到大眾媒體、從資深觀眾到年輕網友,所有評價都低於“星際穿越”;但如此成績卻依舊是值得慶祝的,在青少年小說改編作品之中,隱隱位居上流——輕鬆完爆了“暮光之城”係列,也超過了“分歧者”,稍稍遜色於“饑餓遊戲”卻也相去不遠。


    換而言之,對於目標觀眾群體來說,“星運裏的錯”甚至可以說是意外驚喜,如此口碑已經足夠讓他們走進電影院了。


    更重要的是,影院分數,a,這一數值足足比“星際穿越”高了兩個檔次!


    這意味著什麽?


    簡單來說,這意味著“星運裏的錯”具有更強大的票房爆發力。


    雖然“星際穿越”的相關評分表現都非常出色,但業內人士依舊認為,這部電影缺少了引爆票房的能量,就好像當初的“盜夢空間”一樣——對於普羅大眾來說,諾蘭的電影還是太過“深奧”了,又或者說太過“裝模作樣”了,不夠簡單粗暴、不夠幹脆利落、不夠直截了當,影院分數就是最直觀的衡量標準了。


    相較而言,“星運裏的錯”則接地氣了許多。


    也許,主題不夠深刻;也許,故事太過簡單;也許,煽情太過粗暴;也許,完成度不夠高端完整……但“星運裏的錯”卻如同所有成功的小妞電影和青少年作品一樣:準確無誤地抓住了目標群體的喜好。


    那麽,這就是成功!至少在票房市場層麵上是如此。


    然後,奇跡就這樣誕生了。


    當然,這些全部都是後知後覺的馬後炮了。此前,各大新聞媒體的視線焦點全部都集中在了“星際穿越”的身上,期待著這部作品的首映周末票房能夠破億;一直到參展關係公布了周五票房數據之後,他們這才意識到,黑馬已經在悄無聲息之中逆襲了!


    這……應該如何評價呢?


    以前,從來都是藍禮逆襲對手,一步一步踩著那些作品的肩膀來到了現在的位置;現在,藍禮也即將遭遇逆襲,見證新生代演員的強勢崛起?


    這也太刺激了!


    “星運裏的錯vs星際穿越”,完完全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當之無愧地成為了2014年暑期檔揭幕以來最令人矚目的對決。


    吃瓜群眾們開始紛紛搓手:怎麽樣,到底應該押誰贏呢?以弱勝強的爆冷翻盤總是更加令人亢奮,不是嗎?更何況,這還可能成為藍禮有史以來的首次真正滑鐵盧,那就更加值得期待了,不是嗎?


    猝不及防之間,六月第一周北美票房對決的市場討論熱度就推上了全新高度,但奇妙的是,人們熱衷於討論電影,還更熱衷於討論藍禮,“你覺得藍禮會輸嗎?”“你覺得藍禮失寵了嗎?”“你覺得這到底是怎麽發生的?”


    熙熙攘攘,嘰嘰喳喳。


    範-迪塞爾也是其中一員,他的笑容幾乎就要隱藏不住了,這應該是最近兩年以來,他的心情最輕快也最明媚的一段時間了,似乎就連鳥兒都在歌唱、陽光都在跳舞,即使他竭盡全力地控製住了麵部表情,但輕盈的腳步還是泄露了他的真實情緒,整個世界都再次明亮了起來,他終於可以再次看到希望。


    其實,迪塞爾最為期待藍禮的反應,他現在就可以腦補出藍禮的神態——在媒體麵前,藍禮勢必會展現出自己落落大方的儀態,紳士有禮地表示自己並不介意;但迴到家中,遠離了鏡頭的矚目後,藍禮肯定會七竅生煙,所有的鬱悶全部都憋在胸口,直到內傷。


    “哈哈!哈哈!”忍不住地,迪塞爾就想笑:藍禮的滑鐵盧終於要來了!等待了又等待,期待了又期待,終於!


    不僅僅是迪塞爾,所有新聞媒體和旁觀群眾們都好奇著藍禮的反應——比起“星際穿越”劇組的其他成員們,這一次“失敗危機”對於藍禮的重要性是無與倫比的,甚至可以說是2010年以來北美市場的最大冷門。


    為什麽?


    不久之前,以“紐約時報”、“紐約客”為首的東岸媒體還撰寫了專題報道,認認真真地討論了一件事:在這個巨星已經全麵覆滅消失的全民娛樂時代裏,藍禮是否能夠成為二十一世紀以來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巨星?


    答案是積極的。


    頒獎季陰霾漸漸消散之後,藍禮的事業又再次達到了全新高峰,但現在,現實卻給東岸媒體甩了一記狠狠的耳光:


    是的,藍禮依舊是一名優秀演員,“星際穿越”的優秀口碑就證明了這一點,尤其是關於藍禮表演部分的讚譽也再次證明了他仍然是當代最出色的演員之一;但不是,藍禮不是萬能的,即使是再優秀的演員,影響力也終究是有限的,僅僅依靠著“藍禮-霍爾”的招牌就想要在好萊塢橫行,那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說,“星運裏的錯”真的逆襲了,那就絕對是一個驚天冷門,甚至對整個北美市場的商業運作模式完成洗牌——


    不是說藍禮就“風光不再”了,而是再次確定了“全民娛樂”時代的獨特屬性,各大電影公司可以放棄對演員或者導演或者製作人的盲目個人崇拜,更多地把視線投放在項目以及流水線製作上,簡單來說就是,不再純粹迷信“藍禮效應”,而是如同漫威或者dc一樣,老老實實地以改編係列為核心來開拓商業帝國。


    過去幾年時間裏,如此趨勢已經越演越烈,但藍禮和諾蘭為代表的一眾頂尖從業者們依舊具備著強大號召力,這也使得電影公司在做出決策的時候難免有所動搖,即使是迪士尼也不例外;如果現在“星際穿越”沒有能夠達到預期,那麽電影公司的執念就必然削弱減少下來,這對電影產業才是關鍵影響。


    更何況,“星運裏的錯”也是一部改編作品,而且沒有明星光環,不是嗎?


    這絕對不是針對藍禮或者諾蘭,因為這不是電影公司所能夠決定的事情,而是票房市場所反饋出來的信息,對於利益至上的電影公司來說,他們隻是遵循著市場規律而已,沒有私人恩怨,更沒有針對任何人的意思。


    如此格局下,六月第一周的票房對決也就具備了更多深刻含義,如果就連“票房神話”、“不敗光環”的藍禮都遭遇了狙擊,那麽電影市場也不確定,好萊塢之中到底還有誰能夠抵抗住整個時代潮流的猛烈衝擊了。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們隻是湊熱鬧而已,甚至無法明白:藍禮到底是怎麽得罪了所有新聞媒體,大家都在關注著他的失敗?


    但對於業內人士來說,事情卻遠遠超出了一部作品的成敗而已——老實說,他們反而是希望藍禮能夠繼續成功。


    因為改編版權主要都集中在華納兄弟和迪士尼為首的六大電影公司裏,其他小型電影公司還是希望整個市場的競爭能夠開放起來,擺脫兩套“緊身衣”的束縛,而藍禮和諾蘭的持續成功,就能夠為他們贏得一點喘息空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戲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七家d貓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七家d貓貓並收藏大戲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