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ps:停電,抱歉,更晚了。


    “三千兩黃金,你家主公,打的一手好算盤啊。”


    孔有德擰著手邊的一錠黃金,使勁拋了拋,可是他心底卻一點也不興奮,這些日子,他劫掠夠了,麾下的兵將也膨脹到了一萬二千多人,銀子自然也是足額的,真正讓他感興趣的,不是這些黃金,而是來自西邊的提議。


    “此乃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罷了,將軍昔日從登萊分兵西進,意為打破漕運,實則分兵多路,自立罷了。”


    秘密出使,走宣化,見識了所謂的京營兵馬,在從天津衛出海轉徐州衛,千辛萬苦找到了孔有德的,正是當年出使蒙古河套八部的林承祖,他如今已經官至秦王府參議,在朝廷的實職也當到了山西按察使,當然,大明朝廷對李璟上奏的人,那是原則上一個也不批的。


    可誰讓秦王府眾人,對此渾然不在意呢,反正秦王殿下任命的,在山西和陝西就是聖旨,誰敢不尊?這不,掛著大明山西按察使的林承祖,剛從榆林迴來,又馬不停蹄的趕往南直隸,來見孔有德了,


    “自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將軍手握天下重兵,威望十足,稱雄海內,但在湖廣直隸,遼東人不足以立足,不然依照將軍的實力,早就裂土封王了,”


    這話可是不假,要不是孔有德是遼東人的身份,恐怕如今,他麾下就不該隻有這區區一萬兩千人馬了,要不是混不下去,這中原內地的人,才不願意跟隨他呢。


    孔有德自己也是煩惱這事,可誰讓沒辦法呢,他底下的根本力量,就是那三千遼東東江鎮的鐵騎,這是不可能舍棄的,如今手頭雖然損失了一些。但仍舊還有兩千七百人馬,而新招募的約萬人上下的步卒,雖然都是選其青壯,但是也就是炮灰而已。


    讓他摒棄自己的遼東軍。轉而經營內地的步軍,這是不可能的。


    “先生有何教我?”


    既然秦王願意以禮待之,孔有德又不蠢,加上當初從萊州南下,就是為了避開李九成的鋒芒。徹底自掌一軍獨立,不然久居於人下,豈不是沒有出頭之日?


    林承祖聞言一笑,心知他已經是意動了,於是盤膝而坐,娓娓道來曰,“將軍者,立足遼東,麾下精兵無數,可李九成者。軍中威望遠勝將軍,無論操持軍陣指揮,皆一時之瑜亮,將軍西來,海闊天空,如魚得水,這些日子,想必自知也。”


    孔有德也不急迫,反正從萊州開始,他的身邊。就一直帶著那個所謂的說客,他知道,終究有一天,西邊那位是會再安排人來接觸他的。而且領兵西進之後,他的日子的確比當年在李九成麾下要舒服的多,而且現在還徹底掌握了這支三千人馬的鐵騎,這就是他的本錢。


    “但將軍爾,根基在遼,內地雖好。卻無從立足,除非將軍願意舍棄這部分勢力,轉而謀求在內地的展,但敢問將軍,願意否?”


    孔有德見他這般詢問,想都沒想直接迴絕道,“明廷雖然日落西山,但是內地軍戶千萬之眾,我雖有騎兵之利,但是無奈各軍爭相來打,昔日勳陽總兵帶軍七千,於湖廣界交戰,我損二百騎兵方才殺退,但天下此等兵馬,何止十萬,我自問,若拋下騎軍,獨掌步卒,雖能得十萬之眾,但亦不是朝廷的對手。”


    這就是他的無奈了,如果要快展,那就必須廣招人馬,但是軍中隱隱已經成型的兩部勢力,卻一直在爭鬥不休,遼東係出身的東江兵馬,自然不願意自己在軍中的勢力削弱,所以他們百般積壓步卒的利益,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


    孔有德在野戰中,能夠戰而勝之,甚至追殺明軍來襲之軍百裏之遙,但是遇到城池,寶貴的騎兵能夠上陣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步卒上陣,可是步卒在軍中弱勢,而且遭受遼東係人馬的排擠和欺壓,也不願意出死力,


    在未能站穩腳跟的情況下,孔有德自然還需要拉攏著這部分步卒,也不願意下死手整頓,所以哪怕在皖北地區遊蕩了數月之久,孔有德也隻打破了幾個縣城府城,但是都沒能占據下來,而且他怕步卒的實力太強,威脅自己的地位,所以也沒有大肆的擴充軍隊。


    “將軍所言甚是,故而,登萊十萬遼民,才是將軍的基業所在,我主有言在先,將軍者,人中之龍也,正所謂朝廷無道,群雄逐鹿,而今,天下大亂,試問鼎重,將軍走皖北,連戰連捷,足以證明將軍軍馬之盛,足以蕩平官軍。”


    孔有德聞此言,頓時欣喜,李璟者,西府秦王也,坐擁天下精兵數十萬,但困龍之局,要爭奪天下還差了點氣候,那就是盤踞在中原和江南等地的地主實力,仍舊很強,哪怕李璟自問能打破京城,殺死皇帝,但麵臨的也將是無休止的征戰,甚至在關外有韃子,內地有流寇的情況下,他都不能確保自己的勝利。


    這種情況,天下許多人都看的清楚,所以他們不怕,朝廷也不怕,


    因為皇帝認為,他還有擁有著宣化的十五萬大軍和京營的二十幾萬精銳,這就足以確保京城的安危,隻要河南和山東平定,江南的錢糧能順利入京,那李璟的威脅,就能慢慢剪除,而且南京六部衙門和五軍都督府,已經開始謀劃南軍北調參戰,


    這雖然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但實質上還是得到了許多人的附和,那就是李璟表現出來的那種殺盡天下地主,廣分田的做法,足以讓他們感到害怕,如果這樣一個人得到了天下,那對士族來說,簡直是個災難,所以他們也必須要在此時,出來支持朝廷了。


    孔有德帶著這些想法,心底的底氣也足了,但是他還是想不通,自己的出路,又在哪裏呢,南下碰了一鼻子的灰,難道讓自己進入河南,轉道去山西投靠李璟嗎?


    當他將這番話疑問出來時,林承祖自信的一笑道,“將軍亦乃雄主,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西北有我家主公,東北有將軍在,豈不快哉?!”


    他心知孔有德已經入套,這等明晃晃的權勢誘惑,天下將無人可擋,於是站起身,來迴渡步,孔有德叫他腦袋都晃暈了之後,他才開口道,


    “豈不聞昔日戰國群雄,號東西二帝,西著秦也,東著齊也,山東,自古乃王霸之地,今日將軍於皖北,北上河南歸德,有義軍烽煙二十萬,得此雄軍,奔襲登萊,爾後除卻山東官軍主力,奪取齊魯之地,王霸之業遂成,將軍東麵稱王,號齊國雄主,我主西麵稱王,豈不是接兄弟之邦也。”


    說完這些之後,又欺身上來,對視著眼神道,“將軍遼人,守遼土也,我主晉人,守秦晉之地,屆時各憑手段,取天下為基業,造福萬民,逐鹿中原,豈不快哉?!”


    孔有德聽完這話,騰地一聲起身,喃喃道,“我主齊魯之地,號齊王,列土封疆,建立遼東國,又掌義軍數十萬,擊敗官軍,大勢便成,齊秦爭雄,各憑手段,齊王,齊王。”


    這時候,他的野心和雄心全部被刺激出來,人不走到絕境,是絕對不會罷手的,孔有德從吳橋起兵時,就沒打算再走迴頭路,隻是他還是有些擔憂,故而詢問道,


    “一者流寇一二十萬,豈非真心歸降?二者大元帥尚在,哪怕我迴師登萊,豈不是為他人作了嫁衣?”


    孔有德當初走,就是因為李九成在,他沒有出頭之日,那現在迴去,李九成還在,那豈不是說,他還得居於人下嗎?


    不過在此時,西進的這些人,都不知道李九成已經病重,軍隊暫時歸耿仲明在統帥了。


    但這個也難不倒林承祖,他隻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把孔有德給打動了,


    “昔日登萊兵馬,將軍位列參將,李九成不過同為參將,但他能稱大元帥,無非當日渡海而來的陳有時罷了,我隻聞,陳有時已死也,李九成便如斷去一臂,如今遼東軍馬,圍攻萊州不成,又被關寧軍擊敗,困守登州,李九成獨木難支,威信遭受重創。”


    “若將軍此時迴師,轄大勝之威,豈不是手到擒來?我隻聞昔日皮島副將毛承祿,耿仲明,乃將軍手足,豈不比一介外人來的親近?何況義軍一途,無須將軍多言,我秦軍大舉入豫,拖住明軍,將軍隻管帶人入魯,一舉蕩平各鎮總兵,天下可期也。”


    “若如此,我當即刻率軍北上。”


    林承祖帶來的陳有時兵敗身亡和李九成困守登州的消息,一下子擊中了孔有德的軟肋,那就是當日他出走,那是因為軍中有李九成和陳有時聯手製衡於他,且雙方實力對比差距明顯,


    但如果現在陳有時戰死,李九成威望大跌,而且明軍圍攻登州,必定是身後空虛,如果他能迅進軍登萊,打垮了明軍,那憑著在軍中耿仲明和毛承祿的支持,他未必不能趕絕李九成。


    “幹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昭陵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昭陵秋並收藏大明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