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可是這年月,說到底,都是要動真格的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沒人會因為大軍的威逼而屈服,終究還是得在戰場上過真招的。


    陳明泉指揮騎兵作戰倒有幾分稚嫩,但要是這傳統的步軍守城,那是一點也不含糊。


    山陰縣城雖小,但城牆卻因為外敵不斷侵入,而修建的寬大結實,凡兩丈高,隔三步一個牆垛,寬三步有餘,這就給守城的將士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掩護,可以讓他們從容不迫的進行兵力部署。


    而且每一麵城牆,都有四個可以封死的突出部,高三丈有餘,正好每堡設一什,以居高臨下,從側翼殺傷攻城的兵丁,陳明泉又特意加強火炮一門,更添戰力,如此,凡一麵長約兩裏多的城牆,隻以約二百人把守足以。


    他將自家一千二百多人和守城的五百人混編,作十隊,每隊約一百七八十人,第一隊收各城突出堡壘,第二至第五隊,各守四門城牆,第六和第七隊,各居於東南兩麵做預備隊,第八和第九隊,居於城中,準備隨時增援各處。


    第十隊分散成十幾個什,在城裏各處嚴加防備,以防城中奸.細起來響應。


    又有原屬天策衛和神策衛的密探十來人,率本地招募的幫閑和壯漢四十來人,湊足五個什,進行緊急編練成隊,然後挨家挨戶的出銀子安民,招募青壯上城。


    如此,除開西門隻配屬一百多人的青壯外,其餘各麵城牆,招募了各三百男子,作為燒油砸石木的幫手,人手就基本配置完成了,隻等韃子兵前來撞個頭碰血流。


    而城外的韃子,在此時也沒閑著,漸漸匯聚到此的主力,已經有鑲藍旗。正藍旗,正紅旗,鑲紅旗和兩白旗的各一部二十二個滿洲牛錄,蒙古科爾沁部落約四十個蒙古牛錄。其餘漢人包衣阿哈等不下五千人。


    總計有女真韃子兵四千人,蒙古騎兵七千五百人,算上跟隨的漢人總計一萬五六千人。


    在兵力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而後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不提。但見城樓之上,安排的有條不絮,濟爾哈朗就有幾分憂心忡忡,這般嚴正以待,如果以主力猛攻,非得損傷不少,就先以書信射入城內勸降,可惜直接了無下文。


    過了一日,又見城中射出一箭,上書直接把女真韃子的祖宗十八代給痛罵了一頓。最後言,城中一萬軍民,已經嚴正以待,如不怕死,隻管來戰!


    隻將女真人氣的直接跳腳喝罵,可是城裏不為所動,隻是冷眼瞧著他們,更兼炮子足夠,不時便發一炮打亂女真人的部署。


    “真叫氣煞個人也,貝勒爺。請讓我帶人上去吧,我要狠狠的擰斷他們的頭顱。”


    阿巴泰司職大金工部,可惜他那是處理政務的料,這次好不容易混了個前鋒營的差事。就想乘機建功立業,多殺南蠻子取悅黃台吉,如此一瞧南蠻子的囂張氣焰,他這暴脾氣就不能忍了。


    “七哥休要動怒,我隻瞧其兵馬調度有方,更兼城防兼備。如若強行攻取,恐非上策啊!”


    濟爾哈朗乃是努爾哈赤的親侄子,自小被收為養著,和努爾哈赤的兒子一同長大,加上他人緣不錯,和誰都能說上兩句,又領著滿洲鑲藍旗的兵馬,為黃台吉看重,被封為和碩貝勒,作為此次領兵南下的大軍統帥。


    而阿巴泰就不同了,他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正宗的賊酋之子,可是性格卻有些魯莽,不招人喜愛,黃台吉繼位金國大汗之後,隻封了他一個貝勒的爵位,甚至還位列濟爾哈朗這種外來子之下,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本事,所以一向不敢與濟爾哈朗爭功。


    但這次,他實在是忍受不住了,就要跳腳喝罵對麵的明軍,可是濟爾哈朗一句話,就讓他迅速冷靜了下來,


    “我鑲藍旗丟了整整一個牛錄和二三百的阿哈,都未衝動,七哥為何如此急迫?!”


    這句話,一下子就讓阿巴泰安靜下來,再也不敢跳腳了,因為濟爾哈朗的語氣,已經要噬人了,誰不知道鑲藍旗經過阿敏的折騰,如今隻有三十幾個牛錄,雖然在各旗之中,仍舊是兵力占據優勢的旗,但是換誰丟了整整一個牛錄,都要動氣。


    而自家的正藍旗,原本由莽古爾泰統轄,隻有二十幾個牛錄,若是也丟一個,那現在自己都該急得跳腳了吧。


    “我琢磨著這次,不能硬拚,隻讓些尼堪和蒙古兵上去消耗,再行其他計策,叫其他堡壘裏的明軍出來增援,若非如此,不能保存咱們大金的勇士安危。”


    濟爾哈朗可不是杜度那種不愛惜自家士兵的統帥,對於手頭的每一個兵力,他都十分珍惜,因為他知道,女真部落帶丁不過四萬餘,哪怕舉族皆兵,也就五六萬主力,是損失不起的,不想明王朝那樣,舉國萬萬,戶過千萬,


    所以,這也是整個大金政權,對乞活軍恐懼的地方,因為根據不斷的線報,乞活軍先後打垮了山西的地方官軍和流寇,在北邊又擊敗了明軍另一隻主力三邊的精銳,三邊的明軍能擊敗蒙古人,那乞活軍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


    關鍵他們坐擁山陝,麾下百姓數百萬之眾,一旦發展起來,那就是後金政權的噩夢,沒人會相信,帶甲時最多十萬的後金,長久對峙拚殺能打得過前途無量的乞活軍!


    “可是這樣,打不破城池,他們就不會派人求援,按照南蠻子的性子,肯定不會增援,那咱們怎麽辦?”


    無利不起早,城池沒有被攻破的安危,那附近的那支明軍主力,就會盤踞在雁門關中不出來,雁門關城高牆厚,打起來,比這種小縣城,更加難以攻破,到那時候,吸引南蠻子決戰的心思就徹底落空了。


    “先打打看,這些尼堪騎戰不行,但是用於這種消耗還是可以的。”


    鑲紅旗的都統嶽托在一側想了想,取了個折中的方法,那就是先打打看,如果山陰縣城好打,那就死命去攻,逼迫城裏的明軍求援,然後再以兵馬截擊來援的各路明軍,各個擊破,達到大獲全勝的目的,大淩河他們就是這樣打的。


    “貝勒爺,請讓我帶人上吧!”


    薩哈廉一刻都等不下去了,就起身求戰!


    “好,嶽托,你帶你的鑲紅旗,走北邊壓陣,薩哈廉,你帶正紅旗的兵馬,走西邊監視,阿巴泰,你帶正藍旗的兵馬,走東門壓陣,我帶鑲藍旗和兩白旗的勇士在南門監視,然後一起驅趕蒙古人和尼堪上陣,如果南蠻子不能堅持,你們就投入手頭的勇士,一起破城,如果南蠻子能夠抗下,就不要上去了,切記,咱們手頭的勇士,不是拿來做無謂的消耗的。”


    濟爾哈朗想來了一會,於是就各自下令,其實不用他說,這些各旗的將主也是懂得,沒人會把真女真消耗在這種攻城作戰中,除非是黃台吉親自領軍,打的是明軍關鍵性的一部,不然,保存實力,才是他們各自的想法。


    而鑲藍旗和兩白旗的幾千人馬,就阻擋在雁門關和山陰之間,掩護全軍。


    “營正,韃子兵上來了!”


    四門幾乎同時預警,陳明泉凝視來犯之敵,心中一突,都是些什麽人啊,遠遠瞧見真韃子都在後頭壓陣,沒有上來的,這是要消耗自家啊!


    於是大聲吼道,“都不要慌亂,各自準備迎戰!”


    以山陰區區兩千軍兵配同等青壯,與韃子消耗,陳明泉絕對並不虧,哪怕把騎兵鎮第二營拚光了,隻要能夠消耗韃子,為主力贏得部署的時間,那就什麽都值得了。


    “殺啊!”


    震天響的喊殺聲頓時連成一片,韃子兵圍攏四門,緊攻不下……


    與此同時,李璟率親衛鎮,教導鎮主力,先進發代縣和雁門的途中,期間不斷調兵遣將,分駐各處,以信鴿不斷保持通訊,對山陰的情況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韃子這是要引誘咱們出城去野戰,打的一手好算盤,梁四九,你麾下第二營,可曾堅守?!”


    梁四九信心滿滿的說道,“大都督隻管放心,第二營若說野戰,必定不是韃子的對手,但依托城池防守,三五日之內,韃子一個人也別想破城!”


    這話可不是吹牛,而是要下軍令狀的,他對自家精銳的第二營底氣十足,所以絕對不是丟空話。


    “好,吩咐大軍各出斥候,抵近偵查,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藏兵之所,我要知道韃子的一舉一動。”


    手裏握著整整三個鎮的龐大機動兵力,哪怕野外決戰,李璟也不擔心,但是能先消耗韃子的軍心士氣,等過上三日,再行出發一舉擊潰他們豈不是更好?!


    “鄭仁寶,大同繞道雁門關之後幾條小道,可曾戒備森嚴?”


    “迴稟大都督,取小道著,各有兵丁監視,而山路崎嶇,不好駐紮,但出口處,皆是一馬平川之所,故而以小股兵力監視,後頭有騎兵鎮六個營頭駐紮,保準萬無一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昭陵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昭陵秋並收藏大明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