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成叔,咱們這拖家帶口的,往哪裏走啊?”
陳家村是雁門關一線山區裏的一個小山村,往日裏平和而安詳,村子裏到縣裏,首先要走二十多裏的崎嶇山路,還要經過一個軍堡,兩個隘口,再走官道大路十三四裏,就到繁峙縣城了。
同樣,這條道若是往北走,可以有一條僅供人通行的繞開雁門關的出塞小道,如果放在以往,這種不到一百戶的小山村,除了收稅,是沒有外人肯來的。
乞活軍當初攻占繁峙,官軍有些人馬奔這裏想要出逃,可是架不住周圍陳家村和王家寨子幾百號男女老少一起出來,又給逼退了迴去,隨後,郭勝的部下首先進駐了這裏。
經過幾個月的磨合之後,陳家村和王家寨的百姓,都明顯察覺出這股官軍和以往的官軍不同,那就是他們不進村擾民,看著精氣神也比那些明軍要強的多,每天早晨都會堅持出發操練,反正村寨裏的平靜是被徹底打亂了。
這個靠山的小村子,往年都靠操持著幾畝旱地,閑暇時出外打獵為生,抗稅的日子一直貫穿他們的一生,但是乞活軍進駐之後,不僅不收稅,而且還樂於幫助他們。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了,加上這條小道是可以繞開雁門關的,所以乞活軍的兩個什也一直駐紮在這裏,尋常時候,還幫助村裏人訓練青壯,分發武器。
等到郭勝和鄭仁寶換防之後,兵丁也撤走了,但同時進來了一個縣裏派來的胥吏,說是調解鄰裏糾紛和收購獸皮的,每個月都會有商隊進來,將村民手裏捕獵到的獸皮和多餘的肉食買走,然後換給他們些糧食和日常用品。
大夥對於這樣的日子,期盼久了,不想居然在乞活軍治下實現了。所以對朝廷的印象也改觀了不少,本以為這樣幸福的日子將會一直生活下去,可是從前天起,縣裏又派來三個官差。要求他們要麽去雁門關,要麽迴繁峙,反正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這裏不安全了。
“往哪裏走?我哪裏知道,跟著縣裏的大老爺一起走唄。”
被稱為成叔的男人。今年四十多歲了,往日裏是村裏打獵的一把好手,可是現在體力吃不消了,就說這次吧,官差在村裏立了個牌子,每家每戶願意出丁口作戰的,當場就發三兩銀子的安家費,而且優先在縣城裏安置家屬。
他也想去啊,可是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原因就是年紀大了。雖然經驗豐富,但是怕跟不上部隊的速度,但是也沒浪費他的才能,這陳家村裏遷徙的隊伍,他被臨時安排為領頭的了,帶著村子裏的人,在一個官差的率領下,向山外遷徙。
“好端端的,怎麽就突然要走呢。”
俗話說,故土難離。要不是乞活軍在村裏人之中有些威信,這次說什麽,他們也是不肯走的,但架不住遷徙的戶籍每家給一兩銀子啊!
“縣尉。你說上頭是不是吃了飯沒事幹,好好的,把自己的山民遷徙出去,這不是窮折騰嗎?就這,就花了二百多兩銀子,有這錢。還不如多招幾個弟兄上陣呢。”
兩個留下來的官差,在陳家村原址上指指點點的說著什麽,聽他們的話,似乎其中還有一個是縣裏住持大局的官?
陳伯年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指著彎彎曲曲延伸到山腳的小道,“這你就不懂了,如果謀劃的當,這裏,起碼能通過一支千人規模的軍隊,到時候這些百姓,豈不是平白遭殃了?”
又看著那些聚集在一起的青壯,拿著長矛和獵弓站立在一起,感歎了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啊,這些人,以往咱們沒辦法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可是現在,主公下令,借著這個機會,將他們通通遷徙下山,方便管理不是?”
這話到沒錯,這可是山西親民衙門幾十個親民官一起想出來的法子,因為以往乞活軍治占據了縣城和平原等容易統治的地區,而對於大山裏的居民,很少去搭理,原因是人手不夠,一切都以軍隊建設為先。
古代,衡量一個政權或者一個地區的實力,都是以人口為根本,沒有人,就沒有勞動力,沒有軍隊,沒有稅收。
人在山裏,管理的成本太大,要不是這種村寨正好卡在內長城小道上,乞活軍也不會派人來管理,眼下正好借著後金韃子入寇,一起將他們遷徙出去。
人就是這樣,如果隻收入一兩銀子,你找他收三成的稅,很有可能,聚集在一起的山民,就會武裝抗稅,但要是將他們遷徙到縣城或者平原地區聚居,分發了田土,每年多賺一二兩銀子,再找他們收三成的稅,就沒問題了。
而且現在的狀況是,乞活軍轄區的田土多,而人丁少,經過長期的戰亂和天災**,很多人在一開始就堅持不住,不然也形不成龐大的流民隊伍,李璟治下陝西的土地,荒廢了多少,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但是缺人是肯定的。
“陳家村,王家寨的鄉親們,我是縣裏的縣尉陳伯年,打今日起,你們就不再是民,而是兵了,當兵就得有點當兵的樣子,現在,閑話少說,你們各自挑著自家的擔子,朝繁峙縣城轉移。”
在知道這種當兵不是世代軍戶之後,這些村民獵戶心裏早就高興壞了,一家給三兩銀子啊,這得打多少獵物,賣多少皮子才能賺到啊,而且聽說每個月都能領一兩銀子,以後大家的生活就好多了。
於是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挑著家什,跟著陳伯年往繁峙縣城趕。
這一幕幕,同時發生在代州的各個地方,由於李璟會同了各個軍鎮的大將,一起謀劃商議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後金韃子和蒙古韃子此次入寇,是為了劫掠人口和錢糧來的,宣府和大同鎮,在西麵和北麵都駐紮有連綿不絕的堡壘。
既然是搶劫,那就不會硬碰硬的來幹,所以從萬全衛入寇之後,他們進兵的路線,應該是從大同鎮和北直隸交界的一帶南下,以避開朝廷的堅固關隘和城池。
而深知口外那群商人是個什麽德行的李璟,則斷定,韃子最終肯定是衝著自己來的,無他,因為自己有錢有糧啊,再加上曆史上韃子善於運用間諜這事來看,每當流賊和大明官軍進入大規模決戰時,或者流賊陷入絕境時,
韃子總要在關外打上一仗,或者入寇,逼迫明軍迴頭,所以,韃子是不會坐視自己無限壯大的,這一仗,是注定要打的。
為此,李璟特意在嚴令各部在四月底之前結束各自的征戰,暫時維係著目前的戰線不動,然後主力紛紛北調,在接到韃子入寇的消息之後,乞活軍各部已經到達或接近目標地域了。
除開第三鎮作總預備隊之外,其餘四個鎮已經聚集在代州和應州,山陰,馬邑等地,不僅如此,李璟還安排了兩個殺招,準備對付南下的韃子兵馬。
……
“父汗,明人多狡詐,這個時候,他們派人來聯係咱們,必定有詐,以我所見,還是不見的好,直接按照咱們草原的規矩,割了耳朵送迴去!”
在河套臨近黃河的一處草場之上,牛羊遍布,蒙古帳篷一望無際,這就是率部西逃的林丹汗臨時駐地了,雖然這一次,他不再是倉皇逃竄,但在逃亡途中,他仍舊損失了超過五千戶的部族,因為這些人,和他不是一條心。
等好不容易到了安全地處,一清點,跟上來的隻有左右翼不到萬戶的部族,加上插漢部的本部,會同了河套的部落,他此時又擁軍四五萬人,恢複了以往的聲勢,但讓他渡過黃河去和黃台吉開戰,他也不敢。
就在此時,南麵的明軍信使,卻突然找到了他,通過下邊的人報告,這個明軍信使代表的是南麵漢人朝廷的征西將軍李璟,來相約他一起出兵攻擊黃台吉的,拿不定主意的林丹汗,於是召集部下一起到大帳商議。
他的兒子阿布奈聽完之後,果斷的搖頭,在他看來,南人都是無信義的,再說了,他們能打的過女真人?
“弟弟,話不能這樣講,起碼南人在去年冬天,還給我們送來了保命的糧食,不然父汗這一次,也不能統帥這麽多的部族迴到河套。”
額哲聽完這話,卻不認同,反駁了他的弟弟之後,才看著大帳中的蒙古貴族塔什海,虎魯克,巴達西等人,沉聲道,“我們身為黃金家族的後裔,生來就是要統治整個大漠的,女真人炫耀武力,侵占了我們的草場,遲早,我們是要與他們決戰的,所以能夠借助南麵漢人的力量,去攻擊女真人,這是最好的。”
又轉頭去對林丹汗進言,“父汗,你認為,單憑我們的力量,能夠打敗黃台吉嗎?”
林丹汗老臉一紅,迴想當日他率察哈爾一萬鐵騎進攻科爾沁,結果女真2000騎兵西援,他都不敢接戰,於是搖了搖頭,“你認為我們和漢人聯合,能打敗他?”(未完待續。)
“成叔,咱們這拖家帶口的,往哪裏走啊?”
陳家村是雁門關一線山區裏的一個小山村,往日裏平和而安詳,村子裏到縣裏,首先要走二十多裏的崎嶇山路,還要經過一個軍堡,兩個隘口,再走官道大路十三四裏,就到繁峙縣城了。
同樣,這條道若是往北走,可以有一條僅供人通行的繞開雁門關的出塞小道,如果放在以往,這種不到一百戶的小山村,除了收稅,是沒有外人肯來的。
乞活軍當初攻占繁峙,官軍有些人馬奔這裏想要出逃,可是架不住周圍陳家村和王家寨子幾百號男女老少一起出來,又給逼退了迴去,隨後,郭勝的部下首先進駐了這裏。
經過幾個月的磨合之後,陳家村和王家寨的百姓,都明顯察覺出這股官軍和以往的官軍不同,那就是他們不進村擾民,看著精氣神也比那些明軍要強的多,每天早晨都會堅持出發操練,反正村寨裏的平靜是被徹底打亂了。
這個靠山的小村子,往年都靠操持著幾畝旱地,閑暇時出外打獵為生,抗稅的日子一直貫穿他們的一生,但是乞活軍進駐之後,不僅不收稅,而且還樂於幫助他們。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了,加上這條小道是可以繞開雁門關的,所以乞活軍的兩個什也一直駐紮在這裏,尋常時候,還幫助村裏人訓練青壯,分發武器。
等到郭勝和鄭仁寶換防之後,兵丁也撤走了,但同時進來了一個縣裏派來的胥吏,說是調解鄰裏糾紛和收購獸皮的,每個月都會有商隊進來,將村民手裏捕獵到的獸皮和多餘的肉食買走,然後換給他們些糧食和日常用品。
大夥對於這樣的日子,期盼久了,不想居然在乞活軍治下實現了。所以對朝廷的印象也改觀了不少,本以為這樣幸福的日子將會一直生活下去,可是從前天起,縣裏又派來三個官差。要求他們要麽去雁門關,要麽迴繁峙,反正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這裏不安全了。
“往哪裏走?我哪裏知道,跟著縣裏的大老爺一起走唄。”
被稱為成叔的男人。今年四十多歲了,往日裏是村裏打獵的一把好手,可是現在體力吃不消了,就說這次吧,官差在村裏立了個牌子,每家每戶願意出丁口作戰的,當場就發三兩銀子的安家費,而且優先在縣城裏安置家屬。
他也想去啊,可是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原因就是年紀大了。雖然經驗豐富,但是怕跟不上部隊的速度,但是也沒浪費他的才能,這陳家村裏遷徙的隊伍,他被臨時安排為領頭的了,帶著村子裏的人,在一個官差的率領下,向山外遷徙。
“好端端的,怎麽就突然要走呢。”
俗話說,故土難離。要不是乞活軍在村裏人之中有些威信,這次說什麽,他們也是不肯走的,但架不住遷徙的戶籍每家給一兩銀子啊!
“縣尉。你說上頭是不是吃了飯沒事幹,好好的,把自己的山民遷徙出去,這不是窮折騰嗎?就這,就花了二百多兩銀子,有這錢。還不如多招幾個弟兄上陣呢。”
兩個留下來的官差,在陳家村原址上指指點點的說著什麽,聽他們的話,似乎其中還有一個是縣裏住持大局的官?
陳伯年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指著彎彎曲曲延伸到山腳的小道,“這你就不懂了,如果謀劃的當,這裏,起碼能通過一支千人規模的軍隊,到時候這些百姓,豈不是平白遭殃了?”
又看著那些聚集在一起的青壯,拿著長矛和獵弓站立在一起,感歎了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啊,這些人,以往咱們沒辦法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可是現在,主公下令,借著這個機會,將他們通通遷徙下山,方便管理不是?”
這話到沒錯,這可是山西親民衙門幾十個親民官一起想出來的法子,因為以往乞活軍治占據了縣城和平原等容易統治的地區,而對於大山裏的居民,很少去搭理,原因是人手不夠,一切都以軍隊建設為先。
古代,衡量一個政權或者一個地區的實力,都是以人口為根本,沒有人,就沒有勞動力,沒有軍隊,沒有稅收。
人在山裏,管理的成本太大,要不是這種村寨正好卡在內長城小道上,乞活軍也不會派人來管理,眼下正好借著後金韃子入寇,一起將他們遷徙出去。
人就是這樣,如果隻收入一兩銀子,你找他收三成的稅,很有可能,聚集在一起的山民,就會武裝抗稅,但要是將他們遷徙到縣城或者平原地區聚居,分發了田土,每年多賺一二兩銀子,再找他們收三成的稅,就沒問題了。
而且現在的狀況是,乞活軍轄區的田土多,而人丁少,經過長期的戰亂和天災**,很多人在一開始就堅持不住,不然也形不成龐大的流民隊伍,李璟治下陝西的土地,荒廢了多少,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但是缺人是肯定的。
“陳家村,王家寨的鄉親們,我是縣裏的縣尉陳伯年,打今日起,你們就不再是民,而是兵了,當兵就得有點當兵的樣子,現在,閑話少說,你們各自挑著自家的擔子,朝繁峙縣城轉移。”
在知道這種當兵不是世代軍戶之後,這些村民獵戶心裏早就高興壞了,一家給三兩銀子啊,這得打多少獵物,賣多少皮子才能賺到啊,而且聽說每個月都能領一兩銀子,以後大家的生活就好多了。
於是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挑著家什,跟著陳伯年往繁峙縣城趕。
這一幕幕,同時發生在代州的各個地方,由於李璟會同了各個軍鎮的大將,一起謀劃商議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後金韃子和蒙古韃子此次入寇,是為了劫掠人口和錢糧來的,宣府和大同鎮,在西麵和北麵都駐紮有連綿不絕的堡壘。
既然是搶劫,那就不會硬碰硬的來幹,所以從萬全衛入寇之後,他們進兵的路線,應該是從大同鎮和北直隸交界的一帶南下,以避開朝廷的堅固關隘和城池。
而深知口外那群商人是個什麽德行的李璟,則斷定,韃子最終肯定是衝著自己來的,無他,因為自己有錢有糧啊,再加上曆史上韃子善於運用間諜這事來看,每當流賊和大明官軍進入大規模決戰時,或者流賊陷入絕境時,
韃子總要在關外打上一仗,或者入寇,逼迫明軍迴頭,所以,韃子是不會坐視自己無限壯大的,這一仗,是注定要打的。
為此,李璟特意在嚴令各部在四月底之前結束各自的征戰,暫時維係著目前的戰線不動,然後主力紛紛北調,在接到韃子入寇的消息之後,乞活軍各部已經到達或接近目標地域了。
除開第三鎮作總預備隊之外,其餘四個鎮已經聚集在代州和應州,山陰,馬邑等地,不僅如此,李璟還安排了兩個殺招,準備對付南下的韃子兵馬。
……
“父汗,明人多狡詐,這個時候,他們派人來聯係咱們,必定有詐,以我所見,還是不見的好,直接按照咱們草原的規矩,割了耳朵送迴去!”
在河套臨近黃河的一處草場之上,牛羊遍布,蒙古帳篷一望無際,這就是率部西逃的林丹汗臨時駐地了,雖然這一次,他不再是倉皇逃竄,但在逃亡途中,他仍舊損失了超過五千戶的部族,因為這些人,和他不是一條心。
等好不容易到了安全地處,一清點,跟上來的隻有左右翼不到萬戶的部族,加上插漢部的本部,會同了河套的部落,他此時又擁軍四五萬人,恢複了以往的聲勢,但讓他渡過黃河去和黃台吉開戰,他也不敢。
就在此時,南麵的明軍信使,卻突然找到了他,通過下邊的人報告,這個明軍信使代表的是南麵漢人朝廷的征西將軍李璟,來相約他一起出兵攻擊黃台吉的,拿不定主意的林丹汗,於是召集部下一起到大帳商議。
他的兒子阿布奈聽完之後,果斷的搖頭,在他看來,南人都是無信義的,再說了,他們能打的過女真人?
“弟弟,話不能這樣講,起碼南人在去年冬天,還給我們送來了保命的糧食,不然父汗這一次,也不能統帥這麽多的部族迴到河套。”
額哲聽完這話,卻不認同,反駁了他的弟弟之後,才看著大帳中的蒙古貴族塔什海,虎魯克,巴達西等人,沉聲道,“我們身為黃金家族的後裔,生來就是要統治整個大漠的,女真人炫耀武力,侵占了我們的草場,遲早,我們是要與他們決戰的,所以能夠借助南麵漢人的力量,去攻擊女真人,這是最好的。”
又轉頭去對林丹汗進言,“父汗,你認為,單憑我們的力量,能夠打敗黃台吉嗎?”
林丹汗老臉一紅,迴想當日他率察哈爾一萬鐵騎進攻科爾沁,結果女真2000騎兵西援,他都不敢接戰,於是搖了搖頭,“你認為我們和漢人聯合,能打敗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