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榆社到榆次的官道上,一隊人馬正緊張的行進著,由於近段時間以來,遼州這地界也不太平,小股的流賊時常出沒,商路斷絕還是小事。
但輪到宣大總督張宗衡率山西文武官員北上淳縣時,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如果沒有兵馬護衛,那這段距離就很危險,要是堂堂宣大總督被賊寇俘獲,那樂子就大了,朝廷也丟不起這個臉麵啊。
故而張宗衡此次北上,帶著自己八百多人的標營,外有山西參將虎大威,這位也是熟識李璟的老人了,其餘文武二十餘員,又有晉兵一個正兵營七百多人,組成了一支一千五百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北進了。
這也是因為李璟將一個旅的兵力投入剿匪戰場之中,換取了遼州官軍片刻歇息的機會,要不是這樣,晉兵主力也不會在此時北進,畢竟現在晉東南的局勢已經不再由朝廷掌控了。
官軍隻能退守城池,而不能出城攻擊賊寇,因為盤踞在這一帶的賊寇主力已經超過二十萬人之眾,其中老營的老賊,都超過兩萬之眾,尋常的軍戶兵,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甚至守城都有幾分勉強。
“總督,前邊便出遼州境,快到太原府境內了。”
虎大威端坐在戰馬之上,帶著大軍一路前行,可不敢有什麽懈怠的地方,畢竟周圍的流賊時常出沒,誰知道到哪就會碰上一股,總督大人的安危才是他的職責所在。
馬車裏的張宗衡詢問探出頭來,遙望諸軍,然後吩咐停了下來,取過一匹親隨牽來的戰馬,也翻身上去,與虎大威並排而走。
虎大威不敢造次,居退後半步,緊緊跟隨,又揮退身後親兵。他這是明白總督大人有話與自家說呢。
故而先行美言道,“總督大人,為國事操勞,撫山西之地。難得歇息,何故乘馬?”
“唉,”
按理來說,張宗衡與他的地位差別太大,一任總督和一個區區參將。也沒什麽交集的地方,但是到了此刻,張宗衡心底,也是覺得沒有什麽尊卑分別了,畢竟他也看不清前路在何方了,
“虎將軍,本督以代社稷山西事,問晉地前途如何,將軍可曾交我?”
這番姿態,是做的充足了。張宗衡不是死板之人,加上連日來朝廷之中對自己多有不滿的言辭,他心底也明白了,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如果再不能立些功勞,很有可能就幹不長久了。
但是做到宣大總督的這個位置上,些許功勞,擊潰多少流賊,都不是什麽大功勞,根本不足以扭轉朝廷對自己的看法。而且加上有李璟這位妖孽橫空出世,一舉成為坐擁十幾萬大軍的存在,他就更加難堪了。
南麵要求突破,北線要求穩定。但是官軍卻隻有一萬多,除非各個都是天兵天將,百戰百勝,不然這兩個目標一個都完不成。
除非一條,那就說說動李璟,讓他帶兵南下平叛。依照現在的局勢看,隻要有一兩萬人馬從北麵和西麵同時進軍,賊寇就在山西站不住腳了,隻要把他們趕到河南去,事情就算完了,
山西平定了,自己就是巨大的功勞,地位也就穩固了,到時候借助地方穩定下來的局勢,再編練新軍,山西就算徹底安全了。
這前提,就是李璟肯鬆口,故而他這次不惜親自趕往淳縣,借口參加李璟的大婚,企圖說動他,帶兵南下。
而虎大威又是與他打過交道的,所以特意招來詳細詢問。
“末將不敢,”
虎大威一聽他的語氣,似乎有幾分不恥下問的意味在,立馬表示誠惶誠恐,但也知道總督開了口,不能不答,故而小心組織著語言,不確定的說了一句,
“山西之前途,眼下莫非隻能靠李璟來解決了?”
也就是張宗衡心裏頭徹底明白了,不然這句話很可能就會惹來他的不快,可是到了現在,還有什麽看不開的呢?
於是讚許的點了點頭,“如今之計,唯有看他的了,希望這次北上,能有個好結果吧。”
“可是,總督大人,隻怕驅趕走了狼,後門又進了虎啊。”
虎大威可沒他這麽好的想法,甚至他對李璟的警惕不比對賊寇來的低,在那段被俘的日子裏,他也好生思考過,這李璟到底有甚本事,竟然能得五州百姓死命支持,甚至朝廷兵馬在他麵前不堪一擊。
思來想去,也不得要法,但是等被放迴來之後,再見識到朝廷官軍的所作所為,他突然就懂了,那就是李璟的兵,不說愛民如子,確是秋毫無犯,凡屬進軍各地,都要先開倉濟民,然後分發無主的土地,這樣當然能夠迅速得到農民的支持。
但是這卻有一條,那就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李璟此舉,無異於自絕於大明江山社稷,狼子野心顯露無疑,隻要朝廷騰出手來,必定是要和他在戰場上見麵的。
“暫且不提這些。”
張宗衡搖了搖頭,他可不在乎這些,李璟的事,自有朝廷去管,眼下自己是朝廷的宣大總督,他是朝廷的征西將軍,同朝為臣,怕的甚,隻要他肯答應出兵救援,平定了賊寇,那要什麽,隻要能給,他都絕不含糊。
故而隻求出兵的良策,而不聽其他,又說,“將軍觀其人如何?有何說道?”
虎大威勸解不用,心知他是裝傻充愣,隻看眼前了,於是也隻能順從著說道,“此人單說,倒也是個一時之俊傑,年少時天生呆傻,一朝康複,卻如直上青雲,如今不過一年有餘,便坐擁山陝精兵十萬之眾,性格最是堅毅,我隻怕總督說不動他。”
“無妨,人必有利弊弱勢,李璟此人,雖年少時功成名就,但亦有常人不得聞的弱點,我料其必不能親掌諸軍,務必假手於人,我此次北上,也是存了拉攏他麾下兵將的心思,若能分而劃之,也算對的起朝廷的恩典了。”
張宗衡不傻,他知道自己去求李璟,一旦獅子大開口,自己也不能拿得出必要的代價,但是他麾下的軍將就不同了,如果能說動一兩位,然後許以重利,拉攏過來,為朝廷辦差的話,也未嚐不可。
可惜,他也就是想想罷了,那些個軍將,哪個不是從白身上來的,現在拿著乞活軍的銀子,坐擁顯赫的身份和權勢,朝廷開價,一向小家子氣,他們也看不上,哪怕張宗衡許一兩位高價收買,那也得人家拉的出隊伍來啊。
就軍中那些督導,指導在,這些軍將就休想輕易動一兵一卒,而且張宗衡的算盤,甚至就是在做夢,軍將的親兵,清一色的親衛鎮出身,對李璟不說忠心耿耿,但隻要其中有一個報信,那企圖賣個好價錢的軍將,就要被暴露。
可是他不知道啊,所以在沿途還是樂觀的猜測著,要是真能策動一兩位實權的將領,那以後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末將以為,乞活軍不同於朝廷兵馬,其中有多少秘密,我們也搞不清楚,若是貿然上去行事,隻怕到時候衝突起來,撕破了臉皮,惹來李璟的不快,屆時才要坐蠟啊!”
虎大威不無擔心的說著,可是這話張宗衡可不愛聽,他可是手裏也有秘密武器的。
那就是前幾日在山東萊州中炮而亡的徐從治,為他留下的那位暗線,山西代州知州魏伯安,這些日子可沒少給他傳遞消息,乞活軍駐紮在代州附近的軍務,基本上都被他摸清了,他此行的第一目標,便是李璟麾下的大將--鄭仁寶。
“若能事成,也有幾分把握了,隻是擔心那李璟不肯依,若是其突然翻臉,為之奈何?”
虎大威一想,若能知己知彼,倒也不能成事,但也擔心一旦事泄,遭了李璟的毒手啊,畢竟北地都是他的地盤。
“不怕,若事不成,我乃朝廷欽命宣大總督,此賊必不敢動我,隻全身而退,未嚐不可。”
張宗衡頗為自信的說了一句,似乎根本不把李璟可能存在的威脅放在眼裏,但同時,他又對自己此行的勝負頗有把握,這世間,誰能抵抗權勢的誘惑呢,
“此必事成,我以山西都司衙門指揮使加寧武總兵相邀,事成之後,準許其獨領一軍,此人久居其下,又無封賞,一月區區百兩俸祿,如何甘心,隻需挑起事端,再引大同鎮兵馬南下,其兵駐淳縣,正好合適。”
又繼續幻想著,“若其猶豫,必以書信往來威脅,借其手先行軟禁李璟,奪其兵權,先押解入京,交吾皇定奪,得其軍馬,調往晉南,如此,山陝之地,盡皆蕩平,此乃不世之功也。”
這計劃,在張宗衡的認知裏,算是完美的了,隻要鄭仁寶肯反,他的兵馬就駐紮在代州,屆時將李璟拿住都未嚐不可,就算沒拿住他,有大同和代州的幾萬兵馬在,李璟也不敢輕舉妄動,到時候,不世之功就算自己的了啊!(未完待續。)
榆社到榆次的官道上,一隊人馬正緊張的行進著,由於近段時間以來,遼州這地界也不太平,小股的流賊時常出沒,商路斷絕還是小事。
但輪到宣大總督張宗衡率山西文武官員北上淳縣時,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如果沒有兵馬護衛,那這段距離就很危險,要是堂堂宣大總督被賊寇俘獲,那樂子就大了,朝廷也丟不起這個臉麵啊。
故而張宗衡此次北上,帶著自己八百多人的標營,外有山西參將虎大威,這位也是熟識李璟的老人了,其餘文武二十餘員,又有晉兵一個正兵營七百多人,組成了一支一千五百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北進了。
這也是因為李璟將一個旅的兵力投入剿匪戰場之中,換取了遼州官軍片刻歇息的機會,要不是這樣,晉兵主力也不會在此時北進,畢竟現在晉東南的局勢已經不再由朝廷掌控了。
官軍隻能退守城池,而不能出城攻擊賊寇,因為盤踞在這一帶的賊寇主力已經超過二十萬人之眾,其中老營的老賊,都超過兩萬之眾,尋常的軍戶兵,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甚至守城都有幾分勉強。
“總督,前邊便出遼州境,快到太原府境內了。”
虎大威端坐在戰馬之上,帶著大軍一路前行,可不敢有什麽懈怠的地方,畢竟周圍的流賊時常出沒,誰知道到哪就會碰上一股,總督大人的安危才是他的職責所在。
馬車裏的張宗衡詢問探出頭來,遙望諸軍,然後吩咐停了下來,取過一匹親隨牽來的戰馬,也翻身上去,與虎大威並排而走。
虎大威不敢造次,居退後半步,緊緊跟隨,又揮退身後親兵。他這是明白總督大人有話與自家說呢。
故而先行美言道,“總督大人,為國事操勞,撫山西之地。難得歇息,何故乘馬?”
“唉,”
按理來說,張宗衡與他的地位差別太大,一任總督和一個區區參將。也沒什麽交集的地方,但是到了此刻,張宗衡心底,也是覺得沒有什麽尊卑分別了,畢竟他也看不清前路在何方了,
“虎將軍,本督以代社稷山西事,問晉地前途如何,將軍可曾交我?”
這番姿態,是做的充足了。張宗衡不是死板之人,加上連日來朝廷之中對自己多有不滿的言辭,他心底也明白了,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如果再不能立些功勞,很有可能就幹不長久了。
但是做到宣大總督的這個位置上,些許功勞,擊潰多少流賊,都不是什麽大功勞,根本不足以扭轉朝廷對自己的看法。而且加上有李璟這位妖孽橫空出世,一舉成為坐擁十幾萬大軍的存在,他就更加難堪了。
南麵要求突破,北線要求穩定。但是官軍卻隻有一萬多,除非各個都是天兵天將,百戰百勝,不然這兩個目標一個都完不成。
除非一條,那就說說動李璟,讓他帶兵南下平叛。依照現在的局勢看,隻要有一兩萬人馬從北麵和西麵同時進軍,賊寇就在山西站不住腳了,隻要把他們趕到河南去,事情就算完了,
山西平定了,自己就是巨大的功勞,地位也就穩固了,到時候借助地方穩定下來的局勢,再編練新軍,山西就算徹底安全了。
這前提,就是李璟肯鬆口,故而他這次不惜親自趕往淳縣,借口參加李璟的大婚,企圖說動他,帶兵南下。
而虎大威又是與他打過交道的,所以特意招來詳細詢問。
“末將不敢,”
虎大威一聽他的語氣,似乎有幾分不恥下問的意味在,立馬表示誠惶誠恐,但也知道總督開了口,不能不答,故而小心組織著語言,不確定的說了一句,
“山西之前途,眼下莫非隻能靠李璟來解決了?”
也就是張宗衡心裏頭徹底明白了,不然這句話很可能就會惹來他的不快,可是到了現在,還有什麽看不開的呢?
於是讚許的點了點頭,“如今之計,唯有看他的了,希望這次北上,能有個好結果吧。”
“可是,總督大人,隻怕驅趕走了狼,後門又進了虎啊。”
虎大威可沒他這麽好的想法,甚至他對李璟的警惕不比對賊寇來的低,在那段被俘的日子裏,他也好生思考過,這李璟到底有甚本事,竟然能得五州百姓死命支持,甚至朝廷兵馬在他麵前不堪一擊。
思來想去,也不得要法,但是等被放迴來之後,再見識到朝廷官軍的所作所為,他突然就懂了,那就是李璟的兵,不說愛民如子,確是秋毫無犯,凡屬進軍各地,都要先開倉濟民,然後分發無主的土地,這樣當然能夠迅速得到農民的支持。
但是這卻有一條,那就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李璟此舉,無異於自絕於大明江山社稷,狼子野心顯露無疑,隻要朝廷騰出手來,必定是要和他在戰場上見麵的。
“暫且不提這些。”
張宗衡搖了搖頭,他可不在乎這些,李璟的事,自有朝廷去管,眼下自己是朝廷的宣大總督,他是朝廷的征西將軍,同朝為臣,怕的甚,隻要他肯答應出兵救援,平定了賊寇,那要什麽,隻要能給,他都絕不含糊。
故而隻求出兵的良策,而不聽其他,又說,“將軍觀其人如何?有何說道?”
虎大威勸解不用,心知他是裝傻充愣,隻看眼前了,於是也隻能順從著說道,“此人單說,倒也是個一時之俊傑,年少時天生呆傻,一朝康複,卻如直上青雲,如今不過一年有餘,便坐擁山陝精兵十萬之眾,性格最是堅毅,我隻怕總督說不動他。”
“無妨,人必有利弊弱勢,李璟此人,雖年少時功成名就,但亦有常人不得聞的弱點,我料其必不能親掌諸軍,務必假手於人,我此次北上,也是存了拉攏他麾下兵將的心思,若能分而劃之,也算對的起朝廷的恩典了。”
張宗衡不傻,他知道自己去求李璟,一旦獅子大開口,自己也不能拿得出必要的代價,但是他麾下的軍將就不同了,如果能說動一兩位,然後許以重利,拉攏過來,為朝廷辦差的話,也未嚐不可。
可惜,他也就是想想罷了,那些個軍將,哪個不是從白身上來的,現在拿著乞活軍的銀子,坐擁顯赫的身份和權勢,朝廷開價,一向小家子氣,他們也看不上,哪怕張宗衡許一兩位高價收買,那也得人家拉的出隊伍來啊。
就軍中那些督導,指導在,這些軍將就休想輕易動一兵一卒,而且張宗衡的算盤,甚至就是在做夢,軍將的親兵,清一色的親衛鎮出身,對李璟不說忠心耿耿,但隻要其中有一個報信,那企圖賣個好價錢的軍將,就要被暴露。
可是他不知道啊,所以在沿途還是樂觀的猜測著,要是真能策動一兩位實權的將領,那以後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末將以為,乞活軍不同於朝廷兵馬,其中有多少秘密,我們也搞不清楚,若是貿然上去行事,隻怕到時候衝突起來,撕破了臉皮,惹來李璟的不快,屆時才要坐蠟啊!”
虎大威不無擔心的說著,可是這話張宗衡可不愛聽,他可是手裏也有秘密武器的。
那就是前幾日在山東萊州中炮而亡的徐從治,為他留下的那位暗線,山西代州知州魏伯安,這些日子可沒少給他傳遞消息,乞活軍駐紮在代州附近的軍務,基本上都被他摸清了,他此行的第一目標,便是李璟麾下的大將--鄭仁寶。
“若能事成,也有幾分把握了,隻是擔心那李璟不肯依,若是其突然翻臉,為之奈何?”
虎大威一想,若能知己知彼,倒也不能成事,但也擔心一旦事泄,遭了李璟的毒手啊,畢竟北地都是他的地盤。
“不怕,若事不成,我乃朝廷欽命宣大總督,此賊必不敢動我,隻全身而退,未嚐不可。”
張宗衡頗為自信的說了一句,似乎根本不把李璟可能存在的威脅放在眼裏,但同時,他又對自己此行的勝負頗有把握,這世間,誰能抵抗權勢的誘惑呢,
“此必事成,我以山西都司衙門指揮使加寧武總兵相邀,事成之後,準許其獨領一軍,此人久居其下,又無封賞,一月區區百兩俸祿,如何甘心,隻需挑起事端,再引大同鎮兵馬南下,其兵駐淳縣,正好合適。”
又繼續幻想著,“若其猶豫,必以書信往來威脅,借其手先行軟禁李璟,奪其兵權,先押解入京,交吾皇定奪,得其軍馬,調往晉南,如此,山陝之地,盡皆蕩平,此乃不世之功也。”
這計劃,在張宗衡的認知裏,算是完美的了,隻要鄭仁寶肯反,他的兵馬就駐紮在代州,屆時將李璟拿住都未嚐不可,就算沒拿住他,有大同和代州的幾萬兵馬在,李璟也不敢輕舉妄動,到時候,不世之功就算自己的了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