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馬世龍被堵截在安邊所之外,與賊交戰,三戰三敗,聞賊有數萬之眾,諸位以為如何?”


    洪承疇拿著手裏的戰報,無力的揚了揚,任由下邊人如何訴說,他腦子裏就是一片混亂,看著帳外的青天,是分外可憎。


    馬世龍在安邊戰敗,遇到陳達率領的第六旅主力,自然以他的老營兵馬預估賊軍的戰鬥力,但凡有兩千老營骨幹的賊軍,起碼拉攏十倍於此的流民,所以馬世龍認為當麵的賊軍有數萬人馬,是一點錯也沒有的。


    但是甘肅總兵官麾下楊嘉謨的一支偏師,從蘭州,甘州戰敗逃歸,說甘肅鎮也有一支五六萬的流賊軍隊出沒,並且占據了蘭州等地,連肅王也不知下落時。


    洪承疇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了。


    楊鶴主撫,結果致使流民坐大,朝廷震怒,將他問罪。


    那自己一力主剿,結果丟失了一位朝廷的王爵,那將如何?


    “總督大人,蒙古韃子入寇,無非為了錢糧,但賊軍占據州縣,俘我軍民,確是要長久割據,兩害相權取其輕,咱們還是速速迴師平亂吧。”


    楊嘉謨已經無法再等待下去了,他身為甘肅鎮總兵官,駐守之地,流賊肆虐,肅王下落不明,哪怕洪承疇不下令,他也要迴師救援了,不然一旦朝廷追責,他難逃一死。


    “楊總兵何故如此,若執意迴師,蒙古韃子乘機進兵,則大事休矣。”張弘業搖了搖頭,苦惱的說道。


    張全昌也是好言勸慰著,“當麵有兩三萬蒙古韃子,若是總兵執意要走,豈非功虧一簣也。”


    畢竟現在洪承疇麾下,就隻有他這麽一位總兵官了,要是他再帶著自己甘肅鎮的四千人馬離開。那占著靈州的明軍,就將沒有可用的野戰機動兵力,隻能任由蒙古韃子馳騁寧夏了。


    楊嘉謨苦笑著起身,走到洪承疇前邊。單膝跪地懇求道,“還請總督憐我,此番援寧,我駐地失守,若朝廷追問。末將必難逃一死,若現在退兵,還能將功補過,若總督許可,末將即帶兵迴師,若總督不許,末將也隻能勉強帶兵迴去了。”


    雖然他為洪承疇所統帥,但是甘肅鎮有難,他別無旁貸,隻能迴師。強留也強留不住的。


    “罷了,罷了,”洪承疇傷神的揮著手,“無需多說,我知你麾下,多是甘肅鎮邊民,若是聞西邊動亂,也無心作戰,既然如此,你便率軍迴去吧。”


    強留無用。這批將士已經是歸心似箭了,要是再耽擱下去,指不定就陣前嘩變了,還不如讓他們先行迴去。穩定地方。


    “謝總督。”楊嘉謨雖然得到許可,但是麵上也沒什麽笑容,畢竟局勢已經到了無可收拾的地步了,賊寇從延an出發,一路破慶陽,平涼。鞏昌,兵鋒遍及整個陝西三邊鎮,哪怕他勉強迴師,也就隻能占據一些地盤,與賊軍周旋了。


    若要大規模的收複失地,非得三邊主力迴援外帶朝廷調兵前來增援不可,可是現在朝廷那邊的旨意傳遞不過來,按說接近半個月了,竟然連一絲消息都未有,這巨大的陰影,籠罩在在座的每一個人心裏,壓的他們幾乎無法透過氣來。


    “楊總兵既然執意要走,但也有一條需依我,”洪承疇即便到了今日,也想要做最後拚死一搏了,決然道,“沙井口乃是蒙古韃子入關之處,我欲興全師東進,收複此地,堵截蒙古韃子退路,但總兵一走,我即缺兵少將,若能得總兵相助,收複此地,則寧夏鎮穩固,不使丟城失地。”


    “如何?”


    “敢為總督效死,我甘肅鎮上下必然拚死一戰。”楊嘉謨情知這是洪承疇放人的唯一要求,如果不答應,恐怕甘肅鎮的官兵是能迴去,但是自己,注定要被三邊總督拿來立威了。


    “好,諸軍聽令,今夜三更造飯,選派兩千精騎死士為先導,直突蒙古韃子大營,先破其主力,而後直撲沙井,徹底切斷這股蒙古韃子的退路,我已傳信寧夏左右中屯衛,放棄駐地,全師南下,大軍南北夾擊,務必打通聯係。”


    洪承疇這是要拚死一戰了,他到達靈州之後,妥善安排了城防,日夜監視蒙古人的動靜,卻發現當麵之敵,毫無章法,每日清晨以一地紮營,然後四處分成小股出擊,劫掠地方的人口和財貨,黃昏歸營,對近在咫尺的靈州城,頗為藐視。


    似乎沒將明軍放在眼裏,這一次,洪承疇破釜沉舟,決意與蒙古韃子決戰一場,反正已經沒有退路了,有蒙古大軍在側窺視一日,洪承疇就別想徹底騰出手來南下平定民亂,如今局勢,也不知道鬧騰到了什麽模樣,反正與內地已經徹底失去聯係了。


    不得不說,蒙古人在三邊占據了天大了便宜,雖然在靈州解圍戰中失利,但是主力未失,加上有強大的機動性,他們壓根就沒把明軍瞧在眼裏。


    竟然狂妄的將大營安置在靈州西北的二十餘裏處,每日選鐵騎四處出擊,去劫掠明王朝的各種財富。


    開始的時候,蒙古韃子還不敢這樣囂張,畢竟靈州城外,他們是領教過明軍精銳的戰鬥力,但是很快,他們就瞧了出來,明軍缺馬,兩三萬的大軍之中,隻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馬,這就注定了明軍無法在機動性上超過他們。


    所以在靈州城周圍劫掠一空之後,他們就不再滿足這點收獲了,開始繞過靈州城,深入內地劫掠,其中左翼三萬戶在其大總管的率領下,繞城南下劫掠地方去了。


    而林丹汗帶的兩萬鐵騎主力,則北上劫掠寧夏鎮腹地,而在他的後方,卻隻派三百人監視明軍的動向。


    這一日白天,明軍先出五百騎兵,分作數路,出城截殺蒙古探子,其後,以一千五百多人的騎兵出東城繞道蒙古韃子身後,先切斷了蒙古大軍的退路,殺散了一支蒙古韃子運送人口和物資的小股部隊。


    隨後,在靈州東邊紮營的甘肅鎮和寧夏後衛的五千步軍跟上,洪承疇親帥靈州守軍一萬二千人出城直撲蒙古大營。


    而此刻蒙古大營中,竟然無一員大將坐鎮,有那逃奔迴來送信的探子,竟然找不到能夠做主的萬夫長和千夫長,又隻能出去尋找,這樣平白耽擱了時日。


    等到尋找到林丹汗之後,已經快要漸入黃昏時分,林丹汗聞信,立即帶兵往迴趕,畢竟他劫掠得來的錢糧和人口牲畜,全部關押在大營之中,這可是河套部落過冬的救命糧草,萬不可失。


    等他一路匆忙趕迴營地時,震怒的看著一地的灰燼,明軍兩千多騎兵帶著火把衝擊進了營地,駐守的三千鐵騎,被殺散的到處都是,畢竟蒙古韃子的戰鬥力,是打不過明軍騎兵的,再加上明軍一衝進來便四處放火,這些守營的兵馬又要救火,就更無心決戰了。


    “追,務必要將這支明軍全部消滅,以解我心頭之恨!”林丹汗再也坐不住了,眼瞅著最後一個明軍的騎兵消失在漸入昏暗的天際,他是大發雷霆,催促自己身邊已經人馬疲憊的騎兵追趕上去。


    行至五六裏處,堪堪追趕上明軍的後衛兵馬,在斬殺一陣之後,消滅了明軍一百來人,可是這樣,他還不解氣,帶著自己的親信部落約五千多騎兵繼續追趕上來。


    也許是明軍的戰馬無力,又或許是明軍的士兵體力不支,再繼續奔走了四五裏地之後,明軍的這支不足兩千人的騎兵,終於跑不動了,就在前頭列陣以待。


    林丹汗見狀,哈哈大笑道,“殺光這群明軍。”


    兩支奔走的精疲力盡的騎兵,終於拚殺到了一起,但是明軍在第一波衝擊中,還是略占上風,畢竟他們的裝備要比蒙古韃子的騎兵好,不僅配有上好的盔甲,還有衝擊時的長兵器的優勢。


    而蒙古韃子幾乎就是些獸皮襖子包裹著要害,持著彎刀,少部分拿著長錘,自然吃了虧,但是好在他們人多,又精通馬上作戰,很快就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將明軍殺的連連後退。


    但優勢也就隻有這點了,畢竟明軍得了死命令,這次三邊軍鎮的將領們,已經知道無路可退了,於是各部騎兵在軍將的死戰不退的刺激下,也紛紛站住腳與麵前的蒙古軍隊死戰。


    就在此時,早就埋伏好的一萬七八千明軍步兵,在三聲巨大的炮響之後,紛紛從埋伏的山丘之後殺了出來,由於戰場是明軍選定的,這部以逸待勞的明軍步兵,很快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騎兵失去了高速機動的衝擊力,接身近戰,反而不是步兵的對手,在團團包圍之中,不斷有蒙古騎兵跌落下馬,被亂刀分屍,而有些外圍聰明的騎兵,則趁機逃竄,從步軍合圍的間隙中狂奔出來。


    林丹汗也當機立斷,心知中了明軍的埋伏,就在親衛死士的奮力拚殺下,選定了一個缺口逃了出去,那些陷入死戰進退不得的蒙古騎兵,自然難以幸免了,紛紛被趕到的明軍步兵團團包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昭陵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昭陵秋並收藏大明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