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京師,已經很是涼爽。大街小巷中的酒樓茶肆裏,卻熱鬧非凡。


    京師的百姓總是喜歡談論時政的,當今天子也不禁百姓議論國事,隻要你不是惡意中傷、造謠,那麽你一個普通老百姓也能慷慨激昂指點江山。京師的東廠、錦衣衛、五城兵馬司的人很多,卻沒有幾個會來幹涉他們。


    眼下京師百姓們談論的焦點,也剛剛從蒙古諸旗主送女進京,換成了大漢第一屆科舉的熱議。就連劉皇叔和秦老夫人在西南的改土歸流,都不及今年的科舉。


    剛剛結束的全國鄉試,可謂是餘波未平。


    今年的童試,倒是中規中矩的,隻是比往年增加了一倍的錄取數。全天下錄取了整整五萬名新秀才,著實讓天下讀書人大為驚歎和欣喜。


    今年的鄉試,士子們的熱情也更高了。


    秀才錄取翻了一倍,科試錄取也翻了倍餘,他們都認為今年的鄉試可能錄取人數會首次破兩千。


    事實也確實如他們所料,往年天下鄉試一科錄取千餘,今年則錄取了三千。


    七大考區考試,每考區錄取四百餘人,天下三十餘省,六萬通過科試的秀才們,參與了這三千舉人名額的爭奪。


    不過當這六萬名秀才老爺們坐在一座座新建好的貢院裏,看著發到麵前的考卷時,都有些傻眼。


    童試考的還是他們熟悉的八股,科試也是如此,但鄉試這樣重要的考試,試卷卻讓他們有些看不明白。


    可不管看不看的明白,整個鄉試考了三場,每場都考了三天。一如前明。每場考試,秀才們都提前一天入場,考完退場。


    連考了三場。貢院號房裏呆了九天,許多考生都不記得自己是怎麽答完那些試題的。


    許多秀才不是第一次參加秋試了。上科他們八月初九第一場,試以《論語》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初場的3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200字以上,4道經義題則需要寫300字以上。十二日為第二場,試以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議論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後又有變通。十五日為第三場,試以5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


    叵再往上一屆,考試內容也大致相同,都是以儒家經典為主,考的都是四書五經為主。


    可現在這新朝第一次科舉,就讓他們傻了眼。


    考完後有許多考生向官府提出意見,認為試題有問題。


    可不管考生如何反應,朝廷還是很快的閱完了卷,七大考區。各錄取了四百餘名,總數三千人的新科舉人新鮮出爐。


    落選的士子越加憤怒,可中榜的新科舉人們則興奮連連。其實對於他們來說。考什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朝廷以科舉取士,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中舉。


    今年朝廷換了考題,儒家經典隻占到了三成類容,許多試題都要求考生閱曆更加豐富,而不隻是如前一般隻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以前那樣的書呆子,根本很難通過這次的考試。


    黃宗羲參加過數次鄉試了。以往屢試不中,這次卻一舉高中。而且還成為了華東考區的第一名,解元。


    更讓無數人驚歎的是。黃宗羲五兄弟同參加鄉試,五兄弟皆中榜。這個結果,讓黃氏兄弟一下子名揚天下。


    黃宗羲五兄弟一同中舉,立即成為八月份的熱議焦點。


    而與黃宗羲五兄弟一同中舉一樣勁爆的是,複社在這次科舉中也成績驚人。複社經過整頓之後,如今登記在冊的士子多達萬餘人。其中有半數都擁有秀才功名,不少還擁有舉人、進士功名。


    在這次,複社在南方數個考區,有三千多名秀才參加了鄉試,每二十個通過科試的科舉生員中,複社就占了一個。


    而他們的中舉率更是高的驚人,有六百多個複社科舉生員中舉。包括社長黃宗羲和顧炎武等人。


    比起今科鄉試二十錄一的錄取率,複社五中一的中舉錄,無疑就高的多,且高的驚人了,三千名新科舉人,複社就占了五分之一。


    許多人都以為這裏麵有貓膩。


    “肯定是複社買通了考官,當年張溥等人領導複社時,就這樣做過,買通江南考官,然後鄉試中複社生員中舉極多,把持科考。沒想到,張溥死了,這複社改組後,結果更甚從前,三千新科舉人,有六百是複社成員。”


    一名落榜的秀才恨恨不平的說道,江南也並不是隻有複社,還有許許多多的詩社。基本上,如今的士子,都會結社,入社,甚至一人入幾社也有可能,不入社的幾乎沒有。


    但能達到複社這般規模的,卻不多。


    如今的複社甚至還比當年張溥的時候規模更大些,特別是複社在朝廷登記備案,複社有了理事會,朝廷還派了監事會後,無數數子都爭相申請加入這個能得到朝廷經費支持,社長理事會理事們還能拿到朝廷俸祿的大社。


    一萬多名社員,這是其它任何一個社都可望不可及的。


    但也正因此,也引得許多士子們的妒忌。


    現在複社一下子考中這麽多舉人,更讓天下士子們坐不住了。


    另一個落榜士子輕搖著自己的折扇,冷冷的道,“我覺得黃宗羲和顧炎武還沒那個膽子,也沒有哪個江南考官有這樣大的膽子。現在可是龍漢元年,新朝第一科,誰敢亂來?”


    “難不成複社的人就這麽厲害,一下子六百人中舉啊。這還是複社多在南方,三千複社考生都集中在一半的考區內,要不然,這中舉的隻怕還更多。我就不相信了,同樣讀的聖賢書。他們就比我們強這麽多?”


    那個搖著折扇的生員道,“這裏麵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我覺得主要還應當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的意思。什麽意思?”


    “我是說,是朝廷有意多錄取複社生員。”


    大家一時沉默。雖然說鄉試閱卷,得先由專門的人把考生的卷子謄抄過,然後還都是糊名的,最後由考官們閱卷,這樣能防止做弊。但如果真的是朝廷要錄複社之人,那朝廷想做到很容易。


    個別考官動手腳,那是舞弊,而如果是朝廷授意。那自然不成問題了。可關鍵是,為什麽要這樣?


    “因為複社早不是當年那個複社了,如今的複社早已經被朝廷招安了。你看看現在的複社,黃宗羲顧炎武等社長理事,全都拿著朝廷的俸祿呢。黃宗羲做為社長,一年有一千塊銀元,這可不少。那些副社長理事、分社長分社理事,也全都領著朝廷的俸祿。”


    從這方麵來說,複社的人其實已經是朝廷的人了。現在朝廷要選士子做官,直接用已經是朝廷人的複社考生。自然理所當然。


    這種說法,讓在座的生員都相信起來。


    “這不公平!”一名落榜考生高喊,神情激憤。


    “我不相信真是這樣的。”


    “哼。有什麽不相信的。你看這次出的試卷,打破過去幾百年來的慣例,不但不考八股,還隻考少量儒家經典的內容,其餘的試題都考的是什麽?你們想想,那些試題是不是對複社裏那些四處活動的考生更容易些?”


    大家仔細想想,似乎確實是這樣。那些考題,對於寒窗苦讀的士子來說,很陌生。可對於複社裏那些十分活躍的社員來說。卻是他們更能適應。


    “朝廷這樣做不公平。”


    “算了吧,什麽公平不公平的。其實你也可以換個想法。明時天下鄉試一科錄取一千四五百人,從不超過兩千人。而這次朝廷雖然錄取了六百複社考生。可卻也總共錄取了三千士子,就算除掉複社的那六百,還有兩千四呢。比起過去的一千四,等於不算複社的那六百,朝廷實際上還比往屆多錄了一千人。你要喊不公平,覺得朝廷的人會理會我們嗎?”


    “那就這樣算了?”


    那名考生繼續搖著折扇,“新朝不是我們能改變的,隻能是我們適應新朝。如今朝代換了,考試的規則也換了,我們隻能想辦法盡快適應新規則。反正我相信,就算複社的人近水樓台先得月,也沒什麽。反正三年之後,又是一屆科舉。這三年時間,咱們完全可以努力適應新的考試規則,三年之後,咱們都將站在同一位置,到時就各憑本事了。”


    這落榜舉人很灑脫,可其它人未必這樣灑脫,大家心裏總是覺得不甘心,覺得複社的人是做弊者。


    這時,突然一名落榜生員跑了進來,興奮的喊道,“你們聽說沒?”


    “聽說什麽?”


    “陛下剛下旨,說要再舉行一次遺才考試,未中舉的五萬餘落榜科舉生員,還可以再參加一次考試。這次將錄取五千個名額。”


    “五千個名額?”一眾落先秀才們都驚唿起來。


    “難道是五千個副榜鄉貢?”


    從明朝嘉靖時起,朝廷就在每科鄉試的正榜外,以正榜五名錄一名副榜,名為副貢。副榜的副貢生,不能隨舉人參加同赴會試,但可以直接應下屆的鄉試,可以免下科科試考試。


    能夠直接拿到下科鄉試資格,免於和六十萬秀才爭奪六萬鄉試資格名額,這還是很重要的。


    “不是,不是副榜副貢,是考試,五萬餘落榜考生再考一次,選成績最優的五千人錄取。”


    “錄取為舉人?”


    許多落榜秀才已經興奮的站了起來,他們可不管是不是加考考出來的舉人,隻要能中,就好。


    “聽說考中的這五千人,叫同舉人。”


    大家麵麵相覷,隻聽說過同進士,還沒聽過同舉人。每科會試中榜者,頭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稱賜同進士出身。


    現在來一個同舉人,那算不算舉人?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隨舉人參加會試?


    “同舉人不能隨舉人參加這科會試,但能參加下科鄉試。而且,朝廷錄取這五千名同舉人,據說是要送去京師大學進修,然後授官。”


    周圍響起無數的抽氣聲。


    居然入京師大學進修,然後授官,居然有這樣的好事,那就算不能參加會試,也算不得什麽了。


    “快仔細道來,究竟是什麽具體內容?”折扇生員也顧不及搖扇子了,折扇已經被他收了起來,他唿吸急促的問道。


    所謂的遺才考試,就是讓這些鄉試落榜的五萬多人,再考一次,然後差不多十一比一的比率錄取五千人。


    這五千人將被賜予賜同舉人出身,然後他們會被送去京師,進新設立的京師大學進行四年的進修,其中前兩年將在校進修,學習如何為官施政等等,後兩年則為實習。第一年在京師各部衙中充當吏員,第二年則在各省、府的衙門裏充吏聽差辦事。


    總共四年的進修期滿後,所有的同舉人們將被分派往全國各地,先授從九品官,從副鄉長、副鎮長做起。


    他們四年一期滿,就能得到實授從九品,是官不是吏。雖是從最小的鄉鎮長做起,但他們可以按考績升轉,以後升知縣甚至升知府等,都是沒有限製的。並不會如以前那些做了吏的秀才舉人,以後一輩子隻能做吏。


    甚至,朝廷還不限製他們再參加科舉,他們依然可以再參加鄉試。


    “被錄取了,還要在京師大學進修四年?其中兩年還要在京師衙門和地方省府衙門各為吏一年?四年後,還隻能授從九品,從副鄉長做起?”


    好些個剛才興奮萬分的落榜秀才們,這個時候卻又有些失望。


    從九品,副鄉長,這些都讓他們有些猶豫了。


    倒是那個折扇生員,此時卻在凝神思量。他們現在還隻是一個落榜的秀才,按以前的科舉慣例,隻有考中了進士才能做官。少數舉人也能出仕,但得有關係,有路子。不過不是進士出身的官員,前途沒什麽希望。


    舉人出仕,一般都是做些縣教諭、訓導這樣的學官。


    可現在在五萬七千多名鄉試落榜生中取五千人,那就是近十一取一,取中了雖然還要經過四年進修時間,可一出來就是官啊。哪怕從九品,也是官不是吏啊。何況朝廷還不限製他們繼續參加科舉,且這個從九品是能夠往上一直升的。


    官和吏,過去可是如同鴻溝一般不能逾越的。


    折扇秀才想了半天,終於握著扇子在左手掌心裏重重一敲,這麽好的機會,絕不能錯過。


    “各位同年,恕在下告辭,先走一步了。”


    “兄台你去哪?”


    “迴去溫習下功課,準備參加考試。”折扇秀才說完,頭也不迴的就走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明末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