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劉僑談了許久,劉鈞也對京中的朝局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皇上還在等你入宮覲見,我就不多留了,有空來府上吃頓飯,我們再談談。”劉僑望著侄子道,朝中局勢越發的複雜起來,此時不論從哪方麵,他們叔侄兩個都應當更加的親密一些才是。


    送走了劉僑,劉鈞迴到皇上禦賜的鎮南侯府裏。偌大的侯府裏,如今隻住了兄弟劉鍵一人,在年初的會試中,他同樣中取,成了新科進士。他的名次並不低,也是二甲賜進士出身。因為有劉鈞的關係,他也成了庶吉士進了翰林院。


    知道劉鈞迴了京,他早早迴來,兄弟倆做一起聊了會,然後吃了頓便飯。


    親兵捧來蟒袍玉帶,伺候他更衣。


    劉鍵見劉鈞不肯脫掉麻衣,小聲問,“二哥,你入宮見聖,穿這身孝衣合適嗎?”


    “這有什麽不合適的。”


    “白麻網巾總要換下才好,畢竟會露在紗帽外麵,陛見時被皇上看到,是為不敬啊。”


    劉鈞卻揮揮手,“看到也沒什麽,國家以孝治天下,皇上也不能說什麽。”


    白孝衣白麻網巾穿在蟒盤玉帶裏麵,劉鈞就這樣直接入宮陛見。依然是王之心前來接他,兩人並排騎著馬,在大隊禁衛的護衛下前往皇宮。


    王之心是曹化淳的幹兒子,大明的太監算是曆朝中最龐大權利也最大的一群太監,屢屢出現權宦,說到底就是皇帝對朝廷控製力不足,隻得重用這些身邊的太監。而太監一旦得到權力,往往又無監督,加之又多沒有良好的道觀觀和自控力。最終就會*失控,加之文官們向來對他們沒好感,不出事也要攻擊。出事了還要踩幾腳,便得明朝的太監向來名聲不好。


    太監們在宮裏相互依靠。通過收幹兒子來穩固自己的實力,甚至等老了,也有接班人,保自己安養晚年。曹化淳老了,也並不戀棧不去,數次主動乞病歸鄉,今年終於去了南京養老,但也還兼了南京守備太監一職。


    京師這邊。王承恩接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下麵另有四位秉筆太監,但他依然掌握著批紅審核大權。王之心則接了東廠提督之職,雖然權力要次於王之恩,也算是宮中太監中的新貴人物了。


    劉鈞看著王之心,一個很高大魁梧的太監,長的很健壯,皮膚微黑,高鼻子,讓人覺得他可能有些混血。他穿著大紅的蟒袍。披著一件大披風,很是威風。據他從劉僑那得到的情報,這個太監最是好財。在京中的太監中,他也是最有錢之人,據說家財不下百萬兩銀子。不過這人辦事能力不錯,很得曹化淳和崇禎的看重,甚至今年他的子侄還得到了世襲武職的賞賜。


    “勞煩王公公辛苦了。”一麵說,劉鈞一麵隨手遞過去一張銀票。


    王之心笑著接下,飛快的掃了一眼。


    四海銀行的見票即兌的全國通兌五萬塊銀元兌票,王之心臉上的笑容更熱切了,鎮南侯出身果然爽快。之前他就收過好幾次劉鈞派人送去的錢財,可這次一下子五萬塊。還是讓他非常高興。


    “侯爺,您這就太見外了。”王之心道。“幹爹去南京前就仔細交待過我,以後侯爺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一定會認真好的,哪需要這個。”


    “公公何必跟我見外?原來曹公公在京時,該有的孝敬,我一分也不會您的。我比較喜歡交朋友,王公公當不會不給這麵子吧?”


    “侯爺爽快人,這朋友我交定了,以後侯爺有事盡管吩咐。”


    盡管朝臣交給內宦屬於大罪,可如今這大明天下,哪個有點權勢之人,跟宮內沒關係?就算是東林甚至是那些後起的複社,都相當聰明的知道結交內宦為助力。


    王之心帶著劉鈞一路到達禦花園,劉鈞本以為皇上會在禦書房見他,卻沒料到來了這裏。一處優美的荷塘中,有曲折的路直退塘中心的水榭小亭。


    “陛下,鎮南侯求見。”


    亭中,崇禎正與十餘名朝廷重臣一起吃著西瓜,觀賞著池中的金魚。


    新的首輔周延儒、次輔吳甡,另外還有倪元路等四名輔臣,此外還有吏部尚書鄭三俊、兵部尚書傅宗龍、都禦史劉宗周等九卿重臣也全在。


    “臣拜見陛下。”


    崇禎起身上前,親自攙扶起劉鈞。


    他上下打量著劉鈞,“慈燁,轉眼大半年不見,你清瘦了一些。”這時他看到劉鈞蟒袍中的麻衣,“節哀順變。”


    “臣違旨入京,還請陛下降罪。”


    “百善孝為先,國家以孝治天下,侯爺對兩位老師如此至孝,為父豈會降罪,隻感到欣慰。朕在宮中,也接連收到遼南捷報,你出征以來,接連攻破金複蓋諸州,殲滅韃虜數千,解救我大明百姓二十餘萬,勞苦功高,忠勤可嘉。”


    崇禎給劉鈞賜坐。


    周延儒問劉鈞,“侯爺入遼之後一路凱歌高奏,連奪數州之地,形勢喜人,隻是為何又不戰而棄守蓋複二州,又退迴金州呢?為何不趁勝北進?”


    劉鈞抬頭看了眼周延儒,朗聲道,“迴首輔大人,統兵作戰最重要的就是知已知彼,明白形勢。絕不能為一時之勝利而輕敵大意,也不能為一時之敗而氣餒惶惶。某率兵入遼趁敵不備,連破蓋複等地,確實可喜,但並不表示我們就能無視建虜。”


    “作戰,當以保存自己的情況下再求殺敵滅虜,如此,才能長遠,首輔大人你說是嗎?”


    周延儒微微一笑,“我隻是覺得錯失一個擴大勝果的大好機會了。”


    “上次金複蓋之勝,正如一拳打中無備之敵人,雖勝,可拳已用老。適時收迴拳頭,不是消極避戰,而是為了積蓄力量。再打出第二次重拳。目下,我征遼將士正在掃蕩遼東沿海諸島的韃虜,等蕩平沿海外。下階段就將再登陸掃蕩金州至鴨綠江沿岸地區。”


    “飯要一口口吃,仗也要一步步打。積小勝。也能為大勝。”


    這時吳甡開口了,“侯爺說的很有道理,打仗,還得由侯爺這樣戰陣經驗豐富之將帥指揮,我等這般遠在京師又不懂戰陣的外行,就不瞎指揮了。我們做好後勤補給,籌措好糧餉就好了。”


    他這話一出,周延儒臉色難看了幾分。吳甡那番話像是在說自己。可實際上卻是在指責周延儒外行插手內行,瞎指揮。


    可在皇帝麵前,他也不好發怒,隻得一口氣憋在心裏。但對吳甡卻越發的不滿了,自他們入閣以來,這吳甡就處處的跟他對著幹。


    吳甡繼續道,“聽說侯爺此次攻遼,取得如此驕人戰績,皆因憑借西洋火炮之利?據說是侯爺上次東南海上破紅夷之時所得巨艦大炮,那些火炮遠超朝廷的紅夷大炮?”


    劉鈞笑了笑。他就知道朝廷肯定會打這些火炮的主意。


    “朝廷現今所鑄之炮,主要有三種,紅夷大炮、佛郎機炮和將軍炮。這三種炮,紅夷大炮因得自荷蘭人商船沉船上,因之命名紅夷。朝廷所鑄三千斤紅夷炮,其實相當於荷蘭等國之十二磅左右長炮。而西洋各國如今的戰艦上,已經普通使用十八磅甚至是二十四磅乃至於三十二磅的大炮,重達五六千斤,射程更大更遠。”


    劉鈞向著崇禎等人解釋了一下如今各國火炮種類以及口徑規模等,聽的崇禎等人大為驚歎。


    “蓋州城牆用炮隻轟了片刻就倒塌了?”吳甡等驚歎道,他們之前聽到報告。說新式火炮之犀利,都還不太相信。以為是誇張之語。可現在看來,都是真的。


    “如此利器。當給寧錦兵馬裝備。”兵部尚書傅宗龍立即道。


    崇禎望向劉鈞,“繼業,你手裏有多少這種火炮?可否移交一些給寧錦兵馬?”


    “迴陛下,臣手中繳獲自夷人的長炮並不多,而且這種長炮極其沉重,隻適合裝備艦船之上作戰,並不適合陸上運輸,也不適合於守城作戰。因為這種炮彈道直平,長於攻城而拙於守城。”


    “這樣啊!”崇禎拖著著聲音,但明顯並不接受劉鈞的說法。很顯然,在他看來,劉鈞是舍不得拿出這種火炮來了。還不等他在想用什麽辦法讓劉鈞分出一些大炮來,劉鈞又說話了。


    “陛下,臣以為長炮不適合裝備寧錦兵馬,但臣手裏還有一種得至西洋人的大炮,很適合寧錦軍。這種火炮更加輕便,但卻能發射更大的炮彈。比如十寸口徑的攻城大臼炮,配上炮車不過兩千來斤,但卻能將一百斤重的石彈投射一千七百步遠,能夠直接在三裏多外的距離,攻擊到城池之中。”


    “真有如此厲害之物?”崇禎忍不住驚唿。


    一千七百多步的射程,能投一百多斤重的石彈,但大炮卻僅重兩千來斤,就算對火炮不算在行的崇禎和一眾重臣,也都明顯感覺到這種大臼炮似乎更好了。那些長炮動不動五六千斤,移動會十分不變,可兩千多斤的距離,比現在朝廷的紅夷大炮還要輕便,有五六匹馬就能拉的跑。


    “這種臼炮你有多少?”傅宗龍急問。


    “這種炮我手裏倒有幾門,我可以給寧錦拔兩門。”


    “兩門太少了。”


    劉鈞笑笑,“其實這種炮倒也不複雜,如果有足夠的材料,再給我些時間,我當能仿製幾門,但威力可能稍弱。”


    “需要什麽材料,馬上讓工部拔給你,威力弱些也不要緊,多造一些。”崇禎立即下令。


    得了幾門大臼炮,一群人還不滿足,“還有其它什麽厲害的火器嗎?”


    “臣可以從軍中拔出一些佛郎機以及滅虜、虎蹲等炮。”


    “隻有這些小炮嗎?”傅宗龍有些不滿足。


    劉鈞道,“佛郎機等炮雖小,可適合近戰,尤其是發射散彈,殺傷力很強。而且這種火炮輕便,適合機動運輸。也不需要特別培訓炮手,精確度要求也不高,實是殺敵利器。某當初中原剿匪,正是憑此等火器,大破流匪。”


    反正不管他們怎麽說,劉鈞也頂多給些虎蹲佛郎機給關寧軍,再多加幾門臼炮,想要新式的加農炮和榴彈炮、霰榴彈等,想都別想。


    而且這種炮對於炮手要求很高,給了他們炮,沒有好的炮手也是白搭。況且,關寧軍主要是守城,要那些加農炮幹嘛。萬一落到清軍手裏,憑白給自己添堵。而且火炮這種利器,最重要的還是使用,而他相信,寧錦還沒有人懂得如何良好的運用火炮。


    就跟二次鴉片戰爭時一樣,當時虎門等廣東各地沿海炮台裝備數千門火炮,可麵對海上的英*艦時,往往根本沒有瞄準,隻是胡亂的把炮彈都打出去就算了事,純粹是浪費炮彈。


    虎蹲炮等給他們一些倒無所謂,反正一點不出血是不可能的。而如今九頭鳥的炮兵已經基本上可以淘汰虎蹲等小炮了。


    “繼業,如今你控製著遼南金州,還控製了渤海灣沿岸各島,手裏又有一支強大的水師,朝廷呢有一個新計劃,打算從海上運送糧草到寧遠,希望由你派戰船護航,你看有問題嗎?”


    朝廷如今調集十幾萬軍隊入遼,而糧草都需要自關內轉運,從陸路運糧往寧錦,實在是太遙遠了,運的少還慢。


    “海運糧草,是李卿去世前上的最後一道奏折。”崇禎說道。


    從山東海運糧草到寧錦,並不是什麽創舉,當年李長庚還在朝為戶部尚書的時候,就曾經主持從海上運糧餉去遼東。


    現在朝廷很多運往關外的糧草其實都是從東南轉而來,先運到京師,再運往寧錦。李長庚去世前再次奏請,直接把東南的糧食運往山東登州,然後從那裏船運出海,在北洋水師的護衛之下,從海上直接運往寧遠。省時省力還節省錢糧。


    對這個任務,劉鈞沒有拒絕的接下了。


    崇禎親自給劉鈞拿了一片西瓜,這番動作,讓周延儒吳甡等重臣都看在眼裏,都意識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對於這位義子的恩寵,遠超於他們的想象。梅李二輔臣離世,鎮南海不但沒失勢,反而越發的得寵了。


    “皇後和太子他們知道你迴來,也等著見你呢。你先去拜見皇後和太子他們,一會留在宮裏咱們一家吃頓團圓飯,在京裏好好休息幾天再迴遼南去。遼南幾萬大軍還等著你主持呢,朕就不多留你。”


    劉鈞聽了隻得點頭,有太監過來,他便告辭離開,去拜見皇後和太子。(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明末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