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有河,屋後有山。
劉家的宅院坐落在西灣村的東頭,而整個西灣村卻坐落在一片山與水之間的稻田邊。
村子依山傍水,守著縣前河的渡口,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集市,西灣村也因此稱為西灣集西灣鎮,村中擁有一條十字街道,商鋪遍立兩邊。
有著這樣的條件,西灣村人大多家境不錯。
天光未曉,晨風清冷。
劉軍在劉家門口的曬場上慢慢繞著步,心裏在消化著昨晚上接收的那無數紛雜記憶。他穿越了,雖然有些匪夷所思,可事實就是如此。
不是真人秀不是夢也不是惡作劇,一切因為他昨夜拿著銅鏡照了半天,雖然有些模糊,可依然讓他看明白了,這根本就不是他。或者說,他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他了。
劉軍本是個八零後,出生於江南的一個貧窮農民家庭之中,打小的記憶就是窮,除了能吃飽飯,小時甚至常年穿著補丁衣服,還多是表哥們穿剩下送給他的。
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加上挨著江邊,十年中倒有九年必發大水,一發水不但田地被淹,甚至房屋都淹沒於水中,一家人隻得住到村頭那片高地的倉庫中去。
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父親經常騎著那破自行車到處去親戚家借錢,有時為了一兩百塊錢的學費或醫藥費,得把親戚家跑遍才能借夠錢。
劉軍後來勉強高中畢業,就沒有再讀下去了,雖然那時他也考上了個普通大學,但家中根本無力供養。姐姐初中畢業成績優秀,可最後卻去讀了師範,隻為少讀幾年且師範生畢業後能當老師賺錢。
高中畢業後他應召入伍當了兵,一當就是七年。新兵訓練結束下到連隊後,他就給連長帶孩子,一帶兩年。然後又給營長當司機,又當了三年,後來提了士官當了兩年班長,再後來就提不了幹而退伍了。
退伍後他在商場當過保安,夜場看過場子,還給老板當過保鏢,最後自己開出租車,收廢品,直到後來有了一個自己的廢品收購站,然後生意漸上軌道,身家數千萬,成了鄉代表,縣委員,在小小的縣城也算是一個人物,然後去參加一個王老五的相親活動時出了意外,然後到了這大明朝。
後半夜的時候頭疼了許久,然後無數的記憶出現在腦中,似乎就是這具身體原主人的記憶。劉軍,劉鈞,兩人名字念起來差不多,後世他是一個三十五歲的鑽石王老五,而這世的劉鈞,卻才剛二十歲,身高六尺有餘,比後世的他還略高一些,但身體很強健,並沒有他印象中明清時百姓瘦弱不堪的樣子。
從現在起,自己不再是劉軍,而是劉鈞了,大明朝崇禎末世時的武生劉鈞。
天才剛破曉,可卻已經有早起的孩童牽著牛去放牛,一些起的更早的村民甚至已經從地裏走了一圈迴來,一些婦女也提著菜籃子從菜地裏采摘了新鮮的蔬菜迴來。
他們路過劉家門前時,看著劉鈞發著愣,都還跟他打招唿。
“二楞子,幾時迴來哩,好久沒看到你了啊。”村西的胖嬸笑著打招唿,還給他遞了一根剛從菜園裏采摘的頂花帶刺沾著露水的黃瓜。
“才迴來呢,這菜鮮嫩。”劉鈞接過胖嬸的黃瓜,笑著迴道。
一會村裏私塾的先生背著手走了過來,看到他也上前招唿,“鈞哥兒,有出息了啊,如今已經是衛武學的武生,得授衣巾,享受優免雜泛雜役,說來已經是個武秀才了。怎麽樣,這次迴來是不是打算好好提前準備下,等過些日子參加武舉科試,拿下鄉試資格去考武舉人啊。”
這個趙先生在村私塾裏的老先生了,當初劉鈞就也是在他門下啟蒙進學的,趙老先生是個老秀才,可惜多年不中舉人,便一直安心的教書育人了。劉鈞的老爹劉修,跟趙老先生是同行,也是個老秀才,同樣在村塾中教書。
趙秀才一說,劉鈞才想起自己如今身份還是個武生。
一般的生員專指府州縣學的生員,也就是儒學的學生,明代是科舉加學校製度,府州縣學是官學,並不是人人可以讀的,必須得考中了秀才後才能進學,而且縣州府學之間也不是上下級,秀才們不須從縣學讀到州學再到府學,他們不是上下而是平行,一般來說,秀才們進學後,除了中舉和入貢外,一般並不會畢業,而是在官學裏掛名一輩子。
當然,秀才也不是終身的,他們還得參加學校的月考季考,還有學政主持歲考。尤其是歲考,考試結果分為六等,如果秀才考了個六等,那就將被剝奪秀才功名衣巾。
劉鈞的老爹劉修是個老秀才,而且還是個食廩秀才,每月還能領六鬥米,不過他平時也就是在學校掛個名,隻有當月考季考歲考的時候才會迴學校參加考試,平時並不用呆在學校裏,可以有自己的工作。
而劉鈞這個武生,則是武學裏的學生,叫武生,但並不是武秀才。因為有明一代,雖有武舉,但開科時間不固定,且向來隻有鄉試和會試,因此有武舉人和武進士,卻沒有武秀才武童生。甚至大明朝在崇禎四年以前還從不曾有過殿試,沒有武狀元,直到崇禎四年才開了殿試,點選了武狀元。
不過朝廷大辦儒學之際,也在南北兩京和各地衛所建立了武學,以招收那些年輕的武官和那些世襲武官的年輕應襲子弟入學。
武學的武生擁有參加武科舉科試的資格,武舉科試,和文舉科試一樣,都是鄉試的一個資格考試。
大明不論是文生員還是武生員數量都十分龐大,但每年的鄉試的參加名額都是有限製的,文舉各省鄉試的參考生員名額大約有四到五千,而武舉各省鄉試參考武生名額隻有千餘左右。
可大明朝此時全國的秀才數量已經達到了六十餘萬的海量數字,因此就得要在鄉試前舉行一場科試定資格名額。隻有前一二等和第三等的前五名,才能參加當年的鄉試。
六十萬秀才中最後大約隻有兩萬左右有資格參加鄉試,去爭奪大約兩千個左右的舉人名額,最後的會試中,大約四五千左右的舉人,去爭奪三百個進士名額,然後三百個進士再爭奪十幾個的庶吉士名額。
武科試的錄取率稍高些,可同樣是百裏挑一。
劉鈞現在就是黃州衛武學的一名武生,而今年就是鄉試之年,明年是會試之年,今年的科試馬上就要開始了,趙秀才便以為劉軍這個時候從府城迴來,是要來靜心準備的。
劉鈞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實際上他雖然繼承了劉鈞的不少記憶,可也隻是部份記憶而已,而且他現在還有些暈頭轉向的,讓他去參加明朝的科舉,哪怕是武舉,這也有些太過扯淡了。而據他得到的記憶,明代的武舉,其實也還是以考文為主,甚至武舉會試還有特別規定,先考策論,如果成績不合格,甚至都沒資格下場考弓馬。
讓他去考古代的什麽行軍布陣,旗號鼓令,各種兵書戰策,那真是為難死他了。幸好,劉家的家境還算不錯,起碼不是一睜眼醒來,發現自己家徒四壁,連隔夜糧都沒有的赤貧百姓家中。
武生,雖不是秀才,那也是有生員衣巾,和秀才享受同等待遇,可以見官不跪,還能優免本戶二丁差役的特權的。
“哥哥,吃飯了。”寶兒站在大門口,遠遠的喊道。
丫環叫少主人哥哥,劉鈞也是醉了。
一開始,他還以為這丫頭是他妹妹呢。
不過整合了劉鈞的記憶後他才知道,原來明朝本來是不允許普通平民擁有奴隸的,就跟早先不允許普通百姓穿靴子,不允許商人穿絲綢一樣。不過漸漸的,就變了。
不允許普通百姓擁有奴隸,那就換個名稱,以養子養女的名義蓄奴,反正一樣是簽賣身契約的,隻不過原來是賣身為奴,如今則是為養子養女。不過既然是以養子養女名義,在家中的稱唿也當然得改。
丫環奴仆們便隨著主人家的子女稱唿主人們,喊主人叫爹,喊主母叫娘,喊公子們叫哥哥,喊姑娘們叫姐。
習慣了就好,劉鈞對自己說,然後揮了揮手,示意自己聽到了,一麵緩緩向家中走去。
五月的早晨涼爽無比,緊挨著縣前河北岸,佇立著劉家的那幢青磚綠瓦老宅,它麵闊三間,依次為前廳、天井、後堂。
正門高懸著劉氏二字石刻匾額,門樓額坊上還雕有八仙朝聖。
劉家的宅院高牆封閉自成一體,馬頭翹角錯落有致,白牆黛瓦典雅大方,處處體現出明清時代荊楚的建築風格。房子外觀青磚門頭,磚雕鏤窗,木雕楹柱。還有以暗八仙、吉祥草、山水畫、百鳥圖相組合的各種彩繪,讓這建築更添幾分美輪美奐。
這座宅子處處體現出主人家的不同一般,富貴裏透著一股優雅,不是那種鄉下土地主的感覺,而是一種低調的典雅,帶著幾分儒雅文化氣息。
宅院門廳前有鏤空雕花門樓,門廳內有格扇屏風。
而在開井兩側的廂房外牆更有活靈活現的獅頭柱透過著十分的精巧。
天井周邊看枋設有垂花柱,垂花柱頭還雕有獅、象、麒麟等祥獸,柱底雕有花籃和燈籠,柱間雕有神話、戲劇故事和別致的花罩裝飾,華貴典雅。二層環廊處設“美人靠”。
後堂內的鵝頸軒、方形藻井、如意軒、額枋及斜撐都有壽山福海等曆史傳說故事的單麵透雕,耐人尋味。
堂內不設立柱,整個空間寬敞明亮,讓劉軍看的是流連忘返,有種時空錯亂之感。
而劉家大門前約二十步外,還有一株大約五六丈高的青檀樹,樹圍足需兩三人合抱,茂盛的樹冠張開更是有七八丈。
在這樹下還立著三隻巨大的石碾盤,每隻碾盤周長皆達兩丈餘,直徑近六尺餘,厚重也接近兩尺,與之相伴的石滾立在石碾一側。
光看劉家的宅院就知道,劉家的家境還是不錯的,家裏有劉修和劉鈞一文一武兩生員,劉家算是最底層的士紳階層,家裏有房還有百來畝地,不過地都交給佃農耕種,劉家自己並生耕種,隻按期收租即可。
不過劉家在西灣集上,卻也隻算是中等人家而已。西灣集一個大集,戶口過千,許多地主富商家財數萬甚至數十萬兩銀。
劉鈞一進門,就看到五歲的侄子劉洪正站在天井邊一少、婦麵前搖頭晃腦的背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跆,事前定則……事前定則……不……”
少-婦穿著對襟的窄袖羅衫與貼身的百褶裙,修長苗條而又凹凸有致,處處透著股成熟的豐韻,鵝長臉蛋上,柳眉杏眼櫻桃小嘴,烏黑的秀發挽了一個墜馬髻斜斜梳在腦後一側。少-婦聽到他背不下去,立即杏眼圓睜,“再不出來,今天就別想出去玩了,整天貪玩不求上進。”
“大嫂,洪兒還小,莫要過於苛求了。這年紀讀百家姓千字文都差不多,你讓他讀論語都是嚴格了,何況還是禮記中庸呢。”劉鈞走上前去,對著這美麗的少-婦人笑道。
“唉,你們啊,總這麽寵著他,他越發的不上進了。”少-婦薄做嗔狀,瞪了劉鈞一眼,又道,“你也是的,這麽大個人了,這兩年一年難得迴次家,一迴來立即就跟過去那些狐朋狗友喝了個酩酊大醉,也不顧惜下身體。就算酒不要錢,可身體卻是自己的,怎麽樣,現在好點了吧。”
“嗯。好多了。”劉鈞對這漂亮嫂子的關心有些感覺吃不消,連忙邊迴話邊往裏走。
(新書急需支持,請大家幫忙點擊收藏投推薦票票!謝謝大家!)
劉家的宅院坐落在西灣村的東頭,而整個西灣村卻坐落在一片山與水之間的稻田邊。
村子依山傍水,守著縣前河的渡口,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集市,西灣村也因此稱為西灣集西灣鎮,村中擁有一條十字街道,商鋪遍立兩邊。
有著這樣的條件,西灣村人大多家境不錯。
天光未曉,晨風清冷。
劉軍在劉家門口的曬場上慢慢繞著步,心裏在消化著昨晚上接收的那無數紛雜記憶。他穿越了,雖然有些匪夷所思,可事實就是如此。
不是真人秀不是夢也不是惡作劇,一切因為他昨夜拿著銅鏡照了半天,雖然有些模糊,可依然讓他看明白了,這根本就不是他。或者說,他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他了。
劉軍本是個八零後,出生於江南的一個貧窮農民家庭之中,打小的記憶就是窮,除了能吃飽飯,小時甚至常年穿著補丁衣服,還多是表哥們穿剩下送給他的。
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加上挨著江邊,十年中倒有九年必發大水,一發水不但田地被淹,甚至房屋都淹沒於水中,一家人隻得住到村頭那片高地的倉庫中去。
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父親經常騎著那破自行車到處去親戚家借錢,有時為了一兩百塊錢的學費或醫藥費,得把親戚家跑遍才能借夠錢。
劉軍後來勉強高中畢業,就沒有再讀下去了,雖然那時他也考上了個普通大學,但家中根本無力供養。姐姐初中畢業成績優秀,可最後卻去讀了師範,隻為少讀幾年且師範生畢業後能當老師賺錢。
高中畢業後他應召入伍當了兵,一當就是七年。新兵訓練結束下到連隊後,他就給連長帶孩子,一帶兩年。然後又給營長當司機,又當了三年,後來提了士官當了兩年班長,再後來就提不了幹而退伍了。
退伍後他在商場當過保安,夜場看過場子,還給老板當過保鏢,最後自己開出租車,收廢品,直到後來有了一個自己的廢品收購站,然後生意漸上軌道,身家數千萬,成了鄉代表,縣委員,在小小的縣城也算是一個人物,然後去參加一個王老五的相親活動時出了意外,然後到了這大明朝。
後半夜的時候頭疼了許久,然後無數的記憶出現在腦中,似乎就是這具身體原主人的記憶。劉軍,劉鈞,兩人名字念起來差不多,後世他是一個三十五歲的鑽石王老五,而這世的劉鈞,卻才剛二十歲,身高六尺有餘,比後世的他還略高一些,但身體很強健,並沒有他印象中明清時百姓瘦弱不堪的樣子。
從現在起,自己不再是劉軍,而是劉鈞了,大明朝崇禎末世時的武生劉鈞。
天才剛破曉,可卻已經有早起的孩童牽著牛去放牛,一些起的更早的村民甚至已經從地裏走了一圈迴來,一些婦女也提著菜籃子從菜地裏采摘了新鮮的蔬菜迴來。
他們路過劉家門前時,看著劉鈞發著愣,都還跟他打招唿。
“二楞子,幾時迴來哩,好久沒看到你了啊。”村西的胖嬸笑著打招唿,還給他遞了一根剛從菜園裏采摘的頂花帶刺沾著露水的黃瓜。
“才迴來呢,這菜鮮嫩。”劉鈞接過胖嬸的黃瓜,笑著迴道。
一會村裏私塾的先生背著手走了過來,看到他也上前招唿,“鈞哥兒,有出息了啊,如今已經是衛武學的武生,得授衣巾,享受優免雜泛雜役,說來已經是個武秀才了。怎麽樣,這次迴來是不是打算好好提前準備下,等過些日子參加武舉科試,拿下鄉試資格去考武舉人啊。”
這個趙先生在村私塾裏的老先生了,當初劉鈞就也是在他門下啟蒙進學的,趙老先生是個老秀才,可惜多年不中舉人,便一直安心的教書育人了。劉鈞的老爹劉修,跟趙老先生是同行,也是個老秀才,同樣在村塾中教書。
趙秀才一說,劉鈞才想起自己如今身份還是個武生。
一般的生員專指府州縣學的生員,也就是儒學的學生,明代是科舉加學校製度,府州縣學是官學,並不是人人可以讀的,必須得考中了秀才後才能進學,而且縣州府學之間也不是上下級,秀才們不須從縣學讀到州學再到府學,他們不是上下而是平行,一般來說,秀才們進學後,除了中舉和入貢外,一般並不會畢業,而是在官學裏掛名一輩子。
當然,秀才也不是終身的,他們還得參加學校的月考季考,還有學政主持歲考。尤其是歲考,考試結果分為六等,如果秀才考了個六等,那就將被剝奪秀才功名衣巾。
劉鈞的老爹劉修是個老秀才,而且還是個食廩秀才,每月還能領六鬥米,不過他平時也就是在學校掛個名,隻有當月考季考歲考的時候才會迴學校參加考試,平時並不用呆在學校裏,可以有自己的工作。
而劉鈞這個武生,則是武學裏的學生,叫武生,但並不是武秀才。因為有明一代,雖有武舉,但開科時間不固定,且向來隻有鄉試和會試,因此有武舉人和武進士,卻沒有武秀才武童生。甚至大明朝在崇禎四年以前還從不曾有過殿試,沒有武狀元,直到崇禎四年才開了殿試,點選了武狀元。
不過朝廷大辦儒學之際,也在南北兩京和各地衛所建立了武學,以招收那些年輕的武官和那些世襲武官的年輕應襲子弟入學。
武學的武生擁有參加武科舉科試的資格,武舉科試,和文舉科試一樣,都是鄉試的一個資格考試。
大明不論是文生員還是武生員數量都十分龐大,但每年的鄉試的參加名額都是有限製的,文舉各省鄉試的參考生員名額大約有四到五千,而武舉各省鄉試參考武生名額隻有千餘左右。
可大明朝此時全國的秀才數量已經達到了六十餘萬的海量數字,因此就得要在鄉試前舉行一場科試定資格名額。隻有前一二等和第三等的前五名,才能參加當年的鄉試。
六十萬秀才中最後大約隻有兩萬左右有資格參加鄉試,去爭奪大約兩千個左右的舉人名額,最後的會試中,大約四五千左右的舉人,去爭奪三百個進士名額,然後三百個進士再爭奪十幾個的庶吉士名額。
武科試的錄取率稍高些,可同樣是百裏挑一。
劉鈞現在就是黃州衛武學的一名武生,而今年就是鄉試之年,明年是會試之年,今年的科試馬上就要開始了,趙秀才便以為劉軍這個時候從府城迴來,是要來靜心準備的。
劉鈞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實際上他雖然繼承了劉鈞的不少記憶,可也隻是部份記憶而已,而且他現在還有些暈頭轉向的,讓他去參加明朝的科舉,哪怕是武舉,這也有些太過扯淡了。而據他得到的記憶,明代的武舉,其實也還是以考文為主,甚至武舉會試還有特別規定,先考策論,如果成績不合格,甚至都沒資格下場考弓馬。
讓他去考古代的什麽行軍布陣,旗號鼓令,各種兵書戰策,那真是為難死他了。幸好,劉家的家境還算不錯,起碼不是一睜眼醒來,發現自己家徒四壁,連隔夜糧都沒有的赤貧百姓家中。
武生,雖不是秀才,那也是有生員衣巾,和秀才享受同等待遇,可以見官不跪,還能優免本戶二丁差役的特權的。
“哥哥,吃飯了。”寶兒站在大門口,遠遠的喊道。
丫環叫少主人哥哥,劉鈞也是醉了。
一開始,他還以為這丫頭是他妹妹呢。
不過整合了劉鈞的記憶後他才知道,原來明朝本來是不允許普通平民擁有奴隸的,就跟早先不允許普通百姓穿靴子,不允許商人穿絲綢一樣。不過漸漸的,就變了。
不允許普通百姓擁有奴隸,那就換個名稱,以養子養女的名義蓄奴,反正一樣是簽賣身契約的,隻不過原來是賣身為奴,如今則是為養子養女。不過既然是以養子養女名義,在家中的稱唿也當然得改。
丫環奴仆們便隨著主人家的子女稱唿主人們,喊主人叫爹,喊主母叫娘,喊公子們叫哥哥,喊姑娘們叫姐。
習慣了就好,劉鈞對自己說,然後揮了揮手,示意自己聽到了,一麵緩緩向家中走去。
五月的早晨涼爽無比,緊挨著縣前河北岸,佇立著劉家的那幢青磚綠瓦老宅,它麵闊三間,依次為前廳、天井、後堂。
正門高懸著劉氏二字石刻匾額,門樓額坊上還雕有八仙朝聖。
劉家的宅院高牆封閉自成一體,馬頭翹角錯落有致,白牆黛瓦典雅大方,處處體現出明清時代荊楚的建築風格。房子外觀青磚門頭,磚雕鏤窗,木雕楹柱。還有以暗八仙、吉祥草、山水畫、百鳥圖相組合的各種彩繪,讓這建築更添幾分美輪美奐。
這座宅子處處體現出主人家的不同一般,富貴裏透著一股優雅,不是那種鄉下土地主的感覺,而是一種低調的典雅,帶著幾分儒雅文化氣息。
宅院門廳前有鏤空雕花門樓,門廳內有格扇屏風。
而在開井兩側的廂房外牆更有活靈活現的獅頭柱透過著十分的精巧。
天井周邊看枋設有垂花柱,垂花柱頭還雕有獅、象、麒麟等祥獸,柱底雕有花籃和燈籠,柱間雕有神話、戲劇故事和別致的花罩裝飾,華貴典雅。二層環廊處設“美人靠”。
後堂內的鵝頸軒、方形藻井、如意軒、額枋及斜撐都有壽山福海等曆史傳說故事的單麵透雕,耐人尋味。
堂內不設立柱,整個空間寬敞明亮,讓劉軍看的是流連忘返,有種時空錯亂之感。
而劉家大門前約二十步外,還有一株大約五六丈高的青檀樹,樹圍足需兩三人合抱,茂盛的樹冠張開更是有七八丈。
在這樹下還立著三隻巨大的石碾盤,每隻碾盤周長皆達兩丈餘,直徑近六尺餘,厚重也接近兩尺,與之相伴的石滾立在石碾一側。
光看劉家的宅院就知道,劉家的家境還是不錯的,家裏有劉修和劉鈞一文一武兩生員,劉家算是最底層的士紳階層,家裏有房還有百來畝地,不過地都交給佃農耕種,劉家自己並生耕種,隻按期收租即可。
不過劉家在西灣集上,卻也隻算是中等人家而已。西灣集一個大集,戶口過千,許多地主富商家財數萬甚至數十萬兩銀。
劉鈞一進門,就看到五歲的侄子劉洪正站在天井邊一少、婦麵前搖頭晃腦的背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跆,事前定則……事前定則……不……”
少-婦穿著對襟的窄袖羅衫與貼身的百褶裙,修長苗條而又凹凸有致,處處透著股成熟的豐韻,鵝長臉蛋上,柳眉杏眼櫻桃小嘴,烏黑的秀發挽了一個墜馬髻斜斜梳在腦後一側。少-婦聽到他背不下去,立即杏眼圓睜,“再不出來,今天就別想出去玩了,整天貪玩不求上進。”
“大嫂,洪兒還小,莫要過於苛求了。這年紀讀百家姓千字文都差不多,你讓他讀論語都是嚴格了,何況還是禮記中庸呢。”劉鈞走上前去,對著這美麗的少-婦人笑道。
“唉,你們啊,總這麽寵著他,他越發的不上進了。”少-婦薄做嗔狀,瞪了劉鈞一眼,又道,“你也是的,這麽大個人了,這兩年一年難得迴次家,一迴來立即就跟過去那些狐朋狗友喝了個酩酊大醉,也不顧惜下身體。就算酒不要錢,可身體卻是自己的,怎麽樣,現在好點了吧。”
“嗯。好多了。”劉鈞對這漂亮嫂子的關心有些感覺吃不消,連忙邊迴話邊往裏走。
(新書急需支持,請大家幫忙點擊收藏投推薦票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