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道,“因為食屍鬼母樹在開花之前,是沒有靈智的,一旦開花,便會生出靈智,靈智一旦生成,它就會把自己的藤蔓,順著沙地伸展到地表以上。在夜晚,食屍鬼母樹的藤蔓會發出光亮,吸引生物靠近,一旦有生物靠近,就會被藤蔓抓住,並帶入地下進行改造。”
“改造?”這個詞兒可真有一點另類。
“沒錯,就是改造。食屍鬼母樹會把帶入地下的生物改造成傀儡,然後再釋放出去,利用這個傀儡,吸引更多的生物靠近,最後用更多的藤蔓,將被引來的生物全部卷入地下。這些生物有一部分,會變成養料,供食屍鬼母樹吸收,而另一部分,則會繼續變成傀儡,去引誘更多的目標。”
聽到這裏,我不由咂舌,“這食屍鬼母樹也太尿性了,照它這麽玩下去,方圓幾百裏甚至上千裏的生物,最後豈不是都會變成它的口糧……”
姑姑笑了笑,道,“食屍鬼母樹的危害,遠遠不止如此。這種妖樹的本性十分貪婪,即使它們用不到那麽多養料,也會無限製的儲存,要是沒人阻止它們的話,它們是不會停手的。”
“我靠,厲害了……”我不由感歎了一句,突然反映過來,姑姑說了半天,也隻是說的食屍鬼母樹,對食屍鬼,卻是隻字未提,於是便將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
姑姑笑了一下,對我說,“我正要跟你說食屍鬼的事,你倒是蠻急的嘛。”
我嘿嘿一笑,讓姑姑快說。
姑姑點點頭,道,“你所見到的食屍鬼,應該是全身漆黑,體表的皮膚如同鱗甲一般,刀槍不入,對吧?”
“對,沒錯,就是那樣。”
姑姑“嗯”了一聲,然後說道,“食屍鬼的前身,其實就是食屍鬼母樹儲備的養料。之前我跟你說過,食屍鬼母樹的性情十分貪婪,即使用不到那麽多養料,也會無休止的儲存,因為它可以將這些養料,轉化成它的士兵,這便是它自保和攻擊其他生物的手段。”
聽完姑姑的話,我沉思了片刻,問道,“食屍鬼母樹儲存的這些養料,在沒被吸收之前,或是被變成食屍鬼之前,都是活著的對嗎?”
姑姑想了想,給出一個並不算肯定的答案,“應該都是活著的。”
“我還有個事想不明白,這些食屍鬼出現的時間,一般都在半個小時左右,也就是半個時辰的一半,這段時間過後,食屍鬼便不會在出現了,這又是為什麽?”
姑姑聽到我的問題,笑了,“這麽簡單的問題,你居然沒想到嗎?”
我搖了搖頭,表示想不到。
“你們人類有一句話,叫做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說得一點不假。食屍鬼體表的鱗甲,你覺得是什麽?”
“這……我不知道。”
“是食屍鬼母樹自身分泌出的一種毒液,但這種毒液不是無窮無盡的,可能每天隻能生產一定的數量,所以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
“這麽說來,難道食屍鬼的出現,並不是時間問題,而是數量問題?”
“沒錯,就是這樣。”
“那食屍鬼的進化……也就是它們會越來越強……”
“這個問題我想不用我說,你自己也能想到了吧?”姑姑淡淡一笑。
我點了點頭,食屍鬼母樹吸食養料,不斷壯大自身,所產生的毒液,自然也會有所增強,所以食屍鬼才會越來越難殺……
隨著跟姑姑的不斷交談,有關於食屍鬼的疑惑,也都一點點全被解開,看來這一趟畫中世界果然沒有白來,收獲還真是不少。
“姑姑,既然你這麽了解食屍鬼母樹,有沒有辦法消滅它?”了解完食屍鬼母樹的來曆,接下來就是該想辦法消滅它了,並且除了消滅它之外,最好能把那些還沒被吸收、或是轉化成食屍鬼的人給救出來。
姑姑聞言,沉思了良久,說道,“食屍鬼母樹最懼日光,可是它深埋地下,想要用日光來對付它,顯然不太現實,記得在我沒離開西域之前,隻有一棵食屍鬼母樹作亂,當時死了很多人,才把食屍鬼母樹消滅。而現在,同時有七處地點出現食屍鬼,這就意味著地下埋藏了七棵食屍鬼母樹,你想要把它們全部消滅,難度很大,除非……”
“除非什麽?”
“除非你能找到西域火龍油。”
“西域火龍油?”我微微皺起眉頭,這種東西聽起來很耳熟,怎麽好像在哪裏聽過似的……
我努力在腦中迴想,到底是在什麽地方聽過西域火龍油這種東西。
腦中靈光一閃,突然被我想到,原來這西域火龍油,是我在一本盜墓小說裏聽到過的,本以為是作者杜撰出來的,難不成真有這種東西?
我把我所了解的西域火龍油,跟姑姑說了一下,問她是不是這種東西,姑姑卻笑著搖頭,告訴並不是。“你所說的西域火龍油,我並不知道是什麽,我跟你說的西域火龍油,是用西域特有的火龍內髒,熬煉出來的,此油至熱至陽,用來對付食屍鬼母樹,效果極佳,上一次食屍鬼母樹作亂,最後就是被西域火龍油消滅的。”
“這麽牛逼……在哪可以找到這種油?”
姑姑沉吟了片刻,道,“想找油,應該是不太可能,你隻能去尋找西域火龍,將其殺死後,親自熬煉出油。”
我頓時有些無語,對姑姑說,“可是我長這麽大,都沒聽說過西域火龍這種生物,去哪找啊?”
姑姑道,“想要找到西域火龍,首先你要找到沙漠中的地下河,它們隻生活在地下河的最深處,極陰極寒之地。”
“極陰極寒之地……”我喃喃重複了一遍,開始還以為姑姑在耍我,讓我去極陰極寒之地找“火龍”,後來仔細一合計,物極必反,也許隻有在極陰極寒之地,才能夠找到這種至熱至陽的生物。
“你找個東西記一下,我把煉製火龍油的方法告訴你。”
“嗯。”我衝姑姑點了點頭,打算從背包裏拿出紙筆,突然想到我有手機,為什麽要用紙筆那麽麻煩?
於是開了一條記事,姑姑一邊說,我一邊記錄。
本書來自
“改造?”這個詞兒可真有一點另類。
“沒錯,就是改造。食屍鬼母樹會把帶入地下的生物改造成傀儡,然後再釋放出去,利用這個傀儡,吸引更多的生物靠近,最後用更多的藤蔓,將被引來的生物全部卷入地下。這些生物有一部分,會變成養料,供食屍鬼母樹吸收,而另一部分,則會繼續變成傀儡,去引誘更多的目標。”
聽到這裏,我不由咂舌,“這食屍鬼母樹也太尿性了,照它這麽玩下去,方圓幾百裏甚至上千裏的生物,最後豈不是都會變成它的口糧……”
姑姑笑了笑,道,“食屍鬼母樹的危害,遠遠不止如此。這種妖樹的本性十分貪婪,即使它們用不到那麽多養料,也會無限製的儲存,要是沒人阻止它們的話,它們是不會停手的。”
“我靠,厲害了……”我不由感歎了一句,突然反映過來,姑姑說了半天,也隻是說的食屍鬼母樹,對食屍鬼,卻是隻字未提,於是便將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
姑姑笑了一下,對我說,“我正要跟你說食屍鬼的事,你倒是蠻急的嘛。”
我嘿嘿一笑,讓姑姑快說。
姑姑點點頭,道,“你所見到的食屍鬼,應該是全身漆黑,體表的皮膚如同鱗甲一般,刀槍不入,對吧?”
“對,沒錯,就是那樣。”
姑姑“嗯”了一聲,然後說道,“食屍鬼的前身,其實就是食屍鬼母樹儲備的養料。之前我跟你說過,食屍鬼母樹的性情十分貪婪,即使用不到那麽多養料,也會無休止的儲存,因為它可以將這些養料,轉化成它的士兵,這便是它自保和攻擊其他生物的手段。”
聽完姑姑的話,我沉思了片刻,問道,“食屍鬼母樹儲存的這些養料,在沒被吸收之前,或是被變成食屍鬼之前,都是活著的對嗎?”
姑姑想了想,給出一個並不算肯定的答案,“應該都是活著的。”
“我還有個事想不明白,這些食屍鬼出現的時間,一般都在半個小時左右,也就是半個時辰的一半,這段時間過後,食屍鬼便不會在出現了,這又是為什麽?”
姑姑聽到我的問題,笑了,“這麽簡單的問題,你居然沒想到嗎?”
我搖了搖頭,表示想不到。
“你們人類有一句話,叫做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說得一點不假。食屍鬼體表的鱗甲,你覺得是什麽?”
“這……我不知道。”
“是食屍鬼母樹自身分泌出的一種毒液,但這種毒液不是無窮無盡的,可能每天隻能生產一定的數量,所以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
“這麽說來,難道食屍鬼的出現,並不是時間問題,而是數量問題?”
“沒錯,就是這樣。”
“那食屍鬼的進化……也就是它們會越來越強……”
“這個問題我想不用我說,你自己也能想到了吧?”姑姑淡淡一笑。
我點了點頭,食屍鬼母樹吸食養料,不斷壯大自身,所產生的毒液,自然也會有所增強,所以食屍鬼才會越來越難殺……
隨著跟姑姑的不斷交談,有關於食屍鬼的疑惑,也都一點點全被解開,看來這一趟畫中世界果然沒有白來,收獲還真是不少。
“姑姑,既然你這麽了解食屍鬼母樹,有沒有辦法消滅它?”了解完食屍鬼母樹的來曆,接下來就是該想辦法消滅它了,並且除了消滅它之外,最好能把那些還沒被吸收、或是轉化成食屍鬼的人給救出來。
姑姑聞言,沉思了良久,說道,“食屍鬼母樹最懼日光,可是它深埋地下,想要用日光來對付它,顯然不太現實,記得在我沒離開西域之前,隻有一棵食屍鬼母樹作亂,當時死了很多人,才把食屍鬼母樹消滅。而現在,同時有七處地點出現食屍鬼,這就意味著地下埋藏了七棵食屍鬼母樹,你想要把它們全部消滅,難度很大,除非……”
“除非什麽?”
“除非你能找到西域火龍油。”
“西域火龍油?”我微微皺起眉頭,這種東西聽起來很耳熟,怎麽好像在哪裏聽過似的……
我努力在腦中迴想,到底是在什麽地方聽過西域火龍油這種東西。
腦中靈光一閃,突然被我想到,原來這西域火龍油,是我在一本盜墓小說裏聽到過的,本以為是作者杜撰出來的,難不成真有這種東西?
我把我所了解的西域火龍油,跟姑姑說了一下,問她是不是這種東西,姑姑卻笑著搖頭,告訴並不是。“你所說的西域火龍油,我並不知道是什麽,我跟你說的西域火龍油,是用西域特有的火龍內髒,熬煉出來的,此油至熱至陽,用來對付食屍鬼母樹,效果極佳,上一次食屍鬼母樹作亂,最後就是被西域火龍油消滅的。”
“這麽牛逼……在哪可以找到這種油?”
姑姑沉吟了片刻,道,“想找油,應該是不太可能,你隻能去尋找西域火龍,將其殺死後,親自熬煉出油。”
我頓時有些無語,對姑姑說,“可是我長這麽大,都沒聽說過西域火龍這種生物,去哪找啊?”
姑姑道,“想要找到西域火龍,首先你要找到沙漠中的地下河,它們隻生活在地下河的最深處,極陰極寒之地。”
“極陰極寒之地……”我喃喃重複了一遍,開始還以為姑姑在耍我,讓我去極陰極寒之地找“火龍”,後來仔細一合計,物極必反,也許隻有在極陰極寒之地,才能夠找到這種至熱至陽的生物。
“你找個東西記一下,我把煉製火龍油的方法告訴你。”
“嗯。”我衝姑姑點了點頭,打算從背包裏拿出紙筆,突然想到我有手機,為什麽要用紙筆那麽麻煩?
於是開了一條記事,姑姑一邊說,我一邊記錄。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