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兒道:“少爺,咱們現在要迴府嗎?”
因為身份的關係,在外麵,喜兒都叫半夏稱作少爺。
半夏搖了搖頭,道:“不,我想再坐一會。”
雖說半夏也是個怕死的,更加不想惹麻煩,但是這可是關於京城的消息,萬一多坐一會兒就能聽見公孫穎兒和公孫錦,還有桃如是的消息,那豈不是正合心意嗎?
半夏不會強迫自己適應這個朝代,一些所見所聞,她聽得多了,也能有自己的理解,隻要記在心裏就好了,沒必要太過戰戰兢兢,畢竟這個時代這般開明,也是一件好事。
果然,隻要膽子夠大,很多事情總是會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那群書生因為掌櫃的告誡,不好在議論皇族,這便換了一個家族,說起了公孫家。
一個書生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周圍,道:“你們知道嗎?北疆現在也不太平。”
“定國公夫婦已經趕往北疆了,明麵上是為了北疆的動亂去打仗,其實是被皇上遣送的……”另一個書生小心翼翼的說道:“我聽說,定國公功高蓋主,皇上要拿定國公開刀!”
“這事是真的嗎?”另一個書生插話,接著,書生們開始熱烈的討論定國公夫婦。
“本來我也覺得不會是真的,畢竟定國公鎮守北疆那麽多年,從來沒有出過事情,但是今年不知道是怎麽迴事,先有北疆的蠻族侵犯,再有皇上的疑心,我看這次啊,定國公是逃不過去了。”
“想當年我還小的時候,還遠遠的看到過定國公一麵,戰神風姿果然不同凡響,定國公鐵血男兒,不愧我朝威名!”
“是啊,但是先帝早就開始疑心定國公,現在皇上登基,本以為定國公能逃過一難,沒想到新帝也想除去定國公……”
“不知道定國公是犯了什麽罪,皇上敢昭告天下嗎?”
“皇家的人啊,想要疑心一個人,還用得著找理由嗎?”
“當然是想除掉誰就除掉誰,隻要江山還在皇家的手裏,一切威脅皇位的人都要除去!”
“不知道應該感慨定國公命運不濟,還是應該斥責皇家冷血無情。”
“這也不是就沒辦法了,我聽說有人去解救定國公了,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
半夏聽到這裏,眉頭一皺,更加豎起了耳朵。
“我也聽說了,隻是不知道消息是否屬實?”
“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但願定國公夫婦能躲過這劫,留著性命,活著才有希望啊……”
“是啊,將軍夫婦這麽多年征戰沙場,即便北疆的百姓隻認定國公,但是定國公絲毫沒有謀反的跡象,而且為了保衛家國,就連孩子都沒有留下一個,唯一的女兒,聽說還被過繼給了別人……”
“是啊是啊,我也覺得定國公夫婦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別說定國公沒想過謀反,就算定國公要謀反,恐怕追隨他的人也數不清……”
“我們的皇上啊,是越活越迴去了,死了還給新帝留下這個大攤子,聽說定國公夫婦的命運先帝已經決定好了,隻是下令的聖旨沒找到,一旦找到啊,定國公夫婦就完了……”
“還好,將軍夫婦有先見之明,把唯一的女兒過繼給了別人,不然啊,就連血脈都要斷送了……”
“說起來,也不知道那個小姑娘現在長成什麽樣了,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就是赫赫威名的大將軍?”
“恐怕知道也不敢說吧,最好藏著掖著,能保住性命才是正經!”
“那可不一定,為人子女的,如果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知道,這輩子也是白活一遭了……”
“是啊是啊,為人子女當知道血脈至親是誰,當曉得家歸何方……”
“如果以後要報仇,也能知道殺害自己爹娘的仇家是誰?”
“那不就是皇家嗎?難道一個小姑娘要殺盡皇家,為了給自己的父母報仇,就不顧其他人的性命,濫殺無辜?”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難道就這麽算了?”
“也不是說就算了,而是要清楚真正的死因,不要被仇恨蒙蔽雙眼……”
“真正死因就是皇家多疑,死於權勢鬥爭!”
“這也不一定,如果定國公夫婦能早一些知道北疆的情況,早一點清楚皇家的冷血無情,早點做好準備,就不會落得這麽一個下場!”
“可定國公夫婦對國家有功,難道就因為疑心,就能殘害忠良?”
“定國公若是知道他會落得如此下場,當早一點卸甲歸田,權勢大過皇上,怎麽可能安枕無憂?”
“這簡直是謬論!”
……
……
吵吵嚷嚷。
吵吵嚷嚷。
半夏和喜兒坐在一旁,聽著書生們說著說著就吵了起來,還不顧及場合,聲音也沒有壓低,就那麽大張旗鼓的在茶館裏麵爭執,半夏和喜兒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雖然陽城距離京城不僅,但是如果快馬加鞭,也沒有多少距離。
陽城的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非議朝政,還敢咒罵皇上,評論大將軍,定斷邊疆戰事,這根本就是大膽狂徒!
半夏真不知道知府大人是怎麽當得知府,難道就任由這些人虎口白牙的亂說嗎?
半夏不是迂腐的人,但是朝廷和國家的事情盤根錯節,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非議的,每個人看到的事情不一樣,出發點不一樣,說出來的話就不一樣,堅持的意見就不一樣,而所有人看事情都不能隻看一個角度,往往隻相信自己的人,到最後都會被自己蒙蔽。
半夏先前還覺得朝廷開放,陽城的人膽子大,敢議論朝政,還算得上是不怕死的漢子。
她現在才明白,這些書生們,整天就坐在書塾裏看書,所謂眼界和見識都不夠,很多觀點根本就是謬論!
就像一個人推翻另一個人的觀點一樣,他們自己人當中都有人發現了弊端,不但沒有把自己的錯誤改正,還不知輕重的繼續往下議論,這就是蒙蔽!是錯誤!書生們各持己見,胡說八道,不但迂腐,還自視清高。
因為身份的關係,在外麵,喜兒都叫半夏稱作少爺。
半夏搖了搖頭,道:“不,我想再坐一會。”
雖說半夏也是個怕死的,更加不想惹麻煩,但是這可是關於京城的消息,萬一多坐一會兒就能聽見公孫穎兒和公孫錦,還有桃如是的消息,那豈不是正合心意嗎?
半夏不會強迫自己適應這個朝代,一些所見所聞,她聽得多了,也能有自己的理解,隻要記在心裏就好了,沒必要太過戰戰兢兢,畢竟這個時代這般開明,也是一件好事。
果然,隻要膽子夠大,很多事情總是會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那群書生因為掌櫃的告誡,不好在議論皇族,這便換了一個家族,說起了公孫家。
一個書生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周圍,道:“你們知道嗎?北疆現在也不太平。”
“定國公夫婦已經趕往北疆了,明麵上是為了北疆的動亂去打仗,其實是被皇上遣送的……”另一個書生小心翼翼的說道:“我聽說,定國公功高蓋主,皇上要拿定國公開刀!”
“這事是真的嗎?”另一個書生插話,接著,書生們開始熱烈的討論定國公夫婦。
“本來我也覺得不會是真的,畢竟定國公鎮守北疆那麽多年,從來沒有出過事情,但是今年不知道是怎麽迴事,先有北疆的蠻族侵犯,再有皇上的疑心,我看這次啊,定國公是逃不過去了。”
“想當年我還小的時候,還遠遠的看到過定國公一麵,戰神風姿果然不同凡響,定國公鐵血男兒,不愧我朝威名!”
“是啊,但是先帝早就開始疑心定國公,現在皇上登基,本以為定國公能逃過一難,沒想到新帝也想除去定國公……”
“不知道定國公是犯了什麽罪,皇上敢昭告天下嗎?”
“皇家的人啊,想要疑心一個人,還用得著找理由嗎?”
“當然是想除掉誰就除掉誰,隻要江山還在皇家的手裏,一切威脅皇位的人都要除去!”
“不知道應該感慨定國公命運不濟,還是應該斥責皇家冷血無情。”
“這也不是就沒辦法了,我聽說有人去解救定國公了,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
半夏聽到這裏,眉頭一皺,更加豎起了耳朵。
“我也聽說了,隻是不知道消息是否屬實?”
“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但願定國公夫婦能躲過這劫,留著性命,活著才有希望啊……”
“是啊,將軍夫婦這麽多年征戰沙場,即便北疆的百姓隻認定國公,但是定國公絲毫沒有謀反的跡象,而且為了保衛家國,就連孩子都沒有留下一個,唯一的女兒,聽說還被過繼給了別人……”
“是啊是啊,我也覺得定國公夫婦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別說定國公沒想過謀反,就算定國公要謀反,恐怕追隨他的人也數不清……”
“我們的皇上啊,是越活越迴去了,死了還給新帝留下這個大攤子,聽說定國公夫婦的命運先帝已經決定好了,隻是下令的聖旨沒找到,一旦找到啊,定國公夫婦就完了……”
“還好,將軍夫婦有先見之明,把唯一的女兒過繼給了別人,不然啊,就連血脈都要斷送了……”
“說起來,也不知道那個小姑娘現在長成什麽樣了,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就是赫赫威名的大將軍?”
“恐怕知道也不敢說吧,最好藏著掖著,能保住性命才是正經!”
“那可不一定,為人子女的,如果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知道,這輩子也是白活一遭了……”
“是啊是啊,為人子女當知道血脈至親是誰,當曉得家歸何方……”
“如果以後要報仇,也能知道殺害自己爹娘的仇家是誰?”
“那不就是皇家嗎?難道一個小姑娘要殺盡皇家,為了給自己的父母報仇,就不顧其他人的性命,濫殺無辜?”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難道就這麽算了?”
“也不是說就算了,而是要清楚真正的死因,不要被仇恨蒙蔽雙眼……”
“真正死因就是皇家多疑,死於權勢鬥爭!”
“這也不一定,如果定國公夫婦能早一些知道北疆的情況,早一點清楚皇家的冷血無情,早點做好準備,就不會落得這麽一個下場!”
“可定國公夫婦對國家有功,難道就因為疑心,就能殘害忠良?”
“定國公若是知道他會落得如此下場,當早一點卸甲歸田,權勢大過皇上,怎麽可能安枕無憂?”
“這簡直是謬論!”
……
……
吵吵嚷嚷。
吵吵嚷嚷。
半夏和喜兒坐在一旁,聽著書生們說著說著就吵了起來,還不顧及場合,聲音也沒有壓低,就那麽大張旗鼓的在茶館裏麵爭執,半夏和喜兒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雖然陽城距離京城不僅,但是如果快馬加鞭,也沒有多少距離。
陽城的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非議朝政,還敢咒罵皇上,評論大將軍,定斷邊疆戰事,這根本就是大膽狂徒!
半夏真不知道知府大人是怎麽當得知府,難道就任由這些人虎口白牙的亂說嗎?
半夏不是迂腐的人,但是朝廷和國家的事情盤根錯節,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非議的,每個人看到的事情不一樣,出發點不一樣,說出來的話就不一樣,堅持的意見就不一樣,而所有人看事情都不能隻看一個角度,往往隻相信自己的人,到最後都會被自己蒙蔽。
半夏先前還覺得朝廷開放,陽城的人膽子大,敢議論朝政,還算得上是不怕死的漢子。
她現在才明白,這些書生們,整天就坐在書塾裏看書,所謂眼界和見識都不夠,很多觀點根本就是謬論!
就像一個人推翻另一個人的觀點一樣,他們自己人當中都有人發現了弊端,不但沒有把自己的錯誤改正,還不知輕重的繼續往下議論,這就是蒙蔽!是錯誤!書生們各持己見,胡說八道,不但迂腐,還自視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