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別跑啊!”


    衛伉見狀正欲上前追趕。


    卻見劉據抬手將其攔住,深吸了一口氣,大聲喝道:


    “趙過,你要是再跑我可就縱馬進田去追了,你非但跑不贏駿馬,這田中好不容易長成的莊稼也保不住!”


    “!!!”


    聽到這話,正在瘋狂逃奔的趙過身子又是一僵,瞬間停下了腳步,迴過身來露出一臉苦笑,


    “別別別,不要縱馬進田,我不跑了還不行麽?”


    “那就過來吧,我並無惡意,與你父親趙周也沒有關係,隻是有些事情問你。”


    劉據笑嗬嗬的道。


    “你不是家父派來尋我的?”


    聽到這話,趙過明顯鬆了一口氣,“早說嘛,早說我肯定不跑。”


    說著話趙過已經摘去了頭頂的草帽,穿越那片農田腳步輕快的向劉據這邊走來,像是放下了一個很重的負擔。


    “殿下剛才這招高啊,精準的拿捏住了這小子的軟肋。”


    一旁的衛伉見狀已是對劉據讚口不絕,心中暗道這個表弟年紀不大,手段卻如此厲害,真是又學到了一招。


    “表哥也不簡單,否則我又怎能找到此人?”


    “哪裏哪裏,殿下謬讚了。”


    “表哥謙虛了,我從不輕易誇讚旁人,如果我誇讚誰,那一定是真心佩服誰。”


    “既然殿下如此看好我,我一定再接再厲!”


    衛伉聞言已是心花怒放,笑的後槽牙都露了出來,又對劉據施了一禮鄭重表態。


    “……”


    身後的郭振看到這一幕,心中隻有無奈搖頭。


    得嘞,舉手投足之間便又拿捏了一個!


    太子今年才十七啊,今後究竟會變成什麽樣子……


    ……


    片刻之後。


    “太子殿下?!”


    得知劉據的身份,趙過頓時麵露驚訝之色,連忙正式向劉據施了一禮,


    “見過太子殿下,方才在下多有失禮,請殿下恕罪。”


    “不必多禮。”


    劉據淡然一笑,開口道,


    “我聽趙丞相說,你是趙家最不成器的逆子,他為了給你一些教訓,使你迷途知返,因此才始終不許伱任子為郎?”


    “若殿下亦如此看待在下,在下又何須辯解?”


    聽到這話,趙過再次微微躬身,不過聲音卻略微冷漠了一些,顯然內心已經將劉據視作了和他父親一樣的人,悄然拉開了距離。


    然後就聽劉據又笑嗬嗬的道:


    “這有什麽,我在我父皇眼中也是逆子,你我是一樣的人,的確不需辯解。”


    “我也是我也是。”


    衛伉也跟著在一旁附和。


    “?”


    趙過聞言詫異的抬起頭來,先看向劉據,想說什麽卻咽了迴去,隻得又看看立於劉據身後的衛伉,


    “殿下,不知這位是……”


    “我表哥,衛伉,大將軍衛青的長子。”


    劉據順勢為二人引薦了一番。


    趙過瞬間對衛伉刮目相看,眼睛都隨之睜大了一些:


    “你就是衛伉,那個違抗父命不去邊疆從軍,還抗旨不尊被天子扒了侯爵的逆子?”


    “這件事連你都知道?”


    衛伉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的這件事的確不小,不過傳播範圍其實十分有限,也就在朝堂之間的重要官員之間傳播了一陣子。


    畢竟衛青也是個要臉的人,他這虎父卻生了個犬子實在不好聽。


    自然會盡量阻止這件事傳播下去,這點能量大司馬大將軍肯定還是有的。


    “雖說不是聞名遐邇,但也可以說是如雷貫耳了。”


    趙過重重的點了兩下頭,表現出了空前的表達欲,


    “衛兄有所不知,家父每每訓斥我時,便定會拿衛兄的事跡來作反例,還常說什麽你們衛氏有衛大將軍的功勞保底,因此你雖胡作非為,但終歸不至於影響衛家,而我們趙家就不同了,我若是做了你這樣的忤逆之事,恐怕我們趙家……”


    說到這裏,趙過終於意識到了什麽,又猛然停頓下來,重新低下頭對劉據與衛伉施禮致歉:


    “殿下恕罪,衛長公子恕罪,我剛才說的話是不是有點多了?”


    “的確是有點多……”


    饒是衛伉心態再好,此刻心中也有些鬱悶。


    他此前雖是有些缺乏鬥誌,也可以忍受衛青和家中長輩如何質評,但也從沒想過成為家家戶戶的反麵例子,這多少有點傷害自尊。


    而這潛藏於內心之中的自尊,才是支撐他如今忽然支棱起來的動力。


    “不必在意,我表哥可是風一般的男子,怎會那般脆弱?”


    劉據見狀隻得出來打了個圓場,跳過這一話題,直奔此行的主題道,


    “聽聞趙公子對農家之事有著異於常人的興趣與研究,不知如今研究到了什麽程度,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此事殿下又是從何處得知?”


    趙過再次麵露詫異之色。


    這些事就連他父親趙周都不知道,而他平時也鮮少與長安的公子們廝混,不應該傳揚出去才對。


    還有這片田地和這個小農莊,也是他用自己的私房錢秘密購買。


    其中除了自己用來進行實驗的十來畝地之外,剩下的田地則都給租給了十幾戶與趙家無關的佃農,平日自己不在的時候,這個小農莊和田地就由這些佃戶看護。


    甚至為了不被父親發現,他在這些佃戶麵前用的還是化名,根本不應該有人知道這些事情,更何況還是素昧蒙麵的劉據和衛伉……


    劉據與衛伉則隻是相視一笑,繼續道: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我父皇近日欲行興農之舉。”


    “我已經在朝堂之上舉薦了你,若你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正可借此機會大力推行,造福國家百姓。”


    “若你的研究正處於突破階段,亦可借此機會得到大力扶持,今後非但不用再躲著趙丞相,可以正大光明的踐行你心中的理想,說不定我也能從中給你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怎麽樣,這對你來說是不是好事?”


    “這……”


    趙過聞言愣在原地,硬是反應了十幾秒鍾,又使勁眨了幾下眼,用力掏了掏耳朵之後,方才確定自己沒有產生幻覺和幻聽。


    然而下一刻。


    他的嘴卻忽然癟了起來,不受控製的抽動著,眼中也隨即蒙上了一層水霧,就連說話的聲音都帶了些哭腔:


    “殿下,此話當真?”


    “殿下該不會是來戲耍在下的吧?”


    “殿下在朝堂上舉薦在下時……家父……家父應該也在場吧?”


    “家父說了什麽,是否有那麽一刻為在下感到驕傲,是否承認在下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而非不學無術?”


    “……”


    劉據見狀都有些同情趙過了,這得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才會讓他變的如此熱血中二。


    結果卻聽衛伉在一旁揚著眉毛輕飄飄的道:


    “趙賢弟別太激動了,殿下與我過來之前才見過你父,你父說你是個逆天而行、膽大妄為的逆子,他正四處找你,準備打斷你的腿,讓你永遠都出不了門呢。”


    “!!!”


    趙過身子一顫,原本極力控製在眼眶中的淚花一不小心就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不過這眼淚卻並非是因為傷心欲絕,而是瞬間破了功,剛才出現的委屈啊、激動啊、期盼啊之類的情緒蕩然無存。


    抬起手來用袖子抹了一把臉,趙過已經完全恢複了平靜,甚至還撇了撇嘴不屑的道:


    “嗬嗬,似家父那般迂腐的人,怎會理解我心中的抱負,怎會明白我的目標有多遠大?”


    “瞧不上我又如何,不推舉我任子為郎又如何,反正殿下已經舉薦了我。”


    “今後我便與家父同朝為官了,我也是陛下的臣子,先有君綱後又父綱,陛下若是重用我,他就算想打斷我的腿,也得問問陛下是否同意。”


    “隻是在朝堂上政見相左時,莫怪我正直不阿、秉公無私便是!”


    “……”


    劉據與衛伉麵麵相覷。


    總覺得丞相趙周此前極力雪藏趙過,似乎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至少站在趙周的角度,應該算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決定。


    ……


    很快劉據便已完全確定,這個趙過就是他要找的那個趙過!


    他買下這片田地,正是為了進行代田法的改進試驗!


    這項試驗其實已經進行了四年。


    第一年以失敗告終,雖不是顆粒無收,但畝產與當下的耕種方式相比,反倒有所下降。


    第二年總算略有起色,不過也隻是同比略有提升,大概一成左右。


    第三年效果還不錯,同比提升了兩成多,以至於這個小農莊的佃農在今年便都采用了他的代田法進行種植。


    如今已是第四年,如今已經快到了秋收時節。


    雖然剛剛遭遇了大旱年,莊稼的長勢不如去年,但對比附近一帶的其他農田還是肉眼可見的強了一截,說明代田法的確可以抵禦一定程度的旱情。


    這效果在劉據看來,已經算是取得了成功。


    因為在曆史上趙過被任命為搜粟都尉,大力推行代田法和先進農具的時候,畝產提升好像也就是三成多。


    而趙過則堅持認為,代田法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試驗還需繼續進行下去,唯一的問題就是太耗時間與精力,畢竟這個時代,莊稼每年還隻能種一季。


    因此每進行一次試驗,就需要一年的時間……


    “方才聽殿下提起能夠給在下提些建議,難道殿下也懂農業?”


    講述完了自己目前的情況,趙過立刻又眼巴巴的望向劉據,目光之中帶了五分期許,又有五分懷疑。


    這表情多少有那麽點“有棗沒棗打兩杆”的意味。


    衛伉聞言也看向了劉據,他幹脆就不信,畢竟劉據平時比他起的還晚,躺著的時候比他還多……


    “隻是略知一二,不值一提。”


    劉據笑著搖了搖頭,嘴上卻念叨起了一段二十四節氣口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節氣作為農事指導的重要曆法,相關的概念其實早在大漢之前便已出現,隻不過目前還並未成為主流的農事曆法,並且隻在農家之間才有傳播。


    直到距今八九年之後,也就是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劉徹頒布《太初曆》的時候,才正式納入二十四節氣納入了曆法,進行全國推廣普及,此時二十四節氣的概念才終於正式進入所有人的視線,成為農家影響天朝之後兩千餘年的高光時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戾太子隻想被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知魚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知魚之樂並收藏我戾太子隻想被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