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王城。


    “殿下,如今我軍已在樓蘭修整兩月有餘,殿下又並未阻斷來往的商旅,大漢突襲樓蘭的事必定已經傳遍了半個西域,失去了先機之利。”


    趙破奴等待了一個月,終於還是有些坐不住了,主動前來向劉據進言,


    “不知殿下打算等到什麽時候,再發兵征服沿途小國,劍指姑師?”


    “讓箭矢再飛一會,順便等等我父皇的詔書,這幾天應該就快到了。”


    劉據卻還是不緊不慢的道。


    長安相距樓蘭太遠,就算信使快馬加鞭的趕路,羽檄也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送到劉徹手中,等劉徹的詔書再送迴來,那就是兩個來月。


    他得先確定一件事,那便是劉徹最終會下怎樣的決定。


    自然不是要不要繼續攻打姑師的決定,而是是否同意並支持在樓蘭駐軍屯田,以及是否繼續讓自己領兵參戰。


    繼續攻打姑師是可以確定的,因為曆史上劉徹便是這麽做了。


    此事對他自然沒什麽影響。


    重點就是屯田駐軍和是否將他召迴的事情,這兩件事都將直接影響到他的自立計劃。


    畢竟他現在羽翼未豐,如果沒有劉徹在財政和人力上的支持,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在樓蘭屯田駐軍,而在曆史上,趙破奴這次攻下樓蘭之後,劉徹不知為何便沒有在樓蘭屯田駐軍,可能也有自己的考量,或者受國庫內帑所限。


    而如果劉徹不允許他繼續領兵參戰,非要將他召迴長安複命,那麽他在大漢軍隊中也就沒有了法理身份,隻會讓手下這些聽命的人左右為難,就連建章騎都很難再如臂指使。


    一旦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劉據就不得不換一種方式去實現自己的自立計劃了。


    對此他心裏早有準備。


    東漢定遠侯班超能夠隻帶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在西域三十一年,收服五十多個國家,至於海瀕四萬裏外諸國皆遣使向大漢朝貢,便足以說明西域並非鐵板一塊,隻要用對了方式方法,拿出勇氣、魄力和智慧,萬裏封侯並非神話。


    班超能做到,劉據如今已經成了滿級人類,自然也有十足的信心。


    隻不過如果還能繼續得到劉徹的支持,實現這個目標自是事半功倍,如果不是沒有辦法的話,劉據又何必舍易求難,非要從零開始?


    不過劉據心中暗自覺得問題應該不大。


    他這次命人送去長安的捷報雖都是事實,但也仔細斟酌了語言,甚至連殺降和揚言屠城都是故意為之,為的就是投劉徹所好。


    尤其是那封數千樓蘭人“視漢軍為王師,視劉徹為父母,請求劉徹屯田駐軍恩澤樓蘭”的血書,沒晾幹就悶進竹筒一個多月雖是惡心了點,但卻必定可以給劉徹留下深刻的印象,與他想要的“大一統”完全相合。


    有心算無心,就算是劉徹應該也不能落了俗套吧?


    不是有那麽一句話,叫做“如果你和某個人相處很舒服很投緣時,說明對方的情商閱曆已經在你之上”麽,劉據就是想試試,以他現在滿級人類的狀態,是否能夠在這方麵讓劉徹感到“很舒服很投緣”,從而與他形成獨立又和諧的關係。


    當然,如果劉徹的反應沒有達到預期,劉據也不會覺得沮喪。


    畢竟劉徹就算不是像他一樣五項屬性全滿的滿級人類,也是漢武大帝,是超越了大多數帝王的天之驕子,如何能夠小覷?


    心中想著這些,劉據轉而又問:


    “對了,你近日在軍中推廣我那雙馬鐙,效果如何?”


    “說起此事……”


    趙破奴頓時又來了精神,神采奕奕的道,


    “殿下大才,末將願將之稱作可以與強弩相提並論的國之利器,不是末將說大話,僅憑此一物,末將麾下的屬國騎兵人人可以與殿下麾下的建章騎比肩!”


    這才是趙破奴迫不及待求戰的主要原因。


    並且不隻是他,下麵的許多將領和騎兵亦想盡快發動一場戰爭,那心理就像剛獲得一件強力裝備的遊戲玩家,不立刻去砍幾個怪就渾身不舒服。


    自兩個月前夜襲樓蘭國,不少人見識過劉據從馬上站起身來,拋出那驚鴻一戟的風采之後。


    如此壯舉很快便在軍中傳播開來,將劉據的騎術傳的神乎其神。


    借著這個風口,劉據順勢將各軍將領召集起來,當場揭開了他能夠從馬上站起身來的秘密——雙馬鐙。


    如今大漢的馬匹使用的還是皮革或麻布製成軟質單馬鐙。


    這種單馬鐙不是為了輔助騎馬,而是為了輔助上馬,就在上馬的時候踩一下,上去之後就隻能靠兩條腿緊緊夾住馬肚子、再佐以牽住韁繩的手來維持身形。


    因此絕對不可能有人在騎馬的時候站起身來,而且大多數騎兵最多也隻能騰出一隻手來。


    這亦是大漢騎兵與匈奴騎兵對陣時一大劣勢。


    大漢騎兵強在甲胄齊全的重騎,隻有皮甲的匈奴輕騎很難與大漢重騎正麵一戰。


    但匈奴人自幼生活在馬背上,騎馬對於大部分匈奴人來說就像喝水吃飯一樣,騎術自然遠比需要刻意訓練的大漢騎兵卓越,騎在奔騰的馬背上兩隻手彎弓射箭同樣不在話下。


    而這項能力,卻隻有大漢騎兵中最精銳的那一小部分人才能做到。


    並且就算是匈奴人騎射用的弓箭,也隻能是弓力較小的短弓,無論是有效射程還是殺傷力,與大漢弓力最小的一石臂張弩相比都相差甚遠。


    大漢騎兵自然也是一樣,在這種連穩住身形便耗盡了大部分精力的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在馬上使用大漢領先世界的強弩。


    但有了劉據搞出來雙馬鐙之後,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


    便是趙破奴麾下那些不算精銳的屬國騎兵,亦可輕易在馬上使用一石臂張弩,使用雙手長兵器亦不在話下。


    一寸長,一寸強!


    長矛與長戟比環首刀和匈奴人慣用的彎刀,至少長出三尺!


    而一石臂張弩,射程至少比匈奴人的騎射短弓多出近百步,足以彌補射擊頻率方麵的不足!


    這究竟意味著什麽,沒有人會比曾經與匈奴人血戰大漠的趙破奴更加清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戾太子隻想被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知魚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知魚之樂並收藏我戾太子隻想被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