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早早便在廚房忙碌,她當然知道兒子的飲食喜好,所以她並沒有準備什麽大魚大肉,而是四樣純天然綠色食品:石磨豆腐、酒糟芋子、冬筍淮山羮、清炒芥菜,除此之外,唯一的“葷菜”也很另類——黃花菜老鴨湯。
農家原滋原味的菜肴,才是一亭最喜歡的,而且兒子迴來前也特意交待了,自己的幾個朋友口味和自己相同,母親便隨他的意。
趁著忙碌的空隙,她在準備著祭灶的用品,今天是小年,這裏有個送灶神上天的習俗,傳說每家每戶的灶神爺在小年夜要迴天庭匯報工作,為了讓他多說幾句好話,於是思想樸素的村民們便會在灶神臨行之前,擺上些微薄貢品,點上一盞油燈,表示恭送。
母親便是在擺弄著那盞油燈,她的眼睛確實有些花了,挑了幾次,燈芯都沒有順利被拉上來,她無奈地歎了一口氣,便把油燈端到客廳的方形供桌上,這裏光線會好些,就在她走出廚房、轉進客廳時,李一亭等人剛好來到家門口。
李村的房子還是保留著古老風格的木製房屋,共有三進,客人進門一般是從客廳進入,這裏的長條高供桌上還擺著幾個神位、佛龕,母親早早就已經備好香燭,放在了方形供桌上。
長條高供桌靠牆,方形大供桌就在長條供桌的前方。
看到李一亭迴來,母親的眼睛微微一紅,不過臉上終究還是洋溢著開心和幸福的神采,她默默地點燃著手裏的那束檀線香,李一亭也默默走過來,直到母親把手裏的香遞給他,然後肅然地拜了三拜,母親又接過,她去各個神位上按順序插香。
插香完迴來,母親依舊沒有說話,半天才淡淡地道:“亭,準備吃飯吧。”
說完母親便轉身走進了後堂,依稀中母親似乎抬手抹了一下眼睛,隻不過背著大家,很少人看見,或者說,看見了也隻能忽視。
站在遠處拐角的沈明月眼淚卻刷地下來了,她是個感性的人,她的情緒瞞不了任何人。
劉紫辰幫她把臉上的眼淚抹去,笑道:“傻丫頭,高興的事。”
“知道。”沈明月點點頭,很快便破涕為笑。
--------------------------------------------------------------------
前來迎接他們的這些人,在李一亭家中敘舊了大約半個小時,陸續便告辭了,其實他們家也就住在附近,一亭家裏有客人,他們知道分寸。
李福齊是最後一個起身打算離開的,但李一亭死活不同意,且不說福齊今天幫家裏做了事,即便沒有這麽一層,李一亭也很想留個親朋好友和北亭眾人聊聊天,自己的父母畢竟是老人家,而且不善言辭,福齊的身份和談吐自然是再合適不過。
在李一亭心中,現在自己和李福齊已經悄悄轉變角色,成為家宴的主人,陳天宇他們都是客人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他還想借機跟大家好好喝一杯,有李福齊在場不怕沒人活躍氣氛。
李福齊很快便明白了堂哥的用意,也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這裏麵表現得最熱情的是李一亭的父親李起淮,這個地道的農民家長還沒開始喝酒便顯得滿臉紅潤,他顯然是太激動了,農家漢子不善掩飾,細微表情都清晰鐫刻在臉上,老人家親自給每個人端茶倒水,並拒絕了李福齊的幫忙,遞茶時,他還不忘跟每個人寒暄幾句,問問情況。
溫熱的茶裏還專門放了細碎的冰糖,喝起來甜絲絲的,茶也是當地自產的野茶,這讓兩位女士很是喜愛,不自覺地多添了好幾次水。
陳天宇在旁看著,不露聲色地笑了笑。
對於這種溫馨素雅的環境,他並不陌生,也很是習慣。
李福齊率先開口道:“一亭哥,你還在政府部門上班嗎?”
李一亭還沒說話,父親李起淮先迴答道:“退下來好幾年了。”他轉頭對李一亭道,“看看你,這麽多年不迴來,弟弟妹妹們都完全不知道情況了。”
提起這個,李一亭心裏自然也有些愧疚,但他不想過多去提及工作上的事,更不想讓大家瞎擔心,刑警是件危險的工作,除了家人,他從來未曾與外人提起。再說這次迴到家裏,他最想做一個普通人,雖然他清楚被人問及是難免的事,但他迴來之前便已想好一番說辭。
“福齊,現在在政府上班是個苦差事,我是個懶漢,早就幹不動了。現在和他們幾個好朋友一起做點自己喜歡的清閑事……”
李福齊倒是沒有生疑,他單純地道:“功成身退,這樣也挺好的。”
“嫂子呢?……”李福齊隨口說道,旁邊的父親李起淮也下意識地瞅了劉紫辰和沈明月一眼,不過兩人專心喝茶,絲毫沒有察覺。
李一亭老臉微紅,連忙打岔道:“欸,福齊,你成家沒有?我這當哥哥的確太不稱職了……也沒空過問。”他機智地轉移了焦點,既沒承認也沒否認。
李福齊笑道:“沒呢,我還早。”
“是時候該提上議程了,你主動放棄了城裏的工作,別再耽誤了自己的姻緣。”李一亭說的倒是真心話。
李起淮看穿了兒子的窘迫,適時插話道:“一亭,你妹妹過幾天也迴來。”
“是嗎?”李一亭感激父親及時給自己解了圍,但心裏的愧疚感著實重了幾分,“嗬,李恬這家夥還知道迴來。”
李起淮輕笑道:“她可比你顧家,每年都知道迴來看看。”
李一亭尷尬地摸摸臉:“這小妮子還算有點良心。”
母親這時候正好走過來,貼心地道:“好男兒誌在四方,老頭子你瞎念叨啥呢?……趕緊招唿幾位貴客開飯吧。”
“對對對……”李福齊也趕緊招唿道,“上桌吧,咱們邊吃邊聊。”
在農村,餐廳就設置在廚房裏,開放式,麵積也是相當大的,擺下一張大方桌還可以到處走動,就像是城裏的一個大包廂。
母親早已在飯桌上擺齊了碗筷,還有熱騰騰的幾盤菜,當然少不了幾壺溫老酒(類似於紹興黃酒)。
看到今天的菜品,李福齊忍不住開了個玩笑:“二娘,你們家今天吃齋啊?”
父親李起淮毫不介意:“你還不知道你二哥口味刁嘛。”
“一亭哥的風格果然是獨特。”李福齊感慨道,“還好我也喜歡”。
眾人笑著上了桌,很快便在父親的熱情熏染下,灌了幾碗濃香四溢的老酒,酒勁一上來,大家便自然熟絡起來,可以聊的話題就豐富許多了。
陳天宇乘機打聽了一下李一亭家族的情況,李起淮頓感親近,話匣子也滔滔不絕地打開來,原來,李起淮兄弟六人,每戶又有不少子女,是李村首屈一指的大戶。在李村,其實真正德高望重、說話一言九鼎的並不是村支書,而是大哥李起泗,不過他現在年紀大了,主要掌管祖祠,很少過問村中瑣事,村子的人又不多,所以大小事務幾乎完全交給李福齊這個年輕人打理,隻有非常重大的決策,才需要得到“大族長”的首肯。
老三李起文,就是觀音廟的廟祝,這個陳天宇早已清楚,李起淮告訴他,除了李福齊,老三可是村裏唯一的一位準“先生”;老五李丘茂是個技術高超的木匠,村子裏的木房子幾乎都是他設計建造的;而老六李丘彬除了能幫五哥打下手操木匠活,還是把種莊稼的好手。
陳天宇正在疑惑為什麽從來沒人提起老四,李福齊主動說道:“我父親排行老四,名叫李丘沅,我年幼時就已經去世了。”這麽久遠的事,他提起來也便沒有太多傷感了。
李起淮點頭道:“老四樣樣精通,是三鄉五裏不可多得的人物。還好福齊也爭氣,沒給你老父親丟臉,將來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眾人紛紛讚同,各自舉碗幹了。
席間,從來沒有吭聲的曠梭突然提了一個問題:“一亭怎麽不是福字輩呢?”
李起淮醉意朦朧地道:“一亭出生的時候,村裏剛剛蓋了一座精美的水亭,我便給他取了這個小名,他大名叫李福炎,你們大概沒有聽他提起過吧。”
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李一亭也樂得撓撓頭,自己來一大碗。
--------------------------------------------------------------------
華燈初上,冬天本就日短,農村的天色更是暗得快,整個村子除了各家各戶門前的幾盞昏暗堂燈,便陷入了一片黑暗和寂靜中。
中午雖然招待了一頓清淡的,那是考慮到大家旅途勞頓,避免油膩;晚上卻難免還要殺雞宰鵝,大魚大肉一番,母親想得很是周到。
李一亭的家房間很大很多,還是個二層樓房,區區六個人隨便就能安頓好,除了兩位女士強烈要求共住外,每個人都有一個單獨的房間,沈明月不由感慨道,還是農村地盤大呀,舒服。
所以,酒足飯飽的幾個人早早便洗卻風塵躺下,享受著難得的安逸。
隻有李一亭當真睡不著,他的心情始終是激動的。按理說,他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平素裏又是最為沉穩的角色,但現在他比誰都更像個孩子,更想好好地在港灣內休憩,安逸對他而言本就是一種奢侈品。
難怪有人說,越是堅強的人,越是難以抵擋迴家的誘惑。
李一亭在床上翻來覆去躺了一小會,還是忍不住爬了起來,他本想找母親說說話,卻發現母親正在廚房費勁地忙活著,他慢悠悠地湊前一看,才發現母親始終還是沒能將那根沒有分量的燈芯挑過圓孔去。
李一亭鼻頭一酸,他伸手接過母親手中的挑針,很輕鬆地完成了這份工作。
母親輕歎道:“還是老了。”
不過她的臉上並沒有任何傷感,而是麻利地往油盞裏倒上了半杯茶油並端到了灶台上,動作輕巧而敏捷。
“呲啦”,熟悉的劃火柴聲,一股輕煙冒起。
油燈被點亮,母親拿起放在一旁的燈罩,輕輕地將油燈蓋住,黃色的火焰頓時變得朦朧而泛著紅光。燈罩無頂無底,是竹柱和油紙製作而成的長方體,四麵都有精美的圖案和文字,比如“百字登科”“三門及第”,還有各種神態各異的神像、生肖畫、動物畫,在燈火映照下栩栩如生。
母親不緊不慢地在油燈前擺上貢品,還有專門用來插香燭的米升,李一亭在旁幫忙把一對蠟燭點上,插好蠟燭後,他才點燃十幾支線香,先在灶台上拜了拜,插好三支然後走出廚房,在客廳和門前依次拜了拜。
這套程序他不用多想,不管多少年沒迴來,也依舊熟練。
等他忙完迴來,母親已經在柴灶前燒起了刀紙,嘴裏還念念有詞,據說,這是要灶神帶上天庭的好話,不過,李一亭從來不清楚內容是什麽。
刀紙即將燃盡,母親用手中的鐵鉗翻動了一下,便有幾片亮黑色的灰燼飄揚而起,在微風中慢慢落向四周,悄無聲息。
一盞油燈,兩曳燭火,三縷清煙,這便是魂牽夢繞的家!
李一亭輕喚道:“媽……”
“迴來就好。”母親淡淡地道,“今天小年了。”
李一亭伸手握住母親早已滿是褶皺的手,熟悉的溫暖從掌心傳遞過來。
“這次我爭取在家裏多待幾天。”這是他唯一能夠承諾的。
母親微微一笑:“我的兒子我曉得,不耽誤正事就行。”
她忽然想起一件事。
“有中意的姑娘了嗎?”她問。
李一亭這迴不能再隱瞞了:“有……但沒成。”
母親點點頭:“姻緣這東西,是命中注定的,不可強求。”
李一亭忙道:“媽,你放心吧,一定會給你找個好兒媳。”
“不著急。”母親低聲道。
兩人不再說話,就這樣默默坐著,安靜祥和。柴灶裏的火忽明忽暗,鍋裏的水卻開始沸騰,冒起了陣陣白色的水霧,一股濃鬱的香氣在屋子裏蔓延,不用說,母親又在燉著什麽美味佳肴,準備讓疼愛的兒子大飽口福。
農家原滋原味的菜肴,才是一亭最喜歡的,而且兒子迴來前也特意交待了,自己的幾個朋友口味和自己相同,母親便隨他的意。
趁著忙碌的空隙,她在準備著祭灶的用品,今天是小年,這裏有個送灶神上天的習俗,傳說每家每戶的灶神爺在小年夜要迴天庭匯報工作,為了讓他多說幾句好話,於是思想樸素的村民們便會在灶神臨行之前,擺上些微薄貢品,點上一盞油燈,表示恭送。
母親便是在擺弄著那盞油燈,她的眼睛確實有些花了,挑了幾次,燈芯都沒有順利被拉上來,她無奈地歎了一口氣,便把油燈端到客廳的方形供桌上,這裏光線會好些,就在她走出廚房、轉進客廳時,李一亭等人剛好來到家門口。
李村的房子還是保留著古老風格的木製房屋,共有三進,客人進門一般是從客廳進入,這裏的長條高供桌上還擺著幾個神位、佛龕,母親早早就已經備好香燭,放在了方形供桌上。
長條高供桌靠牆,方形大供桌就在長條供桌的前方。
看到李一亭迴來,母親的眼睛微微一紅,不過臉上終究還是洋溢著開心和幸福的神采,她默默地點燃著手裏的那束檀線香,李一亭也默默走過來,直到母親把手裏的香遞給他,然後肅然地拜了三拜,母親又接過,她去各個神位上按順序插香。
插香完迴來,母親依舊沒有說話,半天才淡淡地道:“亭,準備吃飯吧。”
說完母親便轉身走進了後堂,依稀中母親似乎抬手抹了一下眼睛,隻不過背著大家,很少人看見,或者說,看見了也隻能忽視。
站在遠處拐角的沈明月眼淚卻刷地下來了,她是個感性的人,她的情緒瞞不了任何人。
劉紫辰幫她把臉上的眼淚抹去,笑道:“傻丫頭,高興的事。”
“知道。”沈明月點點頭,很快便破涕為笑。
--------------------------------------------------------------------
前來迎接他們的這些人,在李一亭家中敘舊了大約半個小時,陸續便告辭了,其實他們家也就住在附近,一亭家裏有客人,他們知道分寸。
李福齊是最後一個起身打算離開的,但李一亭死活不同意,且不說福齊今天幫家裏做了事,即便沒有這麽一層,李一亭也很想留個親朋好友和北亭眾人聊聊天,自己的父母畢竟是老人家,而且不善言辭,福齊的身份和談吐自然是再合適不過。
在李一亭心中,現在自己和李福齊已經悄悄轉變角色,成為家宴的主人,陳天宇他們都是客人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他還想借機跟大家好好喝一杯,有李福齊在場不怕沒人活躍氣氛。
李福齊很快便明白了堂哥的用意,也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這裏麵表現得最熱情的是李一亭的父親李起淮,這個地道的農民家長還沒開始喝酒便顯得滿臉紅潤,他顯然是太激動了,農家漢子不善掩飾,細微表情都清晰鐫刻在臉上,老人家親自給每個人端茶倒水,並拒絕了李福齊的幫忙,遞茶時,他還不忘跟每個人寒暄幾句,問問情況。
溫熱的茶裏還專門放了細碎的冰糖,喝起來甜絲絲的,茶也是當地自產的野茶,這讓兩位女士很是喜愛,不自覺地多添了好幾次水。
陳天宇在旁看著,不露聲色地笑了笑。
對於這種溫馨素雅的環境,他並不陌生,也很是習慣。
李福齊率先開口道:“一亭哥,你還在政府部門上班嗎?”
李一亭還沒說話,父親李起淮先迴答道:“退下來好幾年了。”他轉頭對李一亭道,“看看你,這麽多年不迴來,弟弟妹妹們都完全不知道情況了。”
提起這個,李一亭心裏自然也有些愧疚,但他不想過多去提及工作上的事,更不想讓大家瞎擔心,刑警是件危險的工作,除了家人,他從來未曾與外人提起。再說這次迴到家裏,他最想做一個普通人,雖然他清楚被人問及是難免的事,但他迴來之前便已想好一番說辭。
“福齊,現在在政府上班是個苦差事,我是個懶漢,早就幹不動了。現在和他們幾個好朋友一起做點自己喜歡的清閑事……”
李福齊倒是沒有生疑,他單純地道:“功成身退,這樣也挺好的。”
“嫂子呢?……”李福齊隨口說道,旁邊的父親李起淮也下意識地瞅了劉紫辰和沈明月一眼,不過兩人專心喝茶,絲毫沒有察覺。
李一亭老臉微紅,連忙打岔道:“欸,福齊,你成家沒有?我這當哥哥的確太不稱職了……也沒空過問。”他機智地轉移了焦點,既沒承認也沒否認。
李福齊笑道:“沒呢,我還早。”
“是時候該提上議程了,你主動放棄了城裏的工作,別再耽誤了自己的姻緣。”李一亭說的倒是真心話。
李起淮看穿了兒子的窘迫,適時插話道:“一亭,你妹妹過幾天也迴來。”
“是嗎?”李一亭感激父親及時給自己解了圍,但心裏的愧疚感著實重了幾分,“嗬,李恬這家夥還知道迴來。”
李起淮輕笑道:“她可比你顧家,每年都知道迴來看看。”
李一亭尷尬地摸摸臉:“這小妮子還算有點良心。”
母親這時候正好走過來,貼心地道:“好男兒誌在四方,老頭子你瞎念叨啥呢?……趕緊招唿幾位貴客開飯吧。”
“對對對……”李福齊也趕緊招唿道,“上桌吧,咱們邊吃邊聊。”
在農村,餐廳就設置在廚房裏,開放式,麵積也是相當大的,擺下一張大方桌還可以到處走動,就像是城裏的一個大包廂。
母親早已在飯桌上擺齊了碗筷,還有熱騰騰的幾盤菜,當然少不了幾壺溫老酒(類似於紹興黃酒)。
看到今天的菜品,李福齊忍不住開了個玩笑:“二娘,你們家今天吃齋啊?”
父親李起淮毫不介意:“你還不知道你二哥口味刁嘛。”
“一亭哥的風格果然是獨特。”李福齊感慨道,“還好我也喜歡”。
眾人笑著上了桌,很快便在父親的熱情熏染下,灌了幾碗濃香四溢的老酒,酒勁一上來,大家便自然熟絡起來,可以聊的話題就豐富許多了。
陳天宇乘機打聽了一下李一亭家族的情況,李起淮頓感親近,話匣子也滔滔不絕地打開來,原來,李起淮兄弟六人,每戶又有不少子女,是李村首屈一指的大戶。在李村,其實真正德高望重、說話一言九鼎的並不是村支書,而是大哥李起泗,不過他現在年紀大了,主要掌管祖祠,很少過問村中瑣事,村子的人又不多,所以大小事務幾乎完全交給李福齊這個年輕人打理,隻有非常重大的決策,才需要得到“大族長”的首肯。
老三李起文,就是觀音廟的廟祝,這個陳天宇早已清楚,李起淮告訴他,除了李福齊,老三可是村裏唯一的一位準“先生”;老五李丘茂是個技術高超的木匠,村子裏的木房子幾乎都是他設計建造的;而老六李丘彬除了能幫五哥打下手操木匠活,還是把種莊稼的好手。
陳天宇正在疑惑為什麽從來沒人提起老四,李福齊主動說道:“我父親排行老四,名叫李丘沅,我年幼時就已經去世了。”這麽久遠的事,他提起來也便沒有太多傷感了。
李起淮點頭道:“老四樣樣精通,是三鄉五裏不可多得的人物。還好福齊也爭氣,沒給你老父親丟臉,將來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眾人紛紛讚同,各自舉碗幹了。
席間,從來沒有吭聲的曠梭突然提了一個問題:“一亭怎麽不是福字輩呢?”
李起淮醉意朦朧地道:“一亭出生的時候,村裏剛剛蓋了一座精美的水亭,我便給他取了這個小名,他大名叫李福炎,你們大概沒有聽他提起過吧。”
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李一亭也樂得撓撓頭,自己來一大碗。
--------------------------------------------------------------------
華燈初上,冬天本就日短,農村的天色更是暗得快,整個村子除了各家各戶門前的幾盞昏暗堂燈,便陷入了一片黑暗和寂靜中。
中午雖然招待了一頓清淡的,那是考慮到大家旅途勞頓,避免油膩;晚上卻難免還要殺雞宰鵝,大魚大肉一番,母親想得很是周到。
李一亭的家房間很大很多,還是個二層樓房,區區六個人隨便就能安頓好,除了兩位女士強烈要求共住外,每個人都有一個單獨的房間,沈明月不由感慨道,還是農村地盤大呀,舒服。
所以,酒足飯飽的幾個人早早便洗卻風塵躺下,享受著難得的安逸。
隻有李一亭當真睡不著,他的心情始終是激動的。按理說,他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平素裏又是最為沉穩的角色,但現在他比誰都更像個孩子,更想好好地在港灣內休憩,安逸對他而言本就是一種奢侈品。
難怪有人說,越是堅強的人,越是難以抵擋迴家的誘惑。
李一亭在床上翻來覆去躺了一小會,還是忍不住爬了起來,他本想找母親說說話,卻發現母親正在廚房費勁地忙活著,他慢悠悠地湊前一看,才發現母親始終還是沒能將那根沒有分量的燈芯挑過圓孔去。
李一亭鼻頭一酸,他伸手接過母親手中的挑針,很輕鬆地完成了這份工作。
母親輕歎道:“還是老了。”
不過她的臉上並沒有任何傷感,而是麻利地往油盞裏倒上了半杯茶油並端到了灶台上,動作輕巧而敏捷。
“呲啦”,熟悉的劃火柴聲,一股輕煙冒起。
油燈被點亮,母親拿起放在一旁的燈罩,輕輕地將油燈蓋住,黃色的火焰頓時變得朦朧而泛著紅光。燈罩無頂無底,是竹柱和油紙製作而成的長方體,四麵都有精美的圖案和文字,比如“百字登科”“三門及第”,還有各種神態各異的神像、生肖畫、動物畫,在燈火映照下栩栩如生。
母親不緊不慢地在油燈前擺上貢品,還有專門用來插香燭的米升,李一亭在旁幫忙把一對蠟燭點上,插好蠟燭後,他才點燃十幾支線香,先在灶台上拜了拜,插好三支然後走出廚房,在客廳和門前依次拜了拜。
這套程序他不用多想,不管多少年沒迴來,也依舊熟練。
等他忙完迴來,母親已經在柴灶前燒起了刀紙,嘴裏還念念有詞,據說,這是要灶神帶上天庭的好話,不過,李一亭從來不清楚內容是什麽。
刀紙即將燃盡,母親用手中的鐵鉗翻動了一下,便有幾片亮黑色的灰燼飄揚而起,在微風中慢慢落向四周,悄無聲息。
一盞油燈,兩曳燭火,三縷清煙,這便是魂牽夢繞的家!
李一亭輕喚道:“媽……”
“迴來就好。”母親淡淡地道,“今天小年了。”
李一亭伸手握住母親早已滿是褶皺的手,熟悉的溫暖從掌心傳遞過來。
“這次我爭取在家裏多待幾天。”這是他唯一能夠承諾的。
母親微微一笑:“我的兒子我曉得,不耽誤正事就行。”
她忽然想起一件事。
“有中意的姑娘了嗎?”她問。
李一亭這迴不能再隱瞞了:“有……但沒成。”
母親點點頭:“姻緣這東西,是命中注定的,不可強求。”
李一亭忙道:“媽,你放心吧,一定會給你找個好兒媳。”
“不著急。”母親低聲道。
兩人不再說話,就這樣默默坐著,安靜祥和。柴灶裏的火忽明忽暗,鍋裏的水卻開始沸騰,冒起了陣陣白色的水霧,一股濃鬱的香氣在屋子裏蔓延,不用說,母親又在燉著什麽美味佳肴,準備讓疼愛的兒子大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