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縣府,姬平一邊執筆在地圖上勾畫,一邊聽著李儒的匯報。
目前暗影司已經發展到很多郡縣,每日收集情報很多,主要由李儒進行整理篩選,最後將真正有價值的情報向他匯報。
“主公,董卓遣李傕、郭汜在雒陽擊敗朱儁,二次討伐董卓失敗了,朱儁退守成皋、滎陽。”
“子方沒事吧?我方傷亡多少?”
“唐都尉雖一力斷後,但勝在用兵穩重,且熟悉地形,故而損失不大,唐都尉一切安好。不過……儒以為,一山難容二虎,朱儁名望蓋世,留在成皋,久之恐有禍患,主公當命唐都尉小心提防,或是將之送往兗州,可借刀殺人,趁亂取事。”
“朱儁其人忠直,當是無妨,不過中直的人最容易被人以“大義”做槍使,如今朱儁手下各方勢力混雜,我們倒是不得不防備,傳信子方、祝奧、十月,不要交惡朱儁,但必須密切監控進入成皋的各方勢力,一旦有人不軌,可當機立斷!……至於朱儁,如今討伐董卓已經無望,且看青、徐、兗的戰局吧,若是必要,可激之破賊。”
“是,主公。不過董卓此戰得力,又有傳言涼州馬騰、韓遂再次歸附董卓,河東須要防備,不可疏忽。”
“董卓……他的郿塢建的怎樣了?”
“哎!董公此舉實是自取滅亡,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築之,郿塢已建成大半,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內蓋宮室。號曰‘萬歲塢’,積穀三十年之用,選民間少年美女八百人實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積不知其數……哎!”
“關中物價飛漲,百姓餓死無數。董卓如此作為,實是該死!算來,他的命怕是也不長久了,便是有馬騰韓遂也是無用,至於河東,命雲長小心守禦就是。如今董卓倒行逆施。以賈文和的性格,恐怕早已明哲保身了,何況他的幼子還在河東。”
“主公此言得之,如今關西董卓已非當年,實不足慮。隻是從袁紹處傳出消息,言河東王實乃弘農王,他人或是不信,但董卓則不然,此傳言一出,他必然會有行動,或是廢除關中天子自立,或是攻打河東。”
“袁紹處傳出的消息?是了。這些年我雖是隱蔽,但也未刻意隱瞞,軍中不少將士知道我的身份。若是袁紹從細作處得知,也未嚐不可能,隻是我這身份公布出來也是一把雙刃劍,袁紹如今傳出消息,其意在何處?”
“袁紹打敗十萬黑山軍,立足鄴城。以儒思之,袁紹之所以傳出主公身份的消息。其意有四。”
“哦?居然有四個意圖,文優快說來聽聽?”
“一者。攪動天下更亂,天無二帝,主公身份一旦彰於天下,畢將更亂,投機取事者不計其數,而袁紹更可憑其名望從中取利;
二者,拉攏上黨,袁紹如今不知荀氏為主公所用,此舉意在使上黨荀氏失去隱藏的獨立地位,明晰立場,或是投效主公,或是投效關中天子,則袁紹或是拉攏,或是敵對,皆可采取措施,不過以吾觀之,袁紹意在拉攏;
三者,恐袁紹意在河內,河內與上黨不同,上黨太守乃董卓所任命,而河內太守劉玄德則是主公任命,如今袁紹將主公身份傳言天下,河東、河內必然置於風口浪尖,河東尚好,有高山大河為屏障,易守難攻,但河內毗鄰冀州與中原,一馬平川,易攻難守,此地易生戰亂。”
四者,袁紹此舉實乃居心險惡,置主公於天下敵,日後便是突顯身份,也失去了震懾之用。”
“哦?前三者我懂了,這第四卻令我有些迷糊,為何我如今身份公布,會成為天下敵?”
“主公可是忘了?去年初入河東,便驅逐各大世家,將鹽池收歸官營,此舉便是犯天下之大不諱,之後主公又在河東實行鐵事官營,鹽鐵皆官營,必令世家畏之如虎。如今世家忠義者幾何?皆逐利耳!他們最畏懼的恐怕就是主公一統天下,將他們所在州郡的鹽鐵皆收歸官營,如今關中有天子,他們正好名正言順反對主公,將主公置以惡名,不過在此之前,世家多半會再次請求收迴鹽鐵官營的政令,主公須要采取措施,或可半分鹽鐵之利,以緩局麵。”
“嘿!我倒是險些忘了這一茬,原來早得罪天下了,不過無妨,對於那些有野心的、利欲熏心的,遲早都要得罪盡了,讓他們都蹦躂出來才好,至於鹽鐵官營,必須堅持,不可更改。對了,黑山張燕如何?”
“張燕已經尚在猶疑,不過主公為弘農王的消息一旦傳到其耳中,張燕自會會歸降,主公乃先帝嫡子,所行政令又有益於百姓,以荀公達之口舌,張燕已在指掌。”
“嗬嗬,這倒是一個好處,兗州呢?曹孟德與黑山軍打得怎樣?張邈諸人可有參戰?陶謙可曾擺明立場?”
“曹操進入東郡抵擋黑山於毒,正陷於苦戰,張邈未曾參戰,陶謙已與袁術達成盟約。”
……
片刻之後,李儒匯報完畢,離開前,遲疑了片刻,又忍不住問了一個問題:“儒冒昧,鬥膽問主公一言,還請主公恕罪。”
姬平一愣,失笑道:“有話盡管問便是,我還不至於因言罪人。”
李儒小心翼翼的道:“儒隨主公已有一年,知主公仁愛且謹慎,隻是觀主公一年來所行之事,雖有遠謀,意在平亂,但從小處而言,或有助亂,若是董卓或袁紹行事,吾自不必多問,但以主公的性情,多半會不忍罷。”
姬平沉默了片刻,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優如何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儒歎道:“主公一言道盡了古往今來之事矣,自商周春秋戰國以來,大勢俱不離此言也。以儒觀之,分分合合,不外乎一個‘利’字,所謂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則人心思分,合利大則人心思合。”(未完待續)
目前暗影司已經發展到很多郡縣,每日收集情報很多,主要由李儒進行整理篩選,最後將真正有價值的情報向他匯報。
“主公,董卓遣李傕、郭汜在雒陽擊敗朱儁,二次討伐董卓失敗了,朱儁退守成皋、滎陽。”
“子方沒事吧?我方傷亡多少?”
“唐都尉雖一力斷後,但勝在用兵穩重,且熟悉地形,故而損失不大,唐都尉一切安好。不過……儒以為,一山難容二虎,朱儁名望蓋世,留在成皋,久之恐有禍患,主公當命唐都尉小心提防,或是將之送往兗州,可借刀殺人,趁亂取事。”
“朱儁其人忠直,當是無妨,不過中直的人最容易被人以“大義”做槍使,如今朱儁手下各方勢力混雜,我們倒是不得不防備,傳信子方、祝奧、十月,不要交惡朱儁,但必須密切監控進入成皋的各方勢力,一旦有人不軌,可當機立斷!……至於朱儁,如今討伐董卓已經無望,且看青、徐、兗的戰局吧,若是必要,可激之破賊。”
“是,主公。不過董卓此戰得力,又有傳言涼州馬騰、韓遂再次歸附董卓,河東須要防備,不可疏忽。”
“董卓……他的郿塢建的怎樣了?”
“哎!董公此舉實是自取滅亡,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築之,郿塢已建成大半,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內蓋宮室。號曰‘萬歲塢’,積穀三十年之用,選民間少年美女八百人實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積不知其數……哎!”
“關中物價飛漲,百姓餓死無數。董卓如此作為,實是該死!算來,他的命怕是也不長久了,便是有馬騰韓遂也是無用,至於河東,命雲長小心守禦就是。如今董卓倒行逆施。以賈文和的性格,恐怕早已明哲保身了,何況他的幼子還在河東。”
“主公此言得之,如今關西董卓已非當年,實不足慮。隻是從袁紹處傳出消息,言河東王實乃弘農王,他人或是不信,但董卓則不然,此傳言一出,他必然會有行動,或是廢除關中天子自立,或是攻打河東。”
“袁紹處傳出的消息?是了。這些年我雖是隱蔽,但也未刻意隱瞞,軍中不少將士知道我的身份。若是袁紹從細作處得知,也未嚐不可能,隻是我這身份公布出來也是一把雙刃劍,袁紹如今傳出消息,其意在何處?”
“袁紹打敗十萬黑山軍,立足鄴城。以儒思之,袁紹之所以傳出主公身份的消息。其意有四。”
“哦?居然有四個意圖,文優快說來聽聽?”
“一者。攪動天下更亂,天無二帝,主公身份一旦彰於天下,畢將更亂,投機取事者不計其數,而袁紹更可憑其名望從中取利;
二者,拉攏上黨,袁紹如今不知荀氏為主公所用,此舉意在使上黨荀氏失去隱藏的獨立地位,明晰立場,或是投效主公,或是投效關中天子,則袁紹或是拉攏,或是敵對,皆可采取措施,不過以吾觀之,袁紹意在拉攏;
三者,恐袁紹意在河內,河內與上黨不同,上黨太守乃董卓所任命,而河內太守劉玄德則是主公任命,如今袁紹將主公身份傳言天下,河東、河內必然置於風口浪尖,河東尚好,有高山大河為屏障,易守難攻,但河內毗鄰冀州與中原,一馬平川,易攻難守,此地易生戰亂。”
四者,袁紹此舉實乃居心險惡,置主公於天下敵,日後便是突顯身份,也失去了震懾之用。”
“哦?前三者我懂了,這第四卻令我有些迷糊,為何我如今身份公布,會成為天下敵?”
“主公可是忘了?去年初入河東,便驅逐各大世家,將鹽池收歸官營,此舉便是犯天下之大不諱,之後主公又在河東實行鐵事官營,鹽鐵皆官營,必令世家畏之如虎。如今世家忠義者幾何?皆逐利耳!他們最畏懼的恐怕就是主公一統天下,將他們所在州郡的鹽鐵皆收歸官營,如今關中有天子,他們正好名正言順反對主公,將主公置以惡名,不過在此之前,世家多半會再次請求收迴鹽鐵官營的政令,主公須要采取措施,或可半分鹽鐵之利,以緩局麵。”
“嘿!我倒是險些忘了這一茬,原來早得罪天下了,不過無妨,對於那些有野心的、利欲熏心的,遲早都要得罪盡了,讓他們都蹦躂出來才好,至於鹽鐵官營,必須堅持,不可更改。對了,黑山張燕如何?”
“張燕已經尚在猶疑,不過主公為弘農王的消息一旦傳到其耳中,張燕自會會歸降,主公乃先帝嫡子,所行政令又有益於百姓,以荀公達之口舌,張燕已在指掌。”
“嗬嗬,這倒是一個好處,兗州呢?曹孟德與黑山軍打得怎樣?張邈諸人可有參戰?陶謙可曾擺明立場?”
“曹操進入東郡抵擋黑山於毒,正陷於苦戰,張邈未曾參戰,陶謙已與袁術達成盟約。”
……
片刻之後,李儒匯報完畢,離開前,遲疑了片刻,又忍不住問了一個問題:“儒冒昧,鬥膽問主公一言,還請主公恕罪。”
姬平一愣,失笑道:“有話盡管問便是,我還不至於因言罪人。”
李儒小心翼翼的道:“儒隨主公已有一年,知主公仁愛且謹慎,隻是觀主公一年來所行之事,雖有遠謀,意在平亂,但從小處而言,或有助亂,若是董卓或袁紹行事,吾自不必多問,但以主公的性情,多半會不忍罷。”
姬平沉默了片刻,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優如何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儒歎道:“主公一言道盡了古往今來之事矣,自商周春秋戰國以來,大勢俱不離此言也。以儒觀之,分分合合,不外乎一個‘利’字,所謂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則人心思分,合利大則人心思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