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平看著這第三處鹽畦,若有所思,白絮沉澱如此之快,硝板又加厚,恐怕不隻是自然沉定,應該伴隨著白絮與池底硝板的化學反應。
接著崔鈞指著第四個鹽畦道:“最後將*引入第四畦,水深一尺,隻需風吹日曬,五六日便可結出鹽花,此為‘落鹽’,水幹則鹽出,再無苦味。”
姬平在最後這個鹽畦裏撚出幾顆粗大的鹽粒,放在嘴裏嚐了嚐,果然,這鹽粒雖然還是有點微苦,但口感卻比撈采出的鹽要強出百倍。
他不由讚歎這裏的百姓和鹽工的智慧,雖然他們不明白鹽池之水析出雜質的化學原理,但他們卻能在勞動中總結,利用一年四季的溫差變化,巧妙的將其中的芒硝、白絮等物質分離出來,著實難得。
崔鈞歎道:“不過此法所產之鹽雖好,卻需要曆經寒暑一載,儲存鹵水有限,用時頗長,不足以供應四方,故而還有大量的鹽,是直接引水入池曬製而來的苦鹽。”
姬平點了點頭,這個辦法很好,但要借助四季溫差,耗時長確實是個問題,對於這個缺點他也沒什麽太好的辦法,他前世的專業又不是化學,對製鹽過程中的各種化學反應也不懂。
他放眼四望,看著一片片分布淩亂、大小不一的鹽畦,不由笑了笑。
雖然無法改進製鹽流程,但如果將這些散亂的鹽畦整合起來,連成一片,合理劃分布局,同時再往遠處拓寬。隻要能在冬季前擴大第一鹽畦的鹵水儲存量,再統一工序,實行流水作業,那樣每年的鹽產量也會大大增加。
正思索著,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歌聲:“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姬平看向一旁的老鹽工,笑道:“沒不想這鹽工之中,居然還有人能唱出上古虞舜所做之歌,真是文化之鄉哪。”
老鹽工嗬嗬笑道:“將軍有所不知。此地鹽工,都能唱‘南風歌’,南風起,鹽始生,南風實乃天賜之寶哪。”
姬平失笑道:“長者何出此言?南風雖好。莫非這東風、西風便不濟事麽?”
在他看來,隻要是風力,就能加快蒸發,應該不分東南西北風吧。
沒想到那老鹽工卻點頭道:“正是如此,南風最佳,東風尚好,若是在曬鹽時,遇到東北風或西南風。鹵水就會‘粥發’,像米糊一樣,所生之鹽比撈采上來的苦鹽更要苦澀難吃。因而在我等鹽工眼中,這南風實乃蒼天所賜,不可不敬之。”
聽到老鹽工這麽一說,一旁的盧植、崔鈞和袁基都是嘖嘖稱奇,對老鹽工‘天賜之寶’的說法也頗為認同。
姬平卻搖了搖頭,若有所思的道:“南風出鹽。必有其故,所謂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濕。西風幹,想必是這寒、暖、幹、濕,對出鹽也有影響。”
他自然知道,溫度在很多化學反應中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東南西北風的不同,多在於寒流和暖流的差別,應該是這個因素造成了鹽水中芒硝或其他物質含量提升,導致結晶出來的鹽發苦。
聽了姬平的分析,那老鹽工身子一顫,喃喃道:“將軍此言,倒是有理哪,細細想來,凡東北風和西南風來時,天氣多半發冷,恐怕正是如此!……鹵水冬出芒硝,夏發模糊,莫非也是因為寒暖不同的緣故?”
這老鹽工世代從事鹽業,技藝精湛,經驗豐富,聽了姬平的話,頓時恍然大悟,想通了很多道理。
聽到老鹽工對姬平所說之話的認可,跟隨的眾人都不由驚異的看向姬平,尤其是那些世家管事,沒想到這個兇殘暴力、老奸巨猾的少年,居然還有如此睿智的認知。
素來忠直的盧植也忍不住歎道:“主公能觀表而知本,吾不如也。”
姬平笑了笑,正要說話,老鹽工突然又道:“將軍,還有一事,草民冒昧請將軍明辨!”
“哦?”姬平看了看滿是期待的老鹽工,笑道:“說來聽聽。”
就在這時,天空突然陰了下來,遠遠傳來一陣轟隆隆的雷聲。
“壞了!下雨了!”
“痛哉!痛哉!”
……
姬平身後,各大世家的管事唉聲歎氣,亂成一團,一旁的崔鈞也是麵色凝重的道:“主公,這曬鹽之時最怕暴雨洪災,一旦四麵有洪水入池,今年的曬鹽之事便要歉收了。”
聽崔鈞這麽一說,姬平麵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這次他從雒陽把近四十萬百姓遷居到兩河之地和上黨郡,縱然現在開始屯田,但從今年秋冬到明天夏季小麥成熟這個期間,缺糧就是個大問題,一個弄不好,就要餓死無數人,引發民亂。
他本來的計劃是占據鹽池,以鹽換糧,渡過這半年的缺糧期,但若是這鹽池也歉收,恐怕他的打算就要落空了。
這時,他身邊那老鹽工看了看天上陰雲,卻不緊不慢的笑起來:“將軍不必擔心,隻要讓人取來雨具遮雨便是,這雨不會下長久,也不會毀壞鹽畦,倒是下得正好及時。”
“長者通曉天象氣候?”姬平凝重的神色一鬆。
老鹽工頗有幾分自得的道:“種鹽者不知天象,是庸人也。”
眾人一聽老鹽工這麽一說,登時放鬆了許多,有些人麵上還露出喜色,喃喃自語:“莫非又是老天賜福……雨水鹽……”
一旁耿忠卻是急命手下去為姬平取雨具。
隻是片刻,豆大的雨點便落了下來,雨具還沒有取來,鹽畦之間也無從躲避,耿忠和一旁的兩個親衛急忙脫下外衣要給姬平披上。
姬平卻搖頭阻止,指著身邊的老鹽工、盧植和袁基。道:“先給他們披上,我年輕力壯何懼區區雷雨,著幾個親衛扶好他們,小心路滑。”
他身邊眾人中,老鹽工年齡最大。將近六十,盧植年近五十,袁基年過四十,都是過了壯年,他可不想因為個巡看鹽田,便讓三人淋雨生病。
至於他自己。本就比牛還壯,當初在雒陽大雨中連番作戰,近百裏奔襲,全然無事。
耿忠愣了一下,立時執行了姬平的命令。不過也給姬平披了件衣服,姬平又把肩頭的小天涯塞入懷中。
很快,又有親衛找來了幾件鬥笠蓑衣,姬平也命他們先給盧植三人披上。
這小小的一件事,卻讓盧植和袁基眼睛濕潤,連老鹽工也頗是感動,看向姬平的眼神親近了許多。
便是後麵的眾世家管事看到這一幕,也若有所思。
他們突然發現。這個少年能得到淮南袁氏的家主袁基、名滿天下的盧植忠心歸附,絕非偶然,也不是單憑什麽武力和家世。隻眼前這一幕,便讓他們不少人隱隱有了期待。
這時,姬平又看向老鹽工,問道:“卻不知長者剛才所問何事?”
老鹽工嗬嗬笑道:“將軍有所不知,其實經曆四道鹽畦曬出的鹽,並不是上等的好鹽。”
姬平一怔:“莫非長者還有什麽好方法?”
他剛才便嚐過第四畦裏曬出的鹽。雖是經冬曆夏,但仍是有微微的苦澀。比後世食鹽的質量還是差了許多。
老鹽工指著天空,道:“要出上等好鹽。還要靠這這天上落下的雨,這雨要是下得大,下得久,四麵發起洪水,鹽畦就會被衝毀,顆粒難收。但這雨要是下得不大不小,落入這第四道鹽畦中,與鹵水相合,待雨停後鹵水曬幹,結出的鹽就是最上等的好鹽,顆顆粒粒,比雪花還要白,沒有一點苦澀,我等鹽工把這種鹽,叫做‘雨水鹽’。”
“雨水鹽?”姬平不禁仰起頭,經曆了雨水淋澆,鹽粒苦澀消去,必然是其中的一些雜質再次被分離了。
看著漫天落下的雨水,姬平思索著這雨水落入鹵水,為何能再一次分離開鹵水中的其他成分,讓結晶出的鹽消去最後的那點苦澀。
這時,老鹽工歎了口氣:“隻是這合適的雨水著實難得,多半不是大得發洪澇,就是太小不濟事,所以這上等好鹽也要靠老天的恩賜了。”
隨即老鹽工期待的看向姬平:“這老天下的雨,為何能結出上等好鹽,恐怕也隻有將軍這樣的奇人才能看得透吧。”
一旁的崔鈞、袁基和盧植等人也低眉苦思,隻是他們搞經學還行,對於這些天然之理,卻沒那麽精通了。
他們身後的眾世家管事看著姬平,都露出期待的神色。
這些管事久駐鹽池,自然也知道雨水鹽,如果這個神秘的少年能破解“雨水鹽”的奧秘,那河東鹽無論在質地還是產量上,都必然會有一個脫胎換骨的飛躍,到時候他們便是使用鹽引,也能獲得極大的利益。
看事物要看本質,姬平此時便在思索著雨水的本質。
盧植、袁基和崔鈞想了一會均不得頭緒,便抬起頭看向姬平。
如今的姬平,在他們心中似乎已經是無所不能,因為從雒陽討伐董卓開始,每一次麵臨困難,無論如何,姬平總能想到做到他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所以他們才甘願跟著姬平,對姬平幾乎是俯首聽命。
姬平一邊走,一邊伸出右手,任由冰涼的雨水落在手心,很快手心便積滿了一掬水。
雨水……雨水……也不就是水?
姬平微擰著眉頭,無意識的將右手中那一掬雨水放到嘴邊,嚐了嚐。
雨水味道清涼,而且衝淡了口中剛才品嚐鹽粒的苦澀。
他心中一動,低下身子,伸出左手從鹽畦中掬了些鹵水,嚐了嚐。
鹵水稍有些溫熱,苦鹹。
一個清淡,一個苦鹹。
一個冰涼,一個溫熱。
想到化學反應中的一些影響因素,姬平若有所思。
盧植等人或許認為雨水天降,乃神秘之物,無法勘破其中奧秘,但姬平卻知道,雨水就是水而已,這雨水與池中鹵水的區別隻在於,一個是淡水,一個是鹹水,一個溫度低,一個溫度高。
這其中或許涉及到溶解度和溫度的問題。
姬平不明白其中的化學反應原理,但他卻知道,有東西可以代替雨水。
同樣的條件,一個淡水,一個溫度微低,河水、溪水、泉水都行!
他抬頭透過雨幕,看向鹽池東北不遠處的中條山,眼睛越來越亮。
從安邑趕來鹽池時,他便看到中條山上有不少河流流出,有青龍河、白沙河、刁崖河、王峪河,北部還有河東境內第二大河涑水河,西部解縣則有甘泉清溪,而這些無疑都可以替代雨水。(未完待續)
接著崔鈞指著第四個鹽畦道:“最後將*引入第四畦,水深一尺,隻需風吹日曬,五六日便可結出鹽花,此為‘落鹽’,水幹則鹽出,再無苦味。”
姬平在最後這個鹽畦裏撚出幾顆粗大的鹽粒,放在嘴裏嚐了嚐,果然,這鹽粒雖然還是有點微苦,但口感卻比撈采出的鹽要強出百倍。
他不由讚歎這裏的百姓和鹽工的智慧,雖然他們不明白鹽池之水析出雜質的化學原理,但他們卻能在勞動中總結,利用一年四季的溫差變化,巧妙的將其中的芒硝、白絮等物質分離出來,著實難得。
崔鈞歎道:“不過此法所產之鹽雖好,卻需要曆經寒暑一載,儲存鹵水有限,用時頗長,不足以供應四方,故而還有大量的鹽,是直接引水入池曬製而來的苦鹽。”
姬平點了點頭,這個辦法很好,但要借助四季溫差,耗時長確實是個問題,對於這個缺點他也沒什麽太好的辦法,他前世的專業又不是化學,對製鹽過程中的各種化學反應也不懂。
他放眼四望,看著一片片分布淩亂、大小不一的鹽畦,不由笑了笑。
雖然無法改進製鹽流程,但如果將這些散亂的鹽畦整合起來,連成一片,合理劃分布局,同時再往遠處拓寬。隻要能在冬季前擴大第一鹽畦的鹵水儲存量,再統一工序,實行流水作業,那樣每年的鹽產量也會大大增加。
正思索著,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歌聲:“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姬平看向一旁的老鹽工,笑道:“沒不想這鹽工之中,居然還有人能唱出上古虞舜所做之歌,真是文化之鄉哪。”
老鹽工嗬嗬笑道:“將軍有所不知。此地鹽工,都能唱‘南風歌’,南風起,鹽始生,南風實乃天賜之寶哪。”
姬平失笑道:“長者何出此言?南風雖好。莫非這東風、西風便不濟事麽?”
在他看來,隻要是風力,就能加快蒸發,應該不分東南西北風吧。
沒想到那老鹽工卻點頭道:“正是如此,南風最佳,東風尚好,若是在曬鹽時,遇到東北風或西南風。鹵水就會‘粥發’,像米糊一樣,所生之鹽比撈采上來的苦鹽更要苦澀難吃。因而在我等鹽工眼中,這南風實乃蒼天所賜,不可不敬之。”
聽到老鹽工這麽一說,一旁的盧植、崔鈞和袁基都是嘖嘖稱奇,對老鹽工‘天賜之寶’的說法也頗為認同。
姬平卻搖了搖頭,若有所思的道:“南風出鹽。必有其故,所謂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濕。西風幹,想必是這寒、暖、幹、濕,對出鹽也有影響。”
他自然知道,溫度在很多化學反應中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東南西北風的不同,多在於寒流和暖流的差別,應該是這個因素造成了鹽水中芒硝或其他物質含量提升,導致結晶出來的鹽發苦。
聽了姬平的分析,那老鹽工身子一顫,喃喃道:“將軍此言,倒是有理哪,細細想來,凡東北風和西南風來時,天氣多半發冷,恐怕正是如此!……鹵水冬出芒硝,夏發模糊,莫非也是因為寒暖不同的緣故?”
這老鹽工世代從事鹽業,技藝精湛,經驗豐富,聽了姬平的話,頓時恍然大悟,想通了很多道理。
聽到老鹽工對姬平所說之話的認可,跟隨的眾人都不由驚異的看向姬平,尤其是那些世家管事,沒想到這個兇殘暴力、老奸巨猾的少年,居然還有如此睿智的認知。
素來忠直的盧植也忍不住歎道:“主公能觀表而知本,吾不如也。”
姬平笑了笑,正要說話,老鹽工突然又道:“將軍,還有一事,草民冒昧請將軍明辨!”
“哦?”姬平看了看滿是期待的老鹽工,笑道:“說來聽聽。”
就在這時,天空突然陰了下來,遠遠傳來一陣轟隆隆的雷聲。
“壞了!下雨了!”
“痛哉!痛哉!”
……
姬平身後,各大世家的管事唉聲歎氣,亂成一團,一旁的崔鈞也是麵色凝重的道:“主公,這曬鹽之時最怕暴雨洪災,一旦四麵有洪水入池,今年的曬鹽之事便要歉收了。”
聽崔鈞這麽一說,姬平麵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這次他從雒陽把近四十萬百姓遷居到兩河之地和上黨郡,縱然現在開始屯田,但從今年秋冬到明天夏季小麥成熟這個期間,缺糧就是個大問題,一個弄不好,就要餓死無數人,引發民亂。
他本來的計劃是占據鹽池,以鹽換糧,渡過這半年的缺糧期,但若是這鹽池也歉收,恐怕他的打算就要落空了。
這時,他身邊那老鹽工看了看天上陰雲,卻不緊不慢的笑起來:“將軍不必擔心,隻要讓人取來雨具遮雨便是,這雨不會下長久,也不會毀壞鹽畦,倒是下得正好及時。”
“長者通曉天象氣候?”姬平凝重的神色一鬆。
老鹽工頗有幾分自得的道:“種鹽者不知天象,是庸人也。”
眾人一聽老鹽工這麽一說,登時放鬆了許多,有些人麵上還露出喜色,喃喃自語:“莫非又是老天賜福……雨水鹽……”
一旁耿忠卻是急命手下去為姬平取雨具。
隻是片刻,豆大的雨點便落了下來,雨具還沒有取來,鹽畦之間也無從躲避,耿忠和一旁的兩個親衛急忙脫下外衣要給姬平披上。
姬平卻搖頭阻止,指著身邊的老鹽工、盧植和袁基。道:“先給他們披上,我年輕力壯何懼區區雷雨,著幾個親衛扶好他們,小心路滑。”
他身邊眾人中,老鹽工年齡最大。將近六十,盧植年近五十,袁基年過四十,都是過了壯年,他可不想因為個巡看鹽田,便讓三人淋雨生病。
至於他自己。本就比牛還壯,當初在雒陽大雨中連番作戰,近百裏奔襲,全然無事。
耿忠愣了一下,立時執行了姬平的命令。不過也給姬平披了件衣服,姬平又把肩頭的小天涯塞入懷中。
很快,又有親衛找來了幾件鬥笠蓑衣,姬平也命他們先給盧植三人披上。
這小小的一件事,卻讓盧植和袁基眼睛濕潤,連老鹽工也頗是感動,看向姬平的眼神親近了許多。
便是後麵的眾世家管事看到這一幕,也若有所思。
他們突然發現。這個少年能得到淮南袁氏的家主袁基、名滿天下的盧植忠心歸附,絕非偶然,也不是單憑什麽武力和家世。隻眼前這一幕,便讓他們不少人隱隱有了期待。
這時,姬平又看向老鹽工,問道:“卻不知長者剛才所問何事?”
老鹽工嗬嗬笑道:“將軍有所不知,其實經曆四道鹽畦曬出的鹽,並不是上等的好鹽。”
姬平一怔:“莫非長者還有什麽好方法?”
他剛才便嚐過第四畦裏曬出的鹽。雖是經冬曆夏,但仍是有微微的苦澀。比後世食鹽的質量還是差了許多。
老鹽工指著天空,道:“要出上等好鹽。還要靠這這天上落下的雨,這雨要是下得大,下得久,四麵發起洪水,鹽畦就會被衝毀,顆粒難收。但這雨要是下得不大不小,落入這第四道鹽畦中,與鹵水相合,待雨停後鹵水曬幹,結出的鹽就是最上等的好鹽,顆顆粒粒,比雪花還要白,沒有一點苦澀,我等鹽工把這種鹽,叫做‘雨水鹽’。”
“雨水鹽?”姬平不禁仰起頭,經曆了雨水淋澆,鹽粒苦澀消去,必然是其中的一些雜質再次被分離了。
看著漫天落下的雨水,姬平思索著這雨水落入鹵水,為何能再一次分離開鹵水中的其他成分,讓結晶出的鹽消去最後的那點苦澀。
這時,老鹽工歎了口氣:“隻是這合適的雨水著實難得,多半不是大得發洪澇,就是太小不濟事,所以這上等好鹽也要靠老天的恩賜了。”
隨即老鹽工期待的看向姬平:“這老天下的雨,為何能結出上等好鹽,恐怕也隻有將軍這樣的奇人才能看得透吧。”
一旁的崔鈞、袁基和盧植等人也低眉苦思,隻是他們搞經學還行,對於這些天然之理,卻沒那麽精通了。
他們身後的眾世家管事看著姬平,都露出期待的神色。
這些管事久駐鹽池,自然也知道雨水鹽,如果這個神秘的少年能破解“雨水鹽”的奧秘,那河東鹽無論在質地還是產量上,都必然會有一個脫胎換骨的飛躍,到時候他們便是使用鹽引,也能獲得極大的利益。
看事物要看本質,姬平此時便在思索著雨水的本質。
盧植、袁基和崔鈞想了一會均不得頭緒,便抬起頭看向姬平。
如今的姬平,在他們心中似乎已經是無所不能,因為從雒陽討伐董卓開始,每一次麵臨困難,無論如何,姬平總能想到做到他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所以他們才甘願跟著姬平,對姬平幾乎是俯首聽命。
姬平一邊走,一邊伸出右手,任由冰涼的雨水落在手心,很快手心便積滿了一掬水。
雨水……雨水……也不就是水?
姬平微擰著眉頭,無意識的將右手中那一掬雨水放到嘴邊,嚐了嚐。
雨水味道清涼,而且衝淡了口中剛才品嚐鹽粒的苦澀。
他心中一動,低下身子,伸出左手從鹽畦中掬了些鹵水,嚐了嚐。
鹵水稍有些溫熱,苦鹹。
一個清淡,一個苦鹹。
一個冰涼,一個溫熱。
想到化學反應中的一些影響因素,姬平若有所思。
盧植等人或許認為雨水天降,乃神秘之物,無法勘破其中奧秘,但姬平卻知道,雨水就是水而已,這雨水與池中鹵水的區別隻在於,一個是淡水,一個是鹹水,一個溫度低,一個溫度高。
這其中或許涉及到溶解度和溫度的問題。
姬平不明白其中的化學反應原理,但他卻知道,有東西可以代替雨水。
同樣的條件,一個淡水,一個溫度微低,河水、溪水、泉水都行!
他抬頭透過雨幕,看向鹽池東北不遠處的中條山,眼睛越來越亮。
從安邑趕來鹽池時,他便看到中條山上有不少河流流出,有青龍河、白沙河、刁崖河、王峪河,北部還有河東境內第二大河涑水河,西部解縣則有甘泉清溪,而這些無疑都可以替代雨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