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為使讀者易於理解社會一般業務分工所產生的結果,我現在來討論個別製造業分工狀況。一般人認為,分工最完全的製造業,乃是一些極不重要的製造業。不重要製造業的分工,實際上並不比重要製造業的分工更為周密。但是,目的在於供給少數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製造業,所雇用的勞動者人數,必然不多,而從事各部門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廠內,使觀察者能一覽無遺。反之,那些大製造業,要供給大多數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門都雇有許許多多勞動者,要把這許許多多勞動者集合在一個廠內,勢不可能。我們要同時看見一個部門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象這種大製造業的工作,盡管實際上比小製造業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為這種劃分不能象小製造業的劃分那麽明顯,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針製造業是極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喚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來作為例子。一個勞動者,如果對於這職業(分工的結果,使扣針的製造成為一種專門職業)沒有受過相當訓練,又不知怎樣使用這職業上的機械(使這種機械有發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結果),那末縱使竭力工作,也許一天也製造不出一枚扣針,要做二十枚,當然是決不可能了。但按照現在經營的方法,不但這種作業全部已經成為專門職業,而且這種職業分成若幹部門,其中有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職業。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裝圓頭,塗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職業。這樣,扣針的製造分為十八種操作。有些工廠,這十八種操作,分由十八個專門工人擔任。固然,有時一人也兼任二三門。我見過一個這種小工廠,隻雇用十個工人,因此在這一個工廠中,有幾個工人擔任二三種操作。象這樣一個小工廠的工人,雖很窮困,他們的必要機械設備,雖很簡陋,但他們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針十二磅。從每磅中等針有四千枚計,這十個工人每日就可成針四萬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針四千八百枚。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末,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製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針也製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製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製成的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製造不出來。
就其他各種工藝及製造業說,雖有許多不能作這樣細密的分工,共操作也不能變得這樣簡單,但分工的效果總是一樣的。凡能采用分工製的工藝,一經采用分工製,便相應地增進勞動的生產力。各種行業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於分工有這種好處。一個國家的產業與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程度如果是極高的,則其各種行業的分工一般也都達到極高的程度。未開化社會中一人獨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一般都成為幾個人分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農民一般隻是農民,製造者隻是製造者。而且,生產一種完全製造品所必要的勞動,也往往分由許多勞動者擔任。試以麻織業和毛織業為例,從亞麻及羊毛的生產到麻布的漂白和燙平或呢絨的染色和最後一道加工,各部門所使用的不同技藝是那麽多啊!農業由於它的性質,不能有象製造業那樣細密的分工,各種工作,不能象製造業那樣判然分立。木匠的職業與鐵匠的職業,通常是截然分開的,但畜牧者的業務與種稻者的業務,不能象前者那樣完全分開。紡工和織工,幾乎都是各別的兩個人,但鋤耕、耙掘、播種和收割,卻常由一人兼任。農業上種種勞動,隨季節推移而巡迴,要指定一個人隻從事一種勞動,事實上絕不可能。所以,農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總跟不上製造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的主要原因,也許就是農業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製度。現在最富裕的國家,固然在農業和製造業上都優於鄰國,但製造業方麵的優越程度,必定大於農業方麵的優越程度。富國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較好,投在土地上的勞動與費用也比較多,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照土地麵積與肥沃的比例來說也較多;但是,這樣較大的生產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過所花的較大勞動量和費用。在農業方麵,富國勞動生產力未必都比貧國勞動生產力大得多,至少不象製造業方麵一般情況那樣大得多。所以,如果品質同樣優良,富國小麥在市場上的售價,未必都比貧國低廉。就富裕和進步的程度說,法國遠勝於波蘭,但波蘭小麥的價格,與品質同樣優良的法國小麥同樣低廉。與英格蘭比較,論富裕,論進步,法國可能要遜一籌,但法國產麥省出產的小麥,其品質之憂良完全和英格蘭小麥相同,而且在大多數年頭,兩者的價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蘭的麥田耕種得比法國好,而法國的麥田,據說耕種得比波蘭好得多。貧國的耕作,盡管不及富國,但貧國生產的小麥,在品質優良及售價低廉方麵,卻能在相當程度上與富國競爭。但是,貧國在製造業上不能和富國競爭;至少在富國土壤氣候位置適宜於這類製造業
的場合,貧國不能和富國競爭。法國綢所以比英國綢又好又便宜,就是因為織綢業,至少在今日原絲進口稅很高的條件下,更適合於法國氣候,而不十分適合於英國氣候。但英國的鐵器和粗毛織物,卻遠勝於法國,而且品質同樣優良的英國貨品,在價格上比法國低廉得多。據說,波蘭除了少數立國所需的粗糙家庭製造業外,幾乎沒有什麽製造業。
有了分工,同數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的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
第一,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增進,勢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實施的結果,各勞動者的業務,既然終生局限於一種單純操作,當然能夠大大增進自己的熟練程度。慣於使用鐵錘而不曾練習製鐵釘的普通鐵匠,一旦因特殊事故,必須製釘時,我敢說,他一天至多隻能做出二三百枚針來,而且質量還拙劣不堪。即使慣於製釘,但若不以製釘為主業或專業,就是竭力工作,也不會一天製造出八百枚或一千枚以上。我看見過幾個專以製釘為業的不滿二十歲的青年人,在盡力工作時,每人每日能製造二千三百多枚。可是,製釘決不是最簡單的操作。同一勞動者,要鼓爐、調整火力,要燒鐵揮錘打製,在打製釘頭時還得調換工具。比較起來,製扣針和製金屬紐扣所需的各項操作要簡單得多,而以此為終生業務的人,其熟練程度通常也高得多。所以,在此等製造業中,有幾種操作的迅速程度簡直使人難於想象,如果你不曾親眼見過,你決不會相信人的手能有這樣大的本領。
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常要損失一些時間,因節省這種時間而得到的利益,比我們驟看到時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進行的另一種工作。耕作小農地的鄉村織工,由織機轉到耕地,又由耕地轉到織機,一定要虛費許多時間。誠然,這兩種技藝,如果能在同一廠坊內進行,那末時間上的損失,無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損失還是很大。人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時,通常要閑逛一會兒。在開始新工作之初,勢難立即精神貫注地積極工作,總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當時間內,與其說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說他是在開玩笑。閑蕩、偷懶、隨便這種種習慣,對於每半小時要換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幾乎每天必須從事二
十項不同工作的農村勞動者,可說是自然會養成的,甚而可說必然會養成的。這種種習慣,使農村勞動者常流於遲緩懶惰,即在非常吃緊的時候,也不會精神勃勃地幹。所以,縱使沒有技巧方麵的缺陷,僅僅這些習慣也一定會大大減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利用適當的機械能在什麽程度上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這必定是大家都知道的,無須舉例。我在這裏所要說的隻是: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的那些機械的發明,看來也是起因於分工。人類把注意力集中在單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許多種事物上,更能發現達到目標的更簡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結果,各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會傾注在一種簡單事物上。所以隻要工作性質上還有改良的餘地,各個勞動部門所雇的勞動者中,不久自會有人發現一些比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細密的各種製造業上的機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發明。他們從事於最單純的操作,當然會發明比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論是誰,隻要他常去觀察製造廠,他一定會看到極象樣的機械,這些機械是普通工人為了要使他們擔當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發明出來的。最初的蒸汽機,原需雇用一個兒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斷開閉汽鍋與汽筒間的通路。有一次擔任這工作的某兒童,因為愛和朋友遊玩,他用一條繩把開閉通路的舌門的把手,係在機械的另一部分,舌門就可不需人力自行開閉。原為貪玩想出來的方法,就這樣成為蒸汽機大改良之一。
可是,一切機械的改良,決不是至由機械使用者發明。有許多改良,是出自專門機械製造師的智巧;還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學家或思想家的智能。哲學家或思想家的任務,不在於製造任何實物,而在於觀察一切事物,所隻他們常常能夠結合利用各種完全沒有關係而且極不類似的物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哲學或推想也象其他各種職業那樣,成為某一特定階級人民的主要業務和專門工作。一此外,這種業務或工作,也象其他職業那樣,分成了許多部門,每個部門,又各成為一種哲學家的行業。哲學上這種分工,象產業上的分工那樣,增進了技巧,並節省了時間。各人擅長各人的特殊工們不但增加全體的成就,而且大大增進科學的內容。
在一個政治修明的社會裏,造成普及到最下層人民的那種普遍富裕情況的,是各行各業的產量由於分工而大增。各勞動者,除自身所需數的以外,還有大量產物可以出賣;同時,因為一切其他勞動者的處境相同,各
個人都能以自身生產的大量產物,換得其他勞動著生產的大量產物,換言之,都能換得其他勞動者大量產物的價格。別人所需的物品,他能與以充分供給;他自身所需的,別人亦能與以充分供給。於是,社會各階級普遍富裕。
考察一下文明而繁榮的國家的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日用物品罷;你就會看到,用他的勞動的一部分(雖然隻是一小部分)來生產這種日用品的人的數目,是難以數計的。例如,日工所穿的粗劣呢級上衣,就是許多勞動者聯合勞動的產物。為完成這種樸素的產物,勢須有牧羊者、揀羊毛者、梳羊毛者、染工、粗梳工、紡工、織工、漂白工、裁縫工,以及其他許多人,聯合起來工作。加之,這些勞動者居住的地方,往往相隔很遠,把材料由甲地運至乙地,該需要多少商人和運輸者啊!染工所用藥料,常須購自世界上各個遙遠的地方,要把各種藥料由各個不同地方收集起來,該需要多少商業和航運業,該需要雇用多少船工、水手、帆布製造者和繩索製造者啊!為生產這些最普通勞動者所使用的工具,又需要多少種類的勞動啊!複雜機械如水手工作的船、漂白工用的水車或織工用的織機,姑置不論,單就簡單器械如牧羊者剪毛時所用的剪刀來說,其製造就須經過許多種類的勞動。為了生產這極簡單的剪刀,礦工、熔鐵爐建造者、木材采伐者、熔鐵廠燒炭工人、製磚者、泥水匠、在熔鐵爐旁服務的工人、機械安裝工人、鐵匠等等,必須把他們各種各樣的技藝聯結起來。同樣,要是我們考察一個勞動者的服裝和家庭用具,如貼身穿的粗麻襯衣,腳上穿的鞋子,就寢用的床鋪和床鋪上各種裝置,調製食物的爐子,由地下采掘出來而且也許需要經過水陸運輸才能送到他手邊供他燒飯的煤炭,廚房中一切其他用具,食桌上一切用具,刀子和叉子,盛放食物和分取食物的陶製和錫蠟製器皿,製造麵包和麥酒供他食喝的各種工人,那種透得熱氣和光線並能遮蔽風雨的玻璃窗,和使世界北部成為極舒適的居住地的大發明所必須借助的一切知識和技術,隻及工人製造這些便利品所用的各種器具等等。總之,我們如果考察這一切東西,並考慮到投在這每樣東西上的各種勞動,我們就會覺得,沒有成千上萬的人的幫助和合作,一個文明國家裏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便按照(這是我們很錯誤地想象的)他一般適應的舒服簡單的方式也不能夠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給的。
為使讀者易於理解社會一般業務分工所產生的結果,我現在來討論個別製造業分工狀況。一般人認為,分工最完全的製造業,乃是一些極不重要的製造業。不重要製造業的分工,實際上並不比重要製造業的分工更為周密。但是,目的在於供給少數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製造業,所雇用的勞動者人數,必然不多,而從事各部門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廠內,使觀察者能一覽無遺。反之,那些大製造業,要供給大多數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門都雇有許許多多勞動者,要把這許許多多勞動者集合在一個廠內,勢不可能。我們要同時看見一個部門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象這種大製造業的工作,盡管實際上比小製造業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為這種劃分不能象小製造業的劃分那麽明顯,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針製造業是極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喚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來作為例子。一個勞動者,如果對於這職業(分工的結果,使扣針的製造成為一種專門職業)沒有受過相當訓練,又不知怎樣使用這職業上的機械(使這種機械有發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結果),那末縱使竭力工作,也許一天也製造不出一枚扣針,要做二十枚,當然是決不可能了。但按照現在經營的方法,不但這種作業全部已經成為專門職業,而且這種職業分成若幹部門,其中有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職業。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裝圓頭,塗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職業。這樣,扣針的製造分為十八種操作。有些工廠,這十八種操作,分由十八個專門工人擔任。固然,有時一人也兼任二三門。我見過一個這種小工廠,隻雇用十個工人,因此在這一個工廠中,有幾個工人擔任二三種操作。象這樣一個小工廠的工人,雖很窮困,他們的必要機械設備,雖很簡陋,但他們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針十二磅。從每磅中等針有四千枚計,這十個工人每日就可成針四萬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針四千八百枚。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末,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製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針也製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製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製成的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製造不出來。
就其他各種工藝及製造業說,雖有許多不能作這樣細密的分工,共操作也不能變得這樣簡單,但分工的效果總是一樣的。凡能采用分工製的工藝,一經采用分工製,便相應地增進勞動的生產力。各種行業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於分工有這種好處。一個國家的產業與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程度如果是極高的,則其各種行業的分工一般也都達到極高的程度。未開化社會中一人獨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一般都成為幾個人分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農民一般隻是農民,製造者隻是製造者。而且,生產一種完全製造品所必要的勞動,也往往分由許多勞動者擔任。試以麻織業和毛織業為例,從亞麻及羊毛的生產到麻布的漂白和燙平或呢絨的染色和最後一道加工,各部門所使用的不同技藝是那麽多啊!農業由於它的性質,不能有象製造業那樣細密的分工,各種工作,不能象製造業那樣判然分立。木匠的職業與鐵匠的職業,通常是截然分開的,但畜牧者的業務與種稻者的業務,不能象前者那樣完全分開。紡工和織工,幾乎都是各別的兩個人,但鋤耕、耙掘、播種和收割,卻常由一人兼任。農業上種種勞動,隨季節推移而巡迴,要指定一個人隻從事一種勞動,事實上絕不可能。所以,農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總跟不上製造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的主要原因,也許就是農業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製度。現在最富裕的國家,固然在農業和製造業上都優於鄰國,但製造業方麵的優越程度,必定大於農業方麵的優越程度。富國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較好,投在土地上的勞動與費用也比較多,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照土地麵積與肥沃的比例來說也較多;但是,這樣較大的生產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過所花的較大勞動量和費用。在農業方麵,富國勞動生產力未必都比貧國勞動生產力大得多,至少不象製造業方麵一般情況那樣大得多。所以,如果品質同樣優良,富國小麥在市場上的售價,未必都比貧國低廉。就富裕和進步的程度說,法國遠勝於波蘭,但波蘭小麥的價格,與品質同樣優良的法國小麥同樣低廉。與英格蘭比較,論富裕,論進步,法國可能要遜一籌,但法國產麥省出產的小麥,其品質之憂良完全和英格蘭小麥相同,而且在大多數年頭,兩者的價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蘭的麥田耕種得比法國好,而法國的麥田,據說耕種得比波蘭好得多。貧國的耕作,盡管不及富國,但貧國生產的小麥,在品質優良及售價低廉方麵,卻能在相當程度上與富國競爭。但是,貧國在製造業上不能和富國競爭;至少在富國土壤氣候位置適宜於這類製造業
的場合,貧國不能和富國競爭。法國綢所以比英國綢又好又便宜,就是因為織綢業,至少在今日原絲進口稅很高的條件下,更適合於法國氣候,而不十分適合於英國氣候。但英國的鐵器和粗毛織物,卻遠勝於法國,而且品質同樣優良的英國貨品,在價格上比法國低廉得多。據說,波蘭除了少數立國所需的粗糙家庭製造業外,幾乎沒有什麽製造業。
有了分工,同數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的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
第一,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增進,勢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實施的結果,各勞動者的業務,既然終生局限於一種單純操作,當然能夠大大增進自己的熟練程度。慣於使用鐵錘而不曾練習製鐵釘的普通鐵匠,一旦因特殊事故,必須製釘時,我敢說,他一天至多隻能做出二三百枚針來,而且質量還拙劣不堪。即使慣於製釘,但若不以製釘為主業或專業,就是竭力工作,也不會一天製造出八百枚或一千枚以上。我看見過幾個專以製釘為業的不滿二十歲的青年人,在盡力工作時,每人每日能製造二千三百多枚。可是,製釘決不是最簡單的操作。同一勞動者,要鼓爐、調整火力,要燒鐵揮錘打製,在打製釘頭時還得調換工具。比較起來,製扣針和製金屬紐扣所需的各項操作要簡單得多,而以此為終生業務的人,其熟練程度通常也高得多。所以,在此等製造業中,有幾種操作的迅速程度簡直使人難於想象,如果你不曾親眼見過,你決不會相信人的手能有這樣大的本領。
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常要損失一些時間,因節省這種時間而得到的利益,比我們驟看到時所想象的大得多。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進行的另一種工作。耕作小農地的鄉村織工,由織機轉到耕地,又由耕地轉到織機,一定要虛費許多時間。誠然,這兩種技藝,如果能在同一廠坊內進行,那末時間上的損失,無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損失還是很大。人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時,通常要閑逛一會兒。在開始新工作之初,勢難立即精神貫注地積極工作,總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當時間內,與其說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說他是在開玩笑。閑蕩、偷懶、隨便這種種習慣,對於每半小時要換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幾乎每天必須從事二
十項不同工作的農村勞動者,可說是自然會養成的,甚而可說必然會養成的。這種種習慣,使農村勞動者常流於遲緩懶惰,即在非常吃緊的時候,也不會精神勃勃地幹。所以,縱使沒有技巧方麵的缺陷,僅僅這些習慣也一定會大大減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利用適當的機械能在什麽程度上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這必定是大家都知道的,無須舉例。我在這裏所要說的隻是: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的那些機械的發明,看來也是起因於分工。人類把注意力集中在單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許多種事物上,更能發現達到目標的更簡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結果,各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會傾注在一種簡單事物上。所以隻要工作性質上還有改良的餘地,各個勞動部門所雇的勞動者中,不久自會有人發現一些比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細密的各種製造業上的機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發明。他們從事於最單純的操作,當然會發明比較便易的操作方法。不論是誰,隻要他常去觀察製造廠,他一定會看到極象樣的機械,這些機械是普通工人為了要使他們擔當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發明出來的。最初的蒸汽機,原需雇用一個兒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斷開閉汽鍋與汽筒間的通路。有一次擔任這工作的某兒童,因為愛和朋友遊玩,他用一條繩把開閉通路的舌門的把手,係在機械的另一部分,舌門就可不需人力自行開閉。原為貪玩想出來的方法,就這樣成為蒸汽機大改良之一。
可是,一切機械的改良,決不是至由機械使用者發明。有許多改良,是出自專門機械製造師的智巧;還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學家或思想家的智能。哲學家或思想家的任務,不在於製造任何實物,而在於觀察一切事物,所隻他們常常能夠結合利用各種完全沒有關係而且極不類似的物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哲學或推想也象其他各種職業那樣,成為某一特定階級人民的主要業務和專門工作。一此外,這種業務或工作,也象其他職業那樣,分成了許多部門,每個部門,又各成為一種哲學家的行業。哲學上這種分工,象產業上的分工那樣,增進了技巧,並節省了時間。各人擅長各人的特殊工們不但增加全體的成就,而且大大增進科學的內容。
在一個政治修明的社會裏,造成普及到最下層人民的那種普遍富裕情況的,是各行各業的產量由於分工而大增。各勞動者,除自身所需數的以外,還有大量產物可以出賣;同時,因為一切其他勞動者的處境相同,各
個人都能以自身生產的大量產物,換得其他勞動著生產的大量產物,換言之,都能換得其他勞動者大量產物的價格。別人所需的物品,他能與以充分供給;他自身所需的,別人亦能與以充分供給。於是,社會各階級普遍富裕。
考察一下文明而繁榮的國家的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日用物品罷;你就會看到,用他的勞動的一部分(雖然隻是一小部分)來生產這種日用品的人的數目,是難以數計的。例如,日工所穿的粗劣呢級上衣,就是許多勞動者聯合勞動的產物。為完成這種樸素的產物,勢須有牧羊者、揀羊毛者、梳羊毛者、染工、粗梳工、紡工、織工、漂白工、裁縫工,以及其他許多人,聯合起來工作。加之,這些勞動者居住的地方,往往相隔很遠,把材料由甲地運至乙地,該需要多少商人和運輸者啊!染工所用藥料,常須購自世界上各個遙遠的地方,要把各種藥料由各個不同地方收集起來,該需要多少商業和航運業,該需要雇用多少船工、水手、帆布製造者和繩索製造者啊!為生產這些最普通勞動者所使用的工具,又需要多少種類的勞動啊!複雜機械如水手工作的船、漂白工用的水車或織工用的織機,姑置不論,單就簡單器械如牧羊者剪毛時所用的剪刀來說,其製造就須經過許多種類的勞動。為了生產這極簡單的剪刀,礦工、熔鐵爐建造者、木材采伐者、熔鐵廠燒炭工人、製磚者、泥水匠、在熔鐵爐旁服務的工人、機械安裝工人、鐵匠等等,必須把他們各種各樣的技藝聯結起來。同樣,要是我們考察一個勞動者的服裝和家庭用具,如貼身穿的粗麻襯衣,腳上穿的鞋子,就寢用的床鋪和床鋪上各種裝置,調製食物的爐子,由地下采掘出來而且也許需要經過水陸運輸才能送到他手邊供他燒飯的煤炭,廚房中一切其他用具,食桌上一切用具,刀子和叉子,盛放食物和分取食物的陶製和錫蠟製器皿,製造麵包和麥酒供他食喝的各種工人,那種透得熱氣和光線並能遮蔽風雨的玻璃窗,和使世界北部成為極舒適的居住地的大發明所必須借助的一切知識和技術,隻及工人製造這些便利品所用的各種器具等等。總之,我們如果考察這一切東西,並考慮到投在這每樣東西上的各種勞動,我們就會覺得,沒有成千上萬的人的幫助和合作,一個文明國家裏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便按照(這是我們很錯誤地想象的)他一般適應的舒服簡單的方式也不能夠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