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兵就對張天平說起了自己的想法,從對民間老手工藝的喜愛說起,一直談到當地文化局局長答應與自己合作,搞一次民間老手工藝的宣傳和推廣活動。


    這次來香港就是為了與這些老手工藝的手藝人們取得聯係,請他們答應參加這次的宣傳與推廣,為的是能讓自己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張天平聽得直點頭,替趙紅兵續了一杯茶,非常認真地聽著趙紅兵的敘述。


    等趙紅兵說完,張天平擊掌道:“好啊小夥子,難得你們有這份兒心思,好,很好!哈哈哈,要是現在的年輕人都能有你們這樣的情懷就好了。好,就衝你們這份心,我教給你五禽戲。”


    趙紅兵大喜,這一步終於算是邁出去了,連忙道:“那我謝謝老先生了。”


    說完站起身就要作揖拜謝,張天平隻是很隨意地將手往趙紅兵手腕上輕輕一托,趙紅兵這一揖就再也拜不下去了。


    趙紅兵吃驚地看著張天平,自己因為高興,所以用的力氣也算是大了,卻被一位老先生看似輕描淡寫地隨手輕托住了,再也不能揖下去,而老先生的手穩若磐石。


    自從接觸到趙紅兵的手腕開始就再也沒有向下沉過一點兒,是活生生將趙紅兵的動作止住的。


    馬克勤在一邊看不出這裏麵的道道,趙紅兵一臉吃驚的表情看著這位老先生,而老先生則笑眯眯地看著趙紅兵,這一老一少就像雕塑一樣一下就定格了。


    張天平手上加了一把勁將趙紅兵的身體托直,然後對趙紅兵和馬克勤說道:“你們倆可要好好學啊,你剛才說的沒錯,我這的確不是普通的五禽戲,效果比現在流傳的五禽戲要好得多。


    我輕易是不教給別人的,我是看在你們為這些老手工藝上的這份兒心上,今天破例!”


    趙紅兵與馬克勤一招一式跟著張天平練了起來,張天平在前麵走,趙紅兵與馬克勤在後麵跟著。


    張天平還不時提醒每招每式需要注意的要點以及與平日裏所見五禽戲的不同,一趟拳走下來,馬克勤由於以前沒有學過,隻能勉強記下些招式,估計自己學不全,學了虎、鹿二形之後就停下了,僅剩趙紅兵一人還在跟著。


    可是趙紅兵就不同了,一整套拳經過老先生的提醒、點撥,趙紅兵甚至懷疑老先生教的是不是五禽戲。


    雖說隻是形體上有些微的不同,但是老先生的這套顯然更有效果,走完後全身舒暢,精力充沛。


    這個時候院子裏陸陸續續來了一些老人,其中有馬克勤上次來香港的時候見過的,馬克勤就收了拳去和這些老人打招唿,老人們也與馬克勤攀談起來。


    眼睛卻不時瞟向場中正在打拳的兩個人,其中一位老者道:“小夥子啊,你怎麽就不學了,這麽好的拳你不學,真是。”話語間頗有替馬克勤感到遺憾的意思。


    馬克勤詫異道:“這應該就是五禽戲吧?電視上有教學的,實在不行還有磁帶呢,跟著學好了,一下叫我記這麽多我實在是記不住。”


    另一位老者笑道:“嗬嗬,電視上教的根本不能和老張的相比,連提都不能提,根本不是一個階級的。嗨呀,真是不識貨,走眼了。”


    馬克勤不明覺厲:“張老,就是教我們拳的那位?對了,他是誰啊?”


    老者縷了一把胡子:“啊?你們還不知道他是誰,張老怎麽會把拳教給你們兩個都不認識的人?”


    馬克勤被老者的話挑起了性子,追問道:“老先生,麻煩你告訴我那個張老到底是什麽人啊?”


    老者慈眉善目的笑道:“他就是泥人張的第四代傳人張天平,他所教的五禽戲不是你們現在普及的那種,現在普及的都已經是簡化了的,與張老教的這套動作上是有差異的。


    而且張老教的吐納之法更是關鍵,學好了真是受益無窮,所以我說小夥子你有好東西不學……”


    馬克勤這才知道原來與自己聊了半天的這位老先生原來就是這個院子的主人,也是將這些老民間手工藝手藝人召集在一起的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天平,而且他所教的這套五禽戲也是大有來頭。


    相傳五禽戲是醫聖華佗所創,也有人說五禽戲不過是華佗根據前人的類似健身功法改變整理而得。


    最早記載“五禽戲”這個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所著的《養性延命錄》,可真正被人所熟知還是華佗的緣故,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性地稱五禽戲為華佗所創。


    可真正將五禽戲發揚光大的卻是華佗的徒弟,姓董名文華,廣陵郡人,這個董文華原本是官宦子弟,從小過著富裕的生活,卻是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公子哥,後來拜了華佗為師。


    有一次華佗帶著董文華外出采藥,迴到家董文華就病倒了,華佗一搭脈,六脈平和,不是有病的樣子。


    華佗就知道這是因為董文華的身體虛弱所導致的,就對董文華說:“你是缺乏鍛煉才致使你臥床不起,體質過於虛弱了。”


    董文華此後變開始注重鍛煉身體,他見華佗每天都練五禽戲,並且據師傅說這套五禽戲是一種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醫療氣功,董文華就央求師傅傳授自己五禽戲。


    華佗見董文華一心想學,取出了一本《五禽戲法》教給董文華,讓董文華照著《五禽戲法》上的圖冊勤加練習。


    董文華如獲至寶,因為他本就是官宦子弟,雖然之前的嬌慣之氣已經改變了很多,可畢竟還是有一股惰性,見五禽戲即可防病又可治病還能延年益壽,這可比辛辛苦苦學醫要來得輕鬆得多。


    從此,董文華為了偷懶,鑽研《五禽戲法》甚至比學醫還要著迷,華佗也拿他沒辦法,也就隻得任著董文華的性子去了。


    可還真別說,董文華雖然在學醫上偷懶,可是對五禽戲卻是極為上心,不僅僅是把五禽戲練得爛熟於胸,甚至漸漸地自己有了一些啟發和收獲,居然在華佗的五禽戲基礎上改良起來,並向華佗請教自己的改良是否恰當。


    華佗試了試果然比自己當初的那套更加有效,遂鼓勵董文華讓他繼續鑽研五禽戲法,爭取能將五禽戲的功效發揮到極致。


    董文華得到讚揚,更加努力和喜歡五禽戲,專門鑽研和改良。漸漸地,董文華感覺五禽戲已經被自己改到了極致,所以就呈獻給師傅。


    華佗再一試,欣喜道:“就以此法傳授於世,懸壺隻可濟一時一世,此法卻可傳千秋萬世。”足見華佗對董文華改進過的五禽戲是何等的滿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弄潮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堂發言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堂發言人並收藏弄潮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