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成都-丞相府大堂中,燈火通明,亮如白晝,不時有屬官進進出出,忙碌著各種公務,每個人胳膊上都係著一條黑紗布!


    按照古禮,君主駕崩屬於國喪,臣民們必須‘斬衰’三年,就是三年之內不婚娶、不吃肉、不喝酒、不穿新衣服,也不能有娛樂活動!


    不過戰亂年代,一切從簡,諸葛亮與文武重臣們商議之後,決定效仿漢文帝駕崩之例,普通百姓隻戴孝三天,三天後一切恢複正常,不要耽誤了民間正常生活。


    文武官員戴孝三個月,也不必太過繁禮多儀,胳膊上係一條黑紗布就可以了,其餘事情皆不禁止,這道政令下達之後,立刻引來無數人稱讚,都說諸葛丞相因俗簡禮,方便於民,實乃治國之良才也!


    ……


    “刷!--刷!”


    大堂中央放著一副巨型沙盤,赫然是整個華夏版圖,山川、河流、平原、城池,標注的清清楚楚,上麵還插了很多黑、紅、青三色旗幟,分代表著曹魏、蜀漢、孫吳三方勢力,諸葛亮手持鵝毛羽扇,站在旁邊仔細研究著,還不時挪動一下旗幟!


    國君新喪,人心惶惶,這個時候調動一下兵馬,防守好巴蜀、荊州的地盤,本是合情合理之事,可是有眼尖的相府屬官現,丞相大人正在推演的沙盤,不是防守,而是進攻!


    古禮有雲:‘趁喪出兵,大不義也!’


    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君主去世了,縱然是深仇大恨的敵國,也不能在人家喪期內出兵攻打,否則就是大不義,會遭到天下人唾棄的,正義感強的國家還會聯軍討伐呢!


    春秋初期,禮樂尚存,一些小國麵臨敵軍壓境,又無力抵禦之時,國君往往自己抹脖子,或者上吊,用國喪迫使敵國退兵!


    春秋後期,禮崩樂壞,這一招就不太靈了,比如長平大戰後,趁著趙國舉行國喪之機,燕國就大舉出兵攻打,奪取了十幾座城池,不過這種行為還是會受到譴責的!


    同樣的,舉喪國家三年之內,也不能出兵攻打別國,要好好的修心養性,懷念先君,可諸葛亮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準備來一個趁喪出兵,克複中原!


    諸葛亮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過的,這一仗非打不可,理由有三:


    其一,經過三年多的修養,蜀漢已經逐漸恢複了元氣,有實力出兵打上一仗,進行滅國戰或許差點,局部戰爭絕沒問題。


    而且國君新喪,人心哀傷,本著哀兵必勝的原則,正好可以鼓舞全軍士氣,揮出強戰鬥力!


    其二,跟隨劉備創業的文臣武將們,正在逐漸的衰老、生病、逝去,不趁著現在出兵北伐,再過上十年八載的,隻怕想打都打不動了。


    要知道,在人才的培養、儲備方麵,蜀漢、孫吳加在一起,也遠遠比不上曹魏,因此越拖延越是不利,晚打不如早打,早打還有一些希望!


    其三,知道蜀漢正舉行國喪,短期內不宜出兵北伐,魏國君臣肯定會掉以輕心,各地駐軍也會疏於防範!


    利用這種‘燈下黑’的心理,蜀漢突然出兵北伐,必會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進而取得巨大戰果,就算不能克複中原,起碼奪下幾個郡吧?


    考慮以上幾點,再好好的謀劃一番,諸葛亮認為此時出兵北伐,自己起碼有六七成勝算!


    蜀漢、曹魏實力相差太大了,能有六七成勝算就相當不錯了,如果錯失大好機會,過幾年再出兵北伐,隻怕三成勝算都沒有了。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諸葛亮沒好意思說出來,自己投奔劉備集團以來,一直是坐鎮後方,負責籌集兵員、糧草、賦稅之事,雖然貢獻非常之大,本身卻沒有像樣的軍功!


    如今自己身為攝政丞相,總領蜀漢一切軍國大事,若不樹立起崇高威望,如何號令那些驕兵悍將,又如何讓大小官員俯帖耳?


    欲樹威望,必建軍功,故而自己必須出兵北伐,打一個漂亮的大勝仗,讓天下人都知道一下,臥龍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話又說迴來了,先王屍骨未寒之際,自己就要大舉出兵北伐,隻怕很多人會反對的,這就需要先統一內部思想,而後才能促成此事!


    “啟稟丞相大人:尚書令、禦史大夫、成都令……以及諸位將軍都來了!”


    “好,有請!”


    “諾!”


    片刻之後,客人們6續進來了,分別是法正、董允、聶鵬、魏延、吳懿、吳班、張苞、關興……共計二十餘人,皆是蜀漢集團的文武大員!


    其中關興是關羽次子,武藝高強,驍勇善戰,這次代父迴成都奔喪的,以後就留在朝中任職了,並充當父親的代言人!


    因為關羽遠在荊州,無法直接過問蜀漢政務,又擔心劉禪年紀太小,被朝中文武重臣們欺負了,故而把兒子派來保駕,朝中若有奸臣欺君竊國,關羽即刻起兵勤王,誓死不負大哥臨終重托!


    “我等參見丞相大人!”


    “諸位免禮,請坐!”


    今夜來的文武大員們,出身不同、籍貫不同,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蜀漢集團內部的主戰派,諸葛亮深夜召集他們來,就是想取得支持,大舉出兵北伐!


    文武大員們也都是人精,目光掃過大堂上的沙盤,看上麵旗幟位置的變化,再看看諸葛丞相的神色,心中也就明白了七八分!


    反應卻各不相同,有人興奮異常,躍躍欲試;有的眉頭緊皺,低頭思考;還有人目光轉動,暗藏憂慮之色!


    “本相與諸位大人議事,閑雜人等出去,門外加派崗哨,有敢窺視者斬!”


    “諾!”


    侍從,奴婢們全都出去了,門窗關的嚴嚴實實,還特意加罩了一層黑布,以防止有人窺視機密,就連門外防守的親兵們,也要一律麵向外站著,迴身者,殺無赦!


    大堂內隻剩請來的客人們,還有蔣琬、董允、費詩、馬謖等相府屬官,他們都是諸葛亮的心腹人,也是北伐計策的謀劃參與者!


    “亮深夜請諸位前來,是有一件大事要商議,唐突之處,多多包涵!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不變之至理也,如今曹魏、蜀漢、孫吳三足鼎立之勢已成,然而若幹年後,天下終究會歸於一統!


    僅以土地、財富、人口而論,我蜀漢遠遠不及曹魏,若是故步自封、甘願蝸居西南一隅,隻怕難逃古之巴國、蜀國的下場!


    亮受先主托孤之重,肩負蜀漢社稷存亡,決不能讓這種事情生,而要想圖存救亡,我們隻有主動出擊,衝出西南偏僻之地,擴展蜀漢的戰略空間!


    故而本丞相決定,要在近期之內,盡起巴蜀、荊州之兵馬北伐,與竊漢國賊決一死戰,克複中原,中興大漢,還望諸位鼎力相助,成此古今未有之大功業!”


    …………


    諸葛亮開門見山,提出要趁喪期出兵北伐,打曹魏一個措手不及,還有出兵的具體計劃:


    還是按照‘隆中對策’的思路,巴蜀、荊州兩路出兵夾擊曹魏,而且一虛一實,聲西擊東。


    先,趁著曹魏沒有準備之機,諸葛亮帶領巴蜀之眾,沿著金牛道北上,猛攻劍門關、霞萌關一線,做出全力北伐之勢,把曹軍主力吸引到關中、漢中地區!


    其次,待到曹軍主力西移,中原兵力空虛之際,關羽率領荊州兵馬,繞過襄陽城,直撲許昌城,一舉端掉曹魏的老巢!


    隻要拿下許昌城,生擒了魏主曹丕,中原必然為之震動,各州、郡可以傳檄而定,還有孫權那顆牆頭草,見到有利可圖,一定也會出兵北上,如此大事可成矣!


    “丞相大人出兵北伐,末將願為前部先鋒,攻關克寨,掃蕩敵頑!”


    魏延是軍中第一號主戰派,當即舉雙手讚成出兵北伐,因為隻有打大仗,自己這個將軍才有價值,才能獲得更高的權位!


    “家父久欲出兵北伐,完成先王畢生之宏願,蕩平曹魏,興複漢室,救濟百姓,再創盛世!”


    關興第二個出言讚成,這意味著關羽統領的荊州兵馬,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計劃,這可是一股極大的助力!


    緊接著、霍峻、張苞、吳班幾位將軍,也都表態支持出兵,可是以法正為的文官們,卻遲遲沒有言!


    在場的都是主戰派不假,可是主戰不等於盲目開戰,與實力強大的曹魏對決沙場,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能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男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男爵並收藏大魏能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