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劉備軍又行動了幾次,可無論向南進攻、還是向外突圍,全部以失敗告終了,蕭逸久經沙場、軍事嗅覺敏銳如狼,想從他的手中逃出去,真是比登天還難呢!


    與此同時,曹軍主力兼程南下,每日推進上百裏,先鋒的小股遊騎兵,已經出現在襄陽城附近了,估計再有一兩天時間,就能形成合圍之勢!


    到了這個地步,劉備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甚至生出了拋棄軍隊、百姓,隻帶少數心腹人、以及老婆孩子,偷偷溜出襄陽城的想法了!


    逃出蕭逸的魔爪之後,可以投奔江夏劉琦、江東孫權,或者益州劉璋,隻要能保住自己性命,就有卷土重來的機會,總比困守孤城、玉石俱焚強一些吧?


    沒想到的是,有些人真的鴻福加身,就在劉備收拾好了包袱,準備連夜跑路之時,老天爺出手幫忙了,一場彌天大霧降臨下來,籠罩了襄陽城附近數百裏…………


    荊州地處南方,氣候溫熱潮濕,經常有濃霧出現的,而且數日不見消散,目光所到之處,三丈外不見人影,天地間白茫茫一片!


    “天降大霧,遮蔽行蹤,這就是王者鴻福嗎---天不滅劉,如之奈何?”


    玄甲軍皆是北方兒郎,從未見過這般的濃霧,四周皆白、不見人影,縱然是百戰百勝的精銳,也不禁有些慌亂起來了,人影都看不清楚,又如何上陣殺敵呢?


    蕭逸也是仰天長歎,人力終究無法勝天呀,而後讓人在漢水南岸,繼續的點燃大火,一是用熱浪驅散部分霧氣,好歹能看清一些景象,二是防止對麵的劉備軍,借濃霧掩護過來偷襲!


    “哈哈!--昔日白登之圍,高祖借大霧而脫身,如今生死關頭,又有大霧降臨下,乃是天不滅我劉氏呀!”


    漢水北岸的劉備,卻高興的眉飛色舞,還跪下來叩謝蒼天呢,自己麾下大都是荊州人,熟悉當地的環境氣候,甚至能在濃濃的霧氣中--辨別方向、深夜行軍!


    有了這場大霧做掩護,收複南城仍沒有希望,突圍卻多了幾分把握,劉備、徐庶、關羽、張飛……立刻開始商議了,一是如何突圍的事情,二是突圍之後去那裏?


    要想安全突圍,麵對兩個難題:首先是玄甲鐵騎的追擊,蕭逸手中兵力不足,又受大霧天氣困擾,輕易不敢離開南城的,因為從戰略大局考慮,奪取襄陽城遠比追殺劉備重要!


    不過在襄陽城北邊,還有一萬五千玄甲軍,帶隊的典韋-手持镔鐵雙戟,有萬夫不當之勇,一旦大隊人馬突圍之時,被這支玄甲鐵騎給咬住了,恐怕會有不小的麻煩呢!


    其次是隨行的百姓們,從宛城一路奔逃過來,吃了無數的苦,受了無數的罪,好不容易有個落腳地方,剛剛休息沒幾天,又要繼續的逃命了,他們會跟隨下去嗎?


    還有收編的幾萬降兵,同樣的人心不穩,真到了緊要關頭,別說上陣殺敵了,不反戈一擊就不錯了!


    還有突圍方向的問題,同樣有兩個選擇:一是是向東突圍去江夏郡,那裏有劉琦的數萬人馬,可以出兵接應一下,而後叔侄聯起手來,共同對付曹操的大軍!


    如果守不住江夏郡,人馬可以向東撤退,把戰火引入江東六郡,孫權、周瑜為求自保,必然會出兵相助,雙方攜起手來的話,勝算可就大的多了!


    二是向南撤退,人馬渡過漢水,前往江陵城安身,江陵位於長江北岸,曆史上是楚國都城-郢,此地西控巴蜀、北接襄漢,襟帶江湖、指臂吳粵,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劉表統治荊州時期,出於戰略上的需要,把治所設在了襄陽城,卻把‘錢袋子’放在了江陵城,那裏有不計其數的金錢、軍械、糧草,可支十數年之用呢!


    這一場突圍戰,敵人強大、困難重重,稍有不慎的話,就會全軍覆滅的,至於結局如何,就看雙方的謀略、運氣了!


    “嗚!--嗚!嗚!”


    “咚!--咚!咚!”


    ………………………


    夜幕降臨之後,突圍的時機到來了,城北響起震天的鼓號聲,而且亂七八糟、經久不絕,既是威懾南岸的蕭逸,讓他不敢輕舉妄動,也是幹擾他指揮作戰!


    玄甲軍分駐漢水兩岸,無法直接喊話傳令,隻能用鼓號、旗幟、煙火互相聯係了,如果有緊急的事情,蕭逸會放出兩隻金雕,攜帶手令指揮城北的軍隊!


    可是漫天的大霧,讓旗幟、煙火都失去了作用,兩隻金雕也無法起飛了,如今劉備軍鼓號齊鳴,不斷發出各種怪響,等於斷絕了最後一點聯係,典韋隻能憑借經驗,自己判斷戰場形勢了!


    “隆!……隆!隆!”


    震天的鼓號聲中,襄陽城的北門、東門同時打開,衝出了兩隊人馬,顯然是劉備大軍突圍了,而且是一虛一實、迷惑視線……


    緊接著,城北的玄甲鐵騎出動了,直奔東方追殺下去,典韋顯然做出了判斷,劉備軍向江夏郡突圍的,因為從軍事角度來看,那裏的距離更近、也更加的安全!


    “典韋將軍恐怕上當了,以劉備、徐庶的狡猾心思,必有萬全的突圍之計,至於向北、向東兩支人馬,恐怕都是疑兵呢!”


    在夜色、大霧的遮擋下,蕭逸看不到戰場形勢,可是憑著敏銳的直覺,仍判斷出典韋要撲空了,對方用的是金蟬脫殼之計!


    此一計不算深奧,如果賈詡、逢紀、郭奕有一人在,足以想出應對之策了,可惜的是,三個人皆不在軍中,不是蕭逸把他們遺漏了,而是他們跟不上玄甲鐵騎的速度!


    為了奪取襄陽城,玄甲鐵騎火速南下,一日夜奔馳三百裏,這既需要強壯的戰馬,更需要強悍的將士,吃飯、喝水、睡覺全在馬背上,日夜不停的急行軍,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也堅持不住的!


    賈詡、逢紀、郭奕皆是書生,讓他們急行軍的話,恐怕一天就要累垮、兩天就為國捐軀了,又如何謀劃軍略呢,隻能留在大後方,督促各部人馬了!


    萬幸的是,此戰拿下了襄陽城,等於得到了大半個荊州,也逆轉了不利的局勢,按照之前許諾過的,這荊州牧的位子,應該歸自己所有了吧,奸雄會不會食言呢?


    ……………………………………………………………………………………


    黎明時分、東方泛白,濃霧稍微的散開一些,北城的號角聲也停止了,蕭逸派出百餘士兵,坐小船過河去偵查,確定沒有埋伏之後,才升起了三座鐵索浮橋,領大隊人馬接收北城!


    劉備的大隊人馬突圍了,隻留下少量荊州降兵,在城北擂鼓吹號、虛張聲勢,還有幾萬沒離開的百姓,他們已經精疲力竭了,不願再過顛沛流離的日子,故而選擇留在襄陽城!


    “末將無能,致使劉備等人逃脫了,還請大司馬責罰!”


    中午時分,典韋帶兵迴來了,還押解著不少俘虜,卻一點歡喜色也沒有,反而長跪在地、低頭請罪,臉上滿是被人戲耍的懊惱!


    因為抓迴來的俘虜,都是原來的荊州降兵,而劉備、徐庶帶著嫡係兵馬,以及自願跟隨的百姓,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將軍不顧大霧迷蹤,奮勇追擊逃竄之敵,還抓獲了眾多俘虜,又何罪之有呢,本大司馬要為你請功才是!”


    蕭逸雙手攙扶起了典韋,用好言安撫了一下,又派出不少遊騎兵,在襄陽城周圍搜索,結果在西門外麵、發現了大量人馬腳印!


    原來劉備、徐庶很清楚,大隊人馬一旦突圍,必然遭到典韋的截殺,還有濃霧散開之後,蕭逸也會領兵追擊的,因此向江夏郡,或者江陵城突圍,乃是自尋死路也!


    還有幾萬名荊州兵,也是蔡瑁、張允逃跑之後,在形勢所迫下投降的,並不是真心的依附,一旦大軍陷入絕境中,降兵們非但不會奮戰,恐怕還要臨陣倒戈呢!


    因此上,徐庶獻出了‘李代桃僵,金蟬脫殼’之計,既然降兵們不可信,不如廢物利用一下,先把他們分成了三部:一部留在了北城內,不斷的擂鼓吹號,以幹擾蕭逸的指揮!


    而後讓魏延、霍峻各領一部人馬,分別從北門、東門突圍出去,從而吸引典韋的注意力,隻等玄甲鐵騎追上來了,二將就拋棄隊伍、逃之夭夭!


    趁此機會,劉備、徐庶帶領人馬、百姓,在夜色、大霧的雙重掩護下,從西門偷偷的溜出去了,而後幾次改變行軍方向,最後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能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男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男爵並收藏大魏能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