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大將軍府中,幾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圍著一枚‘傳國玉璽’反複的查看,又商量了一番後,最後做出一致論斷,這枚玉璽雖然仿製的惟妙惟肖,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可終究是差了幾分底蘊!


    玉璽上的五條盤龍‘怒而不威’,正麵上的八個撰文‘華而不貴’,最重要的還是玉璽本身的質地,欠缺了幾分滄桑感,上麵火氣猶存,乃是最近幾年才雕刻出來的一件贗品罷了!


    “什麽,玉璽是假的?”


    “大膽,竟然用一枚假玉璽蒙騙大將軍!”


    “父親,請聽孩兒解釋呀,他是~~”


    …


    論斷一出,大堂裏頓時亂成一團,有人大聲咆哮,有人落井下石,還有人在拚命的解釋……


    “全都給我住口!”


    大堂上,大將軍-袁紹一臉的瘟怒,原以為天賜玉璽,助自己成就無雙霸業,沒想到鬧了大烏龍,是個假貨,他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隻是礙於身份,沒有發作出來罷了!


    “請大將軍息怒!”


    “請大將軍息怒!”


    大堂裏的人齊齊躬身行禮,生怕真把袁紹氣出個好歹來,而站在隊列最前麵的,就是袁家的兩位公子~袁譚、袁尚!


    “三弟,你弄來一枚假玉璽,也不好好辨別真偽,就貿然的進獻給父親,到底是何居心呀?……又或者,那枚真的被你給~~嗬嗬!”


    袁譚就是落井下石的那個,他們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繼承人的位置,早已是明爭暗鬥,你死我活了,如今有機會打壓下這個弟弟,他自然不會放過了!


    “尚兒,此事你卻是過於孟浪了,當引以為戒!”


    主位上,袁紹也不輕不重的批評了一句,如果是別人鬧出這種事,他早就下令斬首了,可這是自己的小兒子,還是最寵愛的一個兒子,隻好避重就輕,為他勉強搪塞一番,身為人父,真是不容易呀!


    “這枚玉璽,~~他?~~我!~~”


    袁尚一張俊秀的小臉憋的通紅,當初得到這枚玉璽時,他是滿心歡喜,本想將玉璽進獻給父親,立上一功,好趁機確定自己繼承人的位置,誰想到適得其反,竟然鬧了個大笑話,真是氣死人也!


    “紫木,該死的,你給我出來!”


    隨著斷喝,一個二十七八歲的青年人從大堂外緩步走了進來,白衣飄飄,玉樹臨風,臉上還帶著一絲邪邪的笑意,正是許久未見的紫木公子!


    從廬江郡離開後,他帶著兩名仆人,一路上曉行夜宿,來到了鄴城,先是用那柄‘破軍刀’為覲見禮,結識了三公子袁尚,而後又獻上傳國玉璽,準備作為自己進身的台階,可是沒有想到,出了意外!


    剛才紫木公子就站在外邊,對大堂裏發生的事聽的一清二楚,得知那枚玉璽竟然是假的,他心中雖然吃驚,卻並不慌亂,此時走進來,還不忘給眾人躬身行禮!


    “父親,玉璽就是此人送給孩兒的,沒想到竟然是一個江湖騙子,孩兒這就將他千刀萬剮,以正典型!”袁尚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紫木公子,又‘刷’的一聲從腰間拔出一柄鋒利無比的短刀,赫然正是那把‘破軍刀!’


    “你是何人,竟敢大膽進獻假玉璽,莫非不知‘死’字怎麽寫嗎?”不愧是親父子,看到兒子扔出一個‘替罪羊’,袁紹順勢就把所有罪名全推了過去,殺氣騰騰的看著紫木公子!


    “在下公孫紫木,乃是‘仲氏天子’身邊的護寶官,廬江兵敗之後,主上病死荒野,在下從亂軍之中僥幸得脫,這才懷揣玉璽,千裏迢迢跑到鄴城,進獻給大將軍的!”


    紫木公子絕對不會說這枚玉璽是自己弄死了袁術,從遺體上搜出來的,二袁畢竟是親兄弟,內部之間打死打生都可以,如果知道是外人下的毒手,袁紹心中雖然歡喜,卻肯定會砍了他的腦袋以祭奠亡弟,這就是門閥們的習慣,既當****,也立牌坊!


    “護寶官……,從廬江來的?”


    眾人又是一驚,所謂的‘護寶官’,又叫‘符寶郎’,是朝廷裏專門負責給皇帝看管玉璽的官員,袁術在淮南稱帝,有這麽一個官員並不稀奇,而且‘傳國玉璽’也確實在袁術手中,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可這位紫木公子怎麽送來個假玉璽呢?


    能站到這座大堂裏的,沒有笨人,大家略一思考,立刻就腦補出了答案,袁術把‘傳國玉璽’看的比自己性命還重,肯定要隨身攜帶才會放心,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他又讓人雕刻了一枚假玉璽,讓‘護寶官’捧著,以轉移人們的視線,結果這位‘護寶官;就從廬江一路捧著假玉璽來到了鄴城,說起來,他也是個倒黴鬼呀!


    事情的脈絡雖然理清楚了,可這枚玉璽畢竟是假的,弄出如此大的烏龍事件,這個責任得有人背不是,一事不煩二主,幹脆,還是這個倒黴鬼吧!


    想到這裏,眾人全都殺氣騰騰的看著紫木公子,主位上的袁紹也把大手抬了起來,隻要一揮下去,立刻人頭落地,一了百了!


    “諸位,在下不過是個小小的護寶官,人微言輕,見識有限,但有一個道理還是明白的,大將軍若想稱霸天下,一統九州,需要一枚玉璽作為號召,而這裏恰好就有一枚,剩下的,就不必小人多言了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紫木公子幾句話出口,大堂上的眾人立刻眼前一亮,“對呀,大將軍袁紹需要一枚玉璽,這裏又正好有一枚,這就足夠了,至於它是真、是假嗎……,嗬嗬,隻要袁紹說是真的,河北一眾文武說是真的,那麽普天之下,誰又敢說這枚玉璽是假的呢?”


    天下間的事本就如此,真真假假,難以分辨,隻要說的人多了,假的也能變成真的,難道還能有人拿著真玉璽前來鄴城辨別不成,那樣更好,真的假的,就全留下了!


    另外嗎,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就是秦始皇傳下來那枚玉璽,也未見得就是真的,這裏麵可是有一段典故的!


    昔日,楚人卞和在荊山之下,見有鳳凰落於石上,隧獻石於楚文王,解之,的美玉一枚,命名為‘和氏璧!’


    後來這塊美玉幾度易手,輾轉於各國諸侯之間,還發生過‘完璧歸趙’的故事,最後秦始皇一統六國,得到了這塊美玉,令良工琢磨為璽,丞相李斯親自撰文其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秦二十八年,始皇帝巡視洞庭湖,風浪大作,大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風浪乃止,也就是說,那枚傳國玉璽已經扔進洞庭湖裏了!


    等到了秦三十六年,秦始皇巡視華陰時,有人手捧玉璽,站於道中,曰:‘持此還祖龍’,而後消失不見,於是傳國玉璽才迴到秦始皇手裏!


    問題就出現了,已經扔進洞庭湖的玉璽,怎麽又被送了迴來,神仙之類的東西,虛無縹緲,不可信也,否則也不會等了八年之久,才把玉璽還迴來,難道說神仙也要把玩一陣子,才戀戀不舍的還給秦始皇嗎?


    透過重重的曆史迷霧,再拋開神仙之類的偽命題,最後我們可以還原出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洞庭湖時,因為風浪太大,玉璽不小心掉進了水裏,以當時的技術條件,是無法打撈的。


    可當皇帝的又不能沒有玉璽,所以秦始皇費盡心思,又令人找來一塊質地相似的美玉,讓工匠重新雕刻了一枚新玉璽,最後再玩了個‘神仙還玉璽於祖龍’的政治小把戲,蒙騙世人而已,不用說,以始皇帝的性格,那些知道真相的工匠、侍從,最後肯定都被滅口了!


    也就是說,真正的那枚玉璽,應該還在洞庭湖裏沉睡呢,現在傳下來這枚,本身就是一件仿製品,或者說是‘二代玉璽’,隻不過它確實是秦始皇傳下來的,又經過幾百年的曆史沉澱,才有了如今被神話的地位!


    既然秦始皇都能作假,那咱們為什麽不能,隻要嗓門高一點,在把故事的來龍去脈編的嚴謹一些,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


    想通了這些關係後,袁紹的臉上頓時多雲轉晴起來,“瞪眼說瞎話,本來就是門閥的基本功之一,另外嗎,這個叫紫木公子的家夥,也不能殺,有了他,才能證明這枚玉璽的來曆呀!”


    “恭喜主公,天賜玉璽,一統天下,指日可待!”謀士許攸最是油滑,第一個跪下行禮,拍起馬屁!


    “恭喜主公,天賜玉璽,一統天下,指日可待!”別人也不是傻瓜,立刻跟著喊了起來,聲震屋瓦,格外賣力!


    “哈哈,好,此乃天意如此呀,立刻昭告天下,就說傳國玉璽,落入本大將軍手中了!”袁紹臉上也樂開花了,把那枚玉璽抱在懷中,把玩個不停,而後又看向紫木公子,“你獻玉璽有功,以後就留在本大將軍身邊,繼續做‘護寶官’吧!”


    “多謝大將軍賞識,小人結草銜環,誓以死報!”紫木公子立刻下跪行禮,一臉感恩戴德的模樣,心中卻在暗暗計較,“蕭逸,本公子如今又有本錢了,咱們好好的再戰一場,論個輸贏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能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男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男爵並收藏大魏能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