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賓起初並沒有覺得有異樣,等到走進內院,忽然發現這個寺院的格局竟然和承恩寺一模一樣。後院偌大的空間仿佛是居家的院落毗連。像承恩寺那樣的寺院格局本身就是很少見的,可是到了這遙遠的新加坡,怎麽會有一個和承恩寺格局一模一樣的寺院呢?
劉總熟門熟路地徑自帶他走進內院一個廂房,說了句:“今晚你就睡在這裏吧。”轉身便要往外走。
洛賓滿腹疑問,忍不住叫住她:“劉總?”
劉彩樺收住腳,迴頭看看他,用一種很奇怪的眼光把他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倒好像還是第一次認識他似的。
洛賓被她的眼光看得有點局促不安了起來。這時候,隻聽劉彩樺說道:“很多事情不便明說,需要你自己慢慢去領會。你先安心住下來,必要時候,我會找你的。”說完,就頭也不迴地走了。
洛賓看著劉總走遠,想著這幾日發生的奇奇怪怪的事情實在也已經很多了,反正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於是就安下心來,打量起這個房間來。這個房間擺設很簡單,隻有一床一桌幾把椅子,再沒有別的什麽擺設。他心下大是不解,為什麽劉總千裏迢迢跑到新加坡,又將他半夜帶到這個寺廟來。隻是實在奔波一天,太過勞累,躺下來後,一沾枕頭,也就沉沉睡去了。
不多時,聽耳邊有人叫他:“施主,施主。”
他睜開眼,等待再次進入那奇幻的旅程,卻發現自己還是在那個窄小的寺院房間裏,窗外有人扣動船舷,正在輕聲喚他。他開門一看,是個小和尚,恭敬地向他施禮道:“施主,方丈有請。”
洛賓心想,看來今天想睡個好覺的願望是實現不了了,隻好跟隨那個小和尚進了一個偏殿。走進偏殿後,小和尚施禮退出,留了他一個人在裏麵。洛賓就著昏暗的燈光,向四壁望去,卻見四壁竟然是他昨天在承恩寺所見的一模一樣的壁畫。
新加坡雖然和中國很有淵源,有很多華人聚居,但是隔著這麽遙遠的距離,竟然在這裏建造了一個與承恩寺完全翻版的寺院實在離奇。而且想不到這裏麵的壁畫居然也會一模一樣。承恩寺的老和尚不是說,承恩寺的壁畫,是明朝長平公主為天下乞福,而拿出自己的月例找人畫的嗎?那麽怎麽在這裏又會有完全一樣的壁畫呢?
身後有人咳嗽出聲。洛賓迴頭一看,卻是一個清瘦的大和尚,風骨脫俗,對著洛賓微微頷首,道:“擾了施主安歇了。”
洛賓實在有太多的疑團等著解開,又不知從何問起,隻得靜等大和尚開口。
大和尚作勢請洛賓坐下,道:“施主定然在猜測寺廟的來曆吧。”
洛賓點點頭,覺得自己的心事全被這個大和尚給讀取了。一時之間沒有移動腳步。
老和尚道:“施主且坐下來,容我慢慢與您細說。”
洛賓於是坐下來,等著大和尚幫他解開諸多謎團。
“鄭和下西洋的事,施主想必知道?”
鄭和下西洋?洛賓腦子裏出現的,是曆史課本上講起過的鄭和下西洋的一些知識,說實在的,教材上的曆史,都是些很枯燥的幹癟癟的內容,他對鄭和下西洋這一段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他於是答道:“我知道有這麽一迴事,但是具體的,實在也記不清了。”
大和尚點點頭,粗略地先介紹了一下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明永樂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名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進行遠航,先後遠航了有八次之多,到過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
洛賓點頭聽著,心裏卻不明白,這大和尚半夜叫了他起來,難道是來給他上曆史課的麽?
劉總熟門熟路地徑自帶他走進內院一個廂房,說了句:“今晚你就睡在這裏吧。”轉身便要往外走。
洛賓滿腹疑問,忍不住叫住她:“劉總?”
劉彩樺收住腳,迴頭看看他,用一種很奇怪的眼光把他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倒好像還是第一次認識他似的。
洛賓被她的眼光看得有點局促不安了起來。這時候,隻聽劉彩樺說道:“很多事情不便明說,需要你自己慢慢去領會。你先安心住下來,必要時候,我會找你的。”說完,就頭也不迴地走了。
洛賓看著劉總走遠,想著這幾日發生的奇奇怪怪的事情實在也已經很多了,反正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於是就安下心來,打量起這個房間來。這個房間擺設很簡單,隻有一床一桌幾把椅子,再沒有別的什麽擺設。他心下大是不解,為什麽劉總千裏迢迢跑到新加坡,又將他半夜帶到這個寺廟來。隻是實在奔波一天,太過勞累,躺下來後,一沾枕頭,也就沉沉睡去了。
不多時,聽耳邊有人叫他:“施主,施主。”
他睜開眼,等待再次進入那奇幻的旅程,卻發現自己還是在那個窄小的寺院房間裏,窗外有人扣動船舷,正在輕聲喚他。他開門一看,是個小和尚,恭敬地向他施禮道:“施主,方丈有請。”
洛賓心想,看來今天想睡個好覺的願望是實現不了了,隻好跟隨那個小和尚進了一個偏殿。走進偏殿後,小和尚施禮退出,留了他一個人在裏麵。洛賓就著昏暗的燈光,向四壁望去,卻見四壁竟然是他昨天在承恩寺所見的一模一樣的壁畫。
新加坡雖然和中國很有淵源,有很多華人聚居,但是隔著這麽遙遠的距離,竟然在這裏建造了一個與承恩寺完全翻版的寺院實在離奇。而且想不到這裏麵的壁畫居然也會一模一樣。承恩寺的老和尚不是說,承恩寺的壁畫,是明朝長平公主為天下乞福,而拿出自己的月例找人畫的嗎?那麽怎麽在這裏又會有完全一樣的壁畫呢?
身後有人咳嗽出聲。洛賓迴頭一看,卻是一個清瘦的大和尚,風骨脫俗,對著洛賓微微頷首,道:“擾了施主安歇了。”
洛賓實在有太多的疑團等著解開,又不知從何問起,隻得靜等大和尚開口。
大和尚作勢請洛賓坐下,道:“施主定然在猜測寺廟的來曆吧。”
洛賓點點頭,覺得自己的心事全被這個大和尚給讀取了。一時之間沒有移動腳步。
老和尚道:“施主且坐下來,容我慢慢與您細說。”
洛賓於是坐下來,等著大和尚幫他解開諸多謎團。
“鄭和下西洋的事,施主想必知道?”
鄭和下西洋?洛賓腦子裏出現的,是曆史課本上講起過的鄭和下西洋的一些知識,說實在的,教材上的曆史,都是些很枯燥的幹癟癟的內容,他對鄭和下西洋這一段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他於是答道:“我知道有這麽一迴事,但是具體的,實在也記不清了。”
大和尚點點頭,粗略地先介紹了一下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明永樂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名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進行遠航,先後遠航了有八次之多,到過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
洛賓點頭聽著,心裏卻不明白,這大和尚半夜叫了他起來,難道是來給他上曆史課的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