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去接了四姑娘的禮,就說她的心意我都領了。那些賬本雖都已交給了她,但一些房契等要緊物事卻還沒交待清楚,這些東西我走了,自還有賀嬤嬤在,叫四姑娘放心便是。承蒙她肯在族長和族老們麵前為我說話,可那樣到底是駁了老太太和老爺的麵子,這份情我心領了便是,叫四姑娘莫再以我為念。”
吳氏不過是不想和錦瑟說話罷了,她的聲音早傳出了馬車,錦瑟聞言便笑了,福了福身,道:“嬸娘一路好走。”
當日夜裏賀嬤嬤便親自到依弦院一趟,送了十三張銀票子,合起來足有四萬兩銀子,錦瑟令王嬤嬤收了,雖覺這些年吳氏貪下的定然不止這些,可能討要迴來一些已是不易。何況她本也沒想抓著此事狠鬧,有姚禮赫在,就算她真鬧起來,族老們也不會站在她的一邊,反倒會令他們厭惡了她和文青,覺著他們刻薄寡恩。
吳氏走後,府中四夫人便將中饋徹底接管了起來,四房一時風頭大勝,而姚錦玉也著實安生了起來,果真在珞瑜院中修身養性,再未踏出一步,隻每兩日便叫孫嬤嬤將新抄寫的女戒和佛經送往老太太的福祿院。
族長和族老們派人來交接家產已是三日後,因錦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故而一切都進展的極為順利。主持此事的卻是那有望繼任族長的姚擇聲,對賬目他心中有數,見錦瑟未曾細究,便覺錦瑟保全了姚氏名聲,對她和文青更多了份喜愛和看重。
他離府時,錦瑟卻趁人不注意追到了隱蔽處,緊趕兩步喚住了姚擇聲,“太叔公請留步。”
姚擇聲迴頭見錦瑟快步追來,盈盈福身,卻是一詫,知她有話要說便停了腳步,道:“可是將才對家產有什麽不明之處?”
錦瑟聞言笑著起身,又上前兩步,這才道:“家產交給族中長輩們替文青經營,小女和文青都甚是放心,也沒什麽不明之處。小女貿然攬下太叔公卻是有件事想請太叔公指點。”
錦瑟言罷卻瞧了眼姚擇聲身邊的管事,姚擇聲擺手,那管事便打前兒去了,錦瑟這才跪下,道:“這些天江州有許多關於武安侯府的傳言,傳言更涉及小女,想來太叔公定然也都聽聞了。小女因此事而日夜難安,小女和武安侯府的親事原是父母定下,小女不敢質疑,可如今情景,小女實不知該不該再執意這門婚事,遵從父母之命,還請太叔公指點小女。”
錦瑟言罷一臉不安和惶然地抬頭瞧向姚擇聲,姚擇聲不覺歎了一聲,道:“你的意思是想要退親?”
錦瑟這才又磕了個頭,流淚道:“太叔公明鑒,小女雖係女子可也知風骨二字,武安侯夫人不喜小女,小女也不願強人所難,還請太叔公為小女做主,退了這門親事吧。”
姚擇聲聞言便蹙緊了眉,道:“這親事乃你父母為你定下,如今你高堂不在,你寄養在同知府中,自當視禮赫和姚郭氏為長輩,此事該稟過他們,他們自會酌情為你做主,卻不該逾越尋到族中。你先起來,此事我無法應你。”
七十章
錦瑟早便料到姚擇聲會如此說,聞言便也不死纏爛打,就勢起了身,卻道:“小女並非不知禮數之人,此事在尋太叔公之前小女早已稟過老太太了。無奈老太太念著武安侯府的門第高,得這門親事已是小女福分,是小女高攀了,而侯夫人也不過是一時之念,來日小女過門自會疼惜小女,故而老太太勸小女也莫因一時之氣憤而放棄大好的婚約。老太太一心為小女著想,小女自是感激莫名,可小女欲退親之舉也非意氣用事,實在是有些事一想之下便忐忑難安,生恐來日因小女給我姚氏一族帶來禍端,這才冒昧求到了太叔公這裏,請太叔公能給個指點,看看小女所慮是否為杞人憂天。”
錦瑟話雖如此說,可實則指明了姚老太太怕得罪武安侯府,故而要她百般容忍的事實。姚擇聲聞言見錦瑟目光清亮,眉宇間滿是堅定之色,又似胸有成竹,好像已料定了她的話能令自己改變心意,支持她退親一事,這倒叫姚擇聲起了好奇之心。
他本欲轉身的腳步又頓住,定睛瞧著錦瑟,道:“既如此,你不妨說一說,所慮為何。”
錦瑟聞言笑著福了福身,眉眼一彎,露出幾分小女孩露於外的欣喜來,這才道:“太叔公可知武安侯府的嫡長女謝嬋娟如今已進宮並且得了聖寵,已晉為雲嬪娘娘了?”
姚擇聲顯然沒想到錦瑟會突然提到這個,聞言一詫,接著才點頭,道:“武安侯府是功勳之家,其嫡長女必定端莊賢淑,會得聖寵並非怪事。想來雲嬪娘娘貴不至此,武安侯府有女如此,亦貴不至此,若然雲嬪娘娘再得晉升,武安侯府便是京城中炙手可熱的高門府邸,你嫁過去自也會得貴夫人們追捧,這門親事卻為你的福氣,姚郭氏沒有言錯啊。”
錦瑟聽姚擇聲如此說卻蹙了眉,道:“太叔公也說了雲嬪娘娘貴不至此,這點小女也深以為然。可這次去靈音寺,小女遇上鎮國公府的平樂郡主,卻覺出,鎮國公府和武安侯府好似有些不大和睦啊,是不是因雲嬪娘娘得皇上盛寵的緣故啊?”
錦瑟言罷姚擇聲又是一愣,接著才蹙眉道:“皇後娘娘賢達寬容,母儀天下,雲嬪能得皇上盛寵,皇後娘娘隻有高興的份,鎮國公府自也會交好武安侯府,又怎來不睦之說?你年紀小,在太叔公麵前童言無忌便也罷了,出去可不能如此胡言亂語。”
錦瑟見姚擇聲麵色嚴肅起來,自知她的話以引起了姚擇聲的深思,聞言她便一臉驚慌地瞪著眼睛捂了捂嘴,接著才又福了福身,道:“太叔公教導的是,皇後娘娘自是高興的,可……可鎮國公府和武安侯府確實不睦啊……”
“鎮國公和武安侯的政見不一,平日走的遠也是有的。”姚擇聲迴道,可他心中卻自有計較。
楊皇後自入主東宮到現在母儀天下已有十三年之久,可她卻膝下無子,一直都未曾誕下皇嫡子。有鎮國公府在,皇後即便無子地位也牢不可破,可如今麗妃所出的大皇子已有十一,尋常官宦之家庶子年長已是禍患無窮,更勿庸說一個國家了。
麗妃乃庶出,其娘家父親如今正任禮部尚書一職。唯今朝廷上確有一些官員,覺著將來皇位非大皇子莫屬,故而曲意討好麗妃的娘家禮部尚書趙府。
據姚擇聲所知,雲嬪在宮中便和麗妃交好,和皇後不睦。而武安侯府和趙尚書府也走的較近,聽說武安侯還欲將庶女嫁給趙尚書的庶子為妻。
武安侯和鎮國公政見不一,可前幾年兩府還不止如今模樣,關鍵是雲嬪進宮依附麗妃之舉,使得兩府在奪嫡上又成了死敵,這才是症結所在,兩府不和睦也便成了在所難免的事。
姚擇聲想著便聞錦瑟又道:“原來是這樣啊,可……可祖父在時曾說過,鎮國公是我大錦第一猛將,手握重兵,連皇上都要禮讓三分,祖父說寧可得罪小人也莫和鎮國公府交惡呢……”
錦瑟言罷見姚擇聲眉頭一跳,便又懵懂地道:“祖父還說曆朝曆代奪嫡的爭鬥都是不可避免的,卻也是最為險惡之事,朝堂波譎雲詭,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能預知天命,一旦在奪嫡站錯了位置便會萬劫不複,便是站對了位置,君心難測,一不留神便也可能成為棄子。小女每每想著要嫁進武安侯府便總會想起祖父的話來,心中便難以安寧。當年小女和世子定親,武安侯府明明沒和鎮國公府交惡啊,小女嫁到武安侯府,豈不也要成為鎮國公府的敵人?當年祖父說過不要和國公府交惡,小女這樣豈非不尊祖父教誨,豈非大不孝?小女還很喜歡平樂郡主姐姐,若是小女嫁去侯府郡主姐姐必定再也不理我了,那該如何是好…
…小女想著這些,便不得不冒昧尋太叔公,還請太叔公指點小女。”錦瑟言罷便又福了下身。
姚擇聲這會子心中已翻起了巨浪,錦瑟的童言稚語猶如一聲警音震得他渾身發僵。原先隻看到了侯府的門第之高,富貴顯赫,卻並未留意其後的臨淵之危,如今卻驚出一聲冷汗來。
奪嫡豈是尋常人能攪和的?這份富貴才當真是險中求來,弄不好就是個滿門抄斬。那些大人物站錯了隊尤且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境地,下頭的小蝦小蟹便更不必提了。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哪個皇帝登基下頭不是血流成河?若姚錦瑟當真嫁給武安侯世子,那姚家可就被綁上了利益的戰車,綁上了麗妃的戰車,也被拽進了奪嫡的渾水中。
如今麗妃和雲嬪交好,可雲嬪再晉升,來日也成妃位,也有了子嗣,這情況便會又有變化,誰知又待如何?
武安侯府走的是一條險路,勝了便是登天富貴,而姚家便是賭勝了最多這皇商當的更穩當些,再多的好處也是沒有的,沒道理姚家也要陪武安侯府走此險途。
更何況,如今正逢亂世,皇帝昏聵無能,北邊又有北燕虎視眈眈,不定哪天北燕人就要攻過來,怎麽瞧都是手握重兵的鎮國公府更穩妥些。
姚氏不過是小門小戶,若然賭對了於將來不會有多大富貴,可一旦賭錯了那才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連個求情轉圜的門路都沒有。這麽一看,侯府這門富貴是當真攀不得啊!
原先好端端的,這親事自沒有無故而退的道理,武安侯府姚家也得罪不起。可如今發生了萬氏謀害錦瑟的事情,他們姚家是占著個理字的,即便退親得罪了武安侯府,來日便是礙著世人的眼光,武安侯府也不能明著給姚氏落石頭,這麽想著退親實是亡羊補牢之舉,為時不晚。
錦瑟見姚擇聲神情變幻不停,心中已有了底氣,隻安寧地站著不再言語。她之所以選擇姚擇聲做切入口,也是有緣由的。
一來姚擇聲在族老們中間極有威信,說服了他,基本便不用她來擔心其他族老們的態度。再來,姚擇聲是嫡次子出身當年不過分到了一份家產,可如今那份家業在其手中卻翻了不止數倍,儼然已另創家業,他是個有能耐的聰明人,一輩子走南闖北,也頗有幾分見識。
他賺得的家產,每年都要救濟族人一部分,故而才積累了威望。這般會掙錢又懂得如何支配的人,才是通透之人,定然能不被富貴迷了眼睛,能夠聽得進自己的話。
並且,若然她嫁給謝少文,將來得利最大的自然是姚禮赫一脈,姚禮赫走的便是官途,其大兒子姚文博如今也走了仕途之路,然姚擇聲一脈卻皆是從商的,又和她血脈較遠。即便她成為武安侯夫人,於姚擇聲一脈益處也不見得有多大,可要冒得風險卻太大了。這麽一比較便是一個傻子,也能分清輕重急緩來。
錦瑟心中篤定,果然沒片刻姚擇聲便收拾了神情,隻用一雙深邃的老眼瞧著錦瑟,錦瑟恬淡地笑著,不動聲色。
姚擇聲便朗聲一笑,鋝著胡須點了點頭,道:“丫頭,你是極好極好的,姚鴻一脈有女如此,前景無憂。你且迴去吧,此事太叔公會放在心上。”
錦瑟見姚擇聲態度變得更為親和,語氣也多了兩分親昵和疼寵,她心中大定,忙福了福身,道:“太叔公謬讚了,有太叔公代為籌謀,小女今夜當酣眠矣。太叔公大恩,小女沒齒難忘。”
錦瑟自知姚擇聲老謀深算,既拿定了主意,具體如何行事不用自己一個小女娃來教導,當下便隻表達了謝意,再不多言一句。
姚擇聲見錦瑟麵上掛著清淡的笑意,眸子卻晶亮如星,氣態從容,並不見狂喜之色,愈發對她多了兩分看重,又笑著點了點頭,這才道:“此事既已定下,太叔公自有定奪,隻是那武安侯府在京城,若要退親少不得要上京一趟,你需做個準備,來日太叔公請了族長的意,自會知會與你。”
錦瑟這才又福了福身,道:“小女一切聽憑太叔公的吩咐。”
姚擇聲又瞧了錦瑟兩眼,這才轉身而去,錦瑟瞧著他遠去的身影微微勾起唇來。
姚擇聲既已打定了主意,那定然便也知曉此事是宜早不宜遲,當趁熱打鐵的。如今崔家正在京城鬧著,姚家此時不退親更待何時?
這占著理字,因故退親,和無故退親可是兩碼事。起碼世人能站在姚家一邊,武安侯府便是再有權勢也不能一味的不講道理以權壓人啊。
錦瑟這邊剛說服姚擇聲,誰曾想下午時謝少文便再次拜訪了姚府。
彼時錦瑟正在嬌心院中跟著姚錦紅學賬,白芷進來福了福身,稟道:“姑娘,老爺派了小廝到依弦院請姑娘,令姑娘現在往老爺書房一趟。”
錦瑟聞言又撥弄了兩下算珠,這才抬了眸,笑著衝姚錦紅道:“今兒三姐姐這束脩費可收的值了,才教了小半個時辰呢,我得來算算三姐姐需退我多少枚銅錢。”
錦瑟說著便欲去撥算盤,姚
錦紅卻笑著將眉一挑,抬手便按上了錦瑟指下算珠,道:“哪有這樣的,四妹妹若嫌虧不去便是,這世上哪有學生躲懶,先生反還要退錢的道理?!”
錦瑟聞言撲哧一笑,這才起了身,道:“今兒便叫三姐姐討了我的便宜,明兒我卻要多叨擾三姐姐一會兒補迴來才行。”
屋中金寶,銀寶見錦瑟故意學的和自家姑娘一般斤斤計較,倒都笑了,姚錦紅哼了哼,衝錦瑟揮了揮手,一副不願再搭理她的模樣。
錦瑟這才笑著出了屋,剛到廊下就見四夫人自轎子中下來,錦瑟福了福身,小郭氏便忙迎了兩步拉起她來,道:“怎這會子便要走了?嬸娘看著廚上做了幾樣點心,還想著拿來給你們姐妹添個零嘴呢。”
錦瑟聞言便道:“叔父喚我到書房一趟,也不知所謂何事,嬸娘定然早知道我要走了,這才端了點心來。”
錦瑟說著便嘟了嘴,小郭氏聞言佯怒地擰著她腮邊一點嫩肉,罵道:“你這丫頭越發嘴刁了,嬸娘原還想著叫梁嬤嬤將你那份包了送去依弦院呢,如今既被冤枉,得,也免了一場麻煩,嬸娘賞了丫鬟還能多落個好。”
錦瑟忙拉了小郭氏的手一陣討好,小郭氏這才笑著道:“武安侯世子來了,你叔父許因這個叫你過去,快莫叫人家多等了,趕緊去吧
吳氏不過是不想和錦瑟說話罷了,她的聲音早傳出了馬車,錦瑟聞言便笑了,福了福身,道:“嬸娘一路好走。”
當日夜裏賀嬤嬤便親自到依弦院一趟,送了十三張銀票子,合起來足有四萬兩銀子,錦瑟令王嬤嬤收了,雖覺這些年吳氏貪下的定然不止這些,可能討要迴來一些已是不易。何況她本也沒想抓著此事狠鬧,有姚禮赫在,就算她真鬧起來,族老們也不會站在她的一邊,反倒會令他們厭惡了她和文青,覺著他們刻薄寡恩。
吳氏走後,府中四夫人便將中饋徹底接管了起來,四房一時風頭大勝,而姚錦玉也著實安生了起來,果真在珞瑜院中修身養性,再未踏出一步,隻每兩日便叫孫嬤嬤將新抄寫的女戒和佛經送往老太太的福祿院。
族長和族老們派人來交接家產已是三日後,因錦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故而一切都進展的極為順利。主持此事的卻是那有望繼任族長的姚擇聲,對賬目他心中有數,見錦瑟未曾細究,便覺錦瑟保全了姚氏名聲,對她和文青更多了份喜愛和看重。
他離府時,錦瑟卻趁人不注意追到了隱蔽處,緊趕兩步喚住了姚擇聲,“太叔公請留步。”
姚擇聲迴頭見錦瑟快步追來,盈盈福身,卻是一詫,知她有話要說便停了腳步,道:“可是將才對家產有什麽不明之處?”
錦瑟聞言笑著起身,又上前兩步,這才道:“家產交給族中長輩們替文青經營,小女和文青都甚是放心,也沒什麽不明之處。小女貿然攬下太叔公卻是有件事想請太叔公指點。”
錦瑟言罷卻瞧了眼姚擇聲身邊的管事,姚擇聲擺手,那管事便打前兒去了,錦瑟這才跪下,道:“這些天江州有許多關於武安侯府的傳言,傳言更涉及小女,想來太叔公定然也都聽聞了。小女因此事而日夜難安,小女和武安侯府的親事原是父母定下,小女不敢質疑,可如今情景,小女實不知該不該再執意這門婚事,遵從父母之命,還請太叔公指點小女。”
錦瑟言罷一臉不安和惶然地抬頭瞧向姚擇聲,姚擇聲不覺歎了一聲,道:“你的意思是想要退親?”
錦瑟這才又磕了個頭,流淚道:“太叔公明鑒,小女雖係女子可也知風骨二字,武安侯夫人不喜小女,小女也不願強人所難,還請太叔公為小女做主,退了這門親事吧。”
姚擇聲聞言便蹙緊了眉,道:“這親事乃你父母為你定下,如今你高堂不在,你寄養在同知府中,自當視禮赫和姚郭氏為長輩,此事該稟過他們,他們自會酌情為你做主,卻不該逾越尋到族中。你先起來,此事我無法應你。”
七十章
錦瑟早便料到姚擇聲會如此說,聞言便也不死纏爛打,就勢起了身,卻道:“小女並非不知禮數之人,此事在尋太叔公之前小女早已稟過老太太了。無奈老太太念著武安侯府的門第高,得這門親事已是小女福分,是小女高攀了,而侯夫人也不過是一時之念,來日小女過門自會疼惜小女,故而老太太勸小女也莫因一時之氣憤而放棄大好的婚約。老太太一心為小女著想,小女自是感激莫名,可小女欲退親之舉也非意氣用事,實在是有些事一想之下便忐忑難安,生恐來日因小女給我姚氏一族帶來禍端,這才冒昧求到了太叔公這裏,請太叔公能給個指點,看看小女所慮是否為杞人憂天。”
錦瑟話雖如此說,可實則指明了姚老太太怕得罪武安侯府,故而要她百般容忍的事實。姚擇聲聞言見錦瑟目光清亮,眉宇間滿是堅定之色,又似胸有成竹,好像已料定了她的話能令自己改變心意,支持她退親一事,這倒叫姚擇聲起了好奇之心。
他本欲轉身的腳步又頓住,定睛瞧著錦瑟,道:“既如此,你不妨說一說,所慮為何。”
錦瑟聞言笑著福了福身,眉眼一彎,露出幾分小女孩露於外的欣喜來,這才道:“太叔公可知武安侯府的嫡長女謝嬋娟如今已進宮並且得了聖寵,已晉為雲嬪娘娘了?”
姚擇聲顯然沒想到錦瑟會突然提到這個,聞言一詫,接著才點頭,道:“武安侯府是功勳之家,其嫡長女必定端莊賢淑,會得聖寵並非怪事。想來雲嬪娘娘貴不至此,武安侯府有女如此,亦貴不至此,若然雲嬪娘娘再得晉升,武安侯府便是京城中炙手可熱的高門府邸,你嫁過去自也會得貴夫人們追捧,這門親事卻為你的福氣,姚郭氏沒有言錯啊。”
錦瑟聽姚擇聲如此說卻蹙了眉,道:“太叔公也說了雲嬪娘娘貴不至此,這點小女也深以為然。可這次去靈音寺,小女遇上鎮國公府的平樂郡主,卻覺出,鎮國公府和武安侯府好似有些不大和睦啊,是不是因雲嬪娘娘得皇上盛寵的緣故啊?”
錦瑟言罷姚擇聲又是一愣,接著才蹙眉道:“皇後娘娘賢達寬容,母儀天下,雲嬪能得皇上盛寵,皇後娘娘隻有高興的份,鎮國公府自也會交好武安侯府,又怎來不睦之說?你年紀小,在太叔公麵前童言無忌便也罷了,出去可不能如此胡言亂語。”
錦瑟見姚擇聲麵色嚴肅起來,自知她的話以引起了姚擇聲的深思,聞言她便一臉驚慌地瞪著眼睛捂了捂嘴,接著才又福了福身,道:“太叔公教導的是,皇後娘娘自是高興的,可……可鎮國公府和武安侯府確實不睦啊……”
“鎮國公和武安侯的政見不一,平日走的遠也是有的。”姚擇聲迴道,可他心中卻自有計較。
楊皇後自入主東宮到現在母儀天下已有十三年之久,可她卻膝下無子,一直都未曾誕下皇嫡子。有鎮國公府在,皇後即便無子地位也牢不可破,可如今麗妃所出的大皇子已有十一,尋常官宦之家庶子年長已是禍患無窮,更勿庸說一個國家了。
麗妃乃庶出,其娘家父親如今正任禮部尚書一職。唯今朝廷上確有一些官員,覺著將來皇位非大皇子莫屬,故而曲意討好麗妃的娘家禮部尚書趙府。
據姚擇聲所知,雲嬪在宮中便和麗妃交好,和皇後不睦。而武安侯府和趙尚書府也走的較近,聽說武安侯還欲將庶女嫁給趙尚書的庶子為妻。
武安侯和鎮國公政見不一,可前幾年兩府還不止如今模樣,關鍵是雲嬪進宮依附麗妃之舉,使得兩府在奪嫡上又成了死敵,這才是症結所在,兩府不和睦也便成了在所難免的事。
姚擇聲想著便聞錦瑟又道:“原來是這樣啊,可……可祖父在時曾說過,鎮國公是我大錦第一猛將,手握重兵,連皇上都要禮讓三分,祖父說寧可得罪小人也莫和鎮國公府交惡呢……”
錦瑟言罷見姚擇聲眉頭一跳,便又懵懂地道:“祖父還說曆朝曆代奪嫡的爭鬥都是不可避免的,卻也是最為險惡之事,朝堂波譎雲詭,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能預知天命,一旦在奪嫡站錯了位置便會萬劫不複,便是站對了位置,君心難測,一不留神便也可能成為棄子。小女每每想著要嫁進武安侯府便總會想起祖父的話來,心中便難以安寧。當年小女和世子定親,武安侯府明明沒和鎮國公府交惡啊,小女嫁到武安侯府,豈不也要成為鎮國公府的敵人?當年祖父說過不要和國公府交惡,小女這樣豈非不尊祖父教誨,豈非大不孝?小女還很喜歡平樂郡主姐姐,若是小女嫁去侯府郡主姐姐必定再也不理我了,那該如何是好…
…小女想著這些,便不得不冒昧尋太叔公,還請太叔公指點小女。”錦瑟言罷便又福了下身。
姚擇聲這會子心中已翻起了巨浪,錦瑟的童言稚語猶如一聲警音震得他渾身發僵。原先隻看到了侯府的門第之高,富貴顯赫,卻並未留意其後的臨淵之危,如今卻驚出一聲冷汗來。
奪嫡豈是尋常人能攪和的?這份富貴才當真是險中求來,弄不好就是個滿門抄斬。那些大人物站錯了隊尤且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境地,下頭的小蝦小蟹便更不必提了。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哪個皇帝登基下頭不是血流成河?若姚錦瑟當真嫁給武安侯世子,那姚家可就被綁上了利益的戰車,綁上了麗妃的戰車,也被拽進了奪嫡的渾水中。
如今麗妃和雲嬪交好,可雲嬪再晉升,來日也成妃位,也有了子嗣,這情況便會又有變化,誰知又待如何?
武安侯府走的是一條險路,勝了便是登天富貴,而姚家便是賭勝了最多這皇商當的更穩當些,再多的好處也是沒有的,沒道理姚家也要陪武安侯府走此險途。
更何況,如今正逢亂世,皇帝昏聵無能,北邊又有北燕虎視眈眈,不定哪天北燕人就要攻過來,怎麽瞧都是手握重兵的鎮國公府更穩妥些。
姚氏不過是小門小戶,若然賭對了於將來不會有多大富貴,可一旦賭錯了那才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連個求情轉圜的門路都沒有。這麽一看,侯府這門富貴是當真攀不得啊!
原先好端端的,這親事自沒有無故而退的道理,武安侯府姚家也得罪不起。可如今發生了萬氏謀害錦瑟的事情,他們姚家是占著個理字的,即便退親得罪了武安侯府,來日便是礙著世人的眼光,武安侯府也不能明著給姚氏落石頭,這麽想著退親實是亡羊補牢之舉,為時不晚。
錦瑟見姚擇聲神情變幻不停,心中已有了底氣,隻安寧地站著不再言語。她之所以選擇姚擇聲做切入口,也是有緣由的。
一來姚擇聲在族老們中間極有威信,說服了他,基本便不用她來擔心其他族老們的態度。再來,姚擇聲是嫡次子出身當年不過分到了一份家產,可如今那份家業在其手中卻翻了不止數倍,儼然已另創家業,他是個有能耐的聰明人,一輩子走南闖北,也頗有幾分見識。
他賺得的家產,每年都要救濟族人一部分,故而才積累了威望。這般會掙錢又懂得如何支配的人,才是通透之人,定然能不被富貴迷了眼睛,能夠聽得進自己的話。
並且,若然她嫁給謝少文,將來得利最大的自然是姚禮赫一脈,姚禮赫走的便是官途,其大兒子姚文博如今也走了仕途之路,然姚擇聲一脈卻皆是從商的,又和她血脈較遠。即便她成為武安侯夫人,於姚擇聲一脈益處也不見得有多大,可要冒得風險卻太大了。這麽一比較便是一個傻子,也能分清輕重急緩來。
錦瑟心中篤定,果然沒片刻姚擇聲便收拾了神情,隻用一雙深邃的老眼瞧著錦瑟,錦瑟恬淡地笑著,不動聲色。
姚擇聲便朗聲一笑,鋝著胡須點了點頭,道:“丫頭,你是極好極好的,姚鴻一脈有女如此,前景無憂。你且迴去吧,此事太叔公會放在心上。”
錦瑟見姚擇聲態度變得更為親和,語氣也多了兩分親昵和疼寵,她心中大定,忙福了福身,道:“太叔公謬讚了,有太叔公代為籌謀,小女今夜當酣眠矣。太叔公大恩,小女沒齒難忘。”
錦瑟自知姚擇聲老謀深算,既拿定了主意,具體如何行事不用自己一個小女娃來教導,當下便隻表達了謝意,再不多言一句。
姚擇聲見錦瑟麵上掛著清淡的笑意,眸子卻晶亮如星,氣態從容,並不見狂喜之色,愈發對她多了兩分看重,又笑著點了點頭,這才道:“此事既已定下,太叔公自有定奪,隻是那武安侯府在京城,若要退親少不得要上京一趟,你需做個準備,來日太叔公請了族長的意,自會知會與你。”
錦瑟這才又福了福身,道:“小女一切聽憑太叔公的吩咐。”
姚擇聲又瞧了錦瑟兩眼,這才轉身而去,錦瑟瞧著他遠去的身影微微勾起唇來。
姚擇聲既已打定了主意,那定然便也知曉此事是宜早不宜遲,當趁熱打鐵的。如今崔家正在京城鬧著,姚家此時不退親更待何時?
這占著理字,因故退親,和無故退親可是兩碼事。起碼世人能站在姚家一邊,武安侯府便是再有權勢也不能一味的不講道理以權壓人啊。
錦瑟這邊剛說服姚擇聲,誰曾想下午時謝少文便再次拜訪了姚府。
彼時錦瑟正在嬌心院中跟著姚錦紅學賬,白芷進來福了福身,稟道:“姑娘,老爺派了小廝到依弦院請姑娘,令姑娘現在往老爺書房一趟。”
錦瑟聞言又撥弄了兩下算珠,這才抬了眸,笑著衝姚錦紅道:“今兒三姐姐這束脩費可收的值了,才教了小半個時辰呢,我得來算算三姐姐需退我多少枚銅錢。”
錦瑟說著便欲去撥算盤,姚
錦紅卻笑著將眉一挑,抬手便按上了錦瑟指下算珠,道:“哪有這樣的,四妹妹若嫌虧不去便是,這世上哪有學生躲懶,先生反還要退錢的道理?!”
錦瑟聞言撲哧一笑,這才起了身,道:“今兒便叫三姐姐討了我的便宜,明兒我卻要多叨擾三姐姐一會兒補迴來才行。”
屋中金寶,銀寶見錦瑟故意學的和自家姑娘一般斤斤計較,倒都笑了,姚錦紅哼了哼,衝錦瑟揮了揮手,一副不願再搭理她的模樣。
錦瑟這才笑著出了屋,剛到廊下就見四夫人自轎子中下來,錦瑟福了福身,小郭氏便忙迎了兩步拉起她來,道:“怎這會子便要走了?嬸娘看著廚上做了幾樣點心,還想著拿來給你們姐妹添個零嘴呢。”
錦瑟聞言便道:“叔父喚我到書房一趟,也不知所謂何事,嬸娘定然早知道我要走了,這才端了點心來。”
錦瑟說著便嘟了嘴,小郭氏聞言佯怒地擰著她腮邊一點嫩肉,罵道:“你這丫頭越發嘴刁了,嬸娘原還想著叫梁嬤嬤將你那份包了送去依弦院呢,如今既被冤枉,得,也免了一場麻煩,嬸娘賞了丫鬟還能多落個好。”
錦瑟忙拉了小郭氏的手一陣討好,小郭氏這才笑著道:“武安侯世子來了,你叔父許因這個叫你過去,快莫叫人家多等了,趕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