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天色已經慢慢黑下去了,但是何諾與阮信芳兩人的對答,似乎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
阮信芳意猶未盡,似乎想要一股腦就這些知識盡數教給何諾,他的聲音不快不慢,但是有一種特有的雌性,讓何諾想要認真耐心傾聽。
“傳說,射日弓乃是盤古第九代始祖的肉身所化。具有九連射之奇技,威力四射,即便無箭亦能傷人,流傳至今,不知所蹤。”
聽到這裏,何諾腦海裏立即開始憧憬,如果能有一把這樣的射日弓,那在戰場上,該是多麽大的威力呀。
阮信芳繼續道:“仙人故鄉昆侖山中的昆侖天宮中,傳說有一麵神鏡,擁有自由穿梭時空之力。天機鏡同時能夠知天曉地,預測天機,穿梭時空,為昆侖山西王母所有,故又叫昆侖鏡。相傳昆侖鏡丟失於一次蟠桃大會中,下落不明。”
何諾明白,自己總是有很多困惑,還有很多無法預測的事,如果有昆侖鏡在手,那可以說是相當穩了。
可是,說到最後,阮信芳終於一改那種平淡的語氣,聲音中也帶著一股莊重與正式。
“《山海經》記載補天石有起死迴生的功效,為女媧一族的聖物。相傳女媧煉就了36501顆五色石,補天時用掉了36500顆,剩了一顆。於是女媧將自己的萬年修為注入所剩的這顆五色石中,從此這顆五色石就有了靈力,成了補天石,不過補天石一年之內隻能使用三次。”
何諾深吸了一口氣,“起死迴生?這是多麽令人著迷的能力,如果有這樣的能力的話,那有很多事,也許真的能夠從頭帶來。”
阮信芳望著東邊天空,思潮起伏,他知道何諾心中,一定也是如此。
......
而此刻,在晉陽城中,左相爺魏政勳府中,此刻卻是一改往日的僻靜,有一些聚集在一起議事。
魏政勳知道如今局勢緊急,他必須要加快進度了。
而他身旁坐著的,都是梵羅的一些高層。
梵羅是一個奇怪的組織,也是一個自詡為很神聖的組織,他們似乎是為了某種信仰而活,他們的首領,被稱為掌教。其實這些年的大事,從高皇帝繼位、到聖祖皇帝複國,無不與梵羅相關。梵羅內部雖然有很多長老,不過這種長老是靠著血緣世襲的,地位高,但能力並不一定強,真正的執行靠的是領主。
而此刻,坐在魏政勳身旁的,就是梵羅的一些領主!
此刻,站起來侃侃而談的是一名年輕男子,他年紀不大,但是留了一頭長發,被仔細係攏,披散在身後。顯然是仔細打理過,如同上好的綢緞。他肌膚白皙,如同散發著銀白熒光一般。
此人正是梵羅“川”部領主:宇純熙,如今梵羅中掌握實權之人!
而地位更高一些的梵羅“鏡”部領主:曲江春,卻沒有宇純熙這種清雅細致的感覺,看上去,似乎經曆了時光的洗禮,有種飽經滄桑之感,整張臉龐清臒,卻極為幹練,特別是那雙眼睛,平時如同一灘深水,沒有波瀾,但是望向人時,卻突然綻放出一縷精光,讓人不寒而栗。
宇純熙正在講述:“當看透了世俗的名利紛爭,有些人注定會為了信仰奮然前行,他們時而與世無爭,逍遙而遊——乘物以遊心,
曲江春點頭道:“不錯。自古以來對世界的起源就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沒根據的,有點根據的都有,像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等,但這些都未能說清世界的本源。尋找一個最終的本源來作為人和萬物的開端,尋找一個最高統攝物來說明宇宙和人生,這是人之為人、文明之為文明的根基所在。而我們,是信道的,“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曆記成敗,存之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麵之術也。”
宇純熙輕輕一笑:“我們信道,探究了世界本源,而道成為最高的範疇,經曆了一個逐步抽象的過程:由道路之道上升為具體規律或法則之道,再上升為普遍規律法則之道;最後上升為宇宙的本源之道。”
魏政勳道:“想不到梵羅思想如此博大精深,請兩位領主講述得更透徹些。”
宇純熙道:“天下有始、有根、有母。其思維的路線有二:一從具體事物的往複運轉和生滅變化來推測其將來之所歸;一從具體事物出發來追溯它們產生的源頭。對於同一問題,一般人往往隻看到了表麵現象,隻能解決暫時的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看不到事物的本質和發展會影響我們對問題的判斷和解決。本質原因是當一種社會製度不適應當時社會,並阻礙社會發展時,它就會被一種新的社會製度所替代。隻有認識了問題的本質,我們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曲江春聲音厚重,卻有一種不容置疑:“而我們梵羅,就是為了改變當前社會,創造一種新的社會。”
宇純熙點點頭,由衷地道:“曲領主一語中的,天下有始、有根、有母,遇到的最大困惑在於這個本源難以形容描述,卻又不得不形容描述。這也就是世界上少有人達到這種哲學境界的原因。為了證明本源之道,為人處世應做到兩點,一曰柔,一曰謙。關於柔,“柔弱勝剛強”,正如先哲所言,“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聽到這裏,魏政勳一楞,用蒼老的聲音道:“我可不敢為天下先啊。”
宇純熙輕輕一笑,望著魏政勳經過時間曆練,愈發睿智的眼睛,道:“有些事物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作為本源之道,它沒有具體的規定,無法直接把握。作為本源,是一種源始的混沌狀態,其特征隻有以其作用、體現去體悟把握。而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我們永不停息的追求。”
曲江春說得更為精辟,但是鞭辟入裏:“聖人之治,應做到兩點:一曰愚民,一曰無為。”
聽到這裏,魏政勳站起身來,盡管有些佝僂,但是語氣中透著堅定:“兩位賢者為我揭開了很多麵紗,我還有一些疑問,需要想兩位請教。”
曲江春沒有站起來,點點頭。倒是宇純熙似乎很喜歡討論這些問題,道:“但說無妨。”
阮信芳意猶未盡,似乎想要一股腦就這些知識盡數教給何諾,他的聲音不快不慢,但是有一種特有的雌性,讓何諾想要認真耐心傾聽。
“傳說,射日弓乃是盤古第九代始祖的肉身所化。具有九連射之奇技,威力四射,即便無箭亦能傷人,流傳至今,不知所蹤。”
聽到這裏,何諾腦海裏立即開始憧憬,如果能有一把這樣的射日弓,那在戰場上,該是多麽大的威力呀。
阮信芳繼續道:“仙人故鄉昆侖山中的昆侖天宮中,傳說有一麵神鏡,擁有自由穿梭時空之力。天機鏡同時能夠知天曉地,預測天機,穿梭時空,為昆侖山西王母所有,故又叫昆侖鏡。相傳昆侖鏡丟失於一次蟠桃大會中,下落不明。”
何諾明白,自己總是有很多困惑,還有很多無法預測的事,如果有昆侖鏡在手,那可以說是相當穩了。
可是,說到最後,阮信芳終於一改那種平淡的語氣,聲音中也帶著一股莊重與正式。
“《山海經》記載補天石有起死迴生的功效,為女媧一族的聖物。相傳女媧煉就了36501顆五色石,補天時用掉了36500顆,剩了一顆。於是女媧將自己的萬年修為注入所剩的這顆五色石中,從此這顆五色石就有了靈力,成了補天石,不過補天石一年之內隻能使用三次。”
何諾深吸了一口氣,“起死迴生?這是多麽令人著迷的能力,如果有這樣的能力的話,那有很多事,也許真的能夠從頭帶來。”
阮信芳望著東邊天空,思潮起伏,他知道何諾心中,一定也是如此。
......
而此刻,在晉陽城中,左相爺魏政勳府中,此刻卻是一改往日的僻靜,有一些聚集在一起議事。
魏政勳知道如今局勢緊急,他必須要加快進度了。
而他身旁坐著的,都是梵羅的一些高層。
梵羅是一個奇怪的組織,也是一個自詡為很神聖的組織,他們似乎是為了某種信仰而活,他們的首領,被稱為掌教。其實這些年的大事,從高皇帝繼位、到聖祖皇帝複國,無不與梵羅相關。梵羅內部雖然有很多長老,不過這種長老是靠著血緣世襲的,地位高,但能力並不一定強,真正的執行靠的是領主。
而此刻,坐在魏政勳身旁的,就是梵羅的一些領主!
此刻,站起來侃侃而談的是一名年輕男子,他年紀不大,但是留了一頭長發,被仔細係攏,披散在身後。顯然是仔細打理過,如同上好的綢緞。他肌膚白皙,如同散發著銀白熒光一般。
此人正是梵羅“川”部領主:宇純熙,如今梵羅中掌握實權之人!
而地位更高一些的梵羅“鏡”部領主:曲江春,卻沒有宇純熙這種清雅細致的感覺,看上去,似乎經曆了時光的洗禮,有種飽經滄桑之感,整張臉龐清臒,卻極為幹練,特別是那雙眼睛,平時如同一灘深水,沒有波瀾,但是望向人時,卻突然綻放出一縷精光,讓人不寒而栗。
宇純熙正在講述:“當看透了世俗的名利紛爭,有些人注定會為了信仰奮然前行,他們時而與世無爭,逍遙而遊——乘物以遊心,
曲江春點頭道:“不錯。自古以來對世界的起源就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沒根據的,有點根據的都有,像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等,但這些都未能說清世界的本源。尋找一個最終的本源來作為人和萬物的開端,尋找一個最高統攝物來說明宇宙和人生,這是人之為人、文明之為文明的根基所在。而我們,是信道的,“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曆記成敗,存之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麵之術也。”
宇純熙輕輕一笑:“我們信道,探究了世界本源,而道成為最高的範疇,經曆了一個逐步抽象的過程:由道路之道上升為具體規律或法則之道,再上升為普遍規律法則之道;最後上升為宇宙的本源之道。”
魏政勳道:“想不到梵羅思想如此博大精深,請兩位領主講述得更透徹些。”
宇純熙道:“天下有始、有根、有母。其思維的路線有二:一從具體事物的往複運轉和生滅變化來推測其將來之所歸;一從具體事物出發來追溯它們產生的源頭。對於同一問題,一般人往往隻看到了表麵現象,隻能解決暫時的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看不到事物的本質和發展會影響我們對問題的判斷和解決。本質原因是當一種社會製度不適應當時社會,並阻礙社會發展時,它就會被一種新的社會製度所替代。隻有認識了問題的本質,我們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曲江春聲音厚重,卻有一種不容置疑:“而我們梵羅,就是為了改變當前社會,創造一種新的社會。”
宇純熙點點頭,由衷地道:“曲領主一語中的,天下有始、有根、有母,遇到的最大困惑在於這個本源難以形容描述,卻又不得不形容描述。這也就是世界上少有人達到這種哲學境界的原因。為了證明本源之道,為人處世應做到兩點,一曰柔,一曰謙。關於柔,“柔弱勝剛強”,正如先哲所言,“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聽到這裏,魏政勳一楞,用蒼老的聲音道:“我可不敢為天下先啊。”
宇純熙輕輕一笑,望著魏政勳經過時間曆練,愈發睿智的眼睛,道:“有些事物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作為本源之道,它沒有具體的規定,無法直接把握。作為本源,是一種源始的混沌狀態,其特征隻有以其作用、體現去體悟把握。而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我們永不停息的追求。”
曲江春說得更為精辟,但是鞭辟入裏:“聖人之治,應做到兩點:一曰愚民,一曰無為。”
聽到這裏,魏政勳站起身來,盡管有些佝僂,但是語氣中透著堅定:“兩位賢者為我揭開了很多麵紗,我還有一些疑問,需要想兩位請教。”
曲江春沒有站起來,點點頭。倒是宇純熙似乎很喜歡討論這些問題,道:“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