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德甲球隊很少引進大牌球星?”掌喆天知道不管是誰,都不敢在他麵前說當年的事,但他並不會怪責誰,他是一個善於站在對方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的人,所以他沒有勉強對方一定要迴答他這個高難度的問題,轉移了話題。


    迪特裏希·馬特希茨巴不得掌喆天轉移話題,他馬上說道:“缺乏資金,有足夠財力引進大牌球星的,隻有拜仁。”


    掌喆天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五行缺金是隻要因素,但是,在德國,有另一種答案是大部分人的共識。”


    馬特希茨雖然不懂什麽叫五行缺金,但和中國打過不少交道的他知道可能是中國的某個成語,當然,他也不懂。不過還是聽出掌喆天對他的迴答並不完全同意。


    難道不是缺錢的問題?


    馬特希茨雖然因為產品和體育緊密相關,但他對足球行業並不是了解,尤其是德國足球,所以掌喆天看向達爾科·馬克維茨:“達爾科,你在德國的時間也很長,對德國足球的了解一定很少,你來說說另一種答案。”


    馬克維茨得意地看了馬特希茨一眼,說到:“德甲球隊自己就能培養大牌球星,因此就沒有必要再花錢去買。”


    馬特希茨身體一震,德甲球隊自己就能培養大牌球星,因此就沒有必要再花錢去買?


    “你的球隊在上賽季成績很高,有幾個主力球員的表現引起了國內外豪門強隊的注意,隻要你願意,光是出售幾名主力就能有近億的收入,現在,你知道了吧?”掌喆天說道。


    在德國生活了十幾年,掌喆天可以說自己是一路看著德國青訓發展長大起來的,德國人10餘年在青訓足球發展中所收獲的經驗做法以及由此說反映出的創新發展和理念堅持值得其他國家借鑒和學習。


    沒有中國足協出台的腦殘“u23政策”,德國足球依然是年輕人的天堂,怎麽做到的?嗬嗬,隻要有全局長等這樣的外行人在,一號首長再怎麽去歐洲訪問和談合作,也改變不了不徹底改革足球體製的中國足球和青訓。


    馬克維茨說的答案,是在數年前,前沙爾克04體育主管霍斯特·黑爾特說的:“球迷們當然喜歡看到球隊花巨資引進大牌球員。但是我們認為,既然自己就能培養出身價3000萬的德拉克斯勒,為什麽還要去轉會市場買呢?”


    的確如此,不管是沙爾克04,在德國足協長期的政策支持下,德國很多球隊的青訓做的十分成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國腳和準國腳,這些人,都是未來的大牌球星。


    或許有球迷感歎德甲球隊居然把沒錢買球星的理由講得清新脫俗,不過黑爾特的話確實展現了當今德國足壇的一個普遍性觀念:在“50+1”政策的影響下,德國球隊並不比拚誰更有錢,而是堅持比拚誰的青訓更為成功——麵對不靠外力、獨立自主的財政,越來越多的俱樂部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無限青訓中,以此作為俱樂部發展的基石和成功的期待。


    這其中的典型例子是多特蒙德,本世紀初,多特依靠巨資引援奪冠後的破產危機帶來了太多負麵警示。而幾年前,多特憑借青訓碩果而奪冠後的傲人崛起則帶來了更多正麵引導——這就是如今的德國足球,“大黃蜂”的成功讓青訓觀念徹底深入人心,即使“不差錢”的拜仁在數年青訓無果的境遇下也憂心忡忡,而霍芬海姆、弗萊堡更是近期又一輪青訓成功的典範。


    青訓的成功帶動俱樂部的成功,當如此青訓的觀念深入人心,其中最大的受益者當然就是德國足球。


    德國主帥尤阿希姆·勒夫不無自豪地說:“後備力量儲備充足是德國足球的成功根源。”


    馬特希茨的萊比錫紅牛,即使用金錢搭建了豪華的一線隊(相對德甲大多數球隊來說)也不忘持續追加投資用於發展青訓體係,就能深感青訓在如今德國足球的重要地位與共同追求。


    相比較而言,中國球會花費著數億人民幣甚至以明顯高於球員身價的轉會費買進外援時,試問,有哪家俱樂部想過把這些投資轉移到青訓足球?


    在國內隻顧眼前的“金元足球”麵前,這不僅是行不通的,也是等不及的。不少土豪球隊“任人宰割”般買迴經紀人操控的留洋小將,卻也找不出自家青訓的可用人才,難道不是一個笑話嗎?


    或許對某些球隊而言,投資未來並不是他們的選項,一個眼前的冠軍(亞洲冠軍杯或者中糙)才是如此重要,因為誰知道足球在中國未來還會不會如此這般火爆呢?


    或許會有人問,德甲球隊如此不顧成績隻求培養年輕人,球迷能樂意嗎?


    答案是肯定的。屬於長期工程的青訓確實無法滿足球迷的眼前追求,不過如今的累累碩果早已讓球迷徹底融入到青訓的支持行列,因此,青訓觀念如今不僅集中在俱樂部層麵,更是深入德國球迷的心中。


    通過對德國足球的介紹再反駁一個在中國彌漫的錯誤觀點:踢球與學業相矛盾,即沉迷踢球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學業壓力導致孩子們無法從事足球運動。


    嗬嗬,知道掌喆天的學曆嗎?


    人家是雙博士雙碩士學位,但掌喆天從來不說自己是學霸,反而自稱自己學習天賦一般,這些學位靠的是勤奮。


    德國的現狀是雖然重視培養青少年足球,其實德國人更重視年青一代的學業發展。


    孩子們的足球訓練與學業時間相比幾乎微不足道,如小球員12歲起每周僅有四次常規訓練,但是俱樂部要求他們每周必須完成30個小時的文化課。


    一位青訓教練解釋:“我們都知道這些孩子的大部分最終不會成為職業球員,所以必須要培養他們的學業,讓他們首先了解足球以外的世界。”


    為什麽掌喆天的成熟和年齡不相符?


    為什麽掌喆天麵對豪門的橄欖枝而絲毫沒有同年齡球員那樣欣喜若狂?


    為什麽掌喆天敢怒懟足協和體局,敢退出國足和換籍?


    因為他知道,足球以外的世界的精彩,而且,離開足球,他照樣能活的瀟灑,照樣能在其他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馬克維茨就曾私下說過,老板的智商和情商,加上財商,他不踢球,去經商,做足球經紀人,都能混的風生水起。


    無欲則剛,掌喆天的從容自如反襯出全局長的幼稚無知,當他以為重罰能令掌喆天收聲和低頭,誰知道,人家根本就不怕。


    他根本不知道,掌喆天最後選擇祖國,是足協和馬塞洛·裏皮求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壹掌遮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本二十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本二十八並收藏壹掌遮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