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是整個懷仁縣的中心,不過從建築的完備程度來看,絲毫沒有中心的樣子,破破爛爛雜草叢生,要說有什麽和街麵上不一樣的,那就是還算幹淨,總有民夫丁壯時刻打掃。
當然,這種破爛陳舊並不是懷仁縣一地的特殊,全天下府州縣大體如此,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員們六年一任,九年一任,這衙門是臨時所在,不值得花費錢糧修建,而且自開國就有這個傳統之後,還有些約定俗成和迷信,比如說你要修繕衙門,那就說明主官貪汙腐化,你要修繕衙門,你就沒有升官的氣運等等。
常凱走得很快,一路上和同僚們打著招唿,對那些副役和白役的問候都是點點頭應付,他沒有進這破破爛爛的衙門正堂,而是在大門那邊繞了個彎,拐進了邊上低矮的一趟房間,都是青磚瓦房,開兩扇格門,上部開著檻窗,這格式放在尋常百姓家算是體麵,但放在富貴人家裏就很寒酸了,不過在衙門裏,建築破舊是個平常事,處處如此。
但這一趟低矮破舊的房間卻是整個縣政的中心——六房,朝廷有吏部、兵部、禮部、刑部、戶部和工部,與之對應的,府州縣各衙門都有吏房、兵房、禮房、刑房、戶房和工房,朝廷六部是國家大政,地方衙門的六房是具體而微的事務。
縣衙的主官知縣、輔官縣丞、主簿和典史都是流官,由吏部統一調配管理,都是外地人來本地做官,他們幾年一任,官職調配多變,很難對地方政務有具體的了解,而六房的書吏都是本地人做,而且世代從事這一行,這麽多少年累積下來,事務政務爛熟於心,人脈關係也是龐大,所以在地方府州縣裏真正做主的就是這些人,科舉上來的官員們反倒是要依靠吏員們做事。
常凱身在快班,平日裏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刑房那邊,可他今日卻沒進刑房,直接鑽進了戶房那邊,縣裏的戶房主管本縣征解夏稅秋糧,丁差徭役,雜項課稅,這一縣的財政相關都在戶房手裏,管著錢袋子的部門。
這邊雖說管著一縣的財稅,可布置卻很破爛,地麵甚至連磚都沒鋪,還是泥地,所用的家具也都陳舊破爛,唯一齊整些的就是放置文書契約的幾個大木櫃,好歹還上了油漆,許多人都在木桌前端坐,或是在打著算盤,或者提筆記賬,更多的人則是在喝茶閑聊。
盡管戶房裏麵的各色人等沒幾個穿新衣的,常凱卻對他們知根知底,這裏麵一大半的人家裏宅院氣派體麵,端坐在中央的那位中年人更是豪富,別看坐在破舊桌凳上,他喝茶用的茶壺茶杯,可是來自江南的上等貨色,茶則是來自南直隸的名茶,連知縣都未必享用得起。
看到常凱進來,大部分人隻是瞥了眼,少數相熟的點頭招唿了聲,六房做事的文員自以為是穿著長衫的體麵人,對三班衙役這些出力的角色一向不怎麽看得上,常凱也不在意這個,滿臉帶笑,腳步輕快,腰身半彎的跑到了居中端坐的那位中年人跟前,躬身問候說道:“金管年,常凱給您請安了。”
衙門六房每一房主事的人被稱為“經承”,副手則是“管年”,戶房管年姓金名良,大夥都尊稱職位,至於這“請安”本是軍禮,衛所中武官向級別相差不大的上級問候時所用,因為大同本就是軍鎮,天長日久成了通用的禮節和習俗。
對常凱的殷勤,那位金管年眼皮都沒抬一下,隨意翻了桌麵上的賬簿,淡然說道:“是常凱吧,有什麽事嗎?”
金管年的態度矜持漠然,可常凱沒有絲毫的不滿,雙方地位差得太遠,能喊出名字問有什麽事已經算客氣了,常凱掃了眼屋中,很多人看似在算賬喝茶,卻有意無意的偏向這邊,都想聽聽他來說何事,在縣衙六房三班中,自然會有明爭暗鬥,多知道些消息即便自己用不上也可以作為人情和籌碼,再說了,快班的捕快來找戶房管事的人物,這兩邊平時可是不相幹的。
常凱混了這麽久當然不含糊,不理這位金管年的皺眉不滿,湊到對方耳邊低聲說了兩句,這更讓戶房辦公的一幹文吏好奇,眼尖的還看到金管年臉上一閃而過的訝異。
耳語兩句說完,金管年已經神色如常,他沉著臉掃了圈屋內,好奇張望的那些文吏都是低了頭。
“今兒個天不錯,老常,你陪我出去走走。”金管年起身說道,這“老常”稱唿讓常凱眉開眼笑,腰身又彎了不少。
他們兩個人慢悠悠的走出了屋子,他們兩個一走,屋中已經不那麽安靜,有幾個文吏直接從座位上站起出,出門張望幾眼之後快步離開。
那金管年和常凱一前一後的走在縣衙中,路上不斷有人問好,金管年淡淡點頭,隻有那麽一兩個人會讓他態度殷勤些許,旁人見到常凱都是順帶著的點頭招唿下,意思意思過去就行了。
等離開衙門之後,向西走出一段距離就僻靜不少,金管年轉頭看向常凱說道:“老常,你爹在你十五歲的時候得了急病走了,你兩個叔叔就要奪這個快班的位置,當時我在吏房做個文書,老經承和老管年說起這事的時候,老經承想把位置給你二叔,我還大著膽子為你說了幾句,惹得老經承好不高興。”
當年那段因果常凱心裏清楚,是快班班頭當年被他爹救過一命,為這個事求到了刑名師爺那邊,位置這才落到了他的頭上,和金管年沒什麽關係,但他扯出這段人情,自家也得認,畢竟這無中生有是為了拉近兩人的關係。
在衙門裏當差久了,傻子也會變得精明,常凱已經滿臉感激涕零的模樣,大禮就要參拜下去,金管年自然知情知趣的把人攙住。
“老常,過去的事就不必說了,今天你說那個點石成金的小子,這樁事除了我之外還有別人知道嗎?”
“二爺,進城是小的放著進城,今天又來找我,衙門裏麵的旁人他不認得,別人還不知道。”
管年是六房次席,稱唿“二爺”是規矩,金管年聽到常凱的迴答後點了點頭,向前走了一步說道:“你們快班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不少,我手裏也有幾個得用的人,不如直接把人料理了,他們手裏的財貨咱們二一添作五,這怎麽樣?”
常凱一愣,那金管年沉吟著繼續說道:“掏出幾十兩買宅子的事我昨日就知道了,當時還不怎麽在意,今天又聽你說他們要收貨,想想達川行和河邊新村的生意,隻怕這幾個半大小子帶了幾千兩跑出來了,這筆大財何苦留給別人。”
戶房平日裏過手錢糧,暗扣吞沒,對這等財貨相關很是敏感,朱達盡管花用的不多,卻讓金管年有了個猜測,這頗為離譜的猜測倒不是無源之水,達川行和河邊新村的生意影響實在太大,口口相傳,把真相傳的很誇張。
幾千兩銀子是常凱從未想到的,但這金良金管年說得也很有道理,幾十兩幾百兩還不值得冒太大風險,但幾千兩的話就算不是全拿,也可以讓全家豪富,幾代不愁,這就值得犯險了。
這念頭在常凱腦海中一閃,隨即卻想起在城門吊橋上被朱達匕首抵著的那刻情景,那個身量健壯過成人的半大小子臉上帶笑,嘴裏卻說著殺人奪命的威脅,接下來更是找到了他的家門,常凱更想起那個周青雲,不怎麽說話,眯著眼睛打量人,事後琢磨,這就和屠夫割肉何處下刀是一個眼神。
常凱越想越多,還想到第一次上門是朱達和周青雲一起,第二次則是帶著另外的人了。
“老常,這樁事你收了好處嗎?小錢和大財比,你得拎清啊!”看到常凱的沉默,那位金管年悶聲提醒道。
“管年,這小子身後有人啊!”常凱下意識的迴答道。
“鄭巡檢這次滅門了,秦川又和楊家鬧翻,他一個秀才值得甚麽,這地麵上的秀才都是到死還是秀才。”金良知道的消息可比常凱要多,至於“到死都是秀才”這話,說得是懷仁縣和大同左衛這片的秀才沒有考中舉人的,算是文風凋敝。
秀才雖說是有功名在身,卻沒辦法對抗縣衙和吏目們,真要下狠手,不是不能革去功名,秦秀才原來被大家忌憚,無非是有武家楊氏撐著,後來又和鄭巡檢合夥,那時他的功名才值錢,現在這兩個都指望不上,誰還在意他這個秀才身份,給幾分麵子最多,要說世人敬畏讀書人,無非怕他們在功名科考路上更進一步,可這邊從未有先例,一輩子是個秀才,那還理會什麽。
“管年說得有道理。”常凱迴答的很敷衍,讓金良忍不住皺眉,卻不知此時的常凱腦海中突然閃過了老婆孩子的音容笑貌。
當然,這種破爛陳舊並不是懷仁縣一地的特殊,全天下府州縣大體如此,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員們六年一任,九年一任,這衙門是臨時所在,不值得花費錢糧修建,而且自開國就有這個傳統之後,還有些約定俗成和迷信,比如說你要修繕衙門,那就說明主官貪汙腐化,你要修繕衙門,你就沒有升官的氣運等等。
常凱走得很快,一路上和同僚們打著招唿,對那些副役和白役的問候都是點點頭應付,他沒有進這破破爛爛的衙門正堂,而是在大門那邊繞了個彎,拐進了邊上低矮的一趟房間,都是青磚瓦房,開兩扇格門,上部開著檻窗,這格式放在尋常百姓家算是體麵,但放在富貴人家裏就很寒酸了,不過在衙門裏,建築破舊是個平常事,處處如此。
但這一趟低矮破舊的房間卻是整個縣政的中心——六房,朝廷有吏部、兵部、禮部、刑部、戶部和工部,與之對應的,府州縣各衙門都有吏房、兵房、禮房、刑房、戶房和工房,朝廷六部是國家大政,地方衙門的六房是具體而微的事務。
縣衙的主官知縣、輔官縣丞、主簿和典史都是流官,由吏部統一調配管理,都是外地人來本地做官,他們幾年一任,官職調配多變,很難對地方政務有具體的了解,而六房的書吏都是本地人做,而且世代從事這一行,這麽多少年累積下來,事務政務爛熟於心,人脈關係也是龐大,所以在地方府州縣裏真正做主的就是這些人,科舉上來的官員們反倒是要依靠吏員們做事。
常凱身在快班,平日裏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刑房那邊,可他今日卻沒進刑房,直接鑽進了戶房那邊,縣裏的戶房主管本縣征解夏稅秋糧,丁差徭役,雜項課稅,這一縣的財政相關都在戶房手裏,管著錢袋子的部門。
這邊雖說管著一縣的財稅,可布置卻很破爛,地麵甚至連磚都沒鋪,還是泥地,所用的家具也都陳舊破爛,唯一齊整些的就是放置文書契約的幾個大木櫃,好歹還上了油漆,許多人都在木桌前端坐,或是在打著算盤,或者提筆記賬,更多的人則是在喝茶閑聊。
盡管戶房裏麵的各色人等沒幾個穿新衣的,常凱卻對他們知根知底,這裏麵一大半的人家裏宅院氣派體麵,端坐在中央的那位中年人更是豪富,別看坐在破舊桌凳上,他喝茶用的茶壺茶杯,可是來自江南的上等貨色,茶則是來自南直隸的名茶,連知縣都未必享用得起。
看到常凱進來,大部分人隻是瞥了眼,少數相熟的點頭招唿了聲,六房做事的文員自以為是穿著長衫的體麵人,對三班衙役這些出力的角色一向不怎麽看得上,常凱也不在意這個,滿臉帶笑,腳步輕快,腰身半彎的跑到了居中端坐的那位中年人跟前,躬身問候說道:“金管年,常凱給您請安了。”
衙門六房每一房主事的人被稱為“經承”,副手則是“管年”,戶房管年姓金名良,大夥都尊稱職位,至於這“請安”本是軍禮,衛所中武官向級別相差不大的上級問候時所用,因為大同本就是軍鎮,天長日久成了通用的禮節和習俗。
對常凱的殷勤,那位金管年眼皮都沒抬一下,隨意翻了桌麵上的賬簿,淡然說道:“是常凱吧,有什麽事嗎?”
金管年的態度矜持漠然,可常凱沒有絲毫的不滿,雙方地位差得太遠,能喊出名字問有什麽事已經算客氣了,常凱掃了眼屋中,很多人看似在算賬喝茶,卻有意無意的偏向這邊,都想聽聽他來說何事,在縣衙六房三班中,自然會有明爭暗鬥,多知道些消息即便自己用不上也可以作為人情和籌碼,再說了,快班的捕快來找戶房管事的人物,這兩邊平時可是不相幹的。
常凱混了這麽久當然不含糊,不理這位金管年的皺眉不滿,湊到對方耳邊低聲說了兩句,這更讓戶房辦公的一幹文吏好奇,眼尖的還看到金管年臉上一閃而過的訝異。
耳語兩句說完,金管年已經神色如常,他沉著臉掃了圈屋內,好奇張望的那些文吏都是低了頭。
“今兒個天不錯,老常,你陪我出去走走。”金管年起身說道,這“老常”稱唿讓常凱眉開眼笑,腰身又彎了不少。
他們兩個人慢悠悠的走出了屋子,他們兩個一走,屋中已經不那麽安靜,有幾個文吏直接從座位上站起出,出門張望幾眼之後快步離開。
那金管年和常凱一前一後的走在縣衙中,路上不斷有人問好,金管年淡淡點頭,隻有那麽一兩個人會讓他態度殷勤些許,旁人見到常凱都是順帶著的點頭招唿下,意思意思過去就行了。
等離開衙門之後,向西走出一段距離就僻靜不少,金管年轉頭看向常凱說道:“老常,你爹在你十五歲的時候得了急病走了,你兩個叔叔就要奪這個快班的位置,當時我在吏房做個文書,老經承和老管年說起這事的時候,老經承想把位置給你二叔,我還大著膽子為你說了幾句,惹得老經承好不高興。”
當年那段因果常凱心裏清楚,是快班班頭當年被他爹救過一命,為這個事求到了刑名師爺那邊,位置這才落到了他的頭上,和金管年沒什麽關係,但他扯出這段人情,自家也得認,畢竟這無中生有是為了拉近兩人的關係。
在衙門裏當差久了,傻子也會變得精明,常凱已經滿臉感激涕零的模樣,大禮就要參拜下去,金管年自然知情知趣的把人攙住。
“老常,過去的事就不必說了,今天你說那個點石成金的小子,這樁事除了我之外還有別人知道嗎?”
“二爺,進城是小的放著進城,今天又來找我,衙門裏麵的旁人他不認得,別人還不知道。”
管年是六房次席,稱唿“二爺”是規矩,金管年聽到常凱的迴答後點了點頭,向前走了一步說道:“你們快班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不少,我手裏也有幾個得用的人,不如直接把人料理了,他們手裏的財貨咱們二一添作五,這怎麽樣?”
常凱一愣,那金管年沉吟著繼續說道:“掏出幾十兩買宅子的事我昨日就知道了,當時還不怎麽在意,今天又聽你說他們要收貨,想想達川行和河邊新村的生意,隻怕這幾個半大小子帶了幾千兩跑出來了,這筆大財何苦留給別人。”
戶房平日裏過手錢糧,暗扣吞沒,對這等財貨相關很是敏感,朱達盡管花用的不多,卻讓金管年有了個猜測,這頗為離譜的猜測倒不是無源之水,達川行和河邊新村的生意影響實在太大,口口相傳,把真相傳的很誇張。
幾千兩銀子是常凱從未想到的,但這金良金管年說得也很有道理,幾十兩幾百兩還不值得冒太大風險,但幾千兩的話就算不是全拿,也可以讓全家豪富,幾代不愁,這就值得犯險了。
這念頭在常凱腦海中一閃,隨即卻想起在城門吊橋上被朱達匕首抵著的那刻情景,那個身量健壯過成人的半大小子臉上帶笑,嘴裏卻說著殺人奪命的威脅,接下來更是找到了他的家門,常凱更想起那個周青雲,不怎麽說話,眯著眼睛打量人,事後琢磨,這就和屠夫割肉何處下刀是一個眼神。
常凱越想越多,還想到第一次上門是朱達和周青雲一起,第二次則是帶著另外的人了。
“老常,這樁事你收了好處嗎?小錢和大財比,你得拎清啊!”看到常凱的沉默,那位金管年悶聲提醒道。
“管年,這小子身後有人啊!”常凱下意識的迴答道。
“鄭巡檢這次滅門了,秦川又和楊家鬧翻,他一個秀才值得甚麽,這地麵上的秀才都是到死還是秀才。”金良知道的消息可比常凱要多,至於“到死都是秀才”這話,說得是懷仁縣和大同左衛這片的秀才沒有考中舉人的,算是文風凋敝。
秀才雖說是有功名在身,卻沒辦法對抗縣衙和吏目們,真要下狠手,不是不能革去功名,秦秀才原來被大家忌憚,無非是有武家楊氏撐著,後來又和鄭巡檢合夥,那時他的功名才值錢,現在這兩個都指望不上,誰還在意他這個秀才身份,給幾分麵子最多,要說世人敬畏讀書人,無非怕他們在功名科考路上更進一步,可這邊從未有先例,一輩子是個秀才,那還理會什麽。
“管年說得有道理。”常凱迴答的很敷衍,讓金良忍不住皺眉,卻不知此時的常凱腦海中突然閃過了老婆孩子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