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城,人民公園。


    地鐵十七號線坍塌事故,如今還鬧得火熱。


    馬路上出現的巨坑早已上了全國各大新聞的頭條。為了安撫民情,終於還是有一些相關領導被處置卸任。如此躺槍,當算得上是為大義而‘壯烈犧牲’。


    雖說周遭已經拉起了警戒線,且相關部門以‘古墓葬群’的借口對事故發生進行搪塞,但吃瓜群眾可沒那麽好糊弄……


    有地質、建築專業的網民就說了——


    聲波探測儀對地下百米的空洞情況,都能了如指掌。開發建設之初,為什麽沒有做好相應的地質情況檢測?


    網絡上鬧得不可開交,而在現實……


    人民公園路段的巨坑已經成了少城的‘觀光景點’。


    警戒線外,省內外的遊客到此前來拍照留念。


    而在警戒線內,清理發掘進展的如火如荼。


    從飛機場出來,陳高築一行人直奔‘巨坑現場’而去,一路上眾人沉默。陳高築對於那位年輕的白道長非常好奇,原本他也因為對方年紀尚輕,不如馬黃二位真人老成穩重而心生怠慢,不過在臨走前,總局楊局長卻是特別囑咐……


    這位可是道門和特異局聯合的發起人。


    陳高築對道門的情況不甚了解,也是楊局長解釋後,才得知‘道門’的大致情況。


    道門區分南北,以兩個道派為尊。


    北方為全真道,南方為正一道。


    後者正一道還囊括若幹門派,符籙三山之下還有分支無數。


    而前者全真道,聚攏大勢,幾乎北方所有門派都是由全真衍生,而全真道龍門派自古以來坐鎮祖庭,是為整個道派的領導者,地位不容撼動。


    而這位年紀輕輕的白道長,便出自龍門派。


    年僅三十二歲,是為道門二十六位修行者中的最強者。


    單是如此介紹,貌似過於籠統,若直白來說——


    未來全真道、乃至整個北方道門的掌控者,應該就是這位白道長了。


    靜默的車上……


    閉目養神的白卓南忽然睜眼,向著身旁的馬方登望去:“道兄為何心神不寧?”


    這話引得幾人的目光都轉向了馬方登,而老馬神色一滯:“白道長何出此言?”


    “嗬嗬,感知而已,道兄氣息浮躁,應該是有思慮瑣碎。”


    對此一幕。


    馬方登心中有一絲緊迫,白卓南修為高深,半步先天的修為絕對不僅限於傳聞,六識靈敏如斯。他心思繁亂,為得當然是在機場時的通風報信。


    這一邊。


    不等他解釋,黃文山就大咧咧道:“先天、人仙、劍仙,這三個哪一個都不是好相與的主兒,別說馬道兄,我修清淨法,這些天也心神不寧。”


    對此,白卓南隻是微微一笑,勸慰一句:“兩位道兄大可不必如此,黑白雙兔並未傷人,自然無惡意,為得隻不過是地下古建築罷了,至於仰望其修為……”


    “修士當有一顆一往無前的決心才是。”


    話落。


    車內又歸入了平靜,而馬方登也立即收斂心緒,不再去想那些繁亂的事物。貌似通風報信此舉有違門承道統,但他也沒有出賣什麽道門利益,隻求一個問心無愧。


    而道門二十六子聚合,實則也是貌合神離,相互間的關係並不似表麵那麽親近,畢竟在元氣複蘇以前,例如馬方登一樣的門派掌門,根本不受重視,雙方有所間隙隔閡,實屬正常。


    此外,道門還分南北,正一和全真千年來本就多有權利傾軋;真要說起相互信任,能有六成都是因為元氣複蘇伊始,道門需要聚攏力量。今後相交,還需要時間磨合。


    來到巨坑現場,車子直接行入警戒線內。


    此處對外宣稱為考古發掘,實則完全被特異局掌控,那空洞中的古建築勢必有什麽古怪,牽扯到修士層麵,自然不能任由他人染指。


    下車,西南特異局的人就迎了上來,為眾人介紹當下的發掘情況。


    五天發掘,大部分落石土方被清理出來,被崩塌損毀的地下古建築殘骸,也顯現輪廓。


    當眾人下到坑洞,一副牌匾被送了過來,隨同的還有一位被特異局特招的考古學者。


    “這位是京都大學考古係的汪教授,已經特聘加入特異局。”


    六十好幾的老人,身體還顯得幾分硬朗。


    “我是汪仲伯,早就離開學校,退休好些年了。閑不住……找投資成立考古院也一直沒成功,正好你們這個特異局找上我了,以後就請多多指教。”老人沒什麽架子,大有種經曆六十年滄桑看破紅塵,如今隻為興趣使然的灑脫。


    白卓南三人作稽以禮——


    “福生無量天尊。”


    汪仲伯顯然已經知曉了特異局的含義,打量三人時的目光饒有興趣,但此時也沒有多問,言歸正傳道:“我做了年份測定,牌匾的年代與之前發現的墓葬封石有所出入,封石為晉代加工打磨,而牌匾的年份卻在三國時期。”


    乘煙閣。


    三人細細打量牌匾,並沒有什麽特別發現。


    汪仲伯又道:“少城有據可查的乘煙閣,又名朝真觀,後者命名是唐代更改,而前者之名……野史有稱,與諸葛武侯在川地顧宅有關。”


    話落。


    白卓南率先反應過來,眼神微凜:“諸葛果?!”


    同時,馬黃二人也是驚詫,身為道門中人,沒人不熟知‘曆代神仙通鑒’。


    “沒錯,諸葛果!傳說中諸葛武侯的女兒,對於史學界,這個人物的存在並沒有太多意義,也因為查不到太多相關資料,沒人對此進行考古調查,不過此地出現……諸葛果其人勢必要引起史學界的動蕩,至於是否如古籍資料所說……”


    “諸葛其女,與宅中乘雲輕舉,騰雲駕霧,這還得諸位道長來判定。”


    對此。


    三人沉默。


    曆代神仙通鑒其實也做不得數,其中不少‘仙人’不過是自封神位,以此來顯現道門的昌隆。


    要知道,末法時代延綿千年,在此期間不要說成仙,就是修行都無法可覓,哪來的那麽多仙人。


    當然,其中也有少數真仙存在……


    諸葛果是否成仙,道門無查,因為此人連道統所在都不知,如何定義?


    可是。


    當下古建築的發現,卻讓人不得不重視‘諸葛果’的存在。


    難道……


    武侯真有一女,踏入仙途?!


    “汪老,除了牌匾,還有什麽發現?”白卓南問道。


    “沒有了。”汪仲伯搖頭,“雖然發掘工作還有一些沒完成,但就看前幾個挖掘出來的房屋來看,裏麵除了一些腐朽的桌椅外,並沒有其他的事物留存……”


    “這是一個空宅,從考古角度而言,它的存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整整一天,幾人都耗在巨坑現場。


    每清理發掘出來一開地方,都會前往查探,尋找蛛絲馬跡。


    直至夜晚八點……


    所有建築發掘完畢,除了古宅的曆史意義,對特異局和道門而言,並沒有任何價值。


    也是這時,他們想明白了一點……


    “古宅不可能沒有意義!”


    “黑白兔子前來,勢必帶走了什麽!!”


    自巨坑中離開,眾人卻也沒有心灰意冷,此次前來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巨坑,而是古蜀劍仙。


    “此去蜀山之前,先去一趟峨眉和青城,這兩個門派自古坐鎮川地,所知甚多。”


    而讓陳高築奇怪的是……


    “峨眉和青城派,難道沒在道門聚集當中?”


    白卓南解釋道:“青城派雖是道教發源地之一,可經曆世事早已失了道統,不近全真、正一,如今的存在意義,象征意義大於實際,由官方完全把控。”


    “至於峨眉……”


    “自峨眉之名興起時,便是上古修行聖地,自成一體、獨立道統,與全真正一無關。此行我也正是想要拜訪峨眉派修士。”


    “峨眉……也有修士?!”


    不單單陳高築驚唿,馬方登和黃文山二人亦是詫異。


    “那為什麽不統籌入特異局當中?”陳高築道。


    “我曾傳去消息,但峨眉中人一心修行,並無出世的意願,我也強迫不得……”說到這裏,白卓南對陳高築補充道:“此事總局的楊局長知曉,峨眉在備案當中……”


    所以,華國修士不止二十六人?


    眾人茫然……


    可隨後,也都很快釋然。


    無論是黑白兔子、黑袍,還是國外冒出來的阿讚吞挺,都說明了一個事實。


    天下之大,隱士難尋。


    這世上到底有多少修士藏匿於山野,過著閑雲野鶴般的生活,誰也不知道。


    不過大勢將起,他們的蹤跡也會漸漸顯露……


    翌日。


    眾人前往青城山也不過半日之別,以官方身份帶走了青城派古籍。


    可以見得,這個門派在未來,會漸漸泯然於世。


    前往峨眉派時,白卓南顯得鄭重無比,先是讓人遞出了拜帖,直至拜帖送達,才通訊聯絡,請見峨眉修士。


    到了眾人抵達川地的第三日,才趕赴峨眉山。


    清晨。


    峨眉派山門前,一個負劍的青年道士,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那青年也隨之望向眾人,起步前迎,拱手作禮——


    “峨眉派,許秋子。諸位道兄有禮。”


    話落。


    他身後白劍震顫,隱隱嗡鳴出靡靡道音,讓人神思赫然清亮明媚。


    “劍修?!”


    至此一刻,眾人大驚。


    為古蜀劍仙而來,卻不想得來全不費工夫?!


    可他是黑袍嗎?


    絕對不是!


    無論體型還是氣度,都皆然不同。縹緲靈動,頗有高人風範。乃至白卓南眼中閃過一絲驚駭,口中不由自主呢喃輕唿——


    “半步先天?!!敢問道兄當年幾庚?”


    此問唐突,可這許秋子還是微笑作答:“將過雙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們一起去修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玉並收藏我們一起去修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