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遠正狐疑之際,一名穿著十分體麵的中年人麵帶笑容,緩步走了進來。吳天遠並不認識來人,站起身來,向來人問道:“請恕在下眼拙。吳某好象與這位先生素昧平生。不知先生此番前來有何指教?”吳天遠話說得很客氣,可是卻是一副世人於裏之外的架勢。
來人看出吳天遠的神態不善,對此卻不以為忤,依舊是春風滿麵,道:“不錯,在下是第一次與吳大俠見麵。在下小姓胡單名全,貿然登門拜訪,還望吳大俠不要見怪。”吳天遠的神色並不因為胡全的客氣有所改變,隻是冷冷地道:“胡先生前來找在下究竟有什麽事?”
胡全見吳天遠神色並不因自己的殷情而改變,心中雖然不大高興,可是臉上卻笑容不減,道:“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敝上久聞吳大俠神功蓋世,早就想與吳大俠結交,隻可惜吳大俠俠蹤不定,一直無緣得見。今日幸聞吳大俠光臨京城,敝上特命在下前來相邀。”
吳天遠心想:“這個胡全說我神功蓋世,這倒奇怪了。知道我武功底子的人可不多呀。這胡全的主子是從哪裏聽來的?”
他心中雖然疑惑,口中卻道:“在下隻是江湖上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這‘神功蓋世’四個字卻不知從何說起。我想先生你是認錯人了吧?”
胡全道:“吳大俠請不要誤會。你聽我說,向敝上舉薦你的人是曾異秀、宮異鳴和元異常。想必這些人您都認識,你說我能認錯人嗎?”
吳天遠一聽“海外三仙”的名字就氣不打一處來。可是他又聽聞舉薦他的人居然是“海外三仙”,心中倒是十分奇怪,麵色顯得十分古怪。
胡全見吳天遠的表情怪異,忙道:“當然,據他們三人所言,他們先前與吳大俠有一點小小的誤會。可是他們現在願與吳大俠冰釋前嫌,化幹戈為玉帛。”
吳天遠冷笑一聲,道:“小小的誤會?這個誤會可真小呀!”
這時胡全卻從袖中取出一份禮單,遞到吳天遠的麵前,道:“這是敝上為吳大俠備下的菲薄之禮,還望吳大俠笑納。”
吳天遠沒拿禮單,隻是看了一眼,卻見上麵禮品有十數件,所列有金珠玉帛,古玩字畫。胡全口中雖說這隻是菲薄之禮,其實卻是價值不菲了。吳天遠在“清虛別府”中所藏珍寶無數,豈能對這些禮物動心?可是吳天遠敏銳地感覺到對方的來頭可不簡單。在京城中能出這樣手筆的人物可不多,說不定對方的主上便是王公貴戚這樣的達官顯貴。
吳天遠沉吟片刻,知道自己的麻煩來了。他笑了笑,向胡全問道:“請問貴上是京城中的哪位大員?”
胡全隻道禮單起了作用,忙道:“敝上正是當朝左丞相胡丞相,我家胡丞相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我家大人對吳大俠仰慕已久,謂吳大俠為當世英雄。吳大俠若能隨我前去見過我家胡丞相,日後必能飛黃騰達,盡享榮華富貴。”
吳天遠默然不語。他心想這家夥來頭可不小哇!他知道這位胡惟庸胡丞相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且其人此時甚受朱元璋的寵信,正值氣焰熏天之時。勢利鑽營之徒無不奔走其門,珍玩玉帛無不敬獻於前。自己一旦得罪了這個人,隻怕日後在京城將寸步難行。
吳天遠轉念又想:“胡惟庸請我去做什麽?還不是替他做看家護院的武師?再進一步,便是幫他鏟除朝庭上的異己之類,做一個為虎作倀的爪牙。我吳天遠堂堂七尺男兒,矯矯不群之奇男子,豈能為這等為人不齒之事?再說了,現在可以肯定‘海外三仙’已經投入胡惟庸門下了。讓我與‘海外三仙’這種卑鄙小人為伍,這怎麽可能?”
想到這裏,吳天遠將胡全握著禮單的手推了迴去,笑道:“對不起,請胡先生迴去轉告胡丞相,就說吳某多謝胡丞相垂青。隻可惜吳某生性頑劣,一介山野村夫,平日裏閑散慣了,上不得台麵,見不得大官。再說吳某不過是‘海外三仙’的手下敗將,自然也沒有什麽蓋世神功,恐難當胡丞相重任。”
胡全隻道吳天遠這是客套之詞,當下道:“胡丞相讓小人來,的確是誠心與吳大俠結交,萬望吳大俠不要推辭。”
吳天遠突然間將臉沉了下來,道:“你將在下的話轉告胡丞相就行了。胡先生,你請迴吧!”
胡全見吳天遠翻了臉,這才知道吳天遠不是在同他客氣。當下他也將臉拉了下來,道:“常人想見我們胡丞相一麵都十分困難,現在請你去你都不去?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吳天遠冷笑一聲道:“少來嚇唬我!吳某人向來還沒有怕過誰呢!”
胡全怪笑一聲,向吳天遠挑起大拇指,道:“好小子!你有種!”說完便拿起禮單,悻悻離去了。吳天遠將胡全打發走後,這才叫來夥計,讓他為自己準備一些熱水。而夥計則說這會廚房裏還沒有熱水,要吳天遠再等一會。
吳天遠等夥計走後才靜下心來想了一會。他對胡全最後那兩句充滿危脅意味的話十分反感。他之所以不願意與胡惟庸結交,一方麵是對這個朝庭沒有好感,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自己有些象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的那樣:“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當然,以他的武功來說,自然不會“苟全性命於亂世”了,可是他向來行事低調,這“不求聞達於諸侯”卻是十分對他脾味的。
這也說明吳天遠對胡惟庸本人並不反感。無論誰來請他,隻要是朝庭裏的人,他都是不會去的,這裏麵也包括了當今皇帝朱元璋。在他看來,雖然他拒絕了胡惟庸的邀請,可是胡全卻是不應該生氣的。常言說得好:“宰相肚裏能撐船。”一旦遭到了拒絕,就出言威脅,完全沒有那種海納百川的氣量。這就說明了這個胡惟庸人品有問題,哪裏象一朝丞相應有的風範?可是他轉念又想,這可能是胡全的個人行為,胡惟庸未必知情。即使如此,也可以看出自從胡惟庸當上丞相之後,他門下之人好不飛揚跋扈。據他所知,胡惟庸的家人從前是不敢這樣幹的。
本書qq群:28418427,44531381
來人看出吳天遠的神態不善,對此卻不以為忤,依舊是春風滿麵,道:“不錯,在下是第一次與吳大俠見麵。在下小姓胡單名全,貿然登門拜訪,還望吳大俠不要見怪。”吳天遠的神色並不因為胡全的客氣有所改變,隻是冷冷地道:“胡先生前來找在下究竟有什麽事?”
胡全見吳天遠神色並不因自己的殷情而改變,心中雖然不大高興,可是臉上卻笑容不減,道:“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敝上久聞吳大俠神功蓋世,早就想與吳大俠結交,隻可惜吳大俠俠蹤不定,一直無緣得見。今日幸聞吳大俠光臨京城,敝上特命在下前來相邀。”
吳天遠心想:“這個胡全說我神功蓋世,這倒奇怪了。知道我武功底子的人可不多呀。這胡全的主子是從哪裏聽來的?”
他心中雖然疑惑,口中卻道:“在下隻是江湖上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這‘神功蓋世’四個字卻不知從何說起。我想先生你是認錯人了吧?”
胡全道:“吳大俠請不要誤會。你聽我說,向敝上舉薦你的人是曾異秀、宮異鳴和元異常。想必這些人您都認識,你說我能認錯人嗎?”
吳天遠一聽“海外三仙”的名字就氣不打一處來。可是他又聽聞舉薦他的人居然是“海外三仙”,心中倒是十分奇怪,麵色顯得十分古怪。
胡全見吳天遠的表情怪異,忙道:“當然,據他們三人所言,他們先前與吳大俠有一點小小的誤會。可是他們現在願與吳大俠冰釋前嫌,化幹戈為玉帛。”
吳天遠冷笑一聲,道:“小小的誤會?這個誤會可真小呀!”
這時胡全卻從袖中取出一份禮單,遞到吳天遠的麵前,道:“這是敝上為吳大俠備下的菲薄之禮,還望吳大俠笑納。”
吳天遠沒拿禮單,隻是看了一眼,卻見上麵禮品有十數件,所列有金珠玉帛,古玩字畫。胡全口中雖說這隻是菲薄之禮,其實卻是價值不菲了。吳天遠在“清虛別府”中所藏珍寶無數,豈能對這些禮物動心?可是吳天遠敏銳地感覺到對方的來頭可不簡單。在京城中能出這樣手筆的人物可不多,說不定對方的主上便是王公貴戚這樣的達官顯貴。
吳天遠沉吟片刻,知道自己的麻煩來了。他笑了笑,向胡全問道:“請問貴上是京城中的哪位大員?”
胡全隻道禮單起了作用,忙道:“敝上正是當朝左丞相胡丞相,我家胡丞相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我家大人對吳大俠仰慕已久,謂吳大俠為當世英雄。吳大俠若能隨我前去見過我家胡丞相,日後必能飛黃騰達,盡享榮華富貴。”
吳天遠默然不語。他心想這家夥來頭可不小哇!他知道這位胡惟庸胡丞相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且其人此時甚受朱元璋的寵信,正值氣焰熏天之時。勢利鑽營之徒無不奔走其門,珍玩玉帛無不敬獻於前。自己一旦得罪了這個人,隻怕日後在京城將寸步難行。
吳天遠轉念又想:“胡惟庸請我去做什麽?還不是替他做看家護院的武師?再進一步,便是幫他鏟除朝庭上的異己之類,做一個為虎作倀的爪牙。我吳天遠堂堂七尺男兒,矯矯不群之奇男子,豈能為這等為人不齒之事?再說了,現在可以肯定‘海外三仙’已經投入胡惟庸門下了。讓我與‘海外三仙’這種卑鄙小人為伍,這怎麽可能?”
想到這裏,吳天遠將胡全握著禮單的手推了迴去,笑道:“對不起,請胡先生迴去轉告胡丞相,就說吳某多謝胡丞相垂青。隻可惜吳某生性頑劣,一介山野村夫,平日裏閑散慣了,上不得台麵,見不得大官。再說吳某不過是‘海外三仙’的手下敗將,自然也沒有什麽蓋世神功,恐難當胡丞相重任。”
胡全隻道吳天遠這是客套之詞,當下道:“胡丞相讓小人來,的確是誠心與吳大俠結交,萬望吳大俠不要推辭。”
吳天遠突然間將臉沉了下來,道:“你將在下的話轉告胡丞相就行了。胡先生,你請迴吧!”
胡全見吳天遠翻了臉,這才知道吳天遠不是在同他客氣。當下他也將臉拉了下來,道:“常人想見我們胡丞相一麵都十分困難,現在請你去你都不去?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吳天遠冷笑一聲道:“少來嚇唬我!吳某人向來還沒有怕過誰呢!”
胡全怪笑一聲,向吳天遠挑起大拇指,道:“好小子!你有種!”說完便拿起禮單,悻悻離去了。吳天遠將胡全打發走後,這才叫來夥計,讓他為自己準備一些熱水。而夥計則說這會廚房裏還沒有熱水,要吳天遠再等一會。
吳天遠等夥計走後才靜下心來想了一會。他對胡全最後那兩句充滿危脅意味的話十分反感。他之所以不願意與胡惟庸結交,一方麵是對這個朝庭沒有好感,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自己有些象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的那樣:“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當然,以他的武功來說,自然不會“苟全性命於亂世”了,可是他向來行事低調,這“不求聞達於諸侯”卻是十分對他脾味的。
這也說明吳天遠對胡惟庸本人並不反感。無論誰來請他,隻要是朝庭裏的人,他都是不會去的,這裏麵也包括了當今皇帝朱元璋。在他看來,雖然他拒絕了胡惟庸的邀請,可是胡全卻是不應該生氣的。常言說得好:“宰相肚裏能撐船。”一旦遭到了拒絕,就出言威脅,完全沒有那種海納百川的氣量。這就說明了這個胡惟庸人品有問題,哪裏象一朝丞相應有的風範?可是他轉念又想,這可能是胡全的個人行為,胡惟庸未必知情。即使如此,也可以看出自從胡惟庸當上丞相之後,他門下之人好不飛揚跋扈。據他所知,胡惟庸的家人從前是不敢這樣幹的。
本書qq群:28418427,4453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