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子眼皮半睜,端起茶碗輕呷一口,輕輕放下,問道,
“王縣令,你是老父母,有事直接召喚一聲便是,何需如此興師動眾?”
“有些事要勞動您老,是以本官親自來請一趟,也也不算吃虧。”
“願聞其詳?”
“哦,小事情,不過是本官見新會百姓最近精神生活匱乏,所以特地打造一場公審大會,特來邀請您做嘉賓,請吧?”
本來老頭已經做好被安插罪名的準備了,但這公審又是哪一出?
王坤很貼心地解釋道,“所謂公審,就是讓縣裏的街坊鄉親來審定,你們何家是否有不法事,沒關係的,隻要您家裏平日尊敬守法,無非就是去大家麵前露個臉而已。”
恍惚了好一會他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豈有此理?你是要那些平頭百姓堂而皇之對我輩指指點點嗎?我輩讀書人顏麵何在?體統何在?”
“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是真沒什麽問題,經此考驗後,相信全縣百姓會更加敬仰何家的,不是嗎?帶走!”
兵士一左一右就架起他往外走去,他氣急敗壞地扭著腦袋追問,“你不就是想知道我有沒有通敵嗎?那些泥腿子能知道這些?”
藏身在人群裏的潘奕這時出來了,一見這身黑軍服,何老爺本已蒼白的臉色瞬間轉為灰敗,潘奕笑眯眯道,“誒,何員外此言差矣,或許他們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揮揮手讓士兵夾著他繼續走,“你們手腳輕點,可別傷了老人家,對不住了,這都是些粗人,您多擔待……”
何家人被繩穿成一串,牽走了,王坤打了個哈欠,也準備打道迴府。
“王大人?”潘奕叫住了他。
“潘大人還有事?”
“通匪投敵的,不會隻有何家一家吧?”
“啊?潘大人許是誤會了,北麵山上那幾千人,並不都是我們這的,我們就一小小的縣城,哪來那麽多叛匪?”
潘奕微笑道,“不,我覺得還有。”
馮縣丞怒了,“什麽叫你覺得還有?王大人身為一縣父母,難道還不如你知道得多?”
“在‘知道’這件事上,我們才是專業的,既然兩位大人幫不上什麽忙,那便不打擾了,明日待我將人犯提來,二位便知……”
轉身欲走,王坤趕緊上去攔住他,“你什麽意思?軍情司何時有隨意捕人的權利了?這是新會,可不是軍中。”
“要是在平日嘛?我也不便越俎代庖,不過二位不是看見公爺的鈞令了麽,有什麽話,今後盡可向上申訴,現在還請不要妨礙軍務,潘某少陪了!”
“你……”馮縣丞半天說不出話來,陳營長過來拱拱手,也要跟隨而去,連忙喊住他,“半峰先生!”
陳恭尹怔了怔,苦笑道,“想不到縣丞也也知道鄙號,年少疏狂,實在慚愧。”
“先生與令尊岩野公之名嶺南何人不曉,先生投筆從戎,下官隻有敬佩的意思,然而廠衛亂政,此風斷不可長……”
馮縣丞沒說完,陳恭尹帶著歉意打斷道,“在下既為軍人,自有軍令如山,況亂世用重典,值此非常之時,此等漢奸敗類,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在下堅決擁護公爺的決定!少陪了!”
軍人和文官,對沐忠亮的稱唿是有區別的,現在的明軍在一開始是由黔國公府的家兵發展而來,蘇誠、林福臣等幾位大佬現在還掛著黔國公幕府的職位,是以軍人喊他“公爺”,是以家人自居,但還是有鄧凱等人不願以仆自居,隨文官例稱唿的。
但陳恭尹這一聲“公爺”喊出口,馮縣丞知道,這已經表明了他以不再是那個嶺南文壇領軍人物,而是徹底成為了沐忠亮死心塌地的擁躉,並甘心成為他手中的刀俎。
“陳營長,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凝噎稍頃,馮縣丞再開口時,嗓音都有些沙啞。
“刀鳴削中,倚床無施。父冤不報,欲活何為?”
“在下懂了……”
陳恭尹拱手一禮,招唿手下,很快偌大的宅院便人去樓空,惟獨剩下王坤可馮縣丞二人。
“發什麽呆呢,咱們也迴吧。”
“冤獄一起,豈能善了,隻怕從此多事矣。”
瞪了馮縣丞一眼,他行近兩步,壓低聲音道,“和你搭檔還算舒坦,如果你能話少一點,也許我們還能搭檔更長的時間。”
看著王坤胡子拉碴,如猛張飛一般粗獷的模樣,馮縣丞失笑,不想這個粗坯的心思卻還比自己細膩些。
這晚的新會,注定不平靜。老百姓家家戶戶都關緊了門窗。就算躺在床上蒙在被窩裏,還能聽見街道上的兵馬穿行以及時不時傳出的哭嚎尖叫。
是以大部分人都沒有睡好,迷迷糊糊熬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分管各片的刑所吏員就挨家挨戶來敲門。
“辰時北門外,舉辦公審大會,每戶必須出一人去參加。你們家誰去,我登記一下。”
雖然不知道啥叫公審,但這個關口還是乖乖聽話的好,權當去看看熱鬧。
“我家就我一個人。”
“哦,抱歉,”這個年輕的差役撓撓頭不好意思道,“那啥,梁哥是吧,現在在船廠薪水還不錯,改日也該說個媳婦了,來,這簽個名。”
接過本子,歪歪扭扭地寫下自己的名字,梁二牛。
老梁是個鰥夫,他老婆剛好在十年前的大戰中就被送去吃掉了,沒兩年,老娘也病死了,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家寡人,無數個孤獨的長夜,輾轉反側。妻子那天離家時看向自己的眼神,究竟是哀怨、憎恨、還是譏誚?這個問題一直糾纏他到現在。
哪怕現在日子好過了,對門的王寡婦似乎也有點那個意思,可他每次話到嘴邊,那一幕就會不自覺的閃現,打消他的念頭。
直到在夜校裏先生教了一句詩,“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人是男兒。”
聽課的新會人怒了,認為先生在侮辱他們,差點把學堂拆掉,直到王縣令趕來,承諾今後換一個先生,這才做罷。
這能一樣麽?韃子兇殘,我一人也無能為力啊?難道全家都去送死嗎?
“王縣令,你是老父母,有事直接召喚一聲便是,何需如此興師動眾?”
“有些事要勞動您老,是以本官親自來請一趟,也也不算吃虧。”
“願聞其詳?”
“哦,小事情,不過是本官見新會百姓最近精神生活匱乏,所以特地打造一場公審大會,特來邀請您做嘉賓,請吧?”
本來老頭已經做好被安插罪名的準備了,但這公審又是哪一出?
王坤很貼心地解釋道,“所謂公審,就是讓縣裏的街坊鄉親來審定,你們何家是否有不法事,沒關係的,隻要您家裏平日尊敬守法,無非就是去大家麵前露個臉而已。”
恍惚了好一會他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豈有此理?你是要那些平頭百姓堂而皇之對我輩指指點點嗎?我輩讀書人顏麵何在?體統何在?”
“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是真沒什麽問題,經此考驗後,相信全縣百姓會更加敬仰何家的,不是嗎?帶走!”
兵士一左一右就架起他往外走去,他氣急敗壞地扭著腦袋追問,“你不就是想知道我有沒有通敵嗎?那些泥腿子能知道這些?”
藏身在人群裏的潘奕這時出來了,一見這身黑軍服,何老爺本已蒼白的臉色瞬間轉為灰敗,潘奕笑眯眯道,“誒,何員外此言差矣,或許他們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揮揮手讓士兵夾著他繼續走,“你們手腳輕點,可別傷了老人家,對不住了,這都是些粗人,您多擔待……”
何家人被繩穿成一串,牽走了,王坤打了個哈欠,也準備打道迴府。
“王大人?”潘奕叫住了他。
“潘大人還有事?”
“通匪投敵的,不會隻有何家一家吧?”
“啊?潘大人許是誤會了,北麵山上那幾千人,並不都是我們這的,我們就一小小的縣城,哪來那麽多叛匪?”
潘奕微笑道,“不,我覺得還有。”
馮縣丞怒了,“什麽叫你覺得還有?王大人身為一縣父母,難道還不如你知道得多?”
“在‘知道’這件事上,我們才是專業的,既然兩位大人幫不上什麽忙,那便不打擾了,明日待我將人犯提來,二位便知……”
轉身欲走,王坤趕緊上去攔住他,“你什麽意思?軍情司何時有隨意捕人的權利了?這是新會,可不是軍中。”
“要是在平日嘛?我也不便越俎代庖,不過二位不是看見公爺的鈞令了麽,有什麽話,今後盡可向上申訴,現在還請不要妨礙軍務,潘某少陪了!”
“你……”馮縣丞半天說不出話來,陳營長過來拱拱手,也要跟隨而去,連忙喊住他,“半峰先生!”
陳恭尹怔了怔,苦笑道,“想不到縣丞也也知道鄙號,年少疏狂,實在慚愧。”
“先生與令尊岩野公之名嶺南何人不曉,先生投筆從戎,下官隻有敬佩的意思,然而廠衛亂政,此風斷不可長……”
馮縣丞沒說完,陳恭尹帶著歉意打斷道,“在下既為軍人,自有軍令如山,況亂世用重典,值此非常之時,此等漢奸敗類,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在下堅決擁護公爺的決定!少陪了!”
軍人和文官,對沐忠亮的稱唿是有區別的,現在的明軍在一開始是由黔國公府的家兵發展而來,蘇誠、林福臣等幾位大佬現在還掛著黔國公幕府的職位,是以軍人喊他“公爺”,是以家人自居,但還是有鄧凱等人不願以仆自居,隨文官例稱唿的。
但陳恭尹這一聲“公爺”喊出口,馮縣丞知道,這已經表明了他以不再是那個嶺南文壇領軍人物,而是徹底成為了沐忠亮死心塌地的擁躉,並甘心成為他手中的刀俎。
“陳營長,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凝噎稍頃,馮縣丞再開口時,嗓音都有些沙啞。
“刀鳴削中,倚床無施。父冤不報,欲活何為?”
“在下懂了……”
陳恭尹拱手一禮,招唿手下,很快偌大的宅院便人去樓空,惟獨剩下王坤可馮縣丞二人。
“發什麽呆呢,咱們也迴吧。”
“冤獄一起,豈能善了,隻怕從此多事矣。”
瞪了馮縣丞一眼,他行近兩步,壓低聲音道,“和你搭檔還算舒坦,如果你能話少一點,也許我們還能搭檔更長的時間。”
看著王坤胡子拉碴,如猛張飛一般粗獷的模樣,馮縣丞失笑,不想這個粗坯的心思卻還比自己細膩些。
這晚的新會,注定不平靜。老百姓家家戶戶都關緊了門窗。就算躺在床上蒙在被窩裏,還能聽見街道上的兵馬穿行以及時不時傳出的哭嚎尖叫。
是以大部分人都沒有睡好,迷迷糊糊熬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分管各片的刑所吏員就挨家挨戶來敲門。
“辰時北門外,舉辦公審大會,每戶必須出一人去參加。你們家誰去,我登記一下。”
雖然不知道啥叫公審,但這個關口還是乖乖聽話的好,權當去看看熱鬧。
“我家就我一個人。”
“哦,抱歉,”這個年輕的差役撓撓頭不好意思道,“那啥,梁哥是吧,現在在船廠薪水還不錯,改日也該說個媳婦了,來,這簽個名。”
接過本子,歪歪扭扭地寫下自己的名字,梁二牛。
老梁是個鰥夫,他老婆剛好在十年前的大戰中就被送去吃掉了,沒兩年,老娘也病死了,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家寡人,無數個孤獨的長夜,輾轉反側。妻子那天離家時看向自己的眼神,究竟是哀怨、憎恨、還是譏誚?這個問題一直糾纏他到現在。
哪怕現在日子好過了,對門的王寡婦似乎也有點那個意思,可他每次話到嘴邊,那一幕就會不自覺的閃現,打消他的念頭。
直到在夜校裏先生教了一句詩,“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人是男兒。”
聽課的新會人怒了,認為先生在侮辱他們,差點把學堂拆掉,直到王縣令趕來,承諾今後換一個先生,這才做罷。
這能一樣麽?韃子兇殘,我一人也無能為力啊?難道全家都去送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