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聖這邊幾番交手起落,說起來很長,實際上不過電光火石之間而已。他們在這一輪生死對抗中勝出了,卻無暇慶祝,因為後麵還有無數輪對抗紛至遝來,容不得絲毫的喘息之機。一個不好,就有可能從這場永無止境的死亡對抗中淘汰出局,淘汰出這個世界。
下意識握緊手中的鋼槍,盡力不去想前頭那藍褂子的海洋,隻專注於當麵的敵人。一個突刺,新一輪對決曹聖再次勝出,可他下一輪的對手等不及了,甚至都不想等他重新抽槍,徑直一矛刺來。
在腎上腺素的作用下,曹聖機敏地一屁股坐倒,險而又險地躲開了這致命的攢刺,那清兵立刻矛尖向下,眼看就要把他釘死在大地上。
左右銀光一閃,兩杆刺刀恰好刺入清兵胸口那個滑稽的“兵”字的兩條腿。曹聖什麽也沒說,趕緊腳一勾把自己的火銃勾迴來,爬起來重新迴複突刺的準備姿態。
他們團長給他們講過戰場的幾大錯覺,其中包括“打完了就迴家結婚”、“幸好沒事”、“他打不中我”、“我幹掉他了”等等,團長說公爺在和他們講的時候自己笑得很歡,但捕捉不到任何笑點的軍官們隻能一本正經地理解成了:
“在戰場上容不得任何胡思亂想,一旦分心則必死無疑。”
並把這當成了黔國公重要講話精神向下宣傳。
所以什麽感謝之類的念頭都被他拋到腦後,等打完了再說,現在他隻繼續專注於一件事,如何將刺刀更快地送進對麵的胸膛,越快越好,越快,他活下來的機會才越大。
清軍向海潮一樣瘋狂進攻,明軍盡管憑借嚴密的陣型幾率,在傷亡交換比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有優勢不代表不會死人,尤其是首當其衝的幾個方陣,有些已經縮得不能再縮,甚至連四條邊都位置不住,有變成三角形的,還有已經從空心方陣坍塌成實心方陣的。
但即便如此,此時的明軍已然無路可退,隻能咬著牙,在這驚濤駭浪中做一塊頑強的礁石。
“廣州……”
在喊殺震天的戰場上,遠遠飄來一句含混不清的話。
“排長,韃子喊什麽呢?”新兵和曹聖一起輪換到第二排,稍稍休息,他感覺臉上濕噠噠的,順手抹了一把,不想手上血汙更多,一抹就成了滿臉花。
這個猙獰的造型絲毫引不起曹聖的主意,四下裏不論敵我,這副模樣的人實在太多了,甚至於唿吸的空氣中,那股子血腥味都蓋過了硝煙的刺鼻氣味。
“管他的,他喊他的,我們打我們的。”
這時不少清軍也跟著開始喊,前線的明軍總算把話音兒聽清了。
“廣州已複!沐賊遠遁矣!”
“對麵的兄弟,不要平白誤了性命……”
“滿漢一家,降者不殺!”
如果說後麵兩句是常規炸彈的話,第一句在明軍的心中堪比核彈了。
即便不是親眼所見,軍中早已傳開,一大早沐忠亮就點兵南下,卻並不說明情況,難道廣州真的丟了?
“廣州沒了?我家東莞沒事吧?”
曹聖一拳砸到新兵蛋子的鍋盔上,發出“噹”一聲。
“韃子的話能信嗎?不想死就少胡思亂想。”
“可是……”
“可是個屁,你家沒了,為了活命得打,你家要是還在,為了保住家,你更要好好打。”
曹聖言簡意賅,可是明軍大部都是廣東兵,難免關心則亂,反應在動作上就難免稍有遲疑,一時間被捅翻砍到不少,終於,原本在最右翼一個方陣終於堅持不住,被清軍的浪潮所淹沒,這又給疑慮重重的明軍心頭蒙上一層陰影。
“武卿!”見勢不妙,鄧凱連官職都不喚了,直唿他的名號,“這韃子定是早有預謀,恐怕早就憋著沐大人離開發動總攻了,快想想辦法,不然這士氣一懈,再鼓可就難了。”
“好,這裏就交給鄧院長了。”也不等鄧凱迴答,走下望台,帶著一隊親兵縱馬奔前線而去。
鄧凱頷首,就算沐忠亮不在,蘇誠的威望應該也足夠穩定人心了。
不料下一幕卻讓他驚得下巴都快掉了下來,“武卿,你往哪兒去?”
不管怎麽說,現在情勢最危急的應該是右翼才對啊,這蘇誠怎麽往左邊跑,左翼不是還在很愉快地和清軍的遠程步兵不緊不慢地對射呢嗎?
鄧凱很快就猜到了他的意圖,隻能狠狠地跺了下拐杖,“mmp,老夫當初怎麽會認為你老成持重的,真真瞎了老眼!”
在右翼危急之際,蘇誠卻來到陣線的左翼,一師一團,所謂天字第一號,他們就是以沐忠亮從緬甸帶出來的神機營老底子為基礎構建的老兵團。眼下明軍大大小小的軍官有近半都出自這個老團,是名副其實的“將軍團”。
見到老領導來了,現任師長團長都迎了上來,蘇誠也不多廢話,“你部現在在第一線的全部給我往前,第二第三梯隊上去用老辦法支援中路和右路。”
自己用順手的老部隊,之所以把他放在壓力最小的左翼,不是護犢子,而是為了在關鍵的時候頂上去。
軍官甚至連衝到哪,戰術目標之類的都沒問,直接就下令擂鼓吹笛,整隊不過用了十幾秒,他們就踏著齊步,冒著槍林彈雨堅定向前。
看這架勢,隻要蘇誠不下令,就算一路衝到順天去他們的眉頭也不會眨一下。
戰局看似順利,其實清軍的傷亡比明軍還要多得多,能堅持到現在已經算是超水平發揮了,要不是現在還占著上風,放平時早就歇菜了。圖海看似雲淡風輕,可捏著椅子扶手的手已略略發白,看見蘇誠的動靜,他騰地站起來,“反其道而行之,有意思,我就喜歡這樣的賭徒。對麵這員戰將叫蘇什麽來著?”
親兵趕緊提醒道,“蘇誠蘇武卿,沐忠亮的愛將,所謂第一軍的主帥。”
“蘇武卿?我記住你了,那就來看看這一把賭贏的是你還是我吧。”
天字第一團,自然非同凡響,一支部隊的性格,很多時候都取決於主官的風格,譬如何渭的部隊就靈活狡詐,可謂難知如陰,秦嶽的騎士則和他一樣一往無前,迅疾如風,而蘇誠的兵,最大的特征就是肅穆,肅得像塊石頭一樣。
盡管兵士們一個個原本性格各異,但隻要在戰陣中,他們就像融為一體般,縱使前方萬箭齊發,刀山火海,依舊像一座難以撼動的山嶽穩穩地向絕望的對手壓去。
按沐忠亮的話來說就是,“你是怎麽訓出一幫機關人來的?”
見明軍停止射擊,開始大踏步前進,清軍當然不要命地把手裏能打出去的東西一股腦兒弄了出去,什麽霰彈,火銃,弓矢玩命地向他們腦袋頂上招唿。
明軍是肉體凡胎,自然中槍得死,中箭得傷,可在他們眼中卻產生了一種恐怖的錯覺,這些玩意打在他們身上仿佛完全沒有效果一樣。不管中彈倒下了,上來補位的,都是麵無表情,仿佛傷的不是他們自己的命一般,甚至連前進的腳步都不曾慢上一分。
恐懼使人瘋狂,清軍更加玩命的投射,可無論火銃還是炮彈的裝填速度,都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你越忙亂,越容易出錯,射速不但不升,反而下降了不少。而弓弩雖快,但是這場仗說實話已經打了很久了,幾發急速射下來,他們一個個已是手臂酸麻,想挽弓鉸弩都顯得吃力。
不管對麵情況如何,明軍依舊按著自己的步調前進,一路頂著傷亡到三十步。這時清軍的將領算是從思維慣性裏醒悟過來,“對啊,我們不是一直都想近身肉搏麽?還個什麽勁?兒郎們!給我上!”
清軍如夢方醒,正猶猶豫豫地扔下弓弩,拔刀衝上來的時候,“嗵嗵”,兩聲清脆的小鼓,明軍突然停步,緊接著清軍就聽見了讓他們恐懼終生的聲音。
1692年,新民日報打造紀念光複全國專題報道時的記者采訪了一位垂垂老矣的老者,這位老者此時正在這群清軍之中。
記者問,“是什麽聲音呢?是槍聲嗎?”
“槍聲有啥子好怕嗦,啯哈打個來,要麽死噠,要麽冇嘚事,看運氣囉。”
“那請問老先生您指的是什麽呢?”
老者的眼神有些放空,思緒似乎又迴到了半個世紀前的戰場上。
“是‘預備’……”老頭子似乎抖了一下,旁邊的孫子以為他冷了,就要給他披衣服,卻被他推開,繼續道。
“啷個老總一喊,幾千支赫窟窿就豎起來噠,你想想,就像現在不殺頭改槍斃,我那日就感腳我們都要被槍斃一樣,不曉得啷個打不到我,啷個會要我的命,你怕不怕?”
“也不知道哪個王八先跑,反正我躂了一跤,等我爬起來,我們這一營就差不多死完噠。剩哈滴也都跑噠……”
“被俘後我受了教育,才明白一個道理,我們這些隻想當兵吃糧滴,是永遠打不過有保家衛國信仰滴軍人……”
采訪完,記者在報道最後寫道,“所以,這位當年清軍老兵最後也領悟到了,落後的封建軍隊和英勇的國防軍,差距的不僅僅是手中的槍炮而已,試問即使給了清軍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他們有能力像我軍一樣,頂著傷亡行進到‘貼著鼻子的距離,‘把槍管捅進敵人的鼻孔裏’開槍嗎?”
迴到半個世紀前,清軍被一發入魂,左路一路坦途,明軍反倒茫然了,最後他們決定,既然上峰的命令沒有變更,那就繼續前進,目標,敵人的帥旗!
下意識握緊手中的鋼槍,盡力不去想前頭那藍褂子的海洋,隻專注於當麵的敵人。一個突刺,新一輪對決曹聖再次勝出,可他下一輪的對手等不及了,甚至都不想等他重新抽槍,徑直一矛刺來。
在腎上腺素的作用下,曹聖機敏地一屁股坐倒,險而又險地躲開了這致命的攢刺,那清兵立刻矛尖向下,眼看就要把他釘死在大地上。
左右銀光一閃,兩杆刺刀恰好刺入清兵胸口那個滑稽的“兵”字的兩條腿。曹聖什麽也沒說,趕緊腳一勾把自己的火銃勾迴來,爬起來重新迴複突刺的準備姿態。
他們團長給他們講過戰場的幾大錯覺,其中包括“打完了就迴家結婚”、“幸好沒事”、“他打不中我”、“我幹掉他了”等等,團長說公爺在和他們講的時候自己笑得很歡,但捕捉不到任何笑點的軍官們隻能一本正經地理解成了:
“在戰場上容不得任何胡思亂想,一旦分心則必死無疑。”
並把這當成了黔國公重要講話精神向下宣傳。
所以什麽感謝之類的念頭都被他拋到腦後,等打完了再說,現在他隻繼續專注於一件事,如何將刺刀更快地送進對麵的胸膛,越快越好,越快,他活下來的機會才越大。
清軍向海潮一樣瘋狂進攻,明軍盡管憑借嚴密的陣型幾率,在傷亡交換比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有優勢不代表不會死人,尤其是首當其衝的幾個方陣,有些已經縮得不能再縮,甚至連四條邊都位置不住,有變成三角形的,還有已經從空心方陣坍塌成實心方陣的。
但即便如此,此時的明軍已然無路可退,隻能咬著牙,在這驚濤駭浪中做一塊頑強的礁石。
“廣州……”
在喊殺震天的戰場上,遠遠飄來一句含混不清的話。
“排長,韃子喊什麽呢?”新兵和曹聖一起輪換到第二排,稍稍休息,他感覺臉上濕噠噠的,順手抹了一把,不想手上血汙更多,一抹就成了滿臉花。
這個猙獰的造型絲毫引不起曹聖的主意,四下裏不論敵我,這副模樣的人實在太多了,甚至於唿吸的空氣中,那股子血腥味都蓋過了硝煙的刺鼻氣味。
“管他的,他喊他的,我們打我們的。”
這時不少清軍也跟著開始喊,前線的明軍總算把話音兒聽清了。
“廣州已複!沐賊遠遁矣!”
“對麵的兄弟,不要平白誤了性命……”
“滿漢一家,降者不殺!”
如果說後麵兩句是常規炸彈的話,第一句在明軍的心中堪比核彈了。
即便不是親眼所見,軍中早已傳開,一大早沐忠亮就點兵南下,卻並不說明情況,難道廣州真的丟了?
“廣州沒了?我家東莞沒事吧?”
曹聖一拳砸到新兵蛋子的鍋盔上,發出“噹”一聲。
“韃子的話能信嗎?不想死就少胡思亂想。”
“可是……”
“可是個屁,你家沒了,為了活命得打,你家要是還在,為了保住家,你更要好好打。”
曹聖言簡意賅,可是明軍大部都是廣東兵,難免關心則亂,反應在動作上就難免稍有遲疑,一時間被捅翻砍到不少,終於,原本在最右翼一個方陣終於堅持不住,被清軍的浪潮所淹沒,這又給疑慮重重的明軍心頭蒙上一層陰影。
“武卿!”見勢不妙,鄧凱連官職都不喚了,直唿他的名號,“這韃子定是早有預謀,恐怕早就憋著沐大人離開發動總攻了,快想想辦法,不然這士氣一懈,再鼓可就難了。”
“好,這裏就交給鄧院長了。”也不等鄧凱迴答,走下望台,帶著一隊親兵縱馬奔前線而去。
鄧凱頷首,就算沐忠亮不在,蘇誠的威望應該也足夠穩定人心了。
不料下一幕卻讓他驚得下巴都快掉了下來,“武卿,你往哪兒去?”
不管怎麽說,現在情勢最危急的應該是右翼才對啊,這蘇誠怎麽往左邊跑,左翼不是還在很愉快地和清軍的遠程步兵不緊不慢地對射呢嗎?
鄧凱很快就猜到了他的意圖,隻能狠狠地跺了下拐杖,“mmp,老夫當初怎麽會認為你老成持重的,真真瞎了老眼!”
在右翼危急之際,蘇誠卻來到陣線的左翼,一師一團,所謂天字第一號,他們就是以沐忠亮從緬甸帶出來的神機營老底子為基礎構建的老兵團。眼下明軍大大小小的軍官有近半都出自這個老團,是名副其實的“將軍團”。
見到老領導來了,現任師長團長都迎了上來,蘇誠也不多廢話,“你部現在在第一線的全部給我往前,第二第三梯隊上去用老辦法支援中路和右路。”
自己用順手的老部隊,之所以把他放在壓力最小的左翼,不是護犢子,而是為了在關鍵的時候頂上去。
軍官甚至連衝到哪,戰術目標之類的都沒問,直接就下令擂鼓吹笛,整隊不過用了十幾秒,他們就踏著齊步,冒著槍林彈雨堅定向前。
看這架勢,隻要蘇誠不下令,就算一路衝到順天去他們的眉頭也不會眨一下。
戰局看似順利,其實清軍的傷亡比明軍還要多得多,能堅持到現在已經算是超水平發揮了,要不是現在還占著上風,放平時早就歇菜了。圖海看似雲淡風輕,可捏著椅子扶手的手已略略發白,看見蘇誠的動靜,他騰地站起來,“反其道而行之,有意思,我就喜歡這樣的賭徒。對麵這員戰將叫蘇什麽來著?”
親兵趕緊提醒道,“蘇誠蘇武卿,沐忠亮的愛將,所謂第一軍的主帥。”
“蘇武卿?我記住你了,那就來看看這一把賭贏的是你還是我吧。”
天字第一團,自然非同凡響,一支部隊的性格,很多時候都取決於主官的風格,譬如何渭的部隊就靈活狡詐,可謂難知如陰,秦嶽的騎士則和他一樣一往無前,迅疾如風,而蘇誠的兵,最大的特征就是肅穆,肅得像塊石頭一樣。
盡管兵士們一個個原本性格各異,但隻要在戰陣中,他們就像融為一體般,縱使前方萬箭齊發,刀山火海,依舊像一座難以撼動的山嶽穩穩地向絕望的對手壓去。
按沐忠亮的話來說就是,“你是怎麽訓出一幫機關人來的?”
見明軍停止射擊,開始大踏步前進,清軍當然不要命地把手裏能打出去的東西一股腦兒弄了出去,什麽霰彈,火銃,弓矢玩命地向他們腦袋頂上招唿。
明軍是肉體凡胎,自然中槍得死,中箭得傷,可在他們眼中卻產生了一種恐怖的錯覺,這些玩意打在他們身上仿佛完全沒有效果一樣。不管中彈倒下了,上來補位的,都是麵無表情,仿佛傷的不是他們自己的命一般,甚至連前進的腳步都不曾慢上一分。
恐懼使人瘋狂,清軍更加玩命的投射,可無論火銃還是炮彈的裝填速度,都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你越忙亂,越容易出錯,射速不但不升,反而下降了不少。而弓弩雖快,但是這場仗說實話已經打了很久了,幾發急速射下來,他們一個個已是手臂酸麻,想挽弓鉸弩都顯得吃力。
不管對麵情況如何,明軍依舊按著自己的步調前進,一路頂著傷亡到三十步。這時清軍的將領算是從思維慣性裏醒悟過來,“對啊,我們不是一直都想近身肉搏麽?還個什麽勁?兒郎們!給我上!”
清軍如夢方醒,正猶猶豫豫地扔下弓弩,拔刀衝上來的時候,“嗵嗵”,兩聲清脆的小鼓,明軍突然停步,緊接著清軍就聽見了讓他們恐懼終生的聲音。
1692年,新民日報打造紀念光複全國專題報道時的記者采訪了一位垂垂老矣的老者,這位老者此時正在這群清軍之中。
記者問,“是什麽聲音呢?是槍聲嗎?”
“槍聲有啥子好怕嗦,啯哈打個來,要麽死噠,要麽冇嘚事,看運氣囉。”
“那請問老先生您指的是什麽呢?”
老者的眼神有些放空,思緒似乎又迴到了半個世紀前的戰場上。
“是‘預備’……”老頭子似乎抖了一下,旁邊的孫子以為他冷了,就要給他披衣服,卻被他推開,繼續道。
“啷個老總一喊,幾千支赫窟窿就豎起來噠,你想想,就像現在不殺頭改槍斃,我那日就感腳我們都要被槍斃一樣,不曉得啷個打不到我,啷個會要我的命,你怕不怕?”
“也不知道哪個王八先跑,反正我躂了一跤,等我爬起來,我們這一營就差不多死完噠。剩哈滴也都跑噠……”
“被俘後我受了教育,才明白一個道理,我們這些隻想當兵吃糧滴,是永遠打不過有保家衛國信仰滴軍人……”
采訪完,記者在報道最後寫道,“所以,這位當年清軍老兵最後也領悟到了,落後的封建軍隊和英勇的國防軍,差距的不僅僅是手中的槍炮而已,試問即使給了清軍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他們有能力像我軍一樣,頂著傷亡行進到‘貼著鼻子的距離,‘把槍管捅進敵人的鼻孔裏’開槍嗎?”
迴到半個世紀前,清軍被一發入魂,左路一路坦途,明軍反倒茫然了,最後他們決定,既然上峰的命令沒有變更,那就繼續前進,目標,敵人的帥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