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迴去後,就一直閉門不出,沐忠亮親自去了也不見,想必縉紳出身的他三觀正在承受強烈的衝擊。索性也不去管他,讓他閉著關吧,要背叛自己出身的階級,何嚐是易事?


    日子一天天過去,隨著工業的發展,勃泥的產出越來越多,各種工匠們研發的染料、胰子、紡織品、海鹽,還有婆羅洲盛產的寶石、貴金屬、木材等商品,由於技術和運輸能力的提升,成本大大降低,吸引來的海商也就越來越多,從而也帶動了港口區娛樂、服務行業的大發展。


    相比半年前剛來的海邊小城,整個勃泥有了幾分港城的繁華模樣,特別是由專業建築工人帶著一票土人奴隸建設的兩條商業街。


    一條街專供商人進行交易,辦理進出港手續,繳納關稅。


    另一條街則是燈紅酒綠,一派奢靡,讓這個時代有今天沒明天的海員們找找樂子。


    官府的稅收沐忠亮沒有染指,但是通過伍廷燦運營的一係列商行卻讓沐忠亮賬麵上的數字重新迴到了200公斤的數字,也就是說短短幾個月商行就賺到了大約兩萬兩的白銀。看來經商才是一個細水長流的來錢門路。


    而在勃泥城以外,大明的勢力也已經擴散到近三分之一個婆羅洲。當然受人力的製約,還是以地廣人稀的種植園經濟為主,點綴著一些礦井和伐木場。這個控製範圍將隨著奴隸修路隊的建設進度以及民間槍支持有率的上升而擴大。在這個年代,至少在婆羅洲,還沒有人能阻擋華人的腳步。


    教育方麵,沐忠亮早前就招募了一些識字的南洋華裔開辦學堂,這些人說實話文化程度不高,最好的也就是國內秀才的水平,但好就好在受明末陳腐的理學思想影響較淺,自然也更能接受沐忠亮編寫一些粗淺的小學和初中課本,更高級的教材也隻能從海商中搜集西洋的啟蒙時代科學讀物了。


    等《天演論》和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麵世,到時候合編一本《思想政治》,應該就足以培養出一批腦子裏充滿啟蒙思潮的新型公務員隊伍了。在沐忠亮看來,有各種基礎知識,正確的三觀,就足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基層官僚,完全沒有必要像科舉一樣挑選一幫經學大師嘛。


    這些學堂現在都正處於日夜不停地高負荷運轉當中,白天教正式的學生,晚上還要給官員、軍人、工人以及其他自願參加的人員補課,年中年底還要進行考核。沐忠亮明說了,考得好的有獎,不及格的升遷、獎金休沐之類的就要重新考慮了。


    弄得沐忠亮上班的時候那些官員連連跟他抱怨,苦不堪言。不過任國璽這幾個人反倒學得很認真,筆記都有厚厚幾本,他們恐怕是抱著批判的眼光去學的吧。


    沐忠亮選擇性無視了他們。


    終於,林福臣在碼頭上帶著艦隊迴來了,帶迴來了幾十個葡萄牙人。


    沐忠亮大喜,趕緊把他們安置到工廠裏,首要任務就是製作燧發槍機和鑄炮,尤其是輕便口徑又足的野戰炮。


    果然,工廠的工匠和葡萄牙人接觸沒幾天,沐忠亮係統菜單中就顯示冶煉工藝升了好幾次級,估摸著這彈簧鋼工藝應該很快就成熟了吧。


    於是他便命令工廠不計代價,手工先製作出幾十支燧發槍,沐忠亮要組建軍校了。


    這天夜裏,他在城中軍營集合了大明現在所有的總旗以上軍官,王啟隆、王升這些老臣和林福臣這些海軍將領也不例外,連鄧凱也拄著拐杖來了。


    他們都按沐忠亮的要求穿著今天才新發的軍服,相互間在嬉笑寒暄。


    何渭正在向剛來的黃傑明搔首弄姿,“你看,公爺真是體恤我們,直到這兒天氣熱,除了模樣怪異了一點,你看著衣袖褲腿一收緊,既省了布料,又涼快,就是這紅色未免也太暗了些,天一黑都看不見人。”


    沐忠亮也是偷懶,直接就按照現代華夏軍隊作訓服的款式改了改,就給他們穿了,款式太超前,在這個年代倒確實顯得像奇裝異服。隻有顏色不好弄,一是迷彩這玩意以現在的印染工藝還達不到,二是完全脫離明軍的大紅色調也不方便他打著大明的招牌,索性就弄成暗紅色。


    “這你就不懂了吧,”黃傑明在沐忠亮身邊待得長,向何渭賣弄道,“公爺說了,以後軍中以火器為主,窄衣窄褲是怕你們哪天不小心把自己給點著了。顏色暗一點不是方便你們這些斥候麽?瞧你這智商。”


    “哦,原來如此,公爺高瞻遠矚,”何渭朝天拱了拱手,“不過這‘智商’是何物?我有這個東西嗎?”


    “哈哈……沒有,你果真沒有哈哈……”黃傑明捧腹大笑。


    何渭不明所以,還一臉鄙視,“切,沒有你瞧啥,還笑得像個傻蛋。”


    “咳咳!”兩人還在鬧,蘇誠站在旁邊咳嗽一身,兩人一看,沐忠亮到了,連忙站好。


    沐忠亮也是一身同樣裝束,看見這群人頓時還有了些穿越之感。明人的發髻戴軍帽太難看,沐忠亮就保留了笠盔,說實話還挺像二戰英軍那種飛碟盔的。


    於是這一群類似現代步兵的明軍們一同拱手行軍禮,看得沐忠亮好不別扭。


    “算了,好歹也是華夏傳統禮節,不改不改了。”


    掃視他們一眼,沐忠亮道,“諸位,你們有誰聽說過自來火銃嗎?”


    眾人默不作聲,隻有王啟隆開口道,“我曾聽說崇禎年間兵部侍郎畢懋康畢大人曾經進獻過,說是無需火繩,便可擊發,不過後來就沒有音訊了。”


    “是啊,沒多久便是甲申國變,如此利器竟不及為我大明所用,不過沒關係,現下我大明的工匠又重新把它研製出來,不久便可以列裝全軍,我們離驅除韃虜,光複中華又近了一步。”


    說是這麽說,我軍官們還有些不信,換個槍就能驅除韃虜?


    “別小看了它,以後你們就會知道,自今日起,戰事便不是你們熟悉的戰事了,你們學的大部分兵書戰策,陣戰之法都將過時,新時代的兵法就要由你們開創!”


    “呱唧呱唧……”稀稀拉拉的鼓掌聲。


    “就知道你們不信,來人,給這些總爺們上新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明梟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老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老六並收藏晚明梟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