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歎了一口氣,嫉妒道:“你奶奶看起來那麽嚴厲的一個人,沒想到這麽開明啊!我要是有這樣的奶奶就好了。為了我讀書不上進,我爸我媽都狠狠罵我。要是換了你奶奶,應該不會這麽做吧!”
阿蘭噗嗤一聲笑道:“小時候奶奶教我識字,從來不罵我的。她說我天資不高,能識得草藥,開方子的時候不出錯就行了。”
郭玉聽得直嚷嚷:“姐,我錯了,我剛剛還說奶奶賊兇!我都不想走了,我以後呆這兒得了,給你和奶奶打下手。”
黎小石笑道:“你要是不迴家,就沒有巧克力吃。”可可這種東西,可不是這個島上能夠種出來的。
郭玉一聽,立即涎著臉皮笑道:“哥,我就那麽一說嘛!”
阿蘭問道:“巧什麽?是吃的嗎?”
郭玉笑道:“對。很苦,但又很甜。”
阿蘭努力想象這樣一種聽起來非常奇怪的食品,最終笑著搖搖頭:“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的東西。我最喜歡吃的是魚,所以來我家裏瞧病的人總是送魚。今天這條大鱖魚特別新鮮肥美,我把尾巴上的肉刨下來做了丸子,魚頭做湯給你們吃,好不好?今天大家都別走了吧!”
郭玉躺在床上百無聊賴,巴不得黎小石和戚琪留下來陪伴,忙不迭地叫好。
黎小石主動承擔了劈柴的任務,原以為在隻有二個女人的家裏,柴火大概是捉襟見肘的。沒想到進後院一看,牆根下堆了小山似的一排,每一塊都勻稱整齊,最上麵覆蓋了一層防水的樹皮茅草,活計幹得非常漂亮。
阿蘭一邊刮魚鱗一邊笑道:“我和奶奶忙著上山采草藥,沒工夫打理家裏的事。村裏的人經常會過來幫忙,水缸裏的水也是他們挑的。其中有一些人曾經來瞧過病,也有一些沒來過。”
來院子裏取柴生火的戚琪聽到了,嘴角挑起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姐,這些人是不是想要追求你啊?”
阿蘭羞澀一笑:“應該不是吧!”
戚琪不依不饒:“怎麽不是?那人家為什麽主動上門來幫忙啊?你覺得他怎麽樣?中意嗎?”
阿蘭想了想,說:“經常給我家送柴火的齊三兒,他還給村東頭的汶婆婆送柴火,汶婆婆比我奶奶還大呢!”一邊笑著拎起魚上了灶台,乒乒乓乓把魚肉剁成塊。
黎小石湊近戚琪,小聲道:“少八卦啦。人家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管好自己的事。”
戚琪討個沒趣,一賭氣不幹活兒了,坐到門檻上發呆。
門外是一片田野,分割得方方正正,有些種了莊稼,有些則雜草叢生。那些荒蕪的田塊看起來不少,而且間雜在莊稼地之間,看起來極為不協調。
有一條田壟較為寬闊,其中栽了一棵垂柳,專門供人休息。樹下坐著一個莊稼漢,此時半倚靠在樹幹上,拿草帽當扇子,悠閑地乘涼。
見到戚琪坐在門檻上,莊稼漢揮揮手中的草帽,打了個招唿。
戚琪也禮貌地點點頭。
莊稼漢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塵土,走過來也在門檻上坐下,仍舊保持那種半倚靠的舒服姿勢,一邊拿草帽扇風,一邊笑道:“你就是那個海上來的朋友?”
他的眉眼看起來十分年輕,卻胡子拉碴,衣服上濺滿泥漬,下擺一半塞進褲腰裏,一半耷拉在外頭。
戚琪見他口稱“朋友”,距離感一下子拉近不少,爽脆笑道:“我叫戚琪。”說罷伸出右手。
莊稼漢盯著她的右手瞧了半天,猶豫著伸出左手,捏住了戚琪的手。“叫我阿宏。”
戚琪想起這種西式禮儀傳入國內的時間不長,不能怪對方不知。便順勢搖了搖他的左手,道:“你好。”
她指著柳樹下的田地道:“那些莊稼都是你種的?為什麽有些田裏全是荒草?是不是你一個人種不過來?”
阿宏說:“草長長了,來年春天一把火燒盡,就是肥料呀!”
在沒有化肥的瀛洲島上,隻能依靠這些天然肥料?戚琪憑著自己對農業僅有的一點知識,問道:“不是有農家肥嗎?就是後院茅房裏那些。”
阿宏知道她說的是人畜屎尿,聳聳肩道:“這麽遠挑過來太累了,在後院裏澆花就好。”他調整到了更舒服的姿勢,把兩手枕在腦後,笑道:“再說種一半夠我吃了,明年換另一半,也叫土地歇一歇。”
“不交賦稅嗎?”
“沒人來收賦稅啊,我交給誰呢?”
“說的也是啊,這裏連村長都沒有。那也不擔心旱澇,不儲備來年的糧食嗎?”
“島上的氣候十年如一日,會有什麽旱澇?來年的糧食來年再種,我的房子為什麽要做糧倉呢?”
戚琪聽了不禁感歎道:“你可真心寬啊。”照這樣說,在這個瀛洲島上做個農民也不差啊!
阿蘭聽到他們的話,從灶台上探出頭來,笑道:“村裏人都這樣的。不過阿宏尤其心寬,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數星星,對吧?”
戚琪以為這是阿蘭的玩笑話,不料阿宏點頭道:“要是我這一輩子能數到一半,那就很好了。村裏日子悠閑,隻有阿蘭你最忙了,最近得病的人不少吧?”
阿蘭眉宇間的笑意消失,籠上一層黯淡陰雲:“是啊,隻見多不見少。怪我沒把奶奶的本事統統學到手。”
阿宏安慰他道:“奶奶不也是沒辦法嗎?福壽自有天定,別想太多了。”
郭玉在屋裏叫道:“喂喂,你們別把我一個人撇下好不好?要聊天到這裏來呀!你們不能照顧一下病人的感受嗎?”
阿蘭笑道:“都進來吧!魚湯可以出鍋了。阿宏也來一起吃。”
阿宏不推辭,一起進了屋。戚琪朝他扮了個鬼臉:“我猜你剛才就是聞到了香味,才跑來蹭吃蹭喝的。”
阿宏認真道:“沒錯。而且我胃口特別大,又特別不客氣,你最好吃多吃快,免得吃虧。”
戚琪一聽,筷子忙不迭地伸進魚湯裏,撈起一大塊魚肉放進碗裏嘴裏,筷子和碗碰得丁當直響。
阿蘭噗嗤一聲笑道:“小時候奶奶教我識字,從來不罵我的。她說我天資不高,能識得草藥,開方子的時候不出錯就行了。”
郭玉聽得直嚷嚷:“姐,我錯了,我剛剛還說奶奶賊兇!我都不想走了,我以後呆這兒得了,給你和奶奶打下手。”
黎小石笑道:“你要是不迴家,就沒有巧克力吃。”可可這種東西,可不是這個島上能夠種出來的。
郭玉一聽,立即涎著臉皮笑道:“哥,我就那麽一說嘛!”
阿蘭問道:“巧什麽?是吃的嗎?”
郭玉笑道:“對。很苦,但又很甜。”
阿蘭努力想象這樣一種聽起來非常奇怪的食品,最終笑著搖搖頭:“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的東西。我最喜歡吃的是魚,所以來我家裏瞧病的人總是送魚。今天這條大鱖魚特別新鮮肥美,我把尾巴上的肉刨下來做了丸子,魚頭做湯給你們吃,好不好?今天大家都別走了吧!”
郭玉躺在床上百無聊賴,巴不得黎小石和戚琪留下來陪伴,忙不迭地叫好。
黎小石主動承擔了劈柴的任務,原以為在隻有二個女人的家裏,柴火大概是捉襟見肘的。沒想到進後院一看,牆根下堆了小山似的一排,每一塊都勻稱整齊,最上麵覆蓋了一層防水的樹皮茅草,活計幹得非常漂亮。
阿蘭一邊刮魚鱗一邊笑道:“我和奶奶忙著上山采草藥,沒工夫打理家裏的事。村裏的人經常會過來幫忙,水缸裏的水也是他們挑的。其中有一些人曾經來瞧過病,也有一些沒來過。”
來院子裏取柴生火的戚琪聽到了,嘴角挑起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姐,這些人是不是想要追求你啊?”
阿蘭羞澀一笑:“應該不是吧!”
戚琪不依不饒:“怎麽不是?那人家為什麽主動上門來幫忙啊?你覺得他怎麽樣?中意嗎?”
阿蘭想了想,說:“經常給我家送柴火的齊三兒,他還給村東頭的汶婆婆送柴火,汶婆婆比我奶奶還大呢!”一邊笑著拎起魚上了灶台,乒乒乓乓把魚肉剁成塊。
黎小石湊近戚琪,小聲道:“少八卦啦。人家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管好自己的事。”
戚琪討個沒趣,一賭氣不幹活兒了,坐到門檻上發呆。
門外是一片田野,分割得方方正正,有些種了莊稼,有些則雜草叢生。那些荒蕪的田塊看起來不少,而且間雜在莊稼地之間,看起來極為不協調。
有一條田壟較為寬闊,其中栽了一棵垂柳,專門供人休息。樹下坐著一個莊稼漢,此時半倚靠在樹幹上,拿草帽當扇子,悠閑地乘涼。
見到戚琪坐在門檻上,莊稼漢揮揮手中的草帽,打了個招唿。
戚琪也禮貌地點點頭。
莊稼漢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塵土,走過來也在門檻上坐下,仍舊保持那種半倚靠的舒服姿勢,一邊拿草帽扇風,一邊笑道:“你就是那個海上來的朋友?”
他的眉眼看起來十分年輕,卻胡子拉碴,衣服上濺滿泥漬,下擺一半塞進褲腰裏,一半耷拉在外頭。
戚琪見他口稱“朋友”,距離感一下子拉近不少,爽脆笑道:“我叫戚琪。”說罷伸出右手。
莊稼漢盯著她的右手瞧了半天,猶豫著伸出左手,捏住了戚琪的手。“叫我阿宏。”
戚琪想起這種西式禮儀傳入國內的時間不長,不能怪對方不知。便順勢搖了搖他的左手,道:“你好。”
她指著柳樹下的田地道:“那些莊稼都是你種的?為什麽有些田裏全是荒草?是不是你一個人種不過來?”
阿宏說:“草長長了,來年春天一把火燒盡,就是肥料呀!”
在沒有化肥的瀛洲島上,隻能依靠這些天然肥料?戚琪憑著自己對農業僅有的一點知識,問道:“不是有農家肥嗎?就是後院茅房裏那些。”
阿宏知道她說的是人畜屎尿,聳聳肩道:“這麽遠挑過來太累了,在後院裏澆花就好。”他調整到了更舒服的姿勢,把兩手枕在腦後,笑道:“再說種一半夠我吃了,明年換另一半,也叫土地歇一歇。”
“不交賦稅嗎?”
“沒人來收賦稅啊,我交給誰呢?”
“說的也是啊,這裏連村長都沒有。那也不擔心旱澇,不儲備來年的糧食嗎?”
“島上的氣候十年如一日,會有什麽旱澇?來年的糧食來年再種,我的房子為什麽要做糧倉呢?”
戚琪聽了不禁感歎道:“你可真心寬啊。”照這樣說,在這個瀛洲島上做個農民也不差啊!
阿蘭聽到他們的話,從灶台上探出頭來,笑道:“村裏人都這樣的。不過阿宏尤其心寬,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數星星,對吧?”
戚琪以為這是阿蘭的玩笑話,不料阿宏點頭道:“要是我這一輩子能數到一半,那就很好了。村裏日子悠閑,隻有阿蘭你最忙了,最近得病的人不少吧?”
阿蘭眉宇間的笑意消失,籠上一層黯淡陰雲:“是啊,隻見多不見少。怪我沒把奶奶的本事統統學到手。”
阿宏安慰他道:“奶奶不也是沒辦法嗎?福壽自有天定,別想太多了。”
郭玉在屋裏叫道:“喂喂,你們別把我一個人撇下好不好?要聊天到這裏來呀!你們不能照顧一下病人的感受嗎?”
阿蘭笑道:“都進來吧!魚湯可以出鍋了。阿宏也來一起吃。”
阿宏不推辭,一起進了屋。戚琪朝他扮了個鬼臉:“我猜你剛才就是聞到了香味,才跑來蹭吃蹭喝的。”
阿宏認真道:“沒錯。而且我胃口特別大,又特別不客氣,你最好吃多吃快,免得吃虧。”
戚琪一聽,筷子忙不迭地伸進魚湯裏,撈起一大塊魚肉放進碗裏嘴裏,筷子和碗碰得丁當直響。